03.05 雏鸡应该如何饲养才能保证高成活率?

liyanpengjia


在今年6月11号,@我和我的小农庄与养鸡专业户老朱同一天分别购进黑羽绿壳蛋鸡1000只,在前35天的时间里,老朱的鸡伤亡12只,@我和我的小农庄伤亡8只。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小农庄的鸡出现了症状,球虫病缠身,不停的用药,接着又感染了新城疫,腺胃炎,兽医误诊又耽搁了3天时间,紧接着鸡痘又起来了,换了一个兽医专门来养殖场实地察看,看过情况后,分析是小鸡下地过早、养殖场所阴暗、潮湿造成的,在治疗中又没有及时的对症用药,一味的大剂量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导致鸡体抵抗力下降,诱发了鸡瘟和鸡痘的发生。兽医告诉@我和我的小农庄只能治治看吧,能够好的可能性不大,就这样,这批鸡勉勉强强活下来有200只,第一次养殖黑羽绿肥壳蛋鸡就这样宣告失败了。截止现在为止,还有180只的样子,从那次病过后,就没有再怎么死过。

而老朱的鸡,整整在笼子里关养了2个多月的时间,才逐步转为地面饲养,这个时候的小鸡因为身体发育都已经趋于完善,对外界环境已经有了很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所以很少再出现伤亡。

@我和我的小农庄这批小鸡为什么在35天前成活率还是很不错的,但35天后却出现了这么多的状况呢?

这个和@我和我的小农庄的养殖器具有很大的关系,老朱的鸡采取的是笼养,小鸡是没办法飞出来的,它们只能在固定的区域里活动,这样感染疾病的概率就会非常小。而@我和我的小农庄的鸡在网床上饲养,当小鸡可以飞出来的时候,就搞到地面上来了,这样小鸡感染球虫、受凉等病症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从而诱发大肠杆菌、传支、新城疫等疾病的发生,再加上那个不负责任的兽医的错诊,使用过重的药物,加剧了鸡体抵抗力的下降,使小鸡病情急剧恶化,导致“华佗在世,也无力回天”的局面。

从@我和我的小农庄失败的教训和老朱成功的经验来看:保证小鸡的成活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保持干燥的圈舍,尽量避免小鸡与地面的接触,特别是水泥地面。

小鸡不宜过早的与地面接触,与地面接触过早,极易感染球虫与风寒,从而导致其他重疾的暴发。

二、保证小鸡清洁充足的饮水和饲料,让小鸡能够水足饭饱。

俗话说养殖无技巧,窝干食又饱,如果说第一条保证了窝的干燥,那么这一条就是保证小鸡的吃饱喝好,这样再加下三、四、五条的精心照顾,基本可以保证小鸡的成活率。

三、按阶段保证小鸡必要的温度,防止感冒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第一周温度控制在35-33度,第二周控制在32-28度,第三周控制在27-22度,以后基本上要稳定在22度左右,直到小鸡能够适应自然的温度,适应自然温度的标准是什么呢?观察小鸡是否打堆,如果打堆还需要继续加温,如果不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完全脱温了,这个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套路,因季节和温度的不同而随机改变。

四、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小鸡的防疫,且要防止防疫失败现象的发生。

一定要按照程序做好小鸡的防疫,第七天新城疫+传支120滴鼻,造成别懒省事,采取饮水,一定要滴鼻,确保防疫成功;第14天预防法氏囊,滴鼻;第21天二免法氏囊;第30天防疫禽流感;21-30天期间可以进行鸡痘的剌种;第35天新城疫+传支52防疫。

五、适当的做好鸡舍的通风,做到环境的清洁卫生。

圈舍卫生也是非常关键的,要适时的进行通风,在通风时要解决好通风换气与温度的矛盾,最好选择在中午时分,不过鸡的排泄物不像鸭和鹅那样含水量高,只要及时的清理圈舍的粪便,圈舍的氨气味一般不会过重的。


以上就是@我和我的小农庄的实际的经历,结合老朱的成功的经验和@我和我的小农庄失败的教训,必须做好上面提到的五项措施。

聊聊三农的人和事,分享种养殖的实操经验,欢迎关注@我和我的小农庄,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所见所闻。

我和我的小农庄


我养雏鸡大概有一年了,基本上一个多月一批雏鸡,然后清理和消毒迎接下一批雏鸡。

第一次养雏鸡由于没有经验,一个月成活率只有百分之八九十而已,为此老板召集当时几个主要负责人训话,当时自己都有点坐不住。我觉得别人能做好的事我也一定也能做好,从第二批后我养的雏鸡成活率基本上都达到了八分之九十七以上。

就此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雏鸡养殖的好坏与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养殖这个行业你马虎点,那么你的鸡对你也马虎。不管干什么行业勤劳都没错。

现在我来说一下我养雏鸡的心得,第一防疫要做好,雏鸡舍前要有消毒池,工作人员绝对不能侥幸心理,只要进出雏鸡舍必须要踩消毒池。而且消毒池要经常更换消毒液。

第二进雏鸡前要把鸡舍打扫和冲洗干净。我的打扫是先把上一批雏鸡的鸡粪和垫料清理出去,然后用高压水枪一点点清洗,清洗到什么程度?就是地上找不到明显的污渍,而且直到冲出的水冲到地上也是清水。冲洗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两天,这个工作也不能马虎。

冲洗完后就消毒,先喷雾消毒,然后总高锰酸钾熏蒸,最后用火焰消毒枪一处处喷到。做完这些然后就把各种清洗好和消毒好的设备搬进鸡舍,包括料桶和饮水器。

第三在进雏前三四小时把鸡舍温度升温33度左右,以后每星期降三度。鸡舍保温和通风是个学问,有的人只强调保温,就把门窗关的严严实实,结果雏鸡全部得了呼吸道疾病。我的原则是尽量升温,比如温度达到了三十三度以上或者更高,没关系,可以把门窗全部打开。简单来说就是在足够通风的前提下保证何时温度,这样做好像保温费有点大,但是相比如等有了疾病再去用药,这点保温费还是值得的。我那时候加温设备是保温灯和蜂窝煤,一个鸡舍放了十来个煤炉,由于蜂窝煤新加入的煤到全部燃尽需要三四个小时,所以我养小鸡一年基本上晚上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总是半夜起来给煤炉加新煤。

第四是环境卫生,小鸡每天喂料是少喂勤添选择,饮水器是每天清洗两次,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每次都是把粘有小鸡粪便的饮水器拿出来一个个清洗干净,然后放入干净的饮水外放进去,饮水器少的时候也有几十个,多的时候上百个,每天清洗工作量很大。养鸡没什么诀窍,只要把卫生做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我有十年没从事养殖雏鸡了,可能我当年的经验拿到现在来说已经过时了,那这个经验确实行之有效,我养殖的雏鸡基本上都还算合格


高宗1986


答主今天想从以下五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方法。

一是选择健康活泼的鸡苗,鸡雏的大小、体质好坏直接决定了鸡体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速度、个体大小以及抗病能力等。如果是自家孵化的,可以在雏鸡孵化后15小时内,让其饮用8%的蔗糖水,可使雏鸡死亡率降低50%。

二是购回后及时用疫苗滴鼻,马立克氏、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鸡痘都是必须免疫的项目。

三是及时供凉开水给小鸡自饮,1-6周龄雏鸡,每天每鸡20-100毫升;7-12周龄的青年鸡每天100-200毫升。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要保障小鸡的饮水是采食量的5倍。

四是采取保温箱集中饲养15-20天,并以全价饲料为主。小鸡的免疫系统不健全,全价料可以帮助它们协调自身缺乏的营养。

五是严防鼠害和蚊咬。鸡场进行杀虫、灭鼠以消灭传染媒介和传染源,也是防疫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防止某些疫病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您要是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不要忘记点赞和关注哦


畜牧大集网


不请自来,我是做养殖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温度。育雏期间温度很重要,温度过低雏鸡扎堆容易压死,温度过高雏鸡喝水量增加,严重的出现脱水现象。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湿度。育雏期间湿度过低,育雏室尘土飞扬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有助于霉菌和球虫繁殖,容易引起霉菌和球虫病。

光照。雏鸡各方面发育不全面,需要长时间的光照来采食饮水,光照过暗雏鸡看不到采食,工作人员不方便照料,光照过强,容易产生啄肛等现象。


环境。育雏期间,必须要保证安静,不能有很大的吵闹,不然容易引起雏鸡应激反应,严重者出现踩死现象。

通风。育雏期间不但要保证温度并且还是有合理的通风,通风不好育雏室氨气过高影响雏鸡呼吸系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综上所述,育雏期间需要掌握好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疫苗等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做农业的麻瓜


鸡是我们日常中常见的动物,鸡肉也很好吃,很受消费者欢迎。在农村地区,有很多人开始发展规模化养鸡。千万不要看养鸡轻轻松松,这其实也是一门技术。在养殖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提高小鸡的存活率?

1、进鸡前的消毒工作

在进鸡前,清洗干净鸡舍,等干燥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方式是熏蒸消毒。熏蒸消毒之前,先对鸡舍所有的门窗,墙壁的缝隙进行密封,再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以2:1的比例进行消毒,用大的陶瓷容器装好高锰酸钾,再向容器中倒入福尔马林,两种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并发出大量的热和刺激性气味,此时消毒人员立刻走出鸡舍并关好门密封3~5天。消毒好后,打开门窗,通风透气,保证异味排净方可进鸡。

2、温度与光照

在进鸡前两个小时,提前在鸡舍开好保温灯,使鸡舍温度达到35摄氏度,刚出生的小鸡1~3日龄,温度保持在34~35摄氏度,光照保持24小时,4~7日龄,温度保持在32~33摄氏度,光照保持20~22小时,两周龄温度保持在28~31摄氏度,光照保持在15~19小时,三周龄,温度保持在24~27摄氏度,过后保持正常温度,光照按照日常光照,相对湿度保持在60%~75%。

3、合理安排通风换气

如果育雏期,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影响小鸡的生长发育,有可能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所以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及时清理粪便扫出地面减少氨气,定期消毒,及时调整鸡群的密度大小。

4、饮水和喂料

小鸡进栏当天,投喂开口药,在温水中添加葡萄糖,维生素c等,可以为小鸡提供能量,减少应激。在饲喂方面,要进行少喂多餐,即每次饲喂量少,饲喂次数增多,在前期饲料中减少饲料蛋白,避免小鸡胡肛死亡。饮水方面,保证水源充足且清洁干净。

5、小鸡的断喙

一般小鸡七龄后会出现相互啄羽毛,啄肛等不良的啄癖行为,尤其是在饲养密度大,饲料原料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啄癖行为更为明显,也是影育雏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壮乡新农


养殖小鸡如何才能保证成活率?有没有什么方法?

养鸡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保证小鸡的成活率。没有产能,后面的产量、价格都是空话。小鸡因为基本体能发育还不够完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所以给小鸡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是提高小鸡成活率的关键。


温度,保证育雏室温度的均衡,不能忽高忽低,控制在30度左右,一周龄后可以以三天为一个降温周期,每次减一度。在室外温度不低于20度的情况下,一个月就可以把小鸡移出育雏室了。

湿度,育雏室内太过干燥,小鸡容易脱水,太过潮湿也不利于小鸡的生长。所以育雏室内应该保持通风,并且提供充足的水源,让小鸡自由饮食。可以把室内湿度控制在60%左右。

光照,合理的光照可以促进小鸡对食物的消化,从而增加食欲。过长的光照会影响小鸡正常的休息时间,减缓小鸡的长势。一周龄以内的小鸡可以适当加强光照时间,就算24小时也无所谓。一周龄以上的小鸡一般情况下有白日的光照就足够了。

疫苗,很多程度上降低了小鸡感染疾病的概率,完整的疫苗接种流程,还可以使以后的养殖过程少操不少心。

小鸡处于正在成长发育的阶段,所以在饮食方面也不容忽视。保证小鸡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加快小鸡各系统的完善,使小鸡雏更加健壮,抗病毒能力更强。不过,这些都只是基础,养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自身没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是很难养好的。


农村蒋小兰


在农村,很多养殖户刚接触土鸡养殖都不敢盲目的从事小鸡育雏,一般都是引进个体较大的鸡苗开展养殖,原因是小鸡刚出壳抵抗能力差,如果技术及管理不到位,小鸡的成活率非常低。为了降低农村养殖户购买个体较大的鸡苗成本,今天我为大家提供几个在农村中养殖小鸡苗,提高成活率的方法。

1、确保温度:农村中很多养殖户给小鸡提供温度的方法很简易,像稻草窝、棉絮窝等。由于小鸡刚出壳自身的控温能力差,如果养殖户不能及时给予保温,很容易因温度过低导致小鸡出现大量死亡。所以建议养殖户们在鸡苗回家之前,运用农村废旧房屋(20平方米左右)准备一个保温室即可。

2、做好疾病预防:农村养殖户养鸡对疾病的预防知识很薄弱,大多数是完全没有注重疾病预防的,等到鸡发病死亡的时候才用药,这样管理是无法提高小鸡成活率的。因此,农村养殖户在引进小鸡苗之前,掌握一定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小鸡育雏的防病程序做好相应的疾病预防,如鸡白痢、球虫、肠炎等。

最近我在微信中遇到很多小养殖户,在农村中开展养殖,因为鸡只数量少,没有接种疫苗引起大量死亡。我经常给养殖户说:养鸡不做疫苗等同于有钱没地儿烧,毕竟新城疫、法氏囊、传支等疾病传染性很强,一夜之间会让你鸡场里的鸡消亡殆尽。因此,农村中养殖土鸡,不论数量多少,定期的疾病预防和疫苗接种是必不可少的。

3、营养供给要均衡:农村养殖小鸡,大多鸡苗回家后都是喂一些煮熟的碎米等食物,营养过于单一,导致小鸡苗长势不佳,后期抵抗能力差,发病率高,成活率低。所以,为了提高小鸡的成活率,不能再按照农村里以往的饲养方式,一定要在小鸡保温育雏阶段投喂全价料,后期再过渡到五谷杂粮,这样的饲养模式,既能确保原有农村中土鸡的肉质口感,又能提高土鸡的成活率。

农村中养小鸡确实是个仔细活,养殖户们在开展养殖之前一定要掌握系统的养殖技术,定期做好日常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鸡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户的饲养成本。


晓霞的养殖日记


分享一下 我这个新手的经验哈:

1进育雏室可补多维开口水,减少应激反应。 想要小鸡成活高 温度必须控制好。7日龄前一般控制35-32度。往后越大 慢慢下调。

2湿度60-70左右!随大小再调整

3 密闭的育雏室 可以用稻谷壳 加微生物做成发酵床,这样小鸡拉屎 鸡苗都不臭的,而且起到保温作用。这个真的非常好!

4 还有光照时长……刚开始24小时补光,往后越大再下调。

5 最关键的就是做好疫苗和疾病预防治疗。一般出壳 马立克氏。3日 新城疫和支气管疫苗 10日 法氏囊疫苗 18日 新城疫和支气管……如果兑水喂,提前2小时停水 再喂疫苗。之后记得喂多维 减少应激反应!! 平时注意小鸡拉屎情况,准备好 抗沙门氏菌药 和 球虫病的药。这个很关键,因为这两种病几乎无法避免。并且抗菌素药物交替使用,防止耐药。

6当然平时配备好风机,调节湿度和空气调节!




粪斗的小苏


题主您好,这边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给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小鸡仔的存活率对于咱们养殖户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那么想解决问题必须从问题产生的根源抓起。

小鸡存活率低的原因

  1. 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较差,如温度、通风等
  2. 鸡体素质较弱,自身免疫力较差
  3. 饲料种类单调,营养不全面



措施

  1. 温度。刚出壳的小鸡绒毛稀短,抗寒能力差,太冷会拉肚子,太热会感冒。一般来说,适宜一周大的小鸡的温度为30℃左右,二周大的就20℃以上,一个月后便可去屋外自由活动。

  2. 空气。保证新鲜通风,最好让小鸡多在阳光下活动,以防软脚病
  3. 饮水与粮食。水源要卫生,饮水器尽可能常消毒,
  4. 尤其是刚出生的小鸡,最好供以温开水,可以加一些1%浓度的盐水;日粮营养搭配也要重视,初期可以喂一些玉米粉、碎米粒,第5天在喂料中添加1%的沙砾,助消化,可加入一定比例的青绿饲料
  5. 鸡舍。常清洁,保持干燥,定期清除残余饲料
  6. 注意防疫防病,及时接种鸡痘和疫苗


生态白莲鹅


要想保证小鸡的成活率,必须选购优质的鸡苗,切勿贪图便宜而购买体质差的,这样不仅成活率低,后期鸡的成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是新手不会判断鸡苗是好是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口碑好的孵化厂。鸡苗前期的管理很重要,主要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养殖的小鸡一般都是出壳第二天早上送达养殖场的,鸡小还没有羽毛,特别怕冷,在鸡进入鸡栏前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温度不宜过高也不能太低,过高会导致鸡受热而死,过低则会鸡群伤寒感冒,重则会引起鸡群踩踏扎堆,扎堆死亡率极高。温度高具体表现为鸡群张口呼吸且频率高,饮水增加,翅膀张开散热,温度低具体表现为鸡群密集,有缩头的现象,集体靠近保温源。一般第一天合适温度在34度左右,往后随着时间降低温度,正常的鸡群会比较疏散,有小鸡打闹的现象。

2.喂养。先水后料,鸡苗在长时间的运输中容易脱水,鸡进栏后要及时舔水,水中加开口药,保护肠胃防应激。加料要量少次多,加水加料的用具要干净!

3.安全管理。看好鸡栏,防止老鼠,野猫等动物的偷袭。

祝君养鸡发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