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失智老人照護者的疲憊何處安放?

專家:照護者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樣需要家庭、醫護人員的關注

每日商報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成為不可迴避的問題之一。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有2.49億,其中超過4400萬老人處於失能失智狀態。

對於失能失智的老人,或許最大的需求不是物質,也不是看病,而是護理。

現在,失能失智者的照護基本由家庭承擔。一旦家中老人出現生活不能自理,多數家庭會出現人手緊缺、經濟壓力增大、工作受到影響,甚至家庭氣氛都變得緊張起來。

照護老人的成員很多時候要24小時“在崗”,繁重的護理、精神的壓力以及斷絕的社交等,都嚴重影響著照護者的身心健康。

每天與屎尿打交道 大老爺們苦不堪言

每天早晨五點,睡眼惺忪的徐斌摸索著走到父親的床邊,掀開他的被子檢查是否尿床,再攙扶他上廁所。

徐斌今年50多歲,父親有嚴重的老年痴呆,現在大小便不能自理,稍有不慎就拉到床上、褲子裡。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徐斌每隔2-3個小時就要去問父親要不要去廁所,後半夜也不例外。

除此之外,他還要買菜燒飯,給父親喂藥、洗澡,每一天都是圍繞著父親在轉。徐斌的妻子在另一個城市照顧下一代,兩人長期分居,身心負荷重,每次打電話相互間難免抱怨,可幾句話下來就是爭吵,難有良好的溝通。

“愛人身體不好,要照顧孫子,婆媳間的矛盾也無法調和,希望我們能生活在一起,有個照應,然而我這邊走不開,”徐斌對妻子的情緒很理解,可是自己也很煩躁,“我一個50多歲的大老爺們,每天要擦屎擦尿,洗衣做飯,請保姆又無力負擔。”

下午兩點,睏倦不堪的徐斌在沙發上打起了瞌睡,睡夢中一陣臭味讓他醒來,原來是父親拉到了地板上,還蹭到了衣服和輪椅上。徐斌非常崩潰,衝著父親想要大吼,但又憋了回去。“真的是含著淚將屎擦乾淨,一整天我也沒吃飯,心情複雜。”徐斌的眼睛裡滿是無奈,曾經剛強的父親變成了“抓屎抓尿”的失能老人,徐斌既心酸又心疼。而原本他可以含飴弄孫,抑或繼續自己的事業,現在都被捆綁到一個死角的房間裡,面對一個無法正常言語的老人。

照顧了近三年了,父親的情況越來越差,徐斌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是盡頭,也無力改變。然而長期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徐斌滿頭白髮,比同齡人蒼老憔悴得多,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

痴呆父親“老不正經”

女兒覺得“抬不起頭”

李芳在某醫院工作,是一名護士,家裡的經濟條件較優越。82歲的父親退休前是一名機關幹部,老了後患上中度老年痴呆。為了方便照顧,李芳將老人安排在自己工作的醫院住院,還請了保姆。然而,這個原本被認為最佳的方案,卻讓她無比後悔。

失智後的父親變得行為越發異常,最為典型的就是會“欺負”保姆。據保姆反映,老李經常藉故貼上保姆的身體,拍拍屁股,摸一下胳膊、胸,更為過分的是,保姆去洗澡的時候會偷看。為此幾個保姆都辭職了。

這件事情,成為病房裡公開的秘密。雖然醫護人員都明白這是老年痴呆的一種病態反應,但作為子女,還是無法接受體面的父親變得如此“不正經”。尤其是在自己的工作單位,被所有同事看到父親這一面,病房裡的流言蜚語,都讓李芳苦不堪言。

為此,李芳向父親大發雷霆過,也和家人哭訴無數次。然而,老年痴呆的不可逆讓她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冷靜下來,只能積極治療,並叮囑保姆提防父親。

“作為醫護人員,從醫學的角度我能接受父親變老、變呆、變得不認識我們,但是我真的難以接受體面的父親變成了人人喊打的‘老色鬼’,我時常覺得在親友、同事面前抬不起頭。”李芳說著,眼中含淚。

父親照顧母親三年

心力交瘁患癌離去

同樣是家中有痴呆老人,陳晨覺得父親是被母親“折磨死”的。

溫柔知性、性格和善……這是以前朋友對陳晨母親的評價。但五年前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母親,也改變了全家人的命運。

十年前,陳晨的父母買斷了工齡,拿到了10多萬的補償金,一直由母親保管,打算在陳晨結婚的時候用。幾年後,陳晨母親禁不住別人的勸說,將錢用於投資理財,最終虧得血本無歸,而這件事,陳晨和父親都不知道。

之後,陳晨56歲的母親就變得沉默寡言,失眠焦慮,記憶力下降,被人問得多了,就會大哭大鬧。

這樣精神異常的狀況持續三年,父親照顧了母親三年,然而母親的狀況越來越不好,甚至發展到不識人的狀況。陳晨將她帶到了醫院檢查,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症。

醫生告訴陳晨,母親起病年齡早,發展進程就很快,很大部分原因是生活中遭遇嚴重的負性事件,難以緩解。

父親對於母親的情況非常氣憤,時常說“就因為這麼點錢,何必呢?還不說出來,我又不會怪她,把自己折磨成這樣,都跟著受苦!”

後來,陳晨的父親一直照顧母親,但卻整天悶悶不樂,愁容滿面,陳晨知道,父親一直活在自責和憤恨中。

半年前,父親查出了胰腺癌,陳晨將母親送到醫院住院,自己專心照顧父親,沒過多久,父親就去世了。“父親的癌症多半是操勞過度導致的,還有長期壓抑的情緒,”陳晨悲痛地說,她到醫院將這個消息告訴母親,她也是一臉木然,“似乎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與她無關,我其實已經無父無母了。”

專家解析:

失能老人照料者也應被關注

張瀅認為,這些案例只是失能失智家庭的一個小小縮影,“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說法並非誇張。

失能失智人群照護者是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幾乎每一位照護者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孤獨、害怕、焦慮、抑鬱、憤怒、敵對、人際關係敏感等。據不完全統計,家庭看護群體中,家人20%患有憂鬱症,65%有抑鬱傾向。

“他們是照顧別人的人,其實也渴望被照顧,也應該被照顧。”張瀅認為,失能失智者智能與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步減退,幻覺、攻擊、猜疑等精神行為的出現,以及突發意外事件等,不僅會增加照料者的壓力,而且會對照護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照護者負面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會影響照料效果。因此,照護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家庭和醫療工作者在關心、治療患者的同時,也要關注照護者的健康。

陳旭嬌認為,照顧老人和照顧小孩是不一樣的,老人越來越老,是一個不可逆的結果,照護者在面對身體越老越差的老人時,應該做足心理準備,最好給未來做個規劃。

在一項針對痴呆照護者的壓力調查顯示,痴呆照料者在體力、心理和經濟方面的壓力均較大,其最大的苦惱來自痴呆治療效果不佳、與患者交流障礙、長期精神緊張以及缺少支持和理解。

對於照護者面臨的難題,專家建議——

照護者應保持與朋友、家人及其他照護者的良好關係;社區或醫院應多組織照護者的交流活動,相互討論照顧上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彼此提供有用的信息;照護者應該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階段性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定期獲得充分休息;可通過心理干預措施,減輕負性情緒;多渠道地參與到失能失智者健康教育及技能培訓中,增加照護能力及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