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嵇康在臨刑前為何要彈《廣陵散》,此曲為何會成為禁曲

嵇康在臨刑前為何要彈《廣陵散》,此曲為何會成為禁曲

司馬懿暗中等待時機

漢朝未年,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使其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優勢。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他逐漸統一了北方地區,為曹魏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220年曹操於洛陽病逝,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以禪讓名義退位,自己掌管了江山,但他只當了七年皇帝便因病去世。臨終前他委託司馬懿以及曹真共同輔佐其子曹叡,可能是上天也在給司馬家族機會,曹叡其人在為君的魄力上並不比其父曹丕差多少,他在位期間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在軍事、政治、文化上都有著不俗的功績。

可惜他只活了三十六歲便病重於洛陽而故,其子曹芳繼承大統,由司馬懿跟曹爽共同輔佐,從此曹爽跟司馬懿為了爭奪政權便展開了一系例的較量。一開始司馬懿表面上偽裝的很謙和,但隨著政治鬥爭的激烈,曹爽就讓當時的皇帝降旨讓司馬懿擔任一個並無實權的太傅。

但司馬懿畢竟是三朝元老,其心計遠在曹爽之上,他也明白曹爽打的什麼主意,便乾脆用裝病來麻痺曹爽。裝病是司馬懿的強項,曾在其年輕時就以裝病騙過曹操,所以對於這個套路,他是頗有心得,同時也讓曹爽對其放下了心。

司馬家族跟曹魏家族明裡暗底一直都在相互較量,此時的社會正有一股極大的旋渦悄悄襲來,面對這種情況,一些有志之學子、滿腔熱血之青年亦小心謹慎,因為稍有不慎站錯隊伍的話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嵇康在臨刑前為何要彈《廣陵散》,此曲為何會成為禁曲

玄學之風盛行

所謂玄學即是“老莊之學”,此時之所以盛行玄學之風,多是由於當時的政權極度不穩。在頻繁的改朝換代中,那些與政治有關係的人多數成了政治下的炮灰,所以此時的文人或高士都在考慮一個問題,便是如何在複雜的社會背景下保全自身。

而“老莊”中的“貴無”思想恰好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當時社會環境下的人身問題。

在崇尚“老莊思想”中的高士,較為出名的便是竹林七賢,據相關史書記錄,公元248年期間,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七位名士常常聚集在河內山陽的一片竹林裡。這些人崇尚老莊而反對禮法、遠離仕途而自在逍遙,常常於竹林內談玄論道縱酒行樂,偶爾還吃些五石散。

【嵇康】

嵇康作為竹林七賢中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學、藝術上都有著極非凡的造詣,同時他又是一個極具個性之人。嵇康在很小的時候父親便過世了,由母親以及兄長共同撫養成人,長大後的

嵇康身高有七八尺,是一位真正的七尺男兒,且氣宇不凡,是我國古代少有的美男子,當時的人稱他“龍章鳳姿,恬靜寡慾”。

嵇康在臨刑前為何要彈《廣陵散》,此曲為何會成為禁曲

嵇康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取了曹魏宗室的長樂公主為妻,也正是這個原因,現在很多學者就在想嵇康作為一個崇尚老莊的隱士高人,怎麼也如此世俗的去攀龍附鳳?但此事嵇康多少是有些被動的,在當時的社會,曹家要嫁一個女孩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當時的高士。而嵇康不僅在才學上極有成就,且相貌不凡,即便是他有多少個不情願,但也沒有辦法,誰叫自己不僅生得一張好看的臉,而且還身負世間少有的才華。

憑藉著長樂公主的身份,朝庭給了他一個官職,但他無心從政,每天不做事,就喝酒彈琴。加上嵇康本身是一個不修邊幅,極為隨便的人。加上他一直嚮往著一種自由自在的“老莊式生活”,從而不想與政治有過多的瓜葛,於是他不顧其他的人反對,離開了廟堂而遠居雲臺。

這一住便是二十年

嵇康在臨刑前為何要彈《廣陵散》,此曲為何會成為禁曲

嵇康之死

雲臺山的景色秀麗,時常雲霧環繞,似有仙人之氣。對於崇尚老莊的嵇康來說,此地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地,加上此處離都城洛陽也就兩百來裡地,且交通便利,從而對於朝野上很多消息他都能掌握。此地在當時還有很多的隱士,這些隱士並不是真正的遁世,他們只是一種欲擒故縱,以隱士高人的身份來得到朝庭的注意,從而入朝為官。

顯然嵇康並不是這種人,否則他也不會離開朝野來到此地隱居。

嵇康跟當時很多崇尚老莊思想的高士一樣,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他雖隱居於雲臺山,但名聲在外,阮籍、山濤、劉伶等人先到此同他交結,也就有了後來的竹林七賢。

公元249年的冬天,竹林七賢聚會的雲臺山,一片肅殺,天氣寒冷異常。此時的洛陽城一片殺機,小皇帝曹芳要出門去給他的父親掃墓,曹爽也在其中,只是沒想到,他們剛一出城門,一直臥病在床的司馬懿立即跳了起來。司馬懿趁著城內空虛,以迅雷之速立即派兵將洛陽佔領,最後的結局也就如史書記錄一樣,司馬家族奪了政權且將曹爽三族滅了個遍。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一舉將曹爽滅掉,且大開殺戒,前後殺人有數千之多,以至造成名士減半,此舉令天下震動,這讓當時士人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嵇康在臨刑前為何要彈《廣陵散》,此曲為何會成為禁曲

司馬懿雖然奪得了曹家的政權,但他也明白,要想將江山坐穩離不開當時的高士,因此對於那些跟曹魏家族並無多大關係的士人都在他的籠絡之內。其中就有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雖說嵇康的名聲並不比阮籍低,但是嵇康與曹氏家族有著聯姻關係,所以當時司馬家族並沒有打他的主意。

雖然司馬家並沒有找上嵇康,但總是會有些臭蟲去找他的麻煩,這個人便是鍾會。鍾會此人可能多數人並不熟悉,但對於喜歡書法的人而言,鍾會的父親一定很熟悉。他父親便是小楷的創始人跟發揚人——鍾繇。

鍾會有一次寫了一篇學術論文想讓嵇康幫著指導,但嵇康並未理會,這讓鍾會懷恨在心。而當時正好有一件事給了鍾會一個很好的機會,嵇康的朋友呂安的妻子被其兄長呂巽設計侮辱,而且反告呂安不孝,嵇康為了朋友挺身而出,說了幾句實話想證明呂安的清白,不想連著嵇康也一同被捉了。

鍾會跟司馬昭說嵇康是隱藏於民間的【臥龍】,我們知道司馬家的人對“臥龍”這個詞比較敏感,所以最後他們以發佈不良言論而將嵇康處死。

嵇康在臨刑前為何要彈《廣陵散》,此曲為何會成為禁曲

那麼這個“不良言論罪”從何說起?

原來嵇康曾發表過一篇學術研究的文章——《聲無哀樂論》,在此文中嵇康說音樂只是一種美的形式,跟情感無關。而這種說法與當時的儒家所提倡的“樂教”相悖論,儒家思想認為音樂可以淨化一個人的心靈亦可看出一個人的心性,正所謂“凡音之所起,皆由心生也”。所以儒家提倡“樂教”相輔於“禮教”,其實這種說法在當時以崇尚老莊思想的嵇康來看,這無疑就是一種高級洗腦。

嵇康提出的這個觀點無疑讓司馬家族極為反感,因為剛得到政權的司馬家族極需要用儒家的學說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而且嵇康還不願意跟他們合作,不想同司馬家效力。前文也提到過嵇康極其討厭做官,而且他還曾公開的與竹林七賢中的山濤絕交,其原由是因為山濤想勸他去做官。

嵇康自然不同意,但寫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巨源是山濤的字,嵇康此舉無疑是公開向司馬家表明自己的立場,而且他對司馬家的人打著儒家的旗號來給當時的人洗腦本就不贊成。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嵇康招來殺身之禍。

嵇康在臨刑前為何要彈《廣陵散》,此曲為何會成為禁曲

《廣陵散》

嵇康被殺的那年,正好四十歲。聽說那天天氣晴朗,天空中還出了太陽,嵇康問了執刑的人還差多久行刑,得知時間尚早,便讓人將自己最喜歡的一把古琴取來彈了一首《廣陵散》。一曲罷,自嘆道:

“《廣陵散》於今絕矣”。

那麼嵇康在臨刑前為何要彈一曲《廣陵散》呢?這裡面其實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學問,這個學問跟我昨天寫的阮籍彈奏的古琴曲《酒狂》有點類似。

《廣陵散》此曲在現存的曲譜裡,最早見於明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所編集的《神奇秘譜》當中,此曲所用調式為“慢商調”。據小編本人所彈過大大小小的古琴曲以及在歷來的琴譜中翻閱所知,“慢商調”的曲子唯《廣陵散》一曲。

所謂“慢商”即是將代表商音的二絃(古琴以前五根弦,其弦名依次為“、商、角、徵、羽”)而這五根弦從一弦至五絃又分別代表君、臣、名、事、物。《廣陵散》的定弦就奇怪在這裡,它將代表臣的二絃調成跟代表君的一弦一樣高,大有要跟皇帝平起平坐的意思。

加上此曲的節奏是古琴中是少見的那種具有殺伐氣的曲子,對古琴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古琴中大多以慢曲見多,屬雅樂,而《廣陵》一曲卻有著極重的殺氣。加上此曲的取材是聶政刺韓王的故事,所以這也是《廣陵散》在歷朝歷代中禁彈的一首曲子。

而嵇康在臨刑前選擇彈這麼一首曲子,我想他心中對司馬家族是有著極大的不滿人,他認為藉著儒家理學來禁固人的思想是一種極可笑又無恥的行為。

而《廣陵散》正好表明了他的心跡。


題外話:

有人問我們彈琴的人《廣陵散》不是絕響了嗎?怎麼你們還會彈?

答曰:傳給嵇康《廣陵散》的那位老神仙在嵇康死後又傳給了另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