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徒弟凑钱借师父3万,要了12次不给,师父的一句话,徒弟哭笑不得

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闫湘”。

我的同学小蔡之前想学木工,几经辗转,通过多人介绍,拜了老魏为师。

为了学到师父的所有技能,小蔡不仅师父前师父后叫的勤快,而且还常常抢着干重活,给师父买酒喝是常有的事,烟更是没断过,小蔡觉得老魏肯定是很喜欢他这个徒弟的。

由于小蔡本来就聪明,加上他自己用心,半年时间就学到了不少技术。

徒弟凑钱借师父3万,要了12次不给,师父的一句话,徒弟哭笑不得

因为小蔡还是学徒工,收入较低,而且接活赚的钱基本上都用在请师父吃饭和烟酒上了,也就没存下什么钱。

后来,师父有事找小蔡借3万块钱,说好半年内还,小蔡觉得师傅不会骗自己就答应了。但是,小蔡只有1万存款,只能好问朋友又借了2万块,算是凑齐了3万块。

可是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小蔡找老魏要了12次,他都不还钱。

于是,小蔡把技术学到手后,就决定出来单干。临走时,他再次找到老魏还钱。结果老魏却说:“我不欠你的,你那3万,就当交学费了。”

徒弟凑钱借师父3万,要了12次不给,师父的一句话,徒弟哭笑不得

小蔡当时就愣了,要知道,当初为了让老魏留个好印象,两人之间连借条都没打,相当于这3万块钱就白给了。

相信和小蔡一样遇到这种困境的人不在少数,一边是授业之恩,一边是自己的血汗钱。

出现这样的问题,老魏当然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小蔡将师徒之间的关系想得太好,也很重要。

从小蔡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学到如下几点:

一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旧观念不可信。

徒弟凑钱借师父3万,要了12次不给,师父的一句话,徒弟哭笑不得

小蔡为了学到老魏的手艺,对老魏是言听计从,也花了很多的钱在老魏身上。原以为出来单干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戏码,结果却狠狠的被师父摆了一道。

我们且不说老魏是否真的将自己的所有本领都传给了小蔡,但就说借钱这件事上,小蔡还是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摈弃旧观念,才能跳出错误的思维。小蔡说到底还是太过相信自己的师父,更没有考虑到老魏是否真心待他。

二是要学会适当的感恩

徒弟凑钱借师父3万,要了12次不给,师父的一句话,徒弟哭笑不得

从小蔡宁愿问朋友借钱凑齐3万也不愿意拒绝老魏,可以看出小蔡是对老魏这个师傅充满感恩的,虽然这个感恩的方法造成了小蔡后来的困境。

我们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想在现实生活里,这已经不是绝对的了。老魏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将借款还给小蔡,为人师表,并没有为徒弟着想。因此,我们在感恩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做到适时适当。

三是借钱要写借条

徒弟凑钱借师父3万,要了12次不给,师父的一句话,徒弟哭笑不得

这原本是常识,可是小蔡却碍于情面,选择了相信师傅老魏的人品。而事实证明,为什么法律会存在,因为人品有时候往往不能够完全去信任。

无论是给同学、同事、朋友还是亲戚借钱,一定要写借条,有条件的最好还要进行公证。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对方的保护。借钱要写借条,希望你牢记于心。

四是敢于拒绝

徒弟凑钱借师父3万,要了12次不给,师父的一句话,徒弟哭笑不得

凡是让自己为难的请求,一定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决定。

对于自己无法做到,或者是做起来代价太大的忙,敢于拒绝才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如果对方是真心朋友,他也不会让你为难,必定能够体会到你的难处。如果对方不为你着想,那你的付出可能就毫无回报。

始终坚定一点,宁愿一次狠下心拒绝,也不要后面千万次的后悔。
老魏的话让小蔡懵了,也让小蔡无法反驳。毕竟没人可以证明,小蔡给老魏的钱究竟是借款还是拜师费。

哪怕我们都知道老魏如此做法是不厚道的,这会让小蔡陷入一段时间的“经济危机”来偿还向朋友借的钱。

你从小蔡的例子中学到了什么?面对欢迎分享说出你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