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肠息肉是癌前病变,长成这样的最危险,别再不当回事儿了

“肠息肉到底是什么?”“肠道长了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吗?”“肠息肉切除后一定要定期复查吗?”“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这是在接诊过程中问的非常多的问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

肠息肉是癌前病变,长成这样的最危险,别再不当回事儿了

什么是肠息肉呢?

肠息肉,其实就是肠粘膜表明上凸起的一种赘生物,一个肉疙瘩,说白了,就是肠道上多了一块肉。一般来说,肠息肉发生时,身体不会有任何症状,只是默默的潜伏在我们的身体内,除非进行体检,否则很难察觉到长了息肉。

或者是一些较大的息肉会引起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偶尔会有腹痛,还有一些患者在大便时会有肿物从肛门脱出。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是出现了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胀、便秘等较轻微和不典型的症状而被忽视。一般病人多以便血、粘液血便等来就诊,又长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而延误检查,因此而误诊误治。

肠息肉是癌前病变,长成这样的最危险,别再不当回事儿了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肠息肉可以说是大肠癌的“近亲”,虽然诱发肠癌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95%的肠癌却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可以说息肉是大部分肠癌的“元凶”,所以不得不防。

肠息肉从无到长出来,再到癌变,一般来说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因此早期筛查很重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切除,是预防大肠癌的最好方法。

但是更值得警惕的是,肠息肉即使是切除,也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在一个对近万名大肠息肉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大约有50%的大肠息肉患者在术后4年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

所以说,如果您曾经得过肠息肉,那就意味着可能再次得大肠息肉。由于大肠息肉通常无任何症状,如果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可能已经发生癌变,为时已晚。所以曾经有大肠息肉病史者,一定要定期复查。

肠息肉是癌前病变,长成这样的最危险,别再不当回事儿了

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哪种息肉易癌变?

虽然说,肠息肉是肠癌的元凶,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癌变。息肉是否会癌变,还与年龄、大小、形状、数量、部位、遗传等有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判断它离癌是远还是近:

●看大小: 越大的息肉越危险。1厘米以下的腺瘤样肠息肉癌变率为1~3%;1~2厘米的为20%;2厘米以上的高达50%。

●看形状:“趴”着长,长得像个摊开的饼子,这种扁平型的息肉最危险,需要尽早发现,尽早排除。

●看数量: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有的人可长出10多枚、20多枚息肉,数量越多越危险。

●看部位:有的部位容易发生癌变。

●看家族史: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有肠癌或者肠息肉家族史的人要特别关注息肉。

肠息肉是癌前病变,长成这样的最危险,别再不当回事儿了

一般来说,肠息肉分为两大类,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

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来说不易癌变,但是大部分息肉都有癌变的倾向,尤其是腺瘤样息肉被定性为癌前病变,可以说,大多数肠癌都是有腺瘤发展而来。因此当发现息肉,判断是否有癌变风险,最准确的评估是病理检查,息肉是否是肿瘤性息肉和腺体增生异型性程度是主要的判断依据。

肠息肉的癌变过程是从微小息肉到小息肉,再到大息肉,最终发生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病人只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必要时及时切除,就可以消除后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