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材料课题组的那个34岁女博士,“你婆婆又喊你回家生孩子啦”

“最近有点烦哦!”

“怎么了,师姐,是不是因为毕业论文的事情呢?”

“不是,因为我婆婆又在催我了”

“催你干啥啊?你这不是还没毕业嘛!”

“他们又不懂,又催着让回家生孩子去呢!”

“我……”

以上,对话来自我与我们科研小组的一位师姐的对话,她也是我的同门师姐,今年34岁有余,已婚未孕,名副其实大龄青年一枚。

材料课题组的那个34岁女博士,“你婆婆又喊你回家生孩子啦”

最近,毕业论文虽然让她有点头大,但是,最让她头疼的事情可不是毕业论文的事情,而是家人的不停催促,毕竟,对于34岁的女生来说,确实不算小了。

她,之所以年龄这么尴尬,主要是因为她本科毕业以后没有直接考研,而是工作5年以后才考的研究生,并且在读研期间,还没有选择直接毕业,而是又转了博,这样一来,本来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一下子延长到了五年,最大的问题是,她还不能按期毕业。

因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延期的硕士,也没有按时毕业的博士”,可以看出,博士,想能够按期毕业,还是挺难的,延期一年两年的都是比较正常的。

材料课题组的那个34岁女博士,“你婆婆又喊你回家生孩子啦”

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据保守估计,中国每年延期毕业的博士有近65%以上,所以说,博士延期毕业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所以说,这位师姐,也同样面临着延期的问题,因为,研究组内比她做得好的师兄,都没有能够按期毕业。

她延期毕业已经有一年半了,也就是说,本来五年的研究生,她已经读了六年半了,马上就七年了,这样一来,她除了面对毕业所带来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家人的压力。

虽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思想应该被摒弃,也没有哪条规定,女人一定要生孩子,她们更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材料课题组的那个34岁女博士,“你婆婆又喊你回家生孩子啦”

​但是,对于选择做妈妈的女性来说,年龄也是她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毕竟,从医学角度来讲,女人是有最佳生育年龄与高龄之分的。

在医学上,定义女性的生育年龄在23~30周岁之间为最佳时期,男性为30~35周岁,女性最好不超过30周岁,男性不超过35周岁。(来自百度百科)

材料课题组的那个34岁女博士,“你婆婆又喊你回家生孩子啦”

所以说,我的这位师姐面临来自家人的“催促”,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对一家人来说,最想看到的不就是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嘛(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女生有这种意愿的情况下)!

如果,拿天伦之乐来诱惑她们或者用传统价值观来绑架她们,那真的是在剥夺她们与生俱来享有平等的权利,毕竟,没有任何一条法律,一条规定,女性就一定要生孩子。

那么,通过身边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对于我们的学习、职业与生活规划有哪些思考呢?

其实,很多时候,学习也好,工作也罢,都不可能与我们的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让这三者达到一个平衡,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材料课题组的那个34岁女博士,“你婆婆又喊你回家生孩子啦”

1、做好规划,按部就班

对于我们的工作、学习、结婚生子等等一系事情,都要提前做好规划,最让我们感觉到幸福的生活不是另辟蹊径,也不是打破常规,而是按部就班。什么年纪干什么年纪的事,该上学时上学,该结婚时结婚,该生孩子时生孩子,这也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会让我们的生活最舒服的状态!

2、把握机会,珍惜当下

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脚下的这条路,能够回头的几率不大,所以说,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走好这条路。

读研也好,读博也罢,跟性别无关,我们都应该珍惜当下,没有必要患得患失,也许与别人相比,慢了半拍,但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依旧能够回到正轨!

材料课题组的那个34岁女博士,“你婆婆又喊你回家生孩子啦”

3、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动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我们总能碰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比如,我们教研组的这位学姐,面临着毕业、家人的催促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尽快完成论文,达到毕业要求,再顺利回家,一切问题都得到了迎刃而解。所以说,在我们面对困难时,少一些抱怨,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捋出一个顺序,然后立刻行动,就是这么简单!

最后,希望本文可以给准备读研究生或者读博的同学一些思考吧,特别是由于工作而耽误了年龄,又想继续深造的同学!

材料课题组的那个34岁女博士,“你婆婆又喊你回家生孩子啦”

希望大家,在求学的道路上,尽可能找到与生活的那个平衡点,且读且珍惜,毕竟,能够像在大学一样读书的日子,可能以后不会再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