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山东省寿光的静山不算在排行榜内。今年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与牛头镇马家庄之间的一片农田中有一块长1.24米,宽0.7米,总面积0.87平方米,最高处距地面仅0.6米的石头火了,原因是它被冠上了一个抢眼的名号“全国最小山”,很多人慕名从潍坊甚至是济南来参观。但是寿光市博物馆副馆长王德明却说,说这块石头是座山的说法站不住脚。“全国最小山”这种既不能在历史文献中找到强有力证据,又不能在科学上证明它的地质构造的。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静山”雪景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专业从事环境地理学研究的吕建树博士认为地下隐伏的基岩在地面出露的情况很多,而它们都不是山。他认为该石块只是一块石灰岩。同时他认为,寿光南部是大范围的鲁中石灰岩山地,出现这种岩石的概率是极高的。

静山全凭一个名号,即便能够走红网络,也不可能长远。静山所在的村庄正在准备把这座“山”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希望不要炒作这种噱头来愚弄游客。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近年来被热炒的“全国最小山”潍坊寿光的静山。

下面我来盘点国内真正的低海拔名山,按照海拔从高到低排序。

安徽宿松小孤山: 小孤山又称小孤矶,海拔78米,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东南120里复兴镇(原套口乡)境内,濒临长江。 孤峰耸立,以奇、险、独、孤而著称。与江西省彭泽县的彭郎矶隔江相望与江西的石钟山、龙宫洞遥相呼应。素有“长江天柱”,“江上蓬莱”,”长江绝岛”之美称。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濒临长江的小孤山,奇峰兀起。

山上有启秀寺、梳妆亭等古迹。地势极为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后,曾在此设立烽火台和炮台,元末红巾军与余阙,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清朝彭玉麟的湘军与太平军均在此对垒交锋,以争成败,故又有“安庆门户”“楚塞吴关”之说。也流传有小姑娘娘、小姑嫁彭郎等民间传说,但大多是穿凿附会。

上海小昆山:位于松江区西北境内,距松江镇西北约10.5公里处。海拔54.3米,有南北两峰,北低南高,北峰高44米,南峰54.3米。旧称昆山,后人为区别于江苏昆山县之马鞍山(名昆山),故改称小昆山。山之远望如卧牛,北峰形式卧牛之首,又称之牛头山。植被茂密,松樟郁郁成林,仅山上百年以上古树名木就多达数百棵。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南低北高的小昆山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陆机陆云读书处二陆草堂

小昆山是著名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二兄弟为陆逊之孙,陆抗之子)的故乡,前人将二陆比作美玉,以“玉出昆冈”来赞誉他们,陆云曾有“云间陆士龙”的对联佳话,松江的别名云间就是因此而来。根据陆机诗:“仿佛谷水阳,婉弈昆山阴”以及潘尼赠陆机诗:“昆山何有,有瑶有珉,穆穆伊人,南国之纪”,昆山之名在西晋之前就已经存在。小昆山也是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故里。

镇江北固山:海拔仅52米,在镇江三山中最矮。地理海拔不高,文化海拔却很高。在江苏镇江的长江之滨,矗立着一座岩壁陡峭形势险固的山,因其位于城北,雄踞险固,遂曰“北固”,据说当年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登山北望,中原一览,豪气如山,于是题书“天下第一江山”来赞其形胜。北固山也是《三国演义》中甘露寺招亲的发生地,产生了“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著名的歇后语。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北固山和小孤山一样濒临长江,但北固山山势较为平缓。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北固山甘露寺

有关北固山的诗篇多达200多首,诗人们或凭栏怀古,或遣志抒怀。北固山是乡愁的一种意向,而这种意向是王湾设定的。《次北固山》让王湾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人群落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英雄恨,赢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这是宋人孙吴会在咏史伤怀;“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这是唐人戴叔伦在抚今追昔,而在跨越千年的诗篇中穿行,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无疑是最出名的,也给北固山平添了许多英雄气。

沧州马骝山:马骝山又称小山位于河北省海兴县,海拔36.18米,虽不高却是沧州地区唯一一座山。马骝山南望齐鲁,东临渤海,北倚京津距沧州大港20公里,位于海兴县城东5公里· 马骝山又名小山,形成于2--3万年第四纪晚期火山喷发。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起伏平缓的沧州马骝山

马骝山上文物古迹众多,小山南端山脊有西汉刘阳墓。刘阳,汉高祖刘邦嫡曾孙,齐孝王将闾子,汉武帝堂弟。公元前125年,汉武帝刘彻实行推恩令封堂弟刘阳为康侯,食地置柳侯国。死后葬于此。还有东汉质帝刘缵之父、渤海王刘鸿之陵。刘鸿之子刘缵被封为质帝后,父以子贵,死后谥为孝王,并拨重金筑此巨大陵寝。70年代备战在山上挖了许多防空洞,隧道纵横,如同迷宫。

苏州虎丘山:海拔虽然只有34.3米,但山上的景观之丰富、人文积淀之厚重并不输于名山大川。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虎丘内处处是景,有千人石、真娘墓、憨憨泉、试剑石、拥翠山庄、万景山庄等。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虎丘灵岩寺塔又称虎丘塔

最为著名当属虎丘塔和剑池。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七级八面。自明代起,由于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塔顶中心偏离底层中心2.3米,斜度2゜40',被称之“东方比萨斜塔”。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塔。家喻户晓的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就是起源于虎丘。有段歌词云:“相国夫人到虎丘,进香拜观音……”那天华夫人在一群丫鬟和随从人等簇拥之下,来到虎丘观音寺进香,唐伯虎就是在观音大殿上,与国色天香的秋香邂逅的。“三笑姻缘”中,秋香的“第一笑”就发生在这里。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夏天也阴冷异常的剑池。

剑池下面是春秋时吴王夫差为其父阖闾埋葬的地方,之所以名为剑池,据说还因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秦始皇和孙权都曾来此挖宝,但一无所获。到了公元1512年,唐伯虎、王鏊等人因池水干涸,发现墓门并留下石刻。1955年人民政府清理剑池时确实找到了一条长约10米的石胡同,尽头呈喇叭状,容四人并立,并有一横三竖四块青石琢成的长方形石板,显然均为人工所为。根据墓门的形制和朝向,完全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制。看来剑池阖闾墓的传说不是空穴来风。但因墓恰巧在塔底下,且规模宏大,一旦开挖必影响塔,因而作罢,未打开墓门,留下千古之谜。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远眺虎丘山

现在的情况是虎丘后山为土堆砌,前山为巨石,因而推测后山为人工所堆。如果是这样,就和虎丘塔的倾斜有关。因为地基不牢,重6000吨的塔便倾向土堆的一边。所以,我们不妨认为,是吴王墓的建造引起了虎丘塔的倾斜,而虎丘塔的倾斜又保护了底下的吴王墓,使之不能开挖,成了一只真正保护吴王墓的白虎,这就是塔与墓两个重要古迹之间的关系。

嘉兴瓶山:瓶山海拔15.8米位于嘉兴市区中山路中段北侧,东靠建国路,北抵中和街。据清《嘉兴府志》载:宋时置酒务于此,废瓶所弃,积久成山。一说是因为这座小山相传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和手下军士将喝完的犒劳御酒酒瓶垒土而成,宋室南迁,以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为首都,嘉兴自然就成了临安的屏障。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嘉兴瓶山雪景,这些年嘉兴雪越下越少,有时候好几年不下雪。不再容易看到瓶山雪景了。

中国低海拔名山虎丘山马骝山等上榜——最低仅15米

在南宋初年的宋金军事对峙中,嘉兴也始终是作为两军对垒的前线军镇而存在。建炎四年南宋小朝廷一度被完颜宗弼撵得狼狈不堪,而当时担任浙西制置使负责抵御金兵的韩世忠就是以瞒天过海之计在当时的嘉兴完成兵力集结,率领水师直插金军后路,完成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战役“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大破金兵后,在此犒赏三军,把喝剩的空酒瓶堆积成山。考古也验证了这种说法,而瓶山堆土中也曾多次出土陶制酒瓶,高近尺,口径三寸许,旁有两耳或无耳,以紫褐色的出土最多,世称“韩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