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第二天早起,我們在海寧市區逛逛,海寧城區不大,但街道乾淨整潔,經濟也很發達。海寧的名稱,取自“海洪寧靜”,境內的錢江觀潮是一大奇景,早有聞名,很多次視頻裡都看到遠遠一線潮水湧來拍到岸邊,然後打溼了猝不及防的遊客,但是我一直未親見,今天終於可以來親近親近了。

除了海寧觀潮,這裡還出過很多歷史文化名人,王國維、徐志摩,金庸都從這兒出身,而且徐志摩和金庸還有親戚關係。金庸出生的查家是當地名門望族,而徐志摩的父親更被稱為海寧的張謇,類比南通張謇。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清晨,我們在街上漫步,看看街景,順帶找家早餐店,也不找什麼名門大店,單看附近的居民吃的人多不多,就是當地的小吃味道。看到這家燒賣店,還寫著海寧總店,難道一個早餐店還有分店?我們打算早上就吃燒賣了。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門口也不斷的有當地的居民在打包外賣,我就更是拿定主意了。看看價目表,燒賣一籠8只,12元,餛飩7元一碗。我們點了一籠燒賣,兩碗餛飩。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燒賣上來了,表皮極白極薄,像一朵朵花,平時看到的燒賣皮沒那麼薄,頂部都會開個口子,露出裡面的餡,而且餡料通常都是糯米和肉混合在一起的,有時候會加些香菇,今天的燒賣皮薄而大,沒有開口,感覺像餛飩皮做的,後來我寫文章查資料,才知道這家店的燒賣皮都是人工擀出來的。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餛飩是清湯餛飩,皮薄肉餡小,江南人家的縐紗餛飩都是這樣的,一碗有15個餛飩以上,沒細數,上面還有紫菜、蛋皮,值這7元的價格。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夾一個燒賣,皮薄的可以看到裡面的餡料。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咬開來裡面沒有糯米,純肉餡加入木耳、藕丁,因為有點脆感,湯汁鮮美但不油膩,吃了一個就想去夾第二個,要不是前一天晚上吃的嵌寶鴨還沒消化,一人一籠燒賣那是沒問題的。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餛飩主要是喝湯,暖胃,早上吃燒賣的時候潤潤肚,比較舒服,裡面的肉餡比較小。以前看過一則笑話,外國人到中國吃名小吃餛飩,說他們吃牛排就是一塊肉,吃麵包就是一塊麵團,而中國的餛飩皮那麼薄,薄如紙,肉餡那麼少,用筷子挑一點就能包一個,一頭豬能包1億個餛飩,一個人一次能吃100碗餛飩。雖然這是笑話,但是說明中國人的手有多麼精巧,而老外又是如何感到驚詫了。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飯後,我們就去觀潮公園了,一大早去買了票,因為有很多景點,我們買了聯票。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觀潮還早,我們先去裡面看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神廟。據說建造於清雍正年間,後來毀於兵火,幾次再造,一邊參觀的時候,我看到這裡有看到陳閣老的傳說,說陳閣老與乾隆的故事,還傳說這裡是乾隆下江南為探母親所建云云。我依稀記起二十年前看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有提到過,當時只看了一場熱鬧,也沒顧那麼多,只以為是金庸編的,難道民間真有傳說?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海神廟後面有個御碑亭,裡面有一塊雍正和乾隆二代皇帝的父子碑。這在全國也是極罕見的,有機會去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接下來我們去參觀金庸書院,裡面有詳細介紹金庸的生平,也提到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就是因為從小在故鄉聽到民間傳說,才有這本書的起源。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這是別人贈送的金庸先生的佩劍,而我則買了一套《書劍恩仇錄》,這幾天上下班路上開始看起來,重溫二十年前的小說,感覺現在看的跟以前看的印像有很大的差別,書沒有變,是歲月變了,我這個人變了。


海寧吃一頓皮薄如餛飩的燒賣,12元一籠8個,有機會一定要嘗一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