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我就想問問,作為一個北京人,家庭沒有車,搖了五年號都沒搖上,剛需怎麼解決?

懿家實戰招生白老師


搖了五年好的,還搖不上,怎麼辦?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我告訴您吧,剛需也沒有辦法。怎麼解決?只有一個字“等”

我知道,很多北京人由於無奈也好,生氣也好,抱怨也好。想出了一系列的權宜之計。比如:


1、老年代步車,這個現象在北京生活的人都見過。跟汽車差不多,也是四個輪子,電動的居多。還有一部分是汽油的,那種殘疾人代步車。跟以前的汽油三輪類似,但是有棚子。開始的時候,這些車都是為了方便老年人和殘疾人。但是,後來被很多年輕人利用起來。我們發現很多這樣的車是被年輕人駕駛的。

針對於這個現象,北京市政府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就是這種殘疾人的摩托車必須要有殘疾人證才行。沒有的扣車。電動的老年代步車,現在已經被納入機動車管理範圍。也就是說,您駕駛這樣的車上路,得有相應的機動車駕駛執照。也就是三輪摩托車的駕駛執照。如果沒有,就是無照駕駛。這條路行不通了。


2、外地牌照的汽車。很多人就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尤其是在五環外生活工作的朋友。覺得反正外地牌照的車就是不讓進五環,我們也不經常去,就是麻煩在要辦進京證嘛。後來居然交通部門出臺了手機辦進京證的業務。那就正好方便了外地牌照的車進京。那時候還有人說,您看,國家也鼓勵買外地牌照的車吧。連進京證都簡化了吧。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簡化進京證就是為了方便人家真正的外地進京朋友。北京人,您想多了。國家十一月就要開始真正實施外地車限制辦理進京證的次數了。這大家都知道了吧。也就是說,外地牌照的車在北京一年只能開80多天。

這條路行不通了。


3、買皮卡。皮卡現在有C1駕照可以開的品種。有些人就開始鑽這個空子。反正也是在五環外開。偶爾進個城。只要在限定時間之外也行。但是,現在的五環外也有很多地方開始限制皮卡的通行啦。比如通州,大興等地就開始逐步限行皮卡。這條路也行不通了


那麼您問了,你說了這麼多,都是行不通的方法,那你有什麼好辦法啊?我的辦法就是“租賃”。不是長期的租賃,那樣的成本更高。是短期的租賃。

其實,咱們可以詳細的算一筆賬。就是您的私家車在手裡的應用價值。如果是在市區住,車位就是一個相當艱難的事情,如果是住在老舊小區,搶車位就像是搶媳婦一樣。有拿自行車佔著車位的,有拿大石頭佔著車位的,有拿錐桶佔著車位的。還有拿老人佔著車位的(快回家的時候讓老人去佔著車位)。很累,對不對。住新小區的就牽扯車位要花錢,不管是租也好,買也好。都是一筆錢。

至於說養車的費用呢。我就不用多說了吧。一輛車從保養,保險,維修到折舊。一年至少消費在汽車上面的錢,要三四萬塊。以前的中國人有一個觀念,就是汽車是一個產業。甚至現在官方也叫做“動產”。可是,現在的社會發展使得我們的汽車早已經變成了一個消費品。就看一輛車的折舊吧。一輛三十萬左右的車,一年以後的二手車價值就會攔腰。通常六年之後就會變成百分之三十的價值。這樣的折舊還有什麼產業可談呢?

所以,要我看。現在北京人手裡的汽車就是一個雞肋。就像是圍城裡說的,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套用在汽車,就是沒有買的人拼命想搖號,想買。而已經買了的人,卻是沒有覺出汽車在手裡有什麼方便。

寫在最後:所以, 我覺得我們不妨借鑑一下美國人的觀念。買不起我就租唄。

人家美國的總統奧巴馬不是也在租房住嘛。我們怎麼就不能租個車來用呢。我們完全可以在節假日需要車的時候,到租賃公司裡租一輛自己喜歡的車,出去郊遊或者長途自駕都是完全可行的。還不用自己擔心修車和維護的事情。

至於說平時上班,就公交地鐵就很好。如果是不想擠,就打車。您算算帳吧,打車的費用肯定比買車要低。所以, 我覺得,咱們的觀點要改變了。真的搖上號,買了車,不一定就是好事。所以,我覺得,在沒有車的時候,我們不妨先習慣“租車”。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