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沂蒙人民治淮碩果豐!市民在河邊散步、休閒、鍛鍊……人與水無比和諧

沂、沭河是臨沂兩條最大的行洪河道,它們像兩條巨龍,並行於沂蒙大地,南下入海,給沂蒙人民帶來了富庶,促進了臨沂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由於氣候、地勢等因素的影響,沂沭河歷史上自然災害頻繁,給沿岸和下游地區帶來了嚴重的洪水威脅。“從清代的1644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的306年間,沂河共發生較大水災95次,大水災23次。”這是一段關於沂河的歷史記載。

為消除水患,讓沂沭河更好地造福於沿岸百姓,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歷屆黨委、政府正確的領導下,臨沂人民大力開展了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建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鏖戰,歷史性地完成了沂沭河洪水東調建設任務。

沂蒙人民治淮碩果豐!市民在河邊散步、休閒、鍛鍊……人與水無比和諧

沂河劉家道口樞紐工程。

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建成運行,消除魯南蘇北的洪澇災害

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是治淮十九項骨幹工程之一東調南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調工程的山東部分全部在臨沂市境內。該工程主要目的是通過開挖人工河道、興建攔河閘壩、復堤護險等一系列措施,迫使沂沭河洪水東調入海,騰出駱馬湖、新沂河部分庫容和洩洪能力,接納南四湖洪水,最大限度地減輕魯南蘇北地區的洪澇災害。

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從1949年4月開始實施,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建設,先後開挖了新沭河、分沂入沭水道,開闢了邳蒼分洪道,建成了江風口分洪閘、修築了人民勝利堰和穿沭涵洞等工程,建成了彭道口分洪閘、新沭河洩洪閘、黃莊倒虹吸,對分沂入沭水道和新沭河進行了擴大開挖。最近的東調續建工程建設,自2005年起陸續開工建設,主要項目有沂河劉家道口樞紐,分沂入沭擴大,新沭河治理,沂河、沭河、邳蒼分洪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道總長度309公里,新建劉家道口節制閘、李莊攔河閘。2010年4月,劉家道口樞紐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隨著分沂入沭、沂河、沭河、邳蒼分洪道、新沭河5條河治理工程的完工,共完成投資16.9億元。沂沭河洪水東調續建工程的建設,使沂沭河中下游防洪保護區的防洪標準總體達到50年一遇。特別是劉家道口樞紐工程的建成,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沂沭河洪水按人的意志就近東調入海。東調工程的建成運行,消除了魯南蘇北的洪澇災害,被水利部淮委譽為團結治淮的豐碑。

據統計,自1958年至2012年,我市在沂河流域共建有大中小型水庫474座,總控制流域面積6378.01平方公里,總庫容23.75億立方米,總興利庫容12.59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4座,中型水庫21座。25座大中型水庫總控制流域面積5158.82平方公里,佔我市沂河總流域面積的45%。而且,沂河上還建設了20處攔河閘壩,總蓄水量2.5億立方米。這些水利工程形成了以水庫為主結合河道梯級開發綜合利用的工程佈局,對削減沂河洪峰流量和調節徑流分配起到顯著作用,為減輕洪澇災害和促進臨沂市經濟發展發揮了顯著效益。

而在整個淮河流域治洪的歲月裡,沂蒙人民共割捨良田11萬畝,170萬群眾全力奮戰,40萬人搬遷家園,410多人因公致殘或犧牲,為淮河治洪做出重要貢獻。

打造濱水生態 讓人民更幸福

近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濱水生態城的目標要求,我市積極開展了臨沂城濱河防洪工程建設。工程沿沂河、祊河兩岸,南起劉家道口樞紐,北至臨沂城北外環路(沂河左岸向北延伸到湯頭橋),兩河四岸道路全長106公里,其中沂河兩岸84公里,祊河兩岸22公里。

濱河防洪工程建設,使臨沂城市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與已建成的小埠東橡膠壩、劉家道口樞紐等工程相結合,在臨沂城區段形成7壩8閘的工程佈局,回水長度88.5公里、水面48.5平方公里、蓄水1.62億立方米,沿河綠化18平方公里,規劃建設9大廣場、18個特色園區和36處景點。

臨沂沂沭河洪水東調工程建設和濱河防洪工程建設,使沂河、祊河臨沂城區段形成融防洪、交通和景觀為一體,營造了城水相依、人水和諧的水城環境,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沂蒙湖被水利部首批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沂河濱河景區被評為國家最大的城市溼地公園、“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桀驁不馴的沂河,在當今臨沂水利人的治理下,集“水、岸、灘、堤、路、景”於一體,扮靚了臨沂。每天,市民在沂河兩岸或散步、休閒、鍛鍊,或依河垂釣、聊天、跳舞,人與水無比和諧。(臨報融媒記者趙澤軍 通訊員餘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