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吳昌碩:把這個基礎打好了,書法的筆力和書寫性都會大大增強

自古以來,書法都是靠毛筆的書寫來完成的,但是,毛筆的特性是軟性的,在沒有一定的功力的情況下,這就給書寫帶來很多不便。書法中的書寫性是指書寫中的用筆、法度、規矩的綜合水平,書寫性離不開上述條件,並不是所有的書寫都具有書寫性。

書法愛好者在學習初期,都想很好地駕馭毛筆來增強書寫性,從而使書寫效果理好。那麼,增強書寫性有什麼方法呢?根據前人的學習經驗,現整理一些基本方法,供大家參考。

吳昌碩:把這個基礎打好了,書法的筆力和書寫性都會大大增強

理解毛筆的鋪毫原理

既然書寫離不開毛筆這個工具,我們就應當對毛筆的鋪毫原理作一個簡單介紹。毛筆是筆桿、筆頭組成,而筆頭則是由筆根、筆肚和筆尖組成的,筆根是固定筆桿和筆頭的,筆肚是用來存儲墨液的,筆尖是寫字的。

在書寫時,遇到小字是要用筆尖來寫,而遇到稍大的字,就要用筆尖和筆肚來完成了。這時,筆肚在散開的情況下,著紙前行就要鋪毫,墨液從肚中出來,“萬毫齊發”,紙面上就留下了痕跡。如果不會鋪毫,可能有的筆毫會彎曲不整,使得書寫不能自如,影響點畫效果。因此,鋪毫時,一定要使筆毫順暢,以使書寫流暢。

吳昌碩:把這個基礎打好了,書法的筆力和書寫性都會大大增強

鋪毫與墨的關係

在鋪毫書寫時,用墨一定要合理、適當,如果墨太多,點畫受到洇墨影響而模糊不清,蘸墨太少,則筆毫乾枯,點畫燥氣。正確的方法是在蘸墨時,使整個筆頭浸入到墨液中,轉動筆桿,使得筆頭全部被浸透,再從硯邊刮掉多餘的墨液,以筆桿垂直後不滴墨為標準,這時就可以書寫了。

練習書寫性的教材

吳昌碩:把這個基礎打好了,書法的筆力和書寫性都會大大增強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書法作品很多,有沒有合適的書體可以作為教材使用呢?當然是有的。不管學習哪種書體,但都要有書寫性的完整體現。適合毛筆書寫性練習的教材,《石鼓文》是最好的。

《石鼓文》是先秦時期刻制在石頭上的一種文字,它的書體被定義為大篆,在唐朝的時候被發現,十個石頭共計有文字718個。

吳昌碩:把這個基礎打好了,書法的筆力和書寫性都會大大增強

為什麼說通過大篆《石鼓文》書法的練習可以提高書寫性?這是有原因的。書法中有提按、轉折、方圓等重要特徵,而《石鼓文》中的筆畫首尾等粗,在遇到轉折處多以圓轉為主,這就符合了毛筆的主要特性,使書寫時鋪毫的作用力表現得更加充分,從而能有效地增強書寫性。

歷史上一些名家都是從《石鼓文》學起,在對毛筆的駕馭能力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對《石鼓文》的學習找到了書法之法。吳昌碩曾說:“餘好臨《石鼓》,數十載從事於此,一日有一日的境界。”吳昌碩所臨的《石鼓文》,筆法靈動,用筆有輕有重,有快有慢,點畫起始分明,婉轉流暢,章法參差有別,在保留原文風格的基礎上,又參雜了自己的理解。

增強《石鼓文》書寫性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要注意使用好毛筆的鋪毫。鋪毫不是無限制地把毛筆的筆頭毫無節制地鋪開來,而是要根據字形大小、點畫粗細、長短等特點來選擇進行,鋪毫也要注意筆法的運用,臨習時要把筆法和鋪毫結合起來使用,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筆法主要是要按照《石鼓文》的書寫特點,起筆時藏鋒,毛筆時保持中鋒用筆,收筆要回鋒,也就是“逆入、澀行、緊收”。

二是要加強圓轉處的練習。《石鼓文》的很多筆畫都有圓轉之態,在臨習時要針對性地把書寫性連貫起來,強調筆鋒在行進過程中的迴轉之勢,我們知道,筆鋒在遇到轉折處時,由於作用力的促使下,筆尖也會跟著迴轉,這時就要在不失字形的情況下,加強筆鋒的迴轉訓練,促使筆法與書寫的連貫性。

三是要注意控制好書寫速度。在臨寫時,速度也是一項非常關鍵的要素,速度快了,筆鋒無法打開和完全順暢地鋪毫,線質得不到提升,因此,在臨習過程中,要合理地把握好書寫速度,有些筆法與鋪毫的過程應當在慢速的狀態下來完成。

四是要結合提按、速度、圓轉、澀行等各種筆法的特點強化訓練。《石鼓文》不是簡單地寫寫畫畫,其中包含著眾多筆法、結體、向背、方圓、正欹等各種矛盾關係,在書寫中不僅要正確處理好這些關係,還要在提升筆法訓練的基礎上,加強用筆書寫性的訓練,做到一次書寫,多個受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可能對於學習其它書體的人來說,《石鼓文》在練習雖然花了一些時間,但這些時間並不是白白浪費的,反而會更加有效地提升書寫性和筆力,恰恰為學習其它書體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