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比利时那么小的国家会闹分裂?

0一座城


为什么比利时那么小的国家会闹分裂?这个问题的视角确实挺有意思,确实比利时绝对不算大,只有3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100万左右,而且其经济极为发达,是排名世界前20的发达国家。但其境内又确实影响很大的分裂势力,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两个”民族渐行渐远与两个民族的结缘

要说比利时国内的分裂势力,首先一定得说说这个国家是怎么诞生的,而这又必须先说一下比利时独立之前所属的国家,即荷兰或者说尼德兰的历史。在公元16世纪之前,当时几乎所有说荷兰语的地区都处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只有南部弗兰德的部分地区在更早的时期曾处在法国的控制之下。而到公元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主要由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所把持,而这个王朝在当时不仅控制了神罗的皇位,还是西班牙王国的王室,所以可以说这个家族的雄心其实是想逐步控制整个欧洲的。但在传统的封建体制下,虽然荷兰语地区也在神罗疆域内,但其统治却必须通过荷兰当地的贵族实施,因此神罗皇帝在当地等于实施的是间接统治。

神圣罗马帝国疆域,今天的荷兰和比利时基本都在疆域内

所以为了加强对荷兰地区的控制,神罗皇帝兼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公元1549年对荷兰语地区的政体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将7个说荷兰语的领地合而为一,并规定此后当地的最高统治者也都要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兼任。但这一决定引发了荷兰贵族的强烈不满,因此在此前后,荷兰地区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北部的荷兰贵族几乎全部改信新教,但南部说荷兰语的贵族则维持了天主教信仰。

尼德兰联省共和国

公元1568年,荷兰人在奥兰治一世的带领下发起了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最终经过10多年的战争,荷兰人成功赢得独立,而处于荷兰语地区南部的弗兰德地区则一分为二,北部随荷兰独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南部则继续由哈布斯堡王朝所控制。而在此次分治之后,因为分属不同国家而且信仰不同的宗教,所以以弗兰德地区为界,原本都说荷兰语的族群渐渐分化成了两个民族,即荷兰人和弗拉芒人。而弗兰德南部在之后差不多200年里则又成为了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法国和荷兰反复争夺的地区。在此期间,弗兰德地区和邻近说法语的瓦隆地区发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这个地区开始被统称为奥属尼德兰。

比利时,因宗教超越民族而诞生的国家

而在公元1789年,奥属尼德兰爆发了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革命,但这次“革命”其实说是“反革命”可能更合适。因为它的目的其实是反对哈布斯堡君主约瑟夫二世在当地对天主教会的改革企图。虽然这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但哈布斯堡王朝在当地的统治被显著削弱,而此前也一直觊觎这一地区的法国看准机会,在公元1794年将其占领。而在这一时期,曾经在全球海上称霸一时的荷兰因为在海外殖民和贸易方面受到英国和法国的强力竞争,所以也逐渐衰落,所以一年之后,荷兰也被法国灭亡。这样荷兰和弗兰德以及瓦隆地区就在法国的统治之下被动地实现了“统一”。

比利时的雏形,奥属尼德兰

但法国对这些地区的统治随着拿破仑被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组成的反法联盟击败而宣告结束。此后四个战胜国决定将荷兰与原来的奥属尼德兰联合建立一个国家,即尼德兰联合王国,并将其作为一个缓冲区,以防范未来来自法国的扩张行动。所以此时的荷兰和比利时成为了一个国家。但这个国家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外国意愿,同时也是为外国利益服务,所以从诞生时起就不太协调。

尼德兰联合王国

而这种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尼德兰联合王国主要是由北部信仰新教的荷兰人所控制,所以南部信仰天主教,在传统上和法国更为亲密的弗兰德人和瓦隆人处于被统治地位。尼德兰国王要求南部的学校立即停止教授天主教教义,试图将当地转变为新教地区。另外荷兰语也被列为国语,而瓦隆人所说的法语也丧失了合法地位。同时荷兰地区贸易为本的经济体系和比利时地区以工业为本的经济体系也很难融合。

比利时独立战争的场景

所以在比利时地区,不满情绪逐渐积累。而在公元1830年,法国再次发生革命,波旁王朝国王查理十世的统治被推翻,受法国影响很大的比利时地区也立即受到鼓舞,很快也爆发了争取比利时独立的革命。此次革命很快得到法国支持,而之前让荷兰与比利时合并的几国当时则都面临内政困境,所以没有为荷兰提供太多支持,最终革命取得成功,说荷兰语和弗兰德地区和说法语的瓦隆地区组成了比利时。

比利时在当代的困境

所以比利时的诞生其实就是以宗教信仰划界,说荷兰语但信仰天主教的弗拉芒人和同样说荷兰语但信仰新教的荷兰人决裂,和说法语但同样信仰天主教的瓦隆人联合,脱离了尼德兰,建立了比利时。这在公元19世纪,宗教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的时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但在进入20世纪,宗教影响在欧洲社会整体退潮之后,这种联合的理由就显得比较单薄了,而双方在语言和地域方面的差异则逐步突显了出来。

比利时的语言区域,上方是荷兰语区,下方是法语区,中间条纹区域是布鲁塞尔双语区,右侧则是人口占比不足1%的德语区

首先因为比利时的独立得到了法国很大的支持,同时是反对荷兰的,所以在比利时独立之后,曾一度将法语作为整个国家的唯一国语,整个国家所有的行政、司法和高等教育体系都完全将法语作为唯一语言,当时甚至出现了许多来自弗兰德地区只会说荷兰语的人因为不会在法庭上用法语为自己辩护,最终被误判死刑案例。尽管比利时人口里有接近60%是说荷兰语的,但荷兰语宪法却直到1967年才拥有了和法语宪法同等的地位。而在比利时建立之后,原本比较落后的瓦隆地区则因为工业化加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弗兰德地区则因为海路贸易被荷兰阻断,再加上其纺织工业迅速衰落,所以经济上也逐渐落后。所以弗拉芒人对此渐渐心生不满。

弗拉芒人和瓦隆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国家,但彼此之间的融合却一直没有太大进展。直到现代,除了作为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的布鲁塞尔及其周边地区因为国际化程度极高,所以促使当地的两个民族有一种程度的融合之外,在其它地区,这两个民族仍然处于一种泾渭分明的状态。

代表弗拉芒民族的旗帜

比如,在比利时,至今不存在一个全国性政党,所以政党都是以民族划界。同时在比利时也不存在全国性的报纸和电视台,没有全国性的教学课纲和大学,两个民族之间相互通婚的情况也少之又少。而两个民族的这种割裂在近年来在政治领域体现的尤其明显。比如在2007年比利时大选之后,因为荷兰语和法语政党没法达成一致,导致比利时的无政府状态持续了6个月之久。而在2010年的大选之后,还是因为相同原因,比利时竟然经历了541天,也就是差不多1年06个月的无政府状态,打破了政府组阁谈判时间的世界纪录。


所以虽然比利时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并未像某些国家一样发展到导致社会动乱,甚至内战的局面,但两个民族的隔阂还是很明显地存在的。2006年的一项民间调查,当时弗兰德地区支持独立的人口比例达到44%,所以可以说弗兰德地区的独立思潮也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至于未来会如何发展,恐怕也还需要拭目以待了。


桃花石杂谈


比利时面积3.05万平方公里,人口1134万(2016)。

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典范——“议会制君主联邦国家、拉丁与日耳曼两大文化的汇合地、三个经济大区、四个语言区”

1、族裔多元:佛拉芒人(荷兰人“表亲”)占人口总数58%,瓦隆人(法国人“表亲”)占34%,德意志人近1%,再有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南欧人,以摩洛哥人为主的阿拉伯人,还有土耳其人、犹太人等。

2、双语制度,佛拉芒语(荷兰语的一种方言)、法语、德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使用广泛。

3、佛拉芒人与瓦隆人的一致之处是宗教信仰,全国天主教徒占比超80%,再有新教徒、穆斯林等。

4、现有北部荷语区(佛拉芒语)、南部法语区、东部德语区(靠近德国的两个省)、中部布鲁塞尔荷法双语区(常住人口115万,70%讲法语)。全国使用荷兰语人数约占56%,法语41%,德语1.5%)。

5、经济区为佛拉芒大区、瓦隆大区(含德语区)、布鲁塞尔首都区。

6、最根本的特征是南北分野,南部受法国文化强烈影响,北部文化传统与荷兰相同(属日耳曼文化圈),两大语族分庭抗争的表象与历史背景、政治因素、发展程度等交织,形成比利时人文特有“景观”。

7、从政体看,该国从1830年起的一个集权制国家,现已演变为全欧联邦性质最强的君主立宪国,在欧洲联合的进程中,比利时始终走在最前列。

联合国2004年《文化多样性报告》中这样赞扬比利时:“在民族和宗教冲突频繁的世界中,既保持了文化多样性又实现了国家统一”。

佛拉芒与瓦隆之间,语言一直是关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个敏感问题

为平衡族裔和语言差异,国家各领域现已形成两个语系,各自管理,像单一的鲁汶大学已分家为荷兰语、法语两个鲁汶大学,社会党也分为荷语、法语两个政党,出版物、电台、电视等多用荷、法两种语言,好在国王、王储会讲三种以上语言,每年圣诞节,国王必须用荷、法、德三种语言向三个语区的居民致词,据称比利时还是人均翻译最多的过国家。

而从语族起源看,佛拉芒人是在古代日耳曼部落基础上形成,瓦隆人属罗曼拉丁语族,但二者身上都有凯尔特人、罗马人和法兰克人的血统。

1830年比利时具有国家身份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瓦隆的煤钢产业大行其道,瓦隆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占统治地位,法语被看作是有教养的语言,佛拉芒人则是贫穷和无教养者,但幸运之神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拥抱佛拉芒人——煤钢衰落,北方的造船业、贸易物流与信息技术崛起,佛拉芒与瓦隆穷富易位,北方人认为南方在经济上拖累了他们。而在语言方面,大多数佛拉芒人通晓法语,而懂荷兰语的瓦隆人则不多,二者很少能从外表、衣着、言谈甚至居所上辨别出来,唯一区分他们的方法是语言(听觉)。还有一个辨别方法,除了黑黄红三色国旗和欧盟旗帜外,佛拉芒地区挂狮子旗,瓦隆则是雄鸡旗,狮子是佛拉芒人抵抗法兰西数百年统治的一个象征。

复杂的国家结构安排导致权力划分支离破碎

最长无政府纪录的诞生:2010年6月13日,主张分裂的新佛拉芒联盟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由此拉开漫长的组阁历程,541天后的次年12月7日,来自法语区的社会党人首相结束了这段政治“马拉松”。

2015年再曝尴尬,是年11月巴黎系列恐怖案主犯来自布鲁塞尔(市区有摩洛哥人、土耳其人和民主刚果人三大族群)一个穆斯林聚居区,而首都被划为19个行政区,分属6个警局,松散的政府结构、语言障碍使得该国反恐效率低下,更深层背景是第二三代移民未能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他们普遍缺少国家认同感。

一位法语作家的幽默画册鲜活地讲述了比利时的诞生

他将佛拉芒人比作黑色小淘气,勤劳、能吃会喝,瓦隆人是粉色淘气鬼,希望别人伺候,总惦记自己的地位,战争在意识形态上将他们分开,但最终还是聚集并孕育后代——新的小淘气头是粉色,腿是黑色的……这里也出优秀的文人,问题是佛拉芒语作家盯着阿姆斯特丹,法语作家心仪巴黎。邻居荷兰人早已成为一个民族,比利时则年年“并蒂花开”,却岁岁“同床异梦”,唯有议会正厅镌刻的格言时时警醒两大民族:团结就是力量。


ruixuezhaofeng


国家分不分裂,跟国家大小没有太必然的关系。美国、印尼是大国,可境内没人闹分裂。格鲁吉亚可是个标准的小国 ,人口还不到比利时的一半,可是格鲁吉亚却有两个地方闹独立了,南奥塞梯已经独立出去了,阿布哈兹也闹得很凶,差点独立出去。

所以说分裂不分裂,跟国家大小不成正比。


比利时从人口和面积上来说是个小国,但是从人口、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上来说,它又是个“大”国。有点像我们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思。

比利时可以说是欧洲历史的见证者,也可以说的欧洲历史进程的活化石,不管是地理位置和文化遗产中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欧洲发展的的足迹,触摸到各个时期政治力量的兴亡。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比利时像一个大舞台,欧洲列强不断在这里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场,比利时也像一个充满诱惑的蛋糕,引得贪婪的强盗们在这里角逐和厮杀。

不管是凯尔特人,还是罗马人,或者德意志人、法兰西人和荷兰人,以及西班牙人和奥地利人,都在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洒下了鲜血和泪水。各种宗教在这里生根,各个种族在这里繁衍,各种文化在这里融合。


可以这么说,比利时的历史就是列强争霸的历史,也是比利时不屈斗争的历史。厚重而复杂的历史留给比利时的不仅只有光荣,还有国内复杂的形势。

现在,无论是比利时的综合国力还是政治政治影响,在欧洲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没有人敢忽视它的分量,没有人低估它的影响,更没有人敢说它是个小国。

比利时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排名在23位,人均GDP四万多美元,位居发达国家前列。因此说,比利时小又不小,在欧洲是个经济和政治的大国。

比利时是欧洲一体化的倡导者和引跑者,北约和欧盟总部就在布鲁塞尔,由此可见比利时的“大”是名副其实。


一个如此富裕的国家,在国际上也有充足的影响力,但为什么还会有人闹分裂呢?

这要从与比利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上述我们已经说过,比利时地处于欧洲的心脏,是欧洲的中枢,战略位置无与伦比,因此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争霸的过程中,各民族在此杀戮和征服的同时,又经过了长期的融合,硝烟过后就是沉淀积累,最后形成两股势力,这两股势力都和比利时曾经的统治者也是比利时的邻国荷兰和法国有关。

比利时是在19世纪三十年代才摆脱荷兰的统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独立之前是法国荷兰都曾对这里进行长期统治,所以比利时国内就存在着三种语言——法语、德语和荷兰语,而且它们都是比利亚的官方语言。


比利时主要由两个主要民族组成:北边说荷兰语的弗莱芒人,所在的地区称弗兰德斯,以及南面说法语的瓦隆人,弗莱芒人和瓦隆人占据了比利时人口的99%。维尔通亨、维尔马伦等球员就来自弗莱芒,阿扎尔、维特塞尔等人则来自瓦隆。

自从比利时联邦化后,政府结构更趋复杂。在联邦政府以下根据语言族群而设立了三个社区,即荷语社区、法语社区以及德语社区;同时又设立了三个行政区,即瓦隆大区、弗拉芒大区和布鲁塞尔大区。

一个国家有三种官方语言,三个大区,从这一点就能看到比利时的与众不同,就能想象出比利时有多复杂了。就不难理解,比利时这么小的国家为什么还有人搞分裂。


从王室选择上,也可以看出比利时有多么分裂。比利时王室来自德国,因为比利时原是西班牙、奥地利、荷兰等其他大国的附属领地,在1830年独立建国的时候,没有一个合适的领导,领导只能有一个,国内却有两大民族,有人就提出一个和稀泥办法,干脆谁都别当,从外国请人当国王,不偏不倚。所以就请了一个德国国王。

比利时当初独立的时候就争执不休,一部分人愿意归荷兰,一部分人愿意跟法国。

所以比利时独立之后,荷兰和法国都心有不甘,他们一直对比利时国内施加影响,试图把比利时变成自己的后花园。因此比利时才动荡不安,一直有分裂势力兴风作浪。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大派别才偃旗息鼓,开始安安生生过日子,比利时才渐渐风平浪静。


小约翰


分裂的比利时——三层行政区划、三种官方语言、王室来自德国

地图看世界 2016-11-30

比利时行政区划图 比利时大区与社区划分图

比利时无论是地理上还是文化上,都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国土面积虽不大,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遍布全国。首都布鲁塞尔不仅有闻名于世的滑铁卢古战场,也是欧洲联盟的总部。因为南北语言差异,所以国家分化很严重,导致比利时人没有统一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比利时的政治本身十分有意思,作为地处三强环伺的国家,他被周边国家翻来覆去过好几次,不仅法国、德国、荷兰分别占领过比利时,而且他也曾成为西班牙的属地。一直到1830年才从荷兰的控制下独立出来,而第一位国王,来自德国。

【三层行政区划】

自从比利时联邦化后,政府结构更趋复杂。在联邦政府以下根据语言族群而设立了三个社区,即荷语社区、法语社区以及德语社区;同时又设立了三个行政区,即瓦隆大区、弗拉芒大区和布鲁塞尔大区。万隆大区下辖瓦隆-布拉班特、埃诺、列日、卢森堡、那慕尔等5个省;弗拉芒大区下辖安特卫普、林堡、弗拉芒-布拉班特、东弗兰德、西弗兰德等5个省;布鲁塞尔大区由19个自治体(含布鲁塞尔市)组成。比利时宪法第194条明确规定其首都为布鲁塞尔市。尽管布鲁塞尔市才是正式的首都,但国家划拨给首都的经费却被所有19个自治体分享,且部分国家机构也位于其它18个自治体内。因此尽管名义上的比利时首都是布鲁塞尔市,但实际上行使首都职能的却是整个首都区(布鲁塞尔大区)。

社区和行政区互相覆盖,分工明确。其中荷语社区政府和弗拉芒行政区政府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弗拉芒政府;瓦隆行政区大部分对应法语社区,但东部边疆地区为德语社区。

联邦政府:负责有关国家整体利益的事务。如外交、国防、经济、社会福利、公共安全、运输、通讯等

社区政府:负责语言、文化和教育。如学校、图书馆、戏院等

行政区政府:负责当地的土地与财产事务。如地域经济、规划、建屋、交通等,如一个在布鲁塞尔的学校建筑由布鲁塞尔行政区政府管辖,但是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则由荷兰语社区政府(如果学校教授的第一语言是荷兰语)或法语社区政府(如果学校的第一语言是法语)负责。这是一个复杂但却能被广泛接受的举措,以确保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

【三种官方语言】

由于比利时处于欧洲日尔曼语族与拉丁语族的分界线上,因此比利时国内两种语言并存。其中说荷兰语的主要集中于比利时北部的弗拉芒大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9%,说法语的则主要位于南部瓦隆大区和布鲁塞尔首都大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1%。另外在瓦隆大区还有一小部分受官方承认的德语族群。

比利时官方语言为荷兰语、法语和德语。比利时北部弗拉芒地区主要讲荷兰语;南部瓦隆地区主要讲法语;东部列日省的东部地区有讲德语,不过数量非常少;首都布鲁塞尔为法语和荷兰语双语区,但法语在实际使用中占优势。

【王室来着德国】

比利时原是西班牙、奥地利、荷兰等其他大国的附属领地,在1830年才立国。当年比利时独立时,临时国会向欧洲各地的王公贵族广发英雄帖,邀请人担任国王。最后国会选出了一位来自德国贵族“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 (House of Saxe-Coburg-Gotha) 的王子,成为了“利奥波德一世”(Leopold I)

比利时原是西班牙、奥地利、荷兰等其他大国的附属领地,在1830年才立国。当年比利时独利奥波德一世的孙子阿尔贝一世考虑到家族名“萨克森-科堡-哥达”太德国化,将家族名改为“比利时”(法文de Belgique)。没错,比利时国王是姓比利时的。


地图看世界


近两年来,欧洲小国比利时的国家足球队迅速崛起,牢牢地占据了国际足联排名榜第一的位置,那为什么从来没有看到比利时将天赋兑换成大赛成绩呢?

  原因很简单,内耗!在世界足坛有两只国家队经常发生内讧,一个是郁金香荷兰队,另一个就是比利时队。荷兰队内讧主要原因还是国内阿贾克斯系和埃因霍温系派系之争,而比利时内耗就复杂得多,这其中包含着深层次的历史与文化原因。

  比利时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的首都布鲁塞尔,被称为欧洲的心脏。

  它夹在德国与法国两大欧陆强国之间,谁控制了比利时,谁就拥有了向对方腹地挺进的桥头堡,当年纳粹德国的进攻法国的闪击战,就是从比利时发起的,德国人的装甲洪流从比利时和卢森堡交界的阿登山区,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了法国,打的法国人只能动用自己的天赋技能投降,延续了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之前攻进巴黎的光荣。

  正是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比利时长期被荷兰以及法国统治,这两国的宗教文化语言对比利时影响很深,这也使得比利时这个弹丸小国被分成了三个地区,北部靠近荷兰的弗拉芒地区,使用的语言是弗拉芒语,这种语言十分接近荷兰语,就像上海话和苏州话一样,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大家都能听懂。南部则是靠近法国的瓦隆区,那里使用瓦隆语,这种语言和法语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布鲁塞尔地区则是双语区。

  比利时人没有自己的比利时语,他们国家的现状就是一半人操着法语另一半人说着荷兰语,语言上的不同,使得同一个国家的人见面有时不得不借助英语进行沟通。这种情况使得国家的认同感变得很低。

  而且在欧洲,法语是贵族的语言,连远在东方的俄罗斯宫廷都使用法语,瓦隆人因此就有了一种先天的优越感,再加上瓦隆人控制区经济比较发达,所以他们从内心是看不起弗拉芒人的。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靠近荷兰的弗拉芒人背靠大海,借着全球一体化的东风,赚到了大钱,经济上蹭蹭的如同坐火箭一般的飞升,于是乎弗拉芒人就把当年受到的瓦隆人的歧视和白眼连本带利的还给了对方。可以说弗拉芒人看不上瓦隆人的都成跪族了还摆出旧贵族派头,瓦隆人看不惯弗拉芒人那种暴发户气质。

双方之间的这种鄙视与不对付渗透到了比利时的各行各业,作为集体运动的足球,自然也受到了波及,这就是为什么天才辈出的比利时队始终没有办法获得任何一项重大锦标的原因。

  当然比利时政府对此也是了然于胸,为了平衡双方利益,比利时政府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除了国王和首相之外,其他的政府席位都要考虑到平衡,不仅如此,面对全国的广播,电视等必须用两种语言执行,甚至更夸张的是比利时的国歌都存在三个版本,一个是弗拉芒语版,一个是瓦隆版本,还有一个是德文版本。

所以和其他国家球员高唱国歌时的整齐划一不同,比利时球员唱国歌时很有可能出现两个甚至三个声部,在同一旋律下,用着不同的语言诠释国歌。只是这样的如同走钢丝一样搞平衡,真的有效吗?

答案是否定的,弗拉芒人的领导人就曾经公开表示:“世界杯足球赛英国人可以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那问什么比利时不能分成弗拉芒以及瓦隆参赛呢?”我很想知道听到这句话后比利时当家前锋、来自非洲的小魔兽卢卡库心理阴影有多大!而作为瓦隆人的领导之一的劳伦特也曾经对媒体放出狠话;“我已经看到了比利时这个国家的尽头。”

  所以别看比利时这个国家并不大,内部的矛盾可真心不少,这个国家如果分裂,请大家不要惊奇,这真心太正常了,两个三观不合的人强行生活在一起那才是悲剧呢。

  

  


历来现实


我们都以为比利时是一个欧洲小国家,但事实上拥有着1100多万人口的比利时,并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国家。


身处于欧洲十字路口的比利时,无论是地理上和文化上,都对欧洲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比例是在过去的2000年间见证过各种欧洲主要种族的文化兴盛和衰败。

比利时的历史,就是一个被欧洲列强不断征服的历史,所以比利时这个国家可能是一个所谓欧洲真正的种族熔炉,凯尔特人,罗马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和奥地利人,都在此留下了文化的痕迹,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曾征服过并统治过比利时。

所以比利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有着非常复杂的种族融合。

在经济和综合国力上,比利时从不落后,在经济上比利时,2016年的GDP是4700 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24位,人均GDP达到了41,490美元,排名世界第19位,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同时比利时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而且欧盟的总部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总部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比利时是最热切希望欧洲一体化的一个国家,所以在欧盟和国际上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比利时之所以会有的分裂问题,与比利时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在上述我们已经说过,比利时地理位置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所以在历史上是多个国家进行战略扩张的必经之地,也因此在不断被统治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在他们融合之后,分裂成了两大派。

这两大派分别亲近两个大的邻国,一个是北边的荷兰,另一个是南边的法国。

比利时在历史上,各地区多次被荷兰,西班牙,奥地利,法国统治,直到1830年比利时爆发比利时独立运动,才从荷兰的统治下独立成为世袭的君主立宪王国。

但一直存在着两种语言区,分别是荷兰语和法语,再加上德语,统一成为比利时的三种官方语言。

所以每一次比利时国王对民众讲话的时候,就必须要说三种语言,所以当比利时国王和王子还是非常辛苦的,你要三种语言都要会,既要懂荷兰语,还要懂法语,还要懂德语。

每年圣诞节,国王和王储都必须要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语区的居民致辞。

因为语言不通和地方歧视,说荷兰语的北部地区和说法语的南部地区长期关系紧张,所以比利时一直都存在着国家分裂和解体的可能性。

说荷兰语的地方叫做弗拉芒语社群,弗拉芒语其实就是荷兰语在比利时的方言,说法语的是南部的瓦隆大区,德语的地方比较小,所以就没什么声音,就打算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比利时公民和欧洲公民,过好小日子。

但是弗拉芒与社群和瓦隆大区,自19世纪初到今天一直在欧洲列强的干预下产生南北分裂的问题,直到20世纪仍有声音鼓吹两大区分别并入荷兰和法国,这就是典型的欧洲分离主义。

所以造成比利时南北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不同,语言不通,也会造成文字不通,书不同文就无法形成凝结的民族国家的那种意识,就无法在文化上实行,实现大一统。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吹一波秦始皇,为什么要吹秦始皇呢?

正是因为2000多年前秦始皇直接实现了6国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实现大一统的文化基础,才造成泱泱大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没有出现像比利时这样的,因为语言不通而导致南北分裂的情况。

再次感谢秦始皇。

除了语言不通这一个主要原因之外,还有一些比如说就是地域问题。

比如说大家互相看不惯,为什么看不惯呢?就是因为在以前,法语区的瓦隆地区由于在工业革命之后对煤的需求非常大,它的煤钢产业发展的非常好,一度成为比利时的重要工业产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由于瓦隆地区的煤矿业比较发达,所以呃就是经济水平比较好,所以在政治经济社会都占着统治地位,法语被看作是有身份地位和教养的语言。

而当时的弗拉芒人社群则是贫穷的象征,被当时的瓦隆人看不起,这是当瓦隆人为什么坚决要并入法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后来,靠吃能源饭的瓦隆地区衰落了,反倒是弗拉芒社群逐渐兴起,弗拉蒙地区的造船业,贸易物流和信息技术快速崛起,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直线腾飞,远远的超过了瓦隆地区。

这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北方认为南方经济落后拖累了整体的经济进步,南方人则认为北方人就有着一股暴发户十足的派头,就非常看不起弗拉芒人。

这就加剧了两方的紧张,在20世纪一段时间以来分离主义,甚嚣尘上。

所以在比利时,虽然比利时的足球运动非常强劲,但是每当比利时国家队参与世界性大赛,然后要高唱国歌的时候,会发现一部分球员和另一部分球员的口型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些人在说法语,有些人在说荷兰语,有些人在说德语。

甚至有弗拉芒人的领导人就曾公开说,世界杯足球赛明明可以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他们同样都是英国的地区,为什么比利时的弗拉芒和瓦伦不能分别,有自己的足球队呢?

这都显著体现了弗拉芒和瓦隆有着非常难以弥补的民族隔阂和矛盾。

当然,虽然比利时民族矛盾挺大,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千万人口的国家,足球非常强劲……


历史好奇怪





毛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要说比利时会有不同的声音,会闹分裂,就连很小的企业,百八十号人,都会有不同的“帮派”,都会有很多的矛盾,何况一个国家?

不过,话又说过来,比利时的摩擦面相当大,人家都是极小部分人闹个独立,发出点不同的声音,而比利时不是,它内部分为三大块,这三大块就是一个国家的三个独立地区,上演的仿佛是三国演义。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历史造成了比利时的现状



比利时是个小国家,小国家有小国家的难处,会被邻国轮番欺负。

比利时国土面积只有三万多平方公里,在历史上,被荷兰占领过,被法国占领过,也被德国占领过,除了好邻居卢森堡太小欺负不了,其它邻国都向比利时下过手。

于是,比利时现在有三个民族,弗拉芒族占58%,瓦隆族占41%,德意志民族占1%。

比利时有三个大区:弗拉芒大区,瓦隆大区,布鲁塞尔大区。



弗拉芒族主要生活在弗拉芒大区,这是靠近荷兰的大区,操持的语言是弗拉芒语,弗拉芒语就是比利时荷兰语,和正统荷兰语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区域不同,只有微小不同。

瓦隆族主要生活在瓦隆大区,瓦隆大区靠近法国,说的瓦隆语和法语基本相同。

而中间的布鲁塞尔大区,弗拉芒族,瓦隆族,德意志民族都是有的。德意志民族生活在比利时和德国边界地区,但人口数量不多,区域相对较小。

由于文化和价值观不同,所以造就了三大派,弗拉芒派,瓦隆派,德意志派,因为代表了不同民族的利益,所以摩擦是避免不了的。

总之,是历史造成了比利时的现状,因为被法国、荷兰、德国先后占领过,所以造就了不同的亲荷、亲法、亲德三大阵营。

目前,比利时的政党众多,也是分帮分派



比利时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制,国王为国家元首,是名义上的三军统帅,国王与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与政府共同行使行政权。

但实权还是在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

主要政党有新弗拉芒人联盟、荷兰语基督教民主党、荷兰语开放自民党、荷兰语社会党、弗拉芒利益党、法语革新运动党、法语社会党、法语人道主义民主中心党、荷兰语绿党、法语生态党等。

看看这些政党,不是“荷兰帮”,就是“法国帮”,这就形成了在政治领域的对立。当然,除这两大派外,还有“德国帮”,只是人太少,影响力实在小,连个像样的政党都没有。



目前,比利时的常用语言是荷兰语和法语,而官方语言是:荷兰语、法语、德语。

所以,看足球比赛,比利时人唱国歌时,如果嘴型不一样,千万别惊奇,这是正常的。

因为不同的政党有着天然的倾向,代表着各自大区的利益,所以摩擦就多了,大摩擦是不同地区大党之间发生的,而小摩擦是同一个大区小党派之间的矛盾,总之,这个国家大矛盾比比存在,小分歧也是到处都有。

所以,这样的国家,这么多政党,摩擦很多,这也是国家会闹分裂的原因。



总体上来说,比利时内部并不团结,这是历史造成的,同时,现在政党林立,也制造了很多的摩擦。


蓝风破晓


比利时王国,简称比利时,在欧洲西部沿海,和德国,荷兰,法国,卢森堡相邻,正是因为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19世纪欧洲大陆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国家经济非常发达,是世界十大商品进出口国之一。



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比利时需要平衡和各国之间的关系,他和德国的工业心脏鲁尔区距离很近,和法国巴黎首都相距不过200km,一旦德国和法国发生战争,比利时就会成为这两个国家进攻的跳板,二战时期,他就成为德国攻破法国的重要棋子——德军的装甲机械化师迅速通过比利时卢森堡交界处的阿登山区,直捣法国腹地。

比利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19世纪末却顺利完成了自由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过渡,因为比利时属于新兴的国家,国际第一位很低,没什么存在感,参与殖民的竞争也比较晚,所以没啥安全感,后来比利时的利奥波德二世即位后就想要像其他列强那样捞一块殖民地,所以他曾组织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在天津站了一块儿租借地。



当时比利时名义上以为国际慈善组织考察和开发非洲为名,参与瓜分非洲的入侵活动,还侵占了刚果的大片土地,在当地实行残酷统治,大肆掠夺当地的资源,像橡胶,象牙和一些矿产等都被运回比利时,还对当地居民进行的有组织的剥削,压迫和屠杀,他们会把奴隶的妻儿扣留下来,如果他们完不成规定的任务,就会对他们的妻儿进行砍断手脚等恶性惩罚。在比利时统治刚果期间,这里少了1000多万的人口。

在刚果成为比利时的殖民地后,大量资源被运到比利时,为比利时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本基础。现在欧盟和北约的总部就在这里。



为什么这么一个富庶的国家,会想起来要搞分裂呢?

比利时内讧的原因是因为历史问题比较复杂,因为这个国家和多个国家相邻,但是面积又很小,没什么军事实力,所以稍不注意就会被周围的国家吞并,成为其他国家的一部分,比如西班牙,奥地利就曾经统治过这片土地。

18世纪末,法国人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比利时又成为了荷兰遏制法国的棋子,直到法国爆发大革命,信奉天主教的比利时人才把荷兰的新教统治者赶下台,自己当家做主,因此比利时这个国家受周边国家的影响非常深,这就使得它本身的分裂属性更大。

另外,比利时没有统一的语言,北部靠近荷兰的地区,用的是弗拉芒语,是荷兰语的一种方言,而他的南部挨着法国的部分则通用当地的瓦隆语和法语非常相似,还有一块儿是从德国获得的领土,民众则说德语,所以连语言都不统一的比利时,交流时非常困难,长此以往,矛盾就会越来越深,想要不分裂都难。



而比利时政府为了平衡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所以除了国家的国王和首相以外,那个席位都需要两族各占一半儿,瓦隆和弗拉芒地区各设一位教育大臣和内政大臣,原本三大政党变成了有两种语言的六个政党,而且全国的广播,电视,发言等必须用两种语言执行,同一所大学也会分为法国粗和弗拉芒语部,有时候为了避免麻烦,会直接用英语代替。

所以别看比利时面积不大,但是其复杂的历史最终导致了如今比利时多语言多人种的现象,这就造成了他们没有之间没什么亲切感,加上沟通不畅,矛盾越积越深,内部分裂是必然的结果。


风云一点通


现代人的国家观,也就是建国正不正,建国的合法性等基础因素的认知,都是受起源自西欧的民族国家的影响,在欧洲就更是如此了。但什么才是民族呢?从思想上说,那就是认同。从发展脉脉络上讲,那就是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等等。现代欧洲国家,从历史脉络上来说,其实就是大大小小的部落发展而来。大部落是小部落扩张兼并,完成了整合后形成的。但部落数量千千万。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一些部落没有去扩张兼并,又没有被扩张兼并整合,存留至今就成了小国家小民族。


银河淘玉


因为比利时不巧正好生在一个文化混合地带——这个国家的绰号是“欧洲十字路口”。

罗马帝国时期比利时属于凯尔特人,后来被日耳曼人所控制。罗马帝国瓦解后,这里曾被查理曼帝国占领,但很快就变成了半独立的佛兰德尔伯爵领地,中世纪的英国(1066年“征服者威廉”作为佛兰德尔伯爵姻亲渡海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14世纪英国军队杀入法国,也捎带惦记了佛兰德尔上百年)、法国(从英法百年战争喘过气来就开始惦记这里)、神圣罗马帝国(通过种种手段将伯爵国拉入自己的诸侯体系)都试图染指这里,最终法国西北部的藩国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通过联姻获得了这里。

但当时的佛兰德尔伯爵领地比现在的比利时大得多,包括法国西北部、比利时和荷兰全部以及德国一部。在勃艮第吞并佛兰德尔后,其下属的二三级小贵族各抱大腿,大体上分别依托勃艮第公爵和南德意志的几个选帝侯,其背后的靠山则分别是法国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两者的语言分别是法语和德语,于是今天比利时境内就形成了两个文化差异越来越大的地区,前者自称“瓦隆人”,说“瓦隆语”,也就是法语,后者自称“佛莱芒人”,说“佛莱芒语”,也就是荷兰语——为什么不是德语?因为当时德国自己还四分五裂,德语并没有那么流行,但今天比利时境内的确有很小的一块就是一直说德语的。

当年的佛兰德尔伯爵国领地


16世纪初,在今天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原佛兰德尔伯爵领地内各大小贵族,在一系列联姻之类操作下变成一块相对完整的领地,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称为“低地”(PAYS-BAS)。155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退位时闹分家,把帝国一分为二给儿子腓力和弟弟费迪南,后者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帝位,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一世,后者则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而“低地”则归属腓力二世,成为西班牙的“北方省”。

结果不论说瓦隆语的还是佛莱芒语的佛兰德尔人都不干了,因为西班牙是一个君主权力越来越大的国家,而佛兰德尔人已经习惯了散漫的生活。就这样,1568年佛兰德尔各小邦和城市联合起来发动独立战争,史称“八十年战争”。战争的结果非常戏剧性:佛兰德尔北部的七个小邦最终击败西班牙军队,在1648年通过《明斯特条约》获得独立,称为“七省联邦”,也就是后来的荷兰;佛兰德尔南部布鲁塞尔、列日等小邦和城市却被西班牙重新占领。佛兰德尔从此一分为二,“七省”都是说佛莱芒语的,后来改称“荷兰语”,而留在西班牙版图内的领地则一半说佛莱芒语,一半说瓦隆语,几个小村说德语。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人先后占领了今天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原佛兰德尔领地,并先后在这里扶植了巴达维亚共和国和荷兰王国两个卫星国。1815年拿破仑战败,在这两个卫星国废墟上建立了由荷兰奥兰治公爵为国王的“联合王国”。1830年,比利时人不满奥兰治王室,发动独立战争,并在列强的默许下成立比利时王国,首任国王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子利奥波德,即利奥波德一世。

然而问题又来了:新独立的比利时境内已经形成了瓦隆和佛莱芒两种文化、两种语言和两个地区,彼此格格不入,新国王不论说瓦隆语或佛莱芒语都会令一半国人不满。因此最终才会选择一个说德语的外国人来当国王以示公允。

不过比利时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的权力是象征性的,议会谁说了算才是关键。因为佛莱芒地区人口略多于瓦隆地区,但瓦隆地区却“盛产”政治家,因此双方折腾了近两百年也相持不下。

简单说,年轻的比利时王国尽管是只有3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但号称“欧洲十字路口”的它人口、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境内有说法语的瓦隆人、说荷兰语的佛兰德人和说德语的比利时德意志人三大民族,其中瓦隆、佛兰德人实力相当,前者面积大而后者人口多,自建国起就龃龉不断,为缓和矛盾,自1970年起比利时逐渐向联邦制过渡。2009年6月两大族群矛盾激化,中央政府难产18个月之久,最终导致第四次、也即最彻底的一次联邦制改革,根据这一改革结果,全国分为三个大行政区,即瓦隆、佛莱芒和首都区,前两大行政区各辖五个省,瓦隆区多数为瓦隆人,少数为比利时德意志人,佛莱芒区几乎都是佛莱芒人,首都区也即布鲁塞尔区则为混居区。

佛莱芒大区(上)的标志是与荷兰王国相近的佛莱芒狮子,而瓦隆大区的标志叫高卢公鸡,大家都明白的……


2014年新的比利时下议院组成,一共150席,其中佛莱芒人87席,瓦隆人63席,这是按双方人口比例划分的——但如果议会表决的问题涉及到这两个地区之间的问题,双方各只有一票:也就是说,除非两个地区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与“双边关系”或“语言关系”有关的决议都注定“难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