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村民心中的“萬金油”——記宣威市寶山鎮德積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張斌

村民心中的“萬金油”——記宣威市寶山鎮德積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張斌

張斌進村走訪。

在宣威市寶山鎮德積村委會,有這樣一名從頭學起,甘當村民“萬金油”的第一書記——張斌。他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用心為村民幹實事、補短板,帶領全村發展產業,推動全村脫貧致富奔小康。

搭建與群眾連心橋

2018年3月,張斌接到單位的通知,被選派到了宣威市寶山鎮德積村委會駐村。剛開始的時候,張斌認為駐村工作就是幫助幫扶村協調一些項目和資金。但到村裡接觸到工作以後,他才發現,駐村工作和自己以前想的有天壤之別。在深刻認識到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後,張斌決定從頭學習駐村幹部業務,認真紮實地走好每一步。張斌感慨,幸好村裡有一位有多年駐村經驗的老同志,他才能向老同志學習,並通過學習中央、省、市相關脫貧攻堅文件要求,參加寶山鎮組織的駐村幫扶經驗交流,提高了自己駐村工作的能力。

肯下功夫學,給張斌瞭解脫貧相關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礎。但對村民情況的不瞭解,又成了他工作中的攔路虎。為了摸清摸實全村貧困戶的情況,張斌放棄了週末,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全村16個村民小組,314戶農戶,與群眾開展院心座談12次,通過與他們拉家常、傾聽他們的需求和意見,讓自己更熟悉村裡的實際情況。他把村民的需求和願望記在筆記本上,村民對他這個人也從陌生到熟悉。

張斌全心全意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活問題,為村民做了一件件實事,漸漸地,他也駐進了村民的心裡。家住村委會附近的嚴乃勤因為身體半癱瘓,只能常年在家編竹筐掙錢。張斌在走訪過程中瞭解到這一情況後,主動給嚴乃勤爭取優惠政策,並幫他宣傳竹編手藝,推銷產品。如今,嚴乃勤的收入比以前多了,生活逐漸好了起來,說起張斌,他總是感謝萬分。

撲下身子幹實事

張斌在不斷走訪過程中,瞭解了村裡實情,他與村“兩委”敞開心扉進行對話。根據村裡的突出問題和實際情況進行工作調整,積極配合村幹部研究、分析,提出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作為一名基層骨幹,張斌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他說,在工作中我們要找準短板。他主動承擔村裡電子檔案的錄入工作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國網信息錄入和錯誤信息修改工作,他還積極配合村幹部研究、學習相關文件,交流學習經驗。

德積村是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的村,主要種植農作物為蔬菜、玉米、馬鈴薯、大豆、油菜、烤煙、中藥材等,種植品種多樣但分散。通過走訪調查,張斌決定利用德積村靠近杭瑞高速公路的區位優勢和氣候條件,發展產業基地。自2018年5月,通過走訪協商,德積村成立了集體合作社,流轉土地1800畝,轉租給各個專業合作社,收取管理費用,解決產業發展問題,併為本村70戶貧困戶84人開展了種植養殖培訓,壯大村集體經濟。2019年3月,627畝產業帶貧中草藥種植基地在德積村落地。104戶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到合作社,19戶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14戶農戶到基地務工。看到村裡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好,張斌心裡很高興。他說,我們村合作社以“綠色產業+部門協作+貧困戶”的模式,實現了集中規模流轉種植,有效解決脫貧產業零散難題,並相繼成立一個農業開發公司、2個專業合作社、1個冷鏈物流公司,讓本村貧困戶以入股合作社、土地流轉、務工等多種方式參與進來,從根本上增加收入。村民嚴乃凡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比較滿意,他在基地務工,每個月有兩三千塊錢,還可以照顧家裡的娃娃。

村裡產業有了收入,但環境衛生還是堵在張斌心裡的一塊石頭。為了讓村容環境變好,給大家營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他經常進村和保潔員一起打掃衛生。針對保潔效果不好的地方,張斌每次都親自上陣,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環境整治勢在必行。通過不斷努力,如今,德積村的環境一天天好起來,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提升。

村民心中的“萬金油”

在駐村幫扶過程中,張斌不僅要當好黨建指導員,積極配合村裡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還要經常到村裡向村民宣傳。在平時遍訪時,遇到村民對政策不熟悉,想爭取優惠政策時,張斌還要當好解說員,耐心給農戶講清情況,打消他們的疑慮。除了這些,張斌還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在走訪貧困戶時,常常向他們講述“自強、誠信、感恩”的道理,列舉身邊相關的真實事例,激勵大家自力更生。

駐村以來,張斌一直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第一書記的責任與擔當。雖然扶貧的路上困難重重,但他不怕苦不怕累,以滿腔的熱情,帶領全村群眾打一場脫貧攻堅硬仗,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