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中國的茶樹品種600多個

中國的茶樹品種600多個

茶樹品種是影響茶湯滋味的一個重要方面,我一直認為茶在沖泡之前有三個因素影響茶的滋味:茶樹品種、產地、製茶工藝。下面就來了解一下中國的茶樹品種吧。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栽培的茶樹品種有600多個。其中, 經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茶樹良種有76個,它們多數為新選育品種,少數為農家品種。現將國家級良種分別簡述如下。

茶樹良種 :

⑴祁門種 又名祁門櫧葉種,原產安徽祁門縣,現今各茶區均有栽培。為有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所制紅茶,條索緊細,色澤烏潤,回味雋永,有果香味,是制"祁紅"的當家品種。所制綠茶,滋味鮮醇,香氣高爽。適宜在長江南北紅、綠茶區種植。

⑵黃山種 原產安徽省黃山市黃山一帶,現在山東省有較大面積種植。為有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適制綠茶,所制黃山毛峰,白毫顯露,色澤翠綠,香氣清鮮。有較強抗寒性,適宜在江北茶區栽培。

⑶安徽1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大葉,中生種。在江蘇、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種。製成紅茶,香高味濃。製成綠茶,滋味醇厚,香氣清高。適宜於長江南北紅、綠茶兼制區推廣。

⑷安徽3號 為無性系殖系,屬灌木,大葉,中生種。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種。制工夫紅茶,具有"祁紅"風格。制綠茶,醇厚爽口,富含嫩香。適宜在長江南北紅、綠兼制區推廣種植。

⑸安徽7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種。適合制紅茶,條索緊細,綠潤顯毫,有蘭花香,且滋味鮮醇。可在長江南北綠茶產區推廣引種。

⑹皖農95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早生種。在湖南、浙江等省有引種。適合制紅茶或綠茶,品質均優。適宜在江南紅、綠茶兼制區推廣引種。

⑺楊樹林783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大葉,中生種。在福建、四川等省有引種。適合紅、綠茶兼制。所制綠茶,香高味爽;所制紅茶,香郁味濃。適宜在江南茶區推廣引種。

⑻福鼎大白茶 又名福鼎白毫,原產福建省福鼎縣柏柳鄉。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等省均有引種。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早生種。制綠茶,品質優,有板栗香。若製成毛峰類名茶,品質更佳;制紅茶,品質亦佳,有甜香;也可制白茶。適宜在長江以南綠茶或白茶產地推廣種植。

⑼福鼎大毫茶 原產福建省福鼎縣汪家洋村。該品種在福建推廣外,在江蘇、浙江、江西、四川、湖北等省均有引種。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早生種。所制紅茶、綠茶和白茶,品質俱優。適宜於在長江以南紅茶、綠茶或白茶生產區推廣種植。

⑽福安大白茶 又名高嶺大白茶,原產於福建省福安縣穆陽鄉高嶺村。主要分佈於福建的閩東產茶區。現今,在廣西、四川、湖南、浙江、貴州、湖北、江蘇、安徽、江西等省、區均有種植。適宜於制紅茶、綠茶或白茶。所制紅茶,香高味濃,色澤烏潤。所制白毫銀針,芽壯毫顯,品質優異。所制綠茶,品質亦屬上乘。適宜在長江以南茶區推廣種植。

⑾政和大白茶 簡稱政大,原產於福建省政和縣鐵山鄉。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晚生種。在福建閩北種植較多。現今,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蘇、湖南、四川、廣東等省亦有引種。適合制紅茶和白茶。製成的紅茶,品質與"滇紅"相近,香氣高,滋味濃,條索壯。製成的白毫銀針,色澤鮮白帶黃,香氣清鮮,滋味醇甜。適宜在長江以南紅茶和白茶產區推廣種植。

⑿毛蟹 又名茗花,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虎邱鄉福美村。主要分佈在福建省,在廣東、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亦有引種。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適合制烏龍茶、紅茶或綠茶。適宜在長江以南的烏龍茶、紅茶或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⒀梅佔 又名大葉梅佔,原產福建省安溪縣盧田鄉三洋村,主要分佈在福建產茶區,在廣東、江西、安徽、浙江、廣西、湖南、湖北等省、區亦有引種。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中生種。適合制紅茶、綠茶,也可制烏龍茶。適宜在長江以南產茶區推廣種植。

⒁鐵觀音 又名紅心觀音、紅樣觀音,原產福建省安溪縣堯陽鄉松巖村,主要分佈在福建產茶區,廣東省烏龍茶產區也有引種。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晚生種。適制烏龍茶,品質特優,滋味醇厚甘鮮,回甜悠長,香氣高強,具有觀音韻味"。適宜在長江以南烏龍茶產區推廣種植。

⒂黃旦又名黃金桂,原產福建省安溪縣虎邱鄉羅巖村,主要分佈在福建省的烏龍茶產茶區。現今,在廣東、江西、浙江等省也有引種。為小喬木,中葉,早生種。適制烏龍茶,香氣特高,滋味回甘,有"透天香"之稱。此外,也可製成綠茶或紅茶。適宜在長江以南烏龍茶產區推廣種植。

⒃福建水仙 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原產於福建省建陽縣小湖鄉大湖村。在福建茶區都有栽培。此外,廣東的饒平、臺灣的新竹和臺北、浙江的龍泉等地亦有栽培。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晚生種。適制烏龍茶,是閩北烏龍的當家品種。制紅茶,香氣高。制白茶,亦佳。適宜在長江以南烏龍茶、紅茶、白茶等產茶區推廣種植。

⒄本山 有長葉本山和圓葉本山之分,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的西坪和堯陽一帶,主要分佈在福建省的中部和南部的烏龍茶產區。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晚生種。適合制烏龍茶,有鐵觀音香,滋味濃厚,色似香蕉,湯色金黃。適宜在長江以南烏龍茶產區推廣種植。

⒅大葉烏龍 又名大腳烏、大葉烏,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長坑和蘭田一帶,在福建茶區均有栽培,廣東、江西等省亦有引種。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所制烏龍茶,香高持久,滋味濃醇。制綠茶,品質也較好。適宜在長江以南烏龍茶產區種植推廣。

⒆福雲6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特早生種。由福鼎大白茶與雲南大葉種自然雜交後代,經系統選育而成。在福建產茶區有大面積種植,浙江、安徽、廣西、湖南、湖北、江蘇、貴州、江西等省、區亦有較多種植。適合制紅茶和綠茶:所制紅茶,條索細,顯毫,色澤烏潤,湯色紅亮。所制綠茶,有峰苗,湯色晶瑩,香高味濃,是制毛峰類名茶的好原料。適宜在長江以南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⒇福雲7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中生種。由福鼎大白茶與雲南大葉種自然雜交後代,經系統選育而成。目前,福建各茶區均有栽培,浙江、湖南、貴州、四川等省亦有引種。適合制紅茶和綠茶:所制工夫紅茶,條索壯實,色澤烏潤,湯色紅豔,有"滇紅"風格;所制烘青綠茶,條索壯實顯毫,湯色黃綠明亮。適宜在南部地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21)福雲10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早生種。從福鼎大白茶與雲南大葉種自然雜交後代中,經系統選育而成。已在福建產茶區大面積種植,湖南、四川、浙江、貴州、雲南等省也有引種。所制工夫紅茶,色澤烏潤顯毫,滋味濃醇,湯色紅亮;所制烘青綠茶,白毫顯露,滋味甘醇,湯色綠中帶黃,香氣馥郁。適宜在中南和西南地區的紅茶或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22)八仙茶 原產福建省詔安縣西潭鄉八仙村。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早生種。在福建省茶區種植較廣。適制烏龍茶,香氣高銳,滋味濃郁,品質上乘。所制紅茶和綠茶,品質亦優良。適宜南方烏龍茶、紅茶和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23)鳳凰水仙 又名饒平水仙、廣東水仙,原產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現今,在湖南、浙江、江西等省亦有引種。為有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早生種。所制烏龍茶,滋味濃郁,湯色金黃,香氣高銳,品質上乘。所制紅茶,香高,味濃,色紅豔,亦屬上乘。適宜在華南、華中地區的烏龍茶、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24)樂昌白毛茶 原產廣東省樂昌縣,目前在廣東的不少產茶縣均有種植。為有性繁殖系,屬喬木,大葉,早生種。所制紅茶,滋味濃厚,茶湯冷後呈"乳湯",即"冷後渾";製成綠茶,白毫密披,品質優良。適宜在長江以南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25)英紅1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喬木,大葉,早生種。除廣東產茶區種植外,在福建、湖南等省亦有引種。適宜制紅碎茶,色澤褐紅,香氣高銳,滋味濃爽,湯色紅豔。但抗寒性不強,適宜在華南地區的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26)凌雲白毛茶 又名凌樂白毛茶,原產廣西省凌雲、樂業、田林、百色等縣、市。在廣西分佈較廣,在滇東地區亦有引種。為有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中生種。適制紅茶和綠茶:所制紅碎茶,粒潤顯毫,滋味濃強,有花香味;所制毛尖綠茶,白毫滿披,形似銀針,滋味甘醇,有板栗香。用它採製的"凌雲白毫",為廣西名綠茶新秀。適宜在桂西、滇東地區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27)桂紅3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晚生種。除廣西外,還在廣東、福建等省有引種。適制紅碎茶,滋味濃強,有特殊香氣。適宜在華南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28)桂紅4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晚生種。除廣西有種植外,廣東、福建也有引種。用它所制的紅碎茶,滋味濃強,有花香。亦可制烏龍茶。適宜在華南地區的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29)湄潭苔茶 又名苔子茶,原產貴州省湄潭縣。除貴州有種植外,四川、安徽、浙江、湖南、陝西等省的產茶區亦有引種。為有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適制綠茶,滋味醇爽。適宜在貴州,以及江南茶區推廣種植。

(30)黔湄419 又名抗春遲,主要種植在貴州產茶區。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晚生種。適制紅茶,湯色紅豔,香氣持久,滋味濃厚。適宜在西南地區的紅茶產區種植推廣。

(31)黔湄502 又名南北紅,主要種植在貴州產茶區,在四川茶區亦有少量種植。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中生種。所制紅茶,香氣持久,滋味鮮爽,湯色紅濃;製成綠茶,芽毫顯露,滋味濃厚,香氣清新。適宜在西南地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32)黔湄601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型,大葉,中生種。除貴州茶區種植外,在四川、廣西等省、區亦有引種。所制紅碎茶,外形顯毫,滋味濃強,品質優良。適宜在西南地區的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33)黔湄701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中生種。除貴州茶區種植外,廣西、四川等省、區亦有引種。適制紅碎茶,嫩香持久,濃強鮮爽。適宜在西南地區的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34)海南大葉種 原產海南省五指山一帶。主要分佈在海南茶區。為有性繁殖系,屬喬木,大葉,早生種。適制紅碎茶,滋味濃強,惟久顯毫。適宜在海南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35)信陽10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除河南茶區種植外,湖南、湖北等省亦有少量種植。適制綠茶,尤適制毛尖類名綠茶,具有外形緊細,香氣高銳,味鮮爽口特點。抗寒性強,適宜在長江以北,以及高海拔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36)宜昌大葉茶 原產湖北省宜昌市長江西陵峽兩側,是湖北省西部茶區的主要栽培品種。為有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中生種。用其製作的"宜紅工夫",金黃毫多,滋味濃厚,湯色紅豔。用其製作的"鄧村雲霧"綠茶,白毫顯露,色澤綠潤,濃醇爽口,慄香持久。適宜在湖北省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37)雲臺山種 又名雲臺山大葉種、安化種。原產湖南省安化縣,已引種全國10多個產茶省、區。為有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適制工夫紅茶和綠茶。抗寒性較強,適合在長江南北紅、綠茶產茶區推廣種植。

(38)櫧葉齊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除湖南茶區種植外,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引種。所制紅茶,條緊色潤,香氣純正持久;所制綠茶,銀毫顯露,色澤翠潤,香高味醇,是名綠“高橋銀鋒”的當家品種。適宜在江南茶區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38)櫧葉齊12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除湖南茶區種植外,安徽、河南、湖北等省產茶區亦有引種。所制紅碎茶,品質上乘;製成綠茶,有板栗香。適宜在江北茶區和江南茶區的紅、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40)高芽齊 又名櫧葉齊9,除湖南茶區種植外,河南、湖北、安徽等省的產茶區亦有引種。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大葉,中生種。適制紅茶和綠茶,無論是外形,還是內質,均屬優良。抗寒性強,可在江北茶區和江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41)尖波黃13 為無性系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除湖南茶區種植外,湖北、河南、安徽等省的產茶區亦有引種。適制紅茶和綠茶,品質均為優良。適宜在江北茶區和江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42)宜興種 原產江蘇省宜興縣,主要分佈蘇南地區的產茶區。為有性繁殖系,屬灌木,小葉,中生種。適制綠茶,品質較優。抗寒性強,適應性廣,可在江北茶區和江南茶區的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43)錫茶5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大葉,中生種。除蘇南茶區種植外,安徽、湖南等省已有少量栽培。所制綠茶,滋味醇爽,香氣鮮純,是名綠茶"無錫毫茶"的當家品種。適宜在江南茶區的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44)錫茶11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中生種。除蘇南茶區種植外,安徽、湖南等省的產茶區亦有引種。所制紅茶,色澤油潤,滋味濃鮮;製成綠茶,香氣鮮鬱,條緊顯毫。適宜在江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45)寧州種 原產江西省修水縣,主要分佈在江西茶區。為有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適制紅茶,是"寧紅"的當家品種,條索緊結有毫,味醇、香郁。也適合制綠茶,香、味均佳。適合在江南茶區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46)大面白 原產江西省上饒縣上滬鄉洪水坑。除江西茶區種植外,安徽、湖南、浙江等省產茶區亦有栽培。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大葉,早生種。適制綠茶,品質優良。所制的名優綠茶"上饒白眉"、"仙台大白",條壯顯毫,香氣清鮮,滋味醇甘。適宜在江西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47)上梅洲種 原產江西省婺源縣梅林鄉上梅洲村。除江西茶區有種植外,湖南、浙江等省亦有引種。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大葉,早生種。所制綠茶,香高味濃,耐沖泡,是名綠?quot;婺源茗眉"的優質原料。適宜在江西綠茶產區種植。

(48)寧州2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主要分佈在江西產茶區。適制綠茶和紅茶:所制綠茶,香清味純;製成紅茶,香濃味甘。抗寒性強,適宜在江西綠茶、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49)紫陽種 原產陝西省紫陽縣,主要分佈在陝南茶區。為有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適制綠茶,品質優良。也是名綠茶"紫陽毛尖"、"秦巴霧毫"的優質原料。適宜在江北茶區的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50)早白尖 又名早白顛,原產四川省筠連縣,主要分佈在四川茶區,現在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亦有引種。為有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早生種。所制"川紅工夫"紅茶,外形秀麗顯毫,湯色紅豔,香氣清純。製成綠茶,外形和內質,均屬優良。適宜在四川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51)蜀永1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中生種。主要分佈在四川茶區,在廣西、湖南、貴州等省、區產茶區,亦有少量引種。所制紅碎茶,濃香持久,滋味甘鮮,湯色紅豔,品質上乘。適宜在西南地區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52)蜀永2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中生種。主要分佈在四川茶區,在湖南、廣西、貴州等省、區的產茶區,亦有少量引種。適制紅碎茶,具有香氣濃而持久,滋味濃釅而爽,湯色紅豔明亮等特點。適宜在西南地區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53)蜀永3號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早生種。除四川茶區種植外,貴州、廣西等省、區的產茶區也有少量引種。適制紅碎茶,滋味強爽,品質優良。適宜在西南、華南地區的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54)蜀永307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中生種。主要分佈在四川茶區,在貴州、廣西等省、區的產茶區,亦有少量引種。適制紅茶和綠茶,外形、內質,均為優良。惟抗寒性較弱,適宜在西南地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55)蜀永401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中生種。主要分佈在四川茶區,在貴州、廣西等省、區的產茶區,也有少量引種。製作的綠茶,有嫩慄香;製作的紅碎茶,品質亦優良。適宜在西南茶區、華南茶區的綠茶、紅茶產區推廣種植。

(56)蜀永703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早生。主要分佈在四川茶區,在貴州、廣西等省、區的產茶區,也有少量引種。適宜制紅茶和綠茶:製作的紅碎茶,滋味濃爽,品質優良;所制綠茶,品質亦屬上乘。適宜在華南茶區、西南茶區的紅茶、綠茶區推廣種植。

(57)蜀永808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大葉,晚生種。主要分佈在四川茶區,在貴州、廣西等省、區的茶產區,亦有少量引種。製作的紅茶和綠茶,香氣高銳,品質上乘。適宜在西南茶區、華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58)蜀永906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中生種。主要分佈在四川茶區,在貴州、廣西等省、區的產茶區,亦有少量引種。適合製作紅茶和綠茶:製成的紅茶,品質上乘;製成的綠茶,滋味醇厚,品質亦佳。適宜在華南茶區、西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59)勐庫大葉茶 原產雲南省雙江縣勐庫鄉。主要分佈在滇南、滇西茶區。現今,在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產茶區,也有大面積引種。為有性繁殖系,屬喬木,大葉,早生種。適制紅茶。製成紅條茶,金毫滿披,湯色紅豔,香氣清純,滋味濃釅,湯色濃豔。此外,還是製作滇綠茶和普洱茶的上好原料。抗寒性弱,適宜在滇南和華南地區紅茶產區推廣種植,並注意防凍。

(60)鳳慶大葉茶 原產雲南省鳳慶縣大寺、鳳山等鄉。主要分佈在滇西茶區,現在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等省、區已有大面積引種。為有性繁殖系,屬喬木,大葉,早生種。適制紅茶和滇綠茶: 所制工夫紅茶,芽毫顯露,香氣高久,滋味釅醇;製成滇綠茶,白毫滿披,滋味濃甘,耐沖泡。抗寒性弱,適宜在西南茶區、華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並注意防凍。

(61)勐海大葉茶 原產雲南省勐海縣格朗河鄉南糯山。主要分佈在滇南茶區,現在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產茶區亦有引種。為有性繁殖系,屬喬木,大葉,早生種。製成的紅碎茶,顆粒烏潤顯金毫,滋味濃強,湯色紅濃。也可製作滇綠茶,是名綠茶"南糯白毫"的當家品種,具有滿披白毫,香氣馥郁,滋味濃甘的特點。抗寒性弱,適宜在西南茶區、華南茶區的紅茶、綠茶區推廣種植,並注意防凍。

(62)雲抗10 為無性繁殖系,屬喬木,大葉,早生種。已在雲南茶區推廣。所制紅碎茶,香氣持久,有蘭花香,滋味濃鮮。製成的滇綠茶,白毫顯露,滋味濃厚。抗寒性弱,適宜在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紅、綠茶產區推廣種植,並注意防凍。

(63)雲抗14 為無性繁殖系,屬喬木,大葉,中生種。已在雲南茶區推廣。適制紅碎茶、綠茶和普洱茶,無論內質,還是外形,均屬上乘之列。惟抗寒性弱,適宜在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並注意防凍。

(64)鳩坑種 原產浙江省淳安縣鳩坑鄉,主要分佈在浙西茶區,現除浙江外,已在湖南、江蘇、雲南、安徽、甘肅、四川、湖北等省產茶區引種。為有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中生種。適制綠茶,外形細緊,色澤油潤,香氣高鮮,滋味鮮濃,也是名優綠?quot;淳安毛尖"的當家品種。適宜在江南茶區、江北茶區的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65)龍井43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特早生種。已在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14個產茶省、區種植。適制綠茶,製成的"西湖龍井",外形扁平光直,色澤嫩綠,清香持久,滋味鮮爽,湯色清綠。適宜在江北茶區、江南茶區的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66)龍井長葉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早生種。除浙江外,已在安徽、河南、江蘇等產茶區種植。適制綠茶,香高味醇,品質優良,亦是製作"西湖龍井"的上乘原料。適宜江北茶區、江南茶區的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67)寒綠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早生種,是由格魯吉亞8號後代中,經系統育種而成。適制綠茶,品質優良。適宜在江南茶區的綠茶產區推廣種植。江北茶區種植,要注意苗期防凍。

(68)菊花春 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早生種。它由雲南大葉種與平陽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採用系統選種法育成。已在浙江、江蘇、安徽、四川、江西等省產茶區種植。適合制紅茶和綠茶,品質均屬上乘。適宜在江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69)碧雲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中生種。它由平陽群體種和雲南大葉種的自然雜交後代,經系統選育而成。已在浙江、湖南、安徽、江西、江蘇等省產茶區種植。適制綠茶,尤適制毛峰類綠茶,具有條索緊細,色澤翠綠,香氣高爽,滋味鮮醇的特點。適宜在江南茶區、江北茶區的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70)迎霜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早生種。它由福鼎大白茶和雲南大葉種自然雜交後,經系統選育而成,已在浙江、安徽、江蘇、河南等近10個省、區的產茶區種植。適制紅茶、綠茶,外形、內質,均屬優良。適宜在江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71)勁峰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早生種。它由福鼎大白茶和雲南大葉種的自然雜交後代,經系統選育而成。已在浙江、廣西、安徽、江蘇、湖北、陝西等近10個省、區的產茶區種植。所制炒青綠茶,條索肥壯緊實,綠潤顯毫,香高持久,滋味鮮濃,是制毛峰類綠茶優質原料。製成工夫紅茶,外形緊細,烏潤有毫,香郁味甘。製成紅碎茶,品質亦優良。適宜在江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72)翠峰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生,中葉。它由福鼎大白茶和雲南大葉種的自然雜交後代,經單株選育而成。已在浙江、安徽、湖北、江蘇、江西、河南、貴州、廣西等省、區的產茶區推廣。所制綠茶,條索細緊,色澤綠潤,白毫顯露,香高味爽,是制名優綠茶毛峰的上等原料。適宜在江南茶區的綠茶區推廣種植。

(73)青峰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中生種。它由福雲雜交後代,經系統選育而成。在浙江茶區有種植。所制綠茶,品質優良。適宜在長江以南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74)浙農12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中生種。它由福鼎大白茶與雲南大葉種自然雜交後代,經系統選育而成。已為浙江、安徽、湖南、廣西、陝西、貴州、江西、江蘇等省、區的產茶區引種。所制紅碎茶,香高味濃,葉底紅亮,品質上乘。所制綠茶,外形綠翠多毫,香高持久,滋味鮮濃,是制名優綠茶毛峰的優質原料。適宜在江南茶區的紅茶、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75)浙農113 為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中葉,中生種。它由福雲自然雜交後,經系統選育而成。已在浙江茶區推廣。適制綠茶,條索纖細,白毫顯明,色澤綠潤,清香持久,滋味濃鮮,品質特優,也是制毛尖類名優綠茶的上等原料。適宜在長江南北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76)白毫早

白毫早,為無性繁殖系,屬灌木,中葉,早生種。除海南外,已在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引種推廣。適制綠茶,尤其適制毛尖類高檔綠茶。抗寒性強。可在長江南、北綠茶產區推廣種植。

名叢

名叢,指的是茶樹以單株或以"單株傳"方式繁殖的少量同類型植株,以產武夷巖茶為主的福建武夷山風景區最為常見。其名甚奇,多含寓意,如大紅袍、白瑞香、肉桂、白雞冠、水金龜、九龍珠、鐵羅漢、白牡丹等。它們各有千秋,自成特色。在眾多的名叢中,尤以大紅袍、白雞冠、水金龜、鐵羅漢最負盛名,人稱"四大名叢"。現分別介紹如下。

⑴大紅袍 巖茶單叢。原生長在福建省武夷山,有"中國茶王"之稱。屬灌木,小葉,晚生種。現分佈在閩北茶區,以武夷山栽培較多。適制武夷巖茶。

據歷史記載,生長在武夷山的大紅袍有數處:一為天心岩九龍窠,其旁有摩崖石刻標記,年產不到0.5公斤(見1921年蔣叔南遊記);二為天遊巖,年產約"數十小兩"(見1921年蔣叔南遊記);三為珠簾洞,清代嘉慶年間產茶約0.9公斤。但多數認為天心岩九龍窠有"大紅袍"石刻標記的為正本大紅袍。

⑵白雞冠 巖茶單叢。原生長在福建省武夷山火焰崗下之外鬼洞中。屬小喬木,中葉,晚生種。適制武夷巖茶。宜在武夷山區種植。

⑶水金龜 巖茶單叢。原產福建省武夷山牛欄坑葛寨峰下。屬灌木,中葉,晚生種。適制武夷巖茶,品質優良。宜在武夷山區巖茶產區推廣種植。

⑷鐵羅漢 巖茶單叢。原產福建省武夷山慧苑巖峰窠坑。屬小喬木,中葉,晚生種。適制武夷巖茶。宜在武夷山岩茶產區

在臺灣常見品種為青心烏龍(軟枝烏龍、小葉烏龍)、青心大冇、臺茶27號(金萱)、臺茶29號(翠玉)、鐵觀音、水仙、四季春..等品種,在這裡僅以臺灣的茶樹品種來分類。因為中國茶樹品種種類繁多。又因茶樹為雜交之灌木植物,故其變化也很大。

青心烏龍

屬於小葉種,適合製造部分發酵的晚生種,由於本品種是一個極有歷史並且被廣泛種植的品種,因此有〔青心烏龍〕,〔種仔〕,〔種茶〕,〔軟枝烏龍〕等別名。樹型稍小,屬於開張型,枝葉較密生,幼芽成紫色,葉片狹長橢圓形,葉肉稍厚柔軟富彈性,葉色濃綠富光澤。本品種所製成的包種茶不但品質優良,且廣受消費者喜好,故成為本省栽植面積最廣的品種,可惜樹勢較弱,易患枯枝病且產量低。

青心大冇

屬於小葉種,適制性極廣的中生種茶樹,常用的別名有〔青心〕及〔大冇〕。樹型中等屬於稍橫張型,幼芽肥大而密生洱毛,呈紫紅色,葉片為狹長略成披針型到長橢圓形,以正中央部位最闊,葉緣鋸齒較銳利,葉色呈暗綠色,葉肉稍厚帶硬。本品種因樹勢強,產量高且適制性廣,因此種植面積經常居全省第一,其中以製造烏龍及俗稱椪風茶的臺灣烏龍茶品質最高。但近年來的種植面積則居第二,主要分佈於桃園,新竹,苗栗三縣。

臺茶十二號

別名金萱,系統代號- 2027,經過四十三年的選育後,才在民國七十年命名的新品種,由於所製造的包種茶具有獨特的香味,因此廣受消費者的喜好,加上其中早生,強健,高產且適合機採的特性,因此種植面積在穩定的增加中。臺茶十二號樹型較大,屬於稍具直立性的橫張型,芽密度高,幼芽大,綠中帶紫,洱毛密度略少於青心烏龍,但製造時較不易脫落,故成茶上可看到明顯的洱毛。葉片大型呈橢圓型,葉緣鋸齒較疏,葉肉稍厚,濃綠且富光澤。由於樹勢強健,環境適應力強,高產,品質佳且廣受消費者歡迎,因此全省各茶區均有種植。

臺茶十三號

別名翠玉,系統代號 -2029,與臺茶十二號同一時期選育所得。屬於中早生適制包種茶的新品種,樹型較大,芽色較紫,洱毛密度略低,葉片則較狹長,略大且厚,葉片兩側較上卷,葉緣鋸齒較大且粗鈍,葉色較綠且更具光澤。本品種較疏且不易機採,加上產量略低於臺茶十二號,故初期種植不多,但由於滋味奇佳,並具強烈花香,因此日漸受到歡迎。

軟枝烏龍

別名大廣紅心,是從福建引進的本省四大名種之一。屬於早生種適合製造包種茶之品種,樹型大且直立,枝葉稍疏,幼芽肥大且密生洱毛,呈紫紅色,葉片形狀與臺茶十二號及臺茶十三號接近,但鋸齒較銳利,樹勢強健,產量中等。本品種大部分分佈在臺北縣淡水茶區,目前以石門鄉居多,所製成的條型或半球型包種茶,具有特殊香味,但因成茶色澤較差而售價較低,製造鐵觀音茶澤外觀優異且滋味良好,品質與市場需求有直追鐵觀音種茶樹所製造產品的趨勢。

大葉烏龍

本省四大名種之一。屬於早生種,適合製造綠茶及包種茶品種,樹型高大直立枝葉較疏,芽肥大洱毛多呈淡紅色,葉片大型且呈橢圓形,葉色暗綠,葉肉厚樹勢強,但收成量中等。本品種目前則零星散佈於臺北縣汐止,深坑,石門等地區,面積逐年減少中。

鐵觀音

屬於小葉種,晚生種適制鐵觀音茶,樹型大枝條粗,但枝葉及芽密度很疏,幼芽稍帶紅色,葉型長橢圓至狹長型,平鋪,葉緣起伏大,呈波浪狀,鋸齒大但不銳利,葉肉極厚且富有光澤,樹勢較弱且收成量少,本品種目前僅栽培於臺北市文山區的木柵地區,是最佳的鐵觀音茶種。

四季春

是由木柵地區茶農選出之茶種,屬小葉型,極早生之包種茶品種,樹型中大型且開張,枝葉及芽密生,幼芽呈淡紅色,葉型較近紡錘型,兩端較尖銳,葉色淡綠,具細且銳之鋸齒,葉肉厚且具光澤,樹勢強,採摘期極長且收成量高。本品種因萌芽期極早,採收期長,春茶所製成之茶葉具有特殊香味,故種植面積一度增加,但因生長習性及生產製造方法,均未進行有系統之試驗,故難以評估優劣。

青心柑仔

別名柑仔,屬於小葉早生種,適制綠茶尤其是龍井茶之品種,樹型中到大,稍具直立性,但分枝疏,芽綠色帶洱毛,因此所製成之高級龍井茶均帶白毫。葉片大似柑葉,葉綠明顯向上卷,花瓣數目特多,本品種是最重要的龍井茶品種,主要分佈於臺北縣新店及三峽地區。

黃柑

別名白心或白葉,屬小葉茶種晚生適制紅茶的品種,樹型中等,枝葉密生,芽色偏黃,葉片呈橢圓型到倒卵型,花較多。本品種,早期大量種植於桃園,新竹,苗栗三縣,但本省紅茶外銷市場喪失後,已極速減少。

其它茶種

臺灣種植的茶樹品種,另有武夷茶,紅心大冇,黃心大冇,紅心烏龍,黃心烏龍,水仙,軟枝紅心,臺茶十四號(白文),臺茶十五號,臺茶十六號,臺茶十七號(白鷺),淡水青心,佛手,烏枝,梅佔,大湖尾,阿薩姆等品種但面積較小,且不普遍。

省級審定品種

江蘇:

錫茶10號

浙江:

木禾種

水古茶

烏牛早

蘋雲

浙農121

碧峰

藤茶

龍井種

浙農21

浙農25

黃葉早

瑞安白毛茶

瑞安清明早

苔香紫

眉峰

霜峰

安吉白茶

平陽特早茶

安徽

青陽天雲茶

松蘿種

柿大茶

宣城尖葉種

湧溪柳葉種

霍山金雞種

楊樹林781

波毫

黃山早芽

黃荊茶

茗洲12號

皖農111

舒茶早

鳧茶2號

福建

早逢春

肉桂

佛手

福雲595

悅茗香

黃奇

朝陽

白芽奇蘭

九龍大白茶

丹桂

黃觀音

鳳園春

杏仁茶

霞浦元宵茶

九龍袍

春蘭

茗科1號

江西

贛茶1號

贛茶2號

湖北

鄂茶1號

鄂茶2號

鄂茶3號

湖南

大尖葉

江華苦茶

東湖早

汝城白毛茶

尖波黃

城步峒茶

高橋早

湘波綠

桃源大葉

茗豐

碧香早

福毫

安茗早

福豐

湘紅茶1號

廣東

鳳凰單樅

樂昌白毛1號

連南大葉茶

嶺頭單樅

英紅9號

黃葉水仙

黑葉水仙

五嶺紅

秀紅

鳳凰黃枝香單樅

四川

古藺牛皮茶

南江大葉茶

崇慶枇杷茶

北川中葉茶

蒙山9號

蒙山11號

蒙山16號

蒙山23號

早白尖5號

南江1號

南江2號

崇枇71-1

名山白毫

名山早

雲南

雲抗43號

長葉白毫

雲梅

雲瑰

矮豐

雲抗27號

雲抗37號

雲選9號

臺灣

臺茶1號

臺茶2號

臺茶3號

臺茶4號

臺茶5號

臺茶6號

臺茶7號

臺茶8號

臺茶9號

臺茶10號

臺茶11號

臺茶12號

臺茶13號

臺茶14號

臺茶15號

臺茶16號

臺茶17號

選育品種

浙江

中茶102

茂綠

浙農117

浙農139

銀猴茶

安徽

石佛翠

仙寓早

農抗早

蒿香茶

福建

早春毫

金鳳凰

金牡丹

金玫瑰

科旦

春桃香

黃玫瑰

紫牡丹

福雲20號

霞浦春波綠

江西

九曲783

銀筍

河南

豫綠

湖北

巴東1號

巴東51號

恩苔2號

廣東

雲大淡綠

白毛2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綠1號

四川

苗科11號

貴州

黔湄809

雲南

中葉1號

慶豐

早發2號

地方品種

江蘇

洞庭種

浙江

上虞龍山種

天台種

早青茶

早黃茶

樂青青茶

香菇寮白毫

莫幹黃芽種

密豐種

惠明茶

顧渚紫筍

安徽

楊樹林種

金寨青山種

茗洲種

福建

大紅

白毛猴

白奇蘭

竹葉奇蘭

西坪白牡丹

金面奇蘭

坦洋菜茶

武夷菜茶

桃仁

皺面吉

黑旦

崎種

歌樂茶

矮腳烏龍

慢奇蘭

慢烏龍

江西

上饒大葉種

安遠大葉種

狗牯腦茶

茴香茶

浮樑種

麻菇茶

婺源種

河南

車雲種

信陽種

湖北

巴東大葉茶

五峰大葉茶

興山大葉茶

竹溪群體種

英山群體種

宣恩苔子茶

神龍架群體種

恩施大葉茶

鶴峰苔子茶

湖南

莽山大葉

君山種

藍山苦茶

醴陵大葉枇杷茶

廣東

小葉白心

仁化白毛茶

乳源大葉茶

沿溪山白毛茶

清桂大葉

饒平中葉

廣西壯族自治區

大瑤茶

開山白毛茶

六堡茶

六垌大葉茶

芽己茶

龍勝龍脊茶

安塘大大葉茶

南山白毛茶

宛田大葉茶

桂平西山茶

排旗種

富川白毫

鐘山群體

資源大葉茶

瑤山茶

重慶

景星苔茶

四川

敘永大茶樹

貴州

大方貢茶

仁懷叢茶

石阡苔茶

安順竹葉茶

金沙大牛皮茶

貴定仰旺茶

都勻毛尖

鎮寧團葉茶

雲南

十里香

大理大葉茶

元江糯茶

文家塘大葉茶

雲龍山大葉茶

石缸茶

竹葉青茶

壩子白毛茶

昌寧大葉茶

寶洪茶

易武綠芽茶

臨滄大葉茶

官寨茶

南糯山群體種

景谷大白茶

騰衝大葉茶

馬玉茶

翠華茶

陝西

西鄉丫腳板茶

紫陽大葉泡

蒿坪茶

甘肅

太平老鷹茶

碧波大茶樹

臺灣

青心大冇

青心烏龍

硬枝紅心

名樅、珍稀品種

福建

大紅袍

鐵羅漢

白雞冠

水金龜

半天妖

武夷白牡丹

武夷金桂

金鑰匙

北斗

白瑞香

奇曲

筲綺

湖南

漣源奇曲

廣東

宋種“東方紅”

宋種芝蘭香

宋種密香單樅

八仙過海單樅

姜花香單樅

哈古撈單樅

密蘭香單樅

玉蘭香單樅

肉桂香單樅

桂花香單樅

二茅芝蘭香單樅

廣西壯族自治區

白牛茶

以上資料截止2000年3月,參考資料《中國茶樹品種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