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孩子六歲前應該學會這八大技能,才能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六歲前應該學會這八大技能,才能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教育改變人生 教育成就未來

發佈教育資訊 服務學生家長

當下,相信不少家長正在忙著為孩子的各種早教班續費充錢,不報上兩三個課外班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孩子。

提前教孩子閱讀大量的繪本;提前教孩子拼音、認字、英語、算術,把學習知識當做早教……現如今,不少家長都沒有真正瞭解早教的目的,以為早期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就是要教孩子去提前做小學,甚至中學乃至大學做的事情,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孩子六歲前應該學會這八大技能,才能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開發智力對孩子的發展來說固然重要,但是決定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是他的品性,孩子能以健康的心態、愉悅的情緒、合作的精神參與到將來的社會生活中去,以及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良好的語言表達,比優秀的成績更重要。

我們不能只關注孩子今天學了什麼,而是要想著今天教的這些東西,在10年後、20年後、30年後、50年後,甚至70年後對孩子們的生活有沒有影響。因此,本著終身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幼兒教育應該在培養個性品質上多下功夫。以下8個技能你幫娃“解鎖”了沒?

一、發展基本的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包括吃、喝、拉、撒、睡、穿、梳、戴、抹、衛生、勞動、整理共12個方面,缺一不可。生活當中,有些孩子就是缺少這種基本的生存能力。

有小學家長問:“校長,怎麼回事啊?孩子早上帶過來的水,到現在一口都沒喝,你們小學不教孩子喝水嗎?”

各位家長,你們家孩子到6歲才開始學喝水嗎?後來,我通過觀察發現,孩子不會喝水是因為家長沒教對。一個人在什麼時候需要喝水,渴了喝?不對。渴了才喝,餓了才吃,憋了才排,累了才歇,困了才睡,胖了才減,病了才去看,這7種狀態下,身體已經透支了,身體的細胞已經受到損傷。所以,作為家長必須要教孩子及時補水。如果到了幼兒園大班還沒有教會孩子主動喝水,等到上小學,老師是不會組織孩子們統一喝水的。

再以“抹”為例,“抹”就是抹香香。冬天和春天的時候,尤其在北方,皮膚一定要抹一點防護性的東西,否則風一吹,就會皸裂。所以,我們一定要教孩子做好自己的防護。

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習慣一旦形成,想改變是非常難的事。大量的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個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習慣,一定會在他上學之後向學習習慣遷移,就是說,如果在幼兒園時,他的生活習慣一塌糊塗,就不要指望將來學習習慣會好。

習慣陪伴孩子一生,好習慣,是孩子終身受之不盡的財富;壞習慣,是孩子一輩子也還不完的債。

泰戈爾曾說過,播種習慣,收穫人生;李嘉誠說,播種習慣,成就事業。一定要在孩子6歲之前,幫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建立自尊和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關於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在每個不同的時期都有一對矛盾。而在4到6歲,孩子處於幼兒園階段的時候,這對矛盾是主動和內疚之間的矛盾。

如果孩子各方面發展得好,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去參與活動;發展得不好,他就會內疚退縮,對任何事物都是一種規避的態度。如何在這段關鍵期激發孩子的主動性?

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這段時期裡,家長和老師們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有自信的孩子,要面子,有自尊,無須揚鞭自奮蹄。有些事不用家長管,他就會主動積極地去做,這樣的孩子自強,而一個自強的孩子將來才能自立。

有自信的孩子,將來在生活當中遇到再多的挫折與困難,他內心裡面都很堅強,他有幸福感,生命有質量;沒有自信的孩子,爸爸媽媽留給他的財產再多也沒有力量,他內心裡面太軟弱了,生命沒有質量。

 四、學會與人合作、和諧相處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獨生子女。兩個獨生子女在一起,又生下一個獨生子女。孩子在家裡沒有同伴相處,沒有這種經驗的遷移,他會因此缺失很多東西。學會如何跟同輩相處,是送孩子去上幼兒園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幼兒園裡,孩子慢慢地學會過集體生活,學會與人相處。

我們家熙熙上幼兒園的時候,還沒有面巾紙,大家都是用手絹,但是我們每天都讓孩子帶那種卷著的手紙去學校。

我們會告訴她:哪個小朋友需要的時候,你拿出來給他或者幫他用掉,這樣我們會很高興。哪個小朋友流鼻涕或者流汗了,哪個小朋友流淚了或者流血了,你就拿點紙過去,幫他擦一擦。

尤其是有小朋友哭了,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用紙幫他把眼淚擦乾淨,然後抱著他,手拍拍他的後背,在他耳邊輕輕地說:我知道你現在心裡很難受,我能理解,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好嗎?

這是我教孩子的,打小她就這麼去做。她是幼兒園中途插班進去的,但後來,她能交到很多好朋友。所以,有些事,我們要去教孩子才行。

五、培育正確的價值觀

為了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幫助孩子培養普適的價值觀。就是儘量讓孩子去認可,大家共同認可的東西,讓他的價值觀和別人的差不多,他才有可能被別人接納。

家長們可能沒有關注到這個問題,有的小孩之所以孤獨、沒有玩伴,被同伴邊緣化,很多情況下是因為他的價值觀跟別人不同。

六、培養熱愛生活中藝術美的積極情感

讓孩子知道愛美是一種境界。雖然孩子自己看不到頭上戴著的花或者漂亮的髮卡,但她心中有個漂亮的髮卡。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說,這樣孩子絕不會得抑鬱症,因為她心裡有幸福感。女為悅己者容,給別人營造一個好看的氛圍,這是一種境界。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一個人懂得每天為自己花點時間,說明他不刻薄,對自己寬容,他明白生活的品位,有情調,這是從小一點一點培養出來的。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長得非常好看,但是缺少氣質,這不是有錢買各種裝飾品戴在身上,就能彌補的。而有些人長相平平,但氣質出眾,我們能從他的身上感受到品位和生活質量。

除了要引領孩子去追求視覺美,還應當鼓勵他們追求聽覺上的享受,懂得欣賞優美的旋律、悅耳的節奏等等。在體驗美的同時創造美,從小做起,他將來的生活才會有品位,有質量,每天都生活在一種情調和意境當中。

一個人的審美很難培養的,作為家長,我們要努力地、積極地去幫助孩子培養。

七、培養體育興趣

讓孩子學習簡單保健衛生常識,教他們懂得關注自身的健康,加強體育鍛煉。健康的體魄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八、發展認知能力

認知包括激發孩子好奇探索、樂於學習的動機,豐富個性化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培養髮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促進孩子發展的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真正符合國家規範的幼兒園,務必是沿著這五大領域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早期教育應當立足長遠,避免急功近利。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裡面所說的:保育與教育相結合,促進孩子感官和運動能力發展,形成和發展語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品質,瞭解社會規則,促進身體和人格健康發展。

教育改變人生,教育成就未來

發佈教育資訊,服務學生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