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巴西新发展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雅伊尔·梅西亚斯·博索纳罗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曾几何时,博索纳罗总统的对华政策是模糊不清的,尤其在其竞选总统期间,他的一些言论不利于中巴关系。但在赢得总统选举胜利后,博索纳罗对华立场开始发生变化。2019年1月2日,博索纳罗总统在会见前往巴西利亚出席其总统就职仪式的习近平主席特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时说,中国和巴西都是伟大的国家,巴西新政府高度重视对华合作,愿全力推动巴中关系,两国合作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美好。2019年8月15日,他同习近平主席互致贺电时表示,“巴中建交以来,两国始终秉持共同发展的目标,双方合作多元成熟,合作机制日益完善,我们为此深感自豪。两国贸易和相互投资持续增长,在航天等战略领域合作良好,充分体现了巴中关系互利互惠的本质……我愿同习近平主席一道,共同规划巴中伙伴关系的未来之路,造福两国人民。”

“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巴西新发展

博索纳罗对华立场的重大变化不难理解。众所周知,在2018年的总统竞选中,博索纳罗以“发展经济、打击腐败和改善社会治安”这三大诺言取胜。毋庸置疑,若要加快经济发展,巴西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搭便车”机遇,最大限度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保持密切关系。

随着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已有19个拉美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备忘录或其他相关文件,但巴西却未列其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巴西对“一带一路”倡议无兴趣,更不能说巴西抵制这一倡议。2019年5月,在华访问的巴西副总统莫朗在启程前一天表示,巴西期待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他说,他在访华期间愿意听取中国有关巴西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议。在华期间,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巴西对探讨“一带一路”合作持开放态度。5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莫朗时强调,中方支持巴西繁荣发展,欢迎巴西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愿同巴方加强发展规划对接,实现共同发展。莫朗表示,博索纳罗总统领导的巴西新政府继续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巴方愿促进本国“投资伙伴计划”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拓展贸易、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欢迎中方扩大对巴西的投资。

“一带一路”合作重点在于“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因此,如何使中巴关系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应该着重分析双方在“五通”中如何加强合作。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应该指出的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前,中国就已同巴西建立了多种形式、高层次的政策沟通机制,签署了多个与政策沟通有关的双边合作协定。为使两国政策沟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取得更大的成效,双方既要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库、企业界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既要倡导对话方式的灵活性,又要力求实现更高的机制化;既要重视对话的形式和内容,也要关注对话的成果和落实;既要完善现有的双边对话机制,又要充分利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以及美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制。

早在19世纪中期,巴西就铺设了第一条长达16公里的铁路。至20世纪60年代,巴西的铁路长度就已接近4万公里。但在此后,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铁路运输每况愈下。除铁路网不敷需求以外,基础设施其他领域也存在着严重缺口,从而对加重了经济增长的“瓶颈”效应。英国《金融时报》一篇文章认为,“将一瓶葡萄酒从米奥罗位于葡萄园山谷的葡萄园运输至不到500公里之外的最近港口,成本与将这瓶葡萄酒发运至中国一样多。”该报的另一篇文章认为,面对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super-cycle),巴西的运输体系几乎处于崩溃的状态。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排名,巴西基础设施在138个国家组成的排行榜中居于第72位,落后于墨西哥的第57位。为使巴西基础设施更好地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双方要根据资金需求量、施工期限、技术难度以及投资回报的期限等特点,寻求最佳合作模式。此外,巴西还要最大限度地改善其投资环境,中国企业则要努力适应巴西法律体系和企业文化。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中巴经贸关系的动力之一。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1111.8亿美元。巴西是我国第八大贸易伙伴国,我国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对象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将为进一步扩大中巴两国贸易创造条件。当然,这一条件的实现还取决于双方能否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能否继续将双方的经济互补性和比较优势作为推动双边贸易关系的动力;二是能否最大限度地在WTO规则下避免贸易摩擦;三是能否为各自的非传统出口商品扩大市场,尽快实现经贸关系多元化。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中巴两国双边贸易的增加,资金融通已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的新亮点。2003—2018年,中国对巴西实际投资额高达692亿美元。二百多家中资企业已进入巴西的能源、采矿、制造业、金融、农业和服务业。为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与巴西的资金融通,双方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积极利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加大货币互换力度;二是要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使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尤其是小型和微型企业得益于两国的资金融通;三是要在规避金融风险、扩大金融安全等领域发现有利于推动合作的“抓手”。

中国与巴西的交往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初,就有数百名来自湖北地区的茶农携带了一些茶树苗,经澳门前往巴西,最终在里约热内卢等地定居并从事茶叶种植业。1961年8月,时任巴西副总统古拉特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来华的拉美国家领导人。1974年8月15日,中国与巴西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巴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扩大。迄今为止,中国在巴西已建立了十所孔子学院和三个孔子学堂。研究中国的学术机构不断涌现,中国的出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关注。此外,企业家、学者、媒体人士和游客的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为实现中巴两国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遵从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刺激性的优惠措施,为开拓双方的旅游业市场创造更多机遇;二是充分利用各自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使两国民众能从中受到更多的熏陶和享受,从而获得更多对对方文化的认同;三是创新文化交流的手段,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创造的机遇和优势,使文化交流取得更佳的效果,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本国宣传;四是努力打消各自的“有色眼镜”,在观察对方时避免以偏概全和“盲人摸象”。

(作者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