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五行與天干

五行與天干

五行之外,還要加上干支,要學【易經】的(占卦)卜筮,沒有什麼秘訣,不外是五行卜筮,重點在五行,不是在八卦。真用卦來斷事情,又是另外一個體系,所以嚴格說來,五行和八卦兩種體系是分開的。但幾千年來,大家都把它混合在一起。

現在介紹的是天干文化,天干文化也很古老。我們研究【易經】發展史、中國文化發展史,知道天干文化也比【周易】古老得太多了。天干地支,我們現在可以從甲骨文裡找出來,可見這個文化的來源更早。中國人發展最早的是天文,發展到最高級的時候,就歸納起來用十個符號作代表,這十個符號就叫天干,也叫天斡,天干是漢朝以後用的名詞,天干就是五行的法則,比如說:在這個太陽系中,地球和外面的八大星球,彼此干擾的作用。用物理學角度來說,是地球和八個星球的放射功能,彼此吸收然後互會相發生作用。例如太陽能的放射,對我們地球人類的干擾很大,這點從學通訊、電子、太空學方面的人都很清楚,然而我們中國古代就瞭解了,對於這種天體的運動、物理世界的運動,用木、火、土、金、水來代表,說明相生相剋的道理。但人類文化進步了,這個五行的生克法則不夠用了,因此我們的祖先,發現了五行的雙重作用,天體在物理世界中,又用了十個字的符號,這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行與天干

八卦與五行

五行與天干

八卦五行天干

五行與天干的關係

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五行與天干

天干與地支

這裡要問,東方木,都是一個方位或一個動能,為什麼要用甲和乙兩個符號來代表呢?這中間又有另一個法則,這套法則在中國的算命數術領域上用得到。當我們深入數術領域,就是算命、占卦的這套體系和法則,裡面包涵了很大的科學和哲學的道理,可惜因為古代的政治思想,不願意發展科學,所以這一套很好的法則,只好向數術領域這一方面發展。好在有算命卜卦的這個系統傳承發揚,能夠把這一套法則保存了下來,從另一角度看,他們也確實很偉大。所以有人說到算命占卦是迷信,我就問他們懂不懂?而他們卻不懂,對於自己所不懂的東西,隨便加一個罪名,指其為迷信、為騙人的,這是很可怕的武斷。這一套法則流傳了幾千年,而真正研究它的,都是第一流的聰明人,試想想五千年來第一流聰明的人,都在研究它,就算它能騙得了人,也有它騙人的道理。我們要批評它,不妨先研究它騙的方法,等研究過了,再說它是迷信,這樣才可以作結論。自己都沒有研究過,都不懂它的原理,就說它是騙人的、迷信的?這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自己的狂妄。

五行與天干

八卦五行天干

天干五行與黃帝內經

這一套法則,是來自自然科學的體系,如東方木,又為什麼用甲、乙兩個字來代表?而成為甲木和乙木呢?甲木是代表生長的原素,乙木是成形了的代表,換言之甲木是代表生髮的物理,乙木是代表成形的物質。丙與丁亦是如此,丙是代表火的原素,丁是代表成形的火。戊己、庚辛、壬癸都是這樣的道理。而這中間又分陰陽,如甲木為陽木,乙木為陰木,丙為陽火,丁為陰火,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為陽水,癸為陰水,戊為陽土,己為陰土。中國古老的醫學,在《內經》上女人的第一次月經來,我國古代認為直接說出女人的隱秘很不禮貌,就說"女子十四而天癸至"。為什麼不說"天壬"至?因為月經是成形了的水,女子屬陰,所以稱為"天癸"。如果把這套東西融會貫通起來,就可以發現它並不是迷信,而是科學,至少是古代的中國科學,而且這種科學在人類的文化中,還維持了五千年。

五行與天干

說到天癸,便涉及到古老的中醫了,對於人體來說,現在最流行的針灸,有一本書名《甲乙經》,許多人也沒有弄清楚,中醫關於人體各部位的代表為木屬肝,火屬心,金屬肺,水屬腎,土屬脾。這個五行和內臟的關係現在懂了,那麼金生水,肺出了問題的時候,腎一定虧,所以生肺病的人,臉紅紅的,而是腎水不足,火氣上升。肺病到了嚴重時期,腎盂就擴大了,就是腎虧,所以中醫難學是除了講究內臟的個別功能以外,還講究互相影響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因素,這就是生克的道理。而西醫則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頭痛只是病的現象,不是病的根源。因為生克的關係,任何一個內臟,都可以產生頭痛的病象,所以高明的中醫講究氣化,如患糖尿病的人,是屬腎水的病,但一定與心火有關係,心臟也會受影響,發生問題,這就是五行生剋的道理(這裡特別要補充一點,五行的生克,每一"行"都與其它四"行"有關,如"土"是生金的,克水的,但亦被火生,被木克)。所以中醫能站得住,針灸也是一樣,中醫的醫理,病在上者治其在下,病在下者治其在上,病在左者治其在右,病在右者治其在左,病在內者治其在外,病在外者治其在內。如中醫說肝生於左,而西醫指責錯了,其實中醫一點沒有錯,因為中醫不是講物質形態,而是講氣化,中醫說肝生於左,是肝屬木,木在東方,東方在左,這是五行生剋的氣化,所以肝生於左是對的。所以讀了《黃帝內經》,懂了《黃帝內經》就懂得養生之道。

五行與天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