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发家致富的他,不忘旧恩,建立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帮助老乡

在拐子杨村上完小学五年级,家境贫寒的张全收就辍学了,13岁开始打工,比其他人更早地品尝了农民工的辛苦和艰辛。

1987年,凭借自己卖馒头挣到的一点钱,张全收在河南新乡开了一家小饭馆。生意正红火时,他被人坑害加之饭店失火,再次一无所有回到家乡。1993年,正在搞长途运输的张全收一个月内3次遭遇交通事故,几乎就在同时,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妻子也因为生孩子得了脑溢血。为了赚够妻子的医药费,穷困潦倒的他又一次南下深圳。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取得成功

经过艰苦努力,张全收在深圳平湖开了一家小餐馆,精心经营。餐馆里,常有来吃饭的河南老乡说起来深圳乘车的艰难。张全收以前跑过运输,觉得这里面有门道,就去实地调查。他发现外来客运车辆管理混乱,汽车随意停放,到处设站,漫天要价,农民工坐车不方便,车主的客源也不好保证,大家两败俱伤。

发家致富的他,不忘旧恩,建立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帮助老乡

于是,张全收走进平湖汽车站站长室,建议由站上对外来车辆实行统一管理、调配,大力整顿运输秩序,并拿出一整套实施方案。站长为难地说:“这些车辆都有些背景,你能惹得起吗?还有,你能把这些车辆都组织起来吗?你能组织来客源吗?你能办来营运手续吗?”面对这一连串的提问,张全收自信地回答:“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全收把平湖的外来车辆的客运秩序整顿得有条不紊,他自己也由此成了农民工在平湖汽车站的“客运总代理”,收获颇丰。

1999年,积蓄了一定资本的张全收向实业进军,成立了深圳全顺玩具厂。此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涉及房地产、运输、制造业等诸多领域,资产规模很快超过千万元。

发家致富的他,不忘旧恩,建立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帮助老乡

创办一个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专门为老乡服务

“别人的爱心让我至今怀念,这也是我之所以能将奉献进行到现在的动力。”张全收说。

1983年,15岁的张全收在砖窑打工时患了风湿性关节炎,一位40岁左右的农民工大娘给他煎熬中药,照顾了一个多月。这份恩情,张全收一直铭记在心。所以,在自己致富以后,张全收一直尽力帮助身边的农民工。

2000年的一天,河南信阳市的3个打工妹找到张全收,诉说她们的委屈。原来,她们所在的工厂待遇差,辞掉工作后,几天也没有找到工作,有几家工厂竟在大门口挂牌声明“河南人已招满”。

这件事,对同样身为河南农民的张全收震动很大。后来,从家乡来找他帮忙的老乡越来越多,看到一些老乡吃不好、住不好、工资没有保障,个别企业刁难、歧视河南工人,张全收就想创办一个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专门为老乡服务。

发家致富的他,不忘旧恩,建立专招河南民工的公司,帮助老乡

用劳务租赁方式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题

2000年,张全收成立了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与其他的人力资源中介组织不同,全顺公司专招河南民工,同时公司采取劳务租赁模式,由公司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然后以50名农民工以上为一批送入用人企业,生产企业无权解聘某个员工,有员工工作出现问题,由全顺公司出面协调。全顺公司和用人单位结算工人工资,全顺公司则从所有工人的工资中提取部分培训管理费作为经济来源。

张全收说,他们以公司名义同用人企业签订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标准、人身安全等十几项内容的合作协议,这样农民工权益和收入就有了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最根本问题。

2008年,张全收的人力资源公司已吸纳8000多名河南农民工顺畅地进入深圳数十家企业就业,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每年,张全收培训输出的数千名农民工,为家乡寄回近亿元的收入。

在全顺公司正墙上,悬挂着一副对联:“让全顺成为河南农民工的家园,把爱心从深圳撒遍河南。”张全收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是打工仔出身,我盼望每个打工仔都能抓住翻身的机遇当上老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