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書法的金石味真的佔據很重要的地位

金石味是清代書法家提出的新概念,要說有什麼重要性,可能有些過分。

畢竟,要不要金石味,有沒有金石味,也不是衡量書法藝術高下的唯一要素,或者是基本要素。

書法的金石味真的佔據很重要的地位

書法作品的重要要素,都是基本要素。

比如,書法作品不能死板,書法作品要有傳統功底和時代精神等等。

這些要素如果沒有,那就不是好的書法了。

那麼,金石味是不是書法作品的重要要素呢?

書法的金石味真的佔據很重要的地位

我們首先看王羲之的書法是不是有金石味,再看米芾、蘇東坡的書法有沒有金石味。

如果他們的書法,沒有金石味,憑什麼說金石味在書法作品中佔據重要到位呢?因為書法傳統是,就是晉唐宋。從王羲之到米芾、蘇東坡都沒有“金石味”,怎麼會有書法重要性?

但是,話又說回來,金石味既然是書法新的美學趣味,那麼,書法作品中有金石味,也是對書法藝術的豐富。

對此,我個人持歡迎的態度。

書法的金石味真的佔據很重要的地位

真正具備書法金石味的,是書法家吳昌碩。

吳昌碩的大篆石鼓文,本來就來自於金石,所以,他的書法多了很多剛健雄渾的味道。

這是古代以二王帖學為基礎的書法中所沒有的美學和氣魄。

後來,齊白石寫篆書,也追求書法的金石味,所以,書法的金石味,不但是書法的新味道,也開闊了書法的審美新趣味。

吳昌碩和齊白石,都是兼通書法繪畫兩道的,書法的金石味,也影響了中國畫大寫意的雄健風格。

所以,我認為,對於刻意追求書法金石味的書法家來說,未嘗不是提高書法美學的一種選擇。

書法的金石味真的佔據很重要的地位

書法藝術是豐富多彩的,這是我的一貫看法。

金石味就是寫字,要寫出像青銅器銘文好碑刻一樣的味道。

這就是用毛筆模仿刀法或者鑄造出來的字。

書法的金石味真的佔據很重要的地位

例如,宋徽宗給宋代錢幣題寫的“大觀通寶”,本來是沒有金石味的,但是我們看到的鑄造在錢幣上的字已經沒有墨韻了,而是更加剛健的“金石味”。

這就要求書寫這種字少時候,儘量多一些剛健,少一些柔媚。

書法的金石味真的佔據很重要的地位

其實我們與金石並沒有遠離。例如傳統學習的唐楷書法《九成宮》、《多寶塔》、《玄秘塔》都不是墨跡本,我們學習這些字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寫得像刻出來一樣。

金石味,更多是要我們寫得像魏碑那樣剛健,像石鼓文那樣蒼茫厚朴。

如果喜歡這一路的風格,可以多參考北魏和青銅器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