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潮汕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清光緒五年(1879)創辦的汕頭豆餅廠,首開潮汕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的先河。該廠使用蒸汽機榨油、豆渣則用模壓成扁平的圓餅,用作肥料,年產量約為30萬塊。其後,設計相同的第二家豆餅廠於光緒十九年(1893)開工,還有光緒二十五年(1899)開辦的蒸汽機麵粉廠,光緒三十一年(1905)創辦的美香罐頭廠,光緒二十四年(1908)開辦的適味罐頭廠,宣統元年(1909)開辦的開明電燈公司等,潮汕近代工業日漸興起。

20世紀10—20年代,潮地人民反帝愛國運動此起彼伏。抗議美國苛待華工,抵制美貨;抗議袁世凱接受日本“二十一條”,抵制日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帝國主義國家無暇東顧,對中國的商品輸入大大減少,成為潮汕民族工業加快發展的有利時機。《汕頭指南》載,清宣統元年(1910)開工興建汕頭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民國3年(1914)開始營業,此後,一批針織廠、汽水廠、罐頭廠、製冰廠、印刷廠紛紛設立。據統計,至1931年汕頭市區共有各種工廠50餘家。此外,潮安、庵埠、澄海、揭陽、棉湖、潮陽等地也開設了一些織布廠、肥皂廠、電池廠、火柴廠、製藥廠、機械廠等。如,頗負盛名的“宏興”藥行就是20世紀10年代創辦的。廣東歷史最久的電池廠——潮安三星電池廠,亦於民國14年(1925)由潮安人楊庭松集資創辦。規模較大的揭陽曲溪糖廠的創辦是潮汕機械榨糖的首創。揭陽捷和鋼鐵廠,抗戰時期,已能生產一些軍工器材。

華僑對潮汕工業企業的投資,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據統計,近代華僑在汕頭創辦或參與投資的工業企業有20家,投資金額為332萬多元,約佔汕頭工業資本的百分之五六十。著名的僑辦企業,有20世紀初開辦的汕頭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和汕頭開明電燈股份有限公司、20世紀20—30年代開辦的汕頭永安堂製藥廠、汕頭製冰廠、利生火柴廠、南華鍾廠以及澄海的振發織布廠、揭陽的捷和金屬製造廠、潮安的仁豐油廠、華僑瓷廠等等。這些僑資企業,給潮汕近代工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為民族工業發展提供了一些技術設備和動力來源,培養了一批熟練工人,從而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同時,歷年歸國的眾多華僑中,不少人由於在國外接觸了資本主義機器生產,因而在較短時間內成了民族工業的熟練勞力。

潮汕民族工業基礎較薄弱,難於經受較大風波衝擊。民國22年(1933)以後,受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潮汕一批工廠企業先後倒閉或歇業。1939年汕頭市區及潮州、澄海、潮陽等縣城陷入日本侵略軍之手,潮汕工業受到嚴重破壞。隨後,國民黨搞內戰,本地工業一蹶不振。

潮汕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