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如何提升中鱼率?这样调整钩距,中双尾也容易

如何提升中鱼率?这样调整钩距,中双尾也容易

钩距,即上钩钩底到下钩钩柄的距离。台钓使用双钩作钓,自然避免不了钩距选择这个问题。一些钓友觉得这个问题无足轻重,就没有在意,实际上使用合适的钩距作钓,中鱼率能有所提升。

大家费很大劲儿在饵料、在技术上,还不是为了让这鱼上钩,但在这小小的地方,调整一下,就能提升中鱼率,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有必要来详谈钩距这个细节之处。


影响钩距因素

如何提升中鱼率?这样调整钩距,中双尾也容易


鱼体大小

鱼体越大,相应的钓钩就越大。为了不影响大鱼吃饵,饵料间距也会增大,即钩距增大。

鱼口快慢

钓生口、快鱼时,可加大钩距,确保鱼能够顺利抢食,增加双钩中鱼概率。钓轻口、滑鱼时,应缩短钩距,以防一钩过灵,一钩过钝,影响吃饵信号的判断。

不同钓法

钓浮时,一般需要钩距大些,方便垂钓不同水层。如果钓底,钩距宜小一些,方便调漂,饵料也更为集中醒目。


钩距的选择

如何提升中鱼率?这样调整钩距,中双尾也容易


1、垂钓鲫鱼等常见的小型鱼种,钩距可以控制在1.5~2个钩长。垂钓草鲤等大型鱼种,钩距相应的要增大,通常在2.5~3个钩长,一些情况下也会选用3~5个钩长。

2、钓生口鱼时,钩距宜大,可以调整为2~3个钩长。但并不是越大越好,钓鲫鱼时,钩距超过3个钩长以上容易出现假口。钓慢而滑的鱼,以1.5~2个钩长为宜,或再缩小一点。

3、钓底的钩距一般应在1.5~2个钩长,让双子线弯曲,方便鱼吃饵。钓浮时,追求双钩中鱼,适当拉大钩距,以2.5~3个钩长为宜。

4、钓混合鱼种时,可根据鱼种比例来调整钩距。若鲤鱼较多,可以使用3个钩长;若鲫鱼较多,可以用2.5个钩长,不同鱼种都能兼顾。

对于较大的钩距,我们可以利用其特点,在两个不同水层垂钓,提高中鱼概率。如钓浮时,如果鱼情密度大,鱼就会在多个水层吃饵。

垂钓中下层鱼种时,对于鱼层情况不确定的情况,可以采用单钩挂饵调漂,让一钩触底一钩悬浮,这样就能兼顾不同鱼层,提升中鱼率。


钩距过小过大的弊端

如何提升中鱼率?这样调整钩距,中双尾也容易


钩距过小是指钩距小于1个钩长。使用这种钩距时,很难挂饵料,尤其是拉饵时,容易勾在一起。

如果水底酱层较厚,钩饵可能陷入其中。有时也会出现双钩挂在同一鱼嘴中,或子线缠在一起的情况。

钩距过大是指钩距大于3个钩长。使用这种钩距,想调出双钩到底的难度会大很多。如果双钩已到底,那么长子线弯曲程度必然很大,鱼在吃长子线上的饵料时,需要拖引一段距离,浮漂才能反映出信号。与此同时,也可能出现搭桥断线跑鱼的情况。


如何提升中鱼率?这样调整钩距,中双尾也容易


决定渔获多寡的关键是多方面的。大到天时地利鱼情,小到饵重线长钩距,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如果能很好的了解并掌握这些关于钩距的细节,对于钓鱼这项精益求精的活动来说,可能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