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婆婆,您为什么给小叔20万”“那是我的钱,我想给谁就给谁”

《尔雅》中曾讲到“善事父母为孝”,后来汉代贾谊在《新书》中也提到“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不管是三皇五帝,还是直到明清两朝,都尊崇“孝道”,即使在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利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随着法律的普及加上道德的监督,现在很少见到不赡养老人的情况,但是另一种情况却浮出水面,那就是老人偏私的情况,虽然按理说,父母对谁好,是他们的权利,但是作为父母理应“一碗水端平”,如果父母无法做到,那么子女会怎么做呢?今天笔者和大家分享一则真实的故事。


“婆婆,您为什么给小叔20万”“那是我的钱,我想给谁就给谁”


我叫武霞,和丈夫是通过相亲认识,刚认识的时候,老公家里比较贫穷,而且还有一个上学的弟弟,当时父母本来不同意,但我对丈夫却一见倾心,当时我就告诉自己,跟着这样的男人,就算是吃苦也是幸福的, 最后在我的执意下父母只得同意这门亲事,我们结婚时,父母一分彩礼没有要,而且还给了我5万陪嫁,这让丈夫心里非常感动。

结婚以后,我和丈夫就外出打拼,虽然同样是做苦力,但是丈夫的脑子比较灵活,他在干活的时候,会学习整个流程,两年下来他学会了手艺,然后我和丈夫决定自己经营一家门店,但是手里的资金并不算多,当时公婆也拿不出来太多,因为小叔刚刚考上大学,正是缺钱的时候,这时候我只好回到娘家, 向父母说明了情况,父母把他们所有的积蓄都拿给了我,就这样在父母的帮助下,我们的门店开张了,由于经营有方,生意一直很好,我们挣了钱之后,立即把当初借的钱还给了父母。


“婆婆,您为什么给小叔20万”“那是我的钱,我想给谁就给谁”


后来,小叔大学毕业之后,在城里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且谈了一个城里的对象,这让公婆心里高兴坏了,还说自己家的祖坟冒青烟了,可是当小叔结婚的时候,女方要求必须在城里有套房,不然就不结婚,可是小叔刚工作没多久,哪里买得起房子,这时公婆过来找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老大,现在你弟弟遇到了难处,你这个当哥哥必须要拉他一把,”在公婆一红一白的配合下,我和丈夫决定帮小叔,毕竟我们生意现在也算稳定,暂时用不到钱,就这样小叔如期举行了婚礼。

好景不长,我们生意出现了资金缺口,出现15万的资金缺口,这时小叔在城里的生活已经稳定,心想着让他帮一下忙,可是我们还没找小叔开口就被公婆拦了下来,婆婆说:“老二现在在城里生活压力多大呀,每天要还着房贷,而且应酬也多,哪里会有钱借给你,你咋不去找你娘家人帮忙,”听完婆婆的话我当时心里就凉了半截,同样是儿子,为什么要分开对待。


“婆婆,您为什么给小叔20万”“那是我的钱,我想给谁就给谁”


最后被逼无奈的我们只好商业贷款,好在生意逐渐恢复了过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弟妹那里知道婆婆当初偷偷给了小叔20万,知道这件事儿后我和丈夫回家询问公婆,他们理直气壮地说:“那是我们的钱,想给谁就给谁,用不着你管,再说了,以后我们老了还要去城里养老呢”,听完他们的话,我还没说,一旁的丈夫狠狠地说:“既然你们都商量好了,那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以后也用不着我养老了”。说完丈夫拉着我就离开了。


“婆婆,您为什么给小叔20万”“那是我的钱,我想给谁就给谁”


看完您的来信,笔者觉得您的公婆做得有些过分了,不管怎么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肯定不能区别对待,而且明知道有困难,却袖手旁观,这根本不像父母能够干出来地,根据笔者的经验,就算等您公婆上了年纪那天,老二不一定愿意养老,不知道到时候他们会做何感想,如果他们过来找您,您是否会尽养老义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