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我一直覺得,這就是七爺本尊(李冬果飾演阮小七)-本文圖片自央視98版電視劇《水滸傳》


1

作為一個會寫4種茴香豆的“茴”字的鄉村教師,吳用的計劃是,以智慧去征服三阮這種鄉村古惑仔。

具體操作,就是兜圈子,一會兒無間道、一會兒攻心計,就不直說來意。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直到話題轉向了梁山的強盜,阮小七直白地表明態度:“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

吳用終於不繞了,他問了一個(自以為)很有深度的問題:

“假如便有識你們的,你們便如何肯去!”

阮小七道:“若是有識我們的,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

98版《水滸傳》把這句收進了劉歡演唱的主題曲——《好漢歌》裡:

“生死之交一碗酒,水裡火裡不回頭!”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這一腔熱血,只賣與識貨的”,你看不起我,是你眼瞎;若遇那識英雄、重英雄的,我這條命交給你又何妨!

2

吳用一直都把阮氏三雄看成是自己收服來的小弟。

若不是他用計遊說成功,三阮就不會加入“生辰綱打劫團”,也沒有後面跟著晁蓋上梁山了。

——啊呸!

小說中,以吳用的視角描寫阮氏兄弟的“住”。

在“青鬱郁山峰疊翠,綠依依桑柘堆雲”下面,“枯樁上纜著數只小漁船,疏籬外曬著一張破魚網”,後面就是他們的家,“數間草房”。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三阮登場時,重點寫了他們的“衣”和“食”。

小二:頭戴一頂破頭巾,身穿一領舊衣服,赤著雙腳;

小七:頭戴一頂遮日黑箬笠,身上穿個棋子布背心,腰繫著一條生布裙;

小五:斜戴著一頂破頭巾,披著一領舊布衫,裡面匾扎起褲子,圍著一條間道棋子布手巾。

——非主流中,透露出貧窮。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知道吳用會買單,阮小七他們在酒店切了10斤“花糕似的好肥肉”下酒。

“吳用吃了幾塊,便吃不得了,那三個狼餐虎食......”

吃不得的,是宋江、戴宗、吳用、柴進;狼餐虎食的,是李逵、三阮。

要求窮怕了的人吃相優雅,跟“何不食肉糜”是一回事。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打了半輩子魚的阮家兄弟,現在連10斤重的大魚都只能偶爾回憶。

他們已經到了靠水只能吃水的境地,當然,還有隨便喝的東南西北風。

一是原先賴以生存的水泊,被強盜佔據;

除非能拿到王頭領認證的本地戶口,否則別想打梁山泊的魚。(林沖嘆了一口氣)

二是官府的剝削;

匪盜橫行,官府採取的是“無為而治”。這都算了,關鍵是,他們比強盜還兇殘。

據阮小五所說:“如今那官司一處處動彈,便害百姓;但一聲下鄉村來,倒先把好百姓家養的豬、羊、雞、鵝,盡都吃了,又要盤纏打發他。”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腰已酸,手也腫,捕得了魚兒腹內空,魚兒捕得不滿筐,又是東方太陽紅,爺爺留下的破漁網,小心還靠它過一冬……”

在淒涼的《漁光曲》中,他們舉起錘子揮著鐮刀,向著梁山前進。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阮氏三雄這一路走來,自黃泥崗劫生辰綱,到踩著王倫的血,讓晁蓋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再在宋江李俊麾下,水戰擒高俅......只為“論秤分金銀,一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

你可以說他們低俗,沒有“替天行道”的覺悟。

可是,自己都沒能過上想要的生活,如何去拯救地球?

3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菊花大會那天,宋江寫了一手詞《滿江紅·喜遇重陽》: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聽完“招安”詞,武松當場給差評:“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卻冷了弟兄們的心!”

李逵睜圓怪眼,大吼大叫、掀桌子:“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宋江的臉氣得更黑了,大喊把李逵拉出去砍了!

——這充分說明,膽子再大、拳頭再硬,都不能介入文學批評,更別輕易說別人寫得不好。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阮小七不發一言。

他不太懂招安意味著什麼,但可以肯定,絕不會是“論秤分金銀,一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

他懂的,是宋大哥。

他的心是用來裝利益的,不是裝兄弟;他只會替天行道,不會見義勇為。

二者區別在於,替天行道是要別人去死,見義勇為,就得自己上陣。

關勝攻打梁山時,張橫去偷襲,結果被捉了。

張順一向視宋江為信仰,沒有宋江的命令,他不會/不敢輕舉妄動。

阮小七卻“叫將起來”,他對張順說:“若等將令來時,你哥哥吃他剁做八段。”

自己的親兄弟都救不了,談什麼拯救天下蒼生?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張順被三阮拉著去救張橫,被關勝大軍“重重迭迭,圍裹將來”。

衝在前面的阮小七被“撓鉤齊下,套索飛來,橫拖倒拽捉去了”

這個救人不成、反倒把自己賠進去的結局,用關勝的話來說就是:“無見識賊奴,何足為慮!”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三軍得令,各自潛伏......帳中燈燭熒煌,關勝手拈髭髯,坐看兵書。--《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圖自2011電視劇《新水滸》(書名是我P的)

阮小七真的沒料到此去是以卵擊石、凶多吉少嗎?

明知不可為就止步,是理性;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血性。

也許有天我會老於世故,也許有天我會心意沉沉,但是至少現在的我,疾惡如仇、無所畏懼!

4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仕途捷徑無過賊",趙宋朝民間流傳著一句諺語:”欲得官,殺人放火得招安。”(莊季裕《雞肋編》)

喜迎招安那天,宋江的臉,黑裡透著紅,紅裡透著喜悅。

儘管,吳用說:“這番必然招安不成。”林沖說:“未必是好事。”

關勝說:“詔書上必然寫著些唬嚇的言語,來驚我們。”徐寧又說:“來的人必然是高太尉門下。”

——宋江:“我不聽,我不聽!”

昭曰:江湖上什麼都會錯,只有外號是不會錯的。

阮小七的外號是“活閻羅”,星號是“天敗星”——閻羅王的生死簿上,要勾去的是宋江的招安大業,上天派他去敗的,是宋江的當官美夢。

他唱著歌兒把船整漏,戲弄並調走了官差,然後從八百里水泊,直接來到了春晚現場。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圖/1996年CCTV春節聯歡晚會小品《打工奇遇》表演者:趙麗蓉 鞏漢林 金珠

宮廷玉液酒,一百零八杯!這酒怎麼樣?

——阮小七說:“我先嚐一嘗!”

偷喝御酒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善後。(孫悟空深有體會)

“卻裝上十瓶村醪水白酒,還把原封頭縛了,再放在龍鳳擔內。”

——其實就是那個二鍋頭,兌的村醪水!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皇帝賜的“宮廷玉液酒”被搬到了忠義堂上,一開封,魯智深第一個不服。

要不是吳用擋著,御史們會被細細地切成肉臊子。

第一次招安,在好漢們的叫罵聲、欽差們的不滿聲中,草草落下帷幕。

宋江的臉被氣得黑不溜秋、綠了叭嘰、藍哇哇、紫不溜湫...閃閃爍爍倒映在水面上。

水泊從此變得渾濁而血腥,水中伸出猩紅的大嘴和森森的長牙;

好漢們將曳尾其中,血流滿身,皮開肉綻,磨去一身鱗甲。

他們一生的肝膽和熱血,一世的抱負和落魄,都將被葬送。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5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

一場場除了宋江,沒人知道為啥要打的戰打下來,一百零八好漢,死了八十一個。

阮小二自殺了。

阮小七知道,他真正的死因並不僅僅是怕俘虜受辱;

阮小五莫名其妙的死了,阮小七也不覺得多麼悲痛。

或者,悲痛是一種有毒的酒,喝得多了,就會練就以毒攻毒的體制。

此後,苦來我吞,酒來碗幹,仰天一笑,淚光寒。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梁山人馬終於殺進方臘的大本營。

燕青擄了兩擔金珠細軟出來,浪子要去浪蕩江湖,得有錢;

柴進在方臘軍中上演“無間道”時娶的老婆——金芝公主自縊身死,柴進就連宮苑都燒了。

宋江縱容軍將們“殺盡嬪妃綵女,親軍侍御,皇親國戚,都擄掠了方臘內宮金帛。”

阮小七在幹什麼呢?

搶錢?不去,錢能買得兩個哥哥不死?

殺人?非也,殺誰能抵兩個哥哥的命?

當童貫和大將王稟、趙譚趕到現場時,看見阮小七穿著方臘的袞龍袍,戴著平天冠,騎著馬兒東走西走。

一邊看眾將搶奪財物,一邊玩COS逗嘍囉們嬉笑。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王稟、趙譚開罵:玩黃袍加身!TMD你也配姓趙?

阮小七懟回去:“你這兩個,直得甚鳥!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時,你這兩個驢馬頭,早被方臘已都砍下了!”

朝廷大官們就記住了“俺哥哥!宋公明!”

恭恭敬敬地跪著等封官的宋江,他當然不會想到:阮小七,已經變回了那個在石碣村中打魚的少年。

龍袍如魚餌,狂妄瘋癲的言行編織成漁網,疏而不漏,撒向浪起前頭、水的中央——高高在下的宋江。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後來……

天子降了聖旨,行移公文到彼處,追奪阮小七本身的官誥,復為庶民。

阮小七見了,心中也自歡喜,帶了老母,回還梁山泊石碣村,依舊打魚為生,奉養老母,以終天年,後來壽至六十而亡。(《水滸傳》第一百二十回)


◆ ◆ ◆ ◆ ◆

我很想把阮小七寫得開心點,可正如陳佩斯所說,喜劇的內核不都是個悲劇麼?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好文推薦☆

宋江的死,是因為阮小七?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