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吡唑醚菌酯治纹枯病效果好吗?

用户5802866262237


非常好!真菌性病害的克星。分别介绍一下它俩。


一,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真菌剂,别看着带个"唑"字,但它真不是三唑类杀菌剂,它与醚菌酯,嘧菌酯称为三兄弟,有点绕口哈。

吡唑醚菌酯杀菌谱广,能抑制真菌线粒体的呼吸,对三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真菌非常有效,对作物的白粉病,叶枯病,黑星病,稻瘟病,纹枯病,疫病等都有很好的防效。


吡唑醚菌酯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有非常好的渗透和内吸性传导性,可茎秆喷雾,可水面施药,可种子处理等,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二,纹枯病

又称立枯病,土传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但可伴随作物的一生,作物幼苗期感染可造成死亡,旺盛期可造成茎秆的变空易断腐烂,果穗的失水白化枯死,整个作物褪绿变形。

使用吡唑醚菌酯防治作物纹枯病时,须注意:

1,提前用药,发病初期用药。

2,不宜与铜制剂等碱性农药混用。

3,作物苗期高温高湿条件下不要用高浓度,以免造成药害。

4,复配其它杀细菌剂,与其它它杀真菌剂交替使用,控制用药次数。

5,可以与三唑类杀菌剂和叶面肥混用,对纹枯病有增效作用。

以20%的吡唑醚菌酯可湿性粉剂为例,可用其10-15克兑水30斤喷施,喷雾须仔细周到,勿漏喷。


努力就好


首先清江鹤告诉题主,吡唑醚菌酯不能用来治疗纹枯病,对纹枯病没有治疗效果。假如用吡唑醚菌酯来防控纹枯病,无异于头疼医脚,南辕北辙了。

虽然吡唑醚菌酯是一款很不错的杀菌剂,作用机制亦很独特内吸性,治疗性和耐雨水冲刷等特点,深受农资用户喜爱。

但是,吡唑醚菌酯主要是用于水稻颖枯病和叶部病害的防治。玉米植株上的大小斑病防治。果树上黑星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及褐斑病的防治。

其产品主要有巴斯夫百分之二十五的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百分之六十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百分之十八点七的烯酰吡唑酯,及百分之四十二点四的吡唑氟酰胺悬浮剂,用于灰霉病,斑点落叶病,霜霉病,叶斑病的预防及治疗。

假如,题主想在防控纹枯病时复配吡唑醚菌酯,采用以防纹枯病为主,兼治其他病害的药剂配方,也是可以的。

比如可以复配井冈霉素与己唑醇,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已唑醇等药剂,再与吡唑醚菌酯三元复配使用,这样就形成了以防治纹枯病为主,兼治其他病害的"纹枯病十"的模式,自然吡唑醚菌酯就可以使用了。

例如在水稻的穗期或者孕穗期,扬花期就可以用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及吡唑醚菌酯复配使用,以治疗水稻纹枯病为主,兼控水稻穗期病害,就是最好的配方。

也可以采用三环唑或者异稻瘟净与井冈霉素及烯唑醇来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控。在玉米上防控纹枯病,可以选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与枯草芽孢杆菌,己唑醇或戊唑醇进行复配使用,效果一样好。





清江鹤


根据目前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经验来看,吡唑醚菌酯用来治疗纹枯病,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在预防纹枯病方面效果却非常突出。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

吡唑醚菌酯进入植物体以后,可以抑制细胞内线粒体中电子的转移,从而干扰能量的合成,使病原菌死亡,杀菌谱广,有保护治疗功效。

吡唑醚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这类杀菌剂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可以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杀灭孢子,所以当出现病害以后,喷施此类杀菌剂,是可以够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传播,但是对于病原菌的杀灭作用就要显的很慢;

除此以外纹枯病,属于立枯丝核菌病害,这类病原菌,在大自然中,几乎不产生分生孢子。这种情况下,喷施吡唑醚菌酯治疗纹枯病,效果就更一般了。

实际农业生产中,在病害发生前,喷雾250g/升吡唑醚菌酯750-1500倍,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病害作用。在作物生长期喷施两到三遍,整个生长期几乎不出现大的病害。

纹枯病怎么防治?

当出现纹枯病以后,建议种植户使用一些速效治疗药剂,比如戊唑醇、噻呋酰胺、咪鲜胺等,价格低廉效果好。推荐使用45%戊唑醇.咪鲜胺750倍、240g/升噻呋酰胺750倍、30%噻呋酰胺.戊唑醇1000倍等喷雾防治,注意轮换使用药剂。


植保小贴士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谱性的保护性杀菌剂,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一般(纹枯病防治药剂可以使用噻呋.戊唑醇或者吡唑.戊唑醇等)。吡唑醚菌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用来预防真菌病害,比如锈病、叶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等病害的发生,但是在病害发生之后用吡唑醚菌酯的防治效果一般。那么吡唑醚菌酯应该在农业上怎么用效果才是比较好的呢?

1.单一的吡唑醚菌酯作为一种保护性杀菌剂进行使用 。在作物种植后病害发生前期,可以选择25%的吡唑醚菌酯10ml/亩进行均匀喷施,可以有效的防治病害的产生。

2.作为吡唑醚菌酯的复配药剂进行使用。 市面上比较好的吡唑复配剂主要是和三唑类药剂复配,比如戊唑醇、氟环唑等,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保护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另外还有很好的保叶作用,增加作物产量。





小位说三农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针对真菌类(有性态担子菌,无性态半知菌,子囊菌,卵菌类)等,吡唑醚菌酯在作物病害防治方面有较强的活性和良好的渗透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也有很多稻农在使用含吡唑醚菌酯成分的杀菌剂,如稻清,芸乐收等,总体看效果不错。提质增产。那么如题所问。

吡唑醚菌酯治纹枯病效果好吗?


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是(担子菌,和半知菌)也正是吡唑醚菌酯防治的主要病原菌。

说到发病后治疗,依照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看,其效果不大,主要因为我们施药后药液通过叶面渗透到水稻植株体内,在药液起效后来抑制病原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最终减弱病原菌活性以至于死亡,也正因为如此,病原菌死的很慢,其药效当然也就相对迟缓。

在实际生产中为什么会发生,有的农户在施药后反应,这药不好使,效果不行,其原因就在于你没有真正了解其药性药理,盲目跟风施药。所以,我们在以后施用这一类杀菌剂时,一定药掌握好施药时机,在纹枯病发病临界点,提前施药预防,若在发病初期施药控制,吡唑醚菌酯是防效和持效见长,其速效性和其他针对性杀菌剂相比还是稍显不足,所以呢,最好复配三唑类杀菌剂。


根据以上总总,在水稻纹枯病治疗上,我还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内吸药物,或复配型药物在适宜时机进行防治。

纹枯病防治应该在哪个生育阶段施药为好?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我们还是要根据病害的发病规律,从源头抓起,在水稻第一基原苞分化~一二次枝梗分化阶段结合以下几点关键因素进行准确合理的靶向施药防治。

1.菌源数量:水稻田中越冬菌源多少是纹枯病发病的主因,一般新开肯的稻田,无菌源存在,也不会发生病,多年老稻田发病与否以及轻重,主要决定于越冬菌核的数量多少,一般越冬菌核残留量大,初期发病就重,但是后期发病轻重与否则与田间长势,肥水管理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2.气象条件: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和流行。水稻营养生长结束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降雨量多,气温偏低扩展缓慢,若此阶段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可抑制病情发展,气温在18℃~32℃都可发生,以22~28℃最为适宜,发病相对湿度为70%%96%,以90%上最为适宜,菌丝生长温度为10~38℃,菌核在12℃~42℃都能形成,最为适宜温度28℃~32℃,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就可能萌发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的菌核,光照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形成,气温在20 ℃以上,湿度在90以上时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将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度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

3.栽培技术:稻田内长期深水灌溉,偏施或迟施氮肥,使田间郁闭,水稻嫩绿徒长,会促进纹枯病病的发生或蔓延。


防治时期与防治方法

纹枯病防治应根据其发病的特点,在水稻生育转换期和孕穗期进行施药防治为最佳时期。

防治措施,手先要在耙地后插秧前将田间菌核捞出。做移田处理。

必须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少施氮素,补施菌肥,硅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施药防治:

1.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20mL,兑水15升均匀喷雾。

2.每亩用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颗粒15~20克,兑水15升均匀喷雾。

3.每亩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颗粒剂15~20克,兑水15升均匀喷雾。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神农35


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合称为杀菌剂的三剑客,都是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等。


一、它们有一个共同机理作用,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二、杀菌普遍

对所有真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效果,比如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还有霜霉病、疫病等具有良好效果,对于疫苗防治更有显具作用


并且有良好渗透性和内吸作用,可以通过茎叶喷施,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法。

四、对动物、人、畜有益生物安全,对生态环境基本没有污染。


夕阳子


吡唑醚菌酯具有保护和治疗效果,对有些病害有预防和铲除功能,有渗透和传导作用,对黄瓜和香蕉安全。吡唑醚菌酯最早用来治疗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效果很好,也可以治疗香蕉黑星病和叶斑病,对稻瘟病和纹枯病有一定防效。

这些年有很多配方把该品种作为一个植物保健品,也是美国环保署、欧盟和中国就“植物健康作用”登记的第一个产品。

但从经济角度来说单纯防治纹枯病不如井冈霉素和噻呋酰胺更加科学和经济。

所以如果防治纹枯病,我建议可以用以上两种药剂。





中海聊农业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的病害,研究人员分析了当前9种重要的防治纹枯病的药剂,其中包括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己唑醇、嘧菌酯、氟环唑等。

一、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纹枯病上效果突出

9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纹枯病上的效果是相比其他杀菌剂要好,其中效果较好的还有嘧菌酯、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说明吡唑醚菌酯在防治纹枯病上效果是不错,同时效果不错的还有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它们分别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这两类杀菌剂水稻纹枯病效果还是不错,除此之外,噻呋酰胺也是可以用来作为轮换用药的,井冈霉素由于使用时间太久了,不建议推广使用。

二、推荐三唑类杀菌剂和吡唑醚菌酯复配使用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还是考虑成本以及广谱性的,有些药剂虽然效果好,但对于其他病害效果欠佳,这样就必须加入其他药剂才能进行全面防控,在成本上考虑是不合算的。

水稻主要病害是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吡唑醚菌酯对于纹枯病和稻瘟病效果都不错,三唑类例如戊唑醇等于稻曲病、纹枯病效果不错,建议在施药吡唑醚菌酯时,复配三唑类杀菌剂使用,这样效果全面,使用成本也不高

三、水稻相关病虫防治建议

根据笔者田间试验经验,纹枯病发生严重时,稻飞虱也是非常难防治的,所以建议防治纹枯病同时,一定要加入防治稻飞虱药剂,目前防治稻飞虱药剂效果较好的有呋虫胺、烯啶吡蚜酮,如果是孕穗期或关键期用药,建议加入磷钾源库等来促进水稻功能叶健壮,延缓剑叶早衰,提高谷粒饱满度,增加产量。


农业助手


吡唑醚菌酯可用防治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且国内已经有登记水稻纹枯病的产品,是青岛迪奥斯生物科技在2018年获批登记,和巴斯夫稻清的含量及剂型相同,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降低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病菌细胞不能正常代谢而死亡。作为杀菌剂乐意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等特点。不仅防病,还能作物对氮的吸收,延缓作物衰老,提高抗病能力,增加产量和品质。

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又称为云纹病,俗称花杆、花脚瘟,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低,秕谷增多。识别要点:发病部位病斑为云纹状,后期病斑部产生鼠粪状菌核。

吡唑醚菌酯在水稻上常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其实其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吡唑醚菌酯用于防治纹枯病用药掌握在穴发病率在5%左右。在水稻破口5%-10%用吡唑醚菌酯,能防治稻瘟病、兼治纹枯病。

防治纹枯病:可用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58-66毫升/亩兑水喷雾,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但为了保证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选用30%苯甲·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30毫升/亩,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效果均好,也可用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这两者一起用是绝配,能促进水稻生长,延缓衰老,水稻后期杆青籽黄,水稻品质好,产量高。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