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战时候如果美国不向日本扔原子弹,日本会投降吗?

第一军情


日本二战战败已成定局,不会因为美国一国是否拥有一种杀伤力很大的武器而改变最终结果。

日本二战必输的结局,在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之前就已经有了预兆。

日本在二战中奉行“以战养战”策略。考虑到作为岛国物资有限,日本的军备大量从被攻陷地掠夺。在日本开始走向失势之前,其战线囊括亚洲南部、东南部、东部,还看向了太平洋。虽然日本因为战线过长而逐渐疲软,但正是这样占领了广大地区,日本才获得了物资供给军队。

而在美国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之前,日本在海外的占领地基本被反法联盟的盟军一个又一个的夺回。也就是说,二战末期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物资匮乏问题。

可能有人会质疑,日军凭借二战末期的丧心病狂的战斗热情,很可能再度得势。

确实,仅仅是从硫磺岛战役来看,盟军为了拿下这座面积约20平方千米的火山岛,就付出了6821位战士的鲜活生命。而日军为了战争,除1083人被俘虏以外,其余22703人全部阵亡。

日军这种已经丧心病狂的战争模式,确实像是回光返照的那束光。但是一场战争可能仅靠破釜沉舟的决心可以获胜,但日本要以这样的方式对抗盟军,显然是不现实的。

一方面是物资匮乏,另一方面是日本在二战末期的战局。主战场中国战场,中国反攻成果日益扩大。北方是扑来的苏联军队,尽管日军想拉拢苏联争取时间,但苏联并不配合。而太平洋一岸,美国士兵蓄势待发。也就是说,日本此时已经基本处于包围之中。

日本二战要赢,就是要实现他的大陆政策,也就是称霸亚洲。那日本就需要冲出包围圈,再次占领广大地区。可是穷途末路的日本此时已经自身难保,国内反战势力阻挠军部,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停战情绪高涨。

当年参加原子弹投掷的美国退役空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曾表示,美国确实可以不在日本战场使用原子弹而胜利,但是美国和盟友将为此再付出不可计量的伤亡。毕竟硫磺岛战役就是前车之鉴。

就像我们成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战争的最终胜利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日本必败是定局,原子弹只是美国投下的催化剂。


邓海春


没有原子弹日本也会投降,只不过没有那么快,会推迟一两年。

可以说,仅仅依靠柯蒂斯·李梅的“火攻”,日本也完全撑不住几个月,美军依然可以登上日本本土。但就在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却以两颗原子弹作为了太平洋战争的收场。7月16日美国原子弹刚刚试爆成功,这本是美军的绝密武器,杜鲁门如此匆忙的将原子弹投入实战,难道还在担心日本会反扑吗?

其实不然,此时的日本虽然一直在叫嚣着“一亿玉碎”,但终究是最后的挣扎。不过,在马歇尔看来,美军要是强行登陆日本作战,起码还要付出100士兵的生命,这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交易。此外,在雅塔尔会议上苏联拒绝了美国提出的一系列丰厚的条件,迟迟不愿出兵日本。斯大林也希望依靠日军来尽可能的消耗美军。

不过,斯大林没有料到美国会这么快拥有原子弹,而美国方面虽然成功研制了原子弹,但对于它的实际威力还一无所知,用在日本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不仅如此,原子弹的使用必然也会让美国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得以稳固,警告苏联等国家切勿与美国为敌。

很显然,杜鲁门的最终目的达到了。在第二颗原子弹还未投放时,斯大林就按耐不住,集结百万大军突袭日本关东军,迅速将关东军所遗留的物资装备运回国内,美军虽然最终拒绝了苏联登陆日本的请求,但不甘心的苏军依然抢占了库页岛一带。至此,整个二战就此落下帷幕。


用户478712240430


这个问题,当然是不会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人民终于听到了天皇本人的玉音。

在这篇终战诏书中,同盟国要求的无条件投降成了号召日本人民由战争转入和平建设的终战;日本投降,改为日军投降。

而且在这部所谓的终战诏书中,裕仁天皇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日本政府,将自己打扮成无辜的受害者,从而将自己发动战争的罪行推脱得一干二净。

从这部所谓的终战诏书中,我们看不到日本政府的一丝真诚,相反他们为推脱战争,保留所谓的日本实力竭尽全力,绞尽脑汁。

这种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心态,最终被所谓的欺软怕硬所取代,恰好说明了:如果没有比日本更凶残的暴力,日本是绝对不会甘心投降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比日军更残暴的暴力到底来自何方?到底是“苏武”还是“屈原”还是“共工”?

关于这三股势力,静夜史认为其中有一股可以排除。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虽然我国军民牵制了日军高达60%的陆军兵力,使其难以支援其他战场,夺取更多土地。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的是,虽然日本陆军大部被拖在我国战场,但是日本仍然有精力来夺取更多地区。例如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一度夺取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

由于我军和日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虽然在游击战等一系列小战役中,对日军形成了积少成多的消耗和伤亡。但是这种伤亡无法对日军形成空前猛烈的打击,特别是对日军以心理上的巨大威慑。

而国军方面自相持阶段之后,大部分国军兵力就退守大后方。在“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特殊环境下,国民政府仍然于1944年日本法西斯行将灭亡前夕,创造了豫湘桂大溃败的战争奇迹,让同盟国大失所望。甚至在接受日本投降时,也被日本降兵吓得战战兢兢。

依靠这样的军队,想要对日本形成巨大打击,简直是天方夜谭。而我军因为武器装备的巨大差异,更是无法对日军形成毁灭性打击。

所以能够摧毁日本抵抗意志的只有两股势力,这就是苏联和美国。

1945年8月6日,美国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实战原子弹投在了日本广岛,将这一城市瞬间夷为平地。8月9日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上空爆炸,再次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而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150多万人从三个方向对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歼敌8万余人,彻底摧毁了这支所谓的皇军之花。

应该说美苏双方对于日本的打击都非常猛烈,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由于美苏两方对日本的毁灭性打击,才使日本断绝了一切侥幸的想法,瓦解了其抵抗意志。

但是美苏双方的打击,到底谁更有决定意义?静夜史认为原子弹的作用更大一些。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就不会有日本的最终投降。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原子弹至少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威慑

广岛原子弹爆炸时,整个市区瞬间被夷为平地,7.8万人当场丧生,后续因为核辐射而陆续死亡的人超过10万。

不过由于日本高层隐瞒了原子弹爆炸真相,使得民众仍然被蒙在鼓里,时刻准备为天皇而战,进行所谓的一亿玉碎。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颗原子弹在长崎落下。美国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美国已经掌握了瞬间毁灭日本的超级武器。美军无需大规模登陆日本,即可将日本彻底化为灰烬,这对于日本的威慑无疑是巨大的。

为了打消日本认为美国只有两颗原子弹的疑虑,美国高调宣称,如果日本再不投降,等待日本的将是更多的原子弹,这使得日本高层尤其是裕仁天皇不再犹豫,而是选择直接投降。

2、给苏联造成了巨大阴影

原子弹虽然丢在了日本,但是深受震撼的却是美国的盟友苏联。因为国民政府烂泥扶不上墙,因此急需解决日本的罗斯福选择和斯大林合作。

而为了促使斯大林在德国投降后尽快出兵日本,罗斯福作出了一系列让步,代价就是我国的主权权益。

此时的美军在太平洋上虽然是连战连捷,但是越接近日本本土,遭受到的抵抗越激烈,在1945年4月份开始的冲绳战役中,美国更是付出了超过10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

这一点斯大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虽说美苏约定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对日出兵,但是斯大林有足够的理由将日期向后延迟。以使得美军和日军的伤亡更加惨重,届时苏联将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后获得东亚地区更大的主动权。

但是这颗原子弹改变了这一切,广岛上空的蘑菇云,使斯大林意识到,如果此时再不出兵,美国将独立解决日本,届时苏联在远东地区将陷入处处被动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大林选择放弃和日本的中立关系,于8月8日出兵东北。

应该说苏军出兵东北对日本帝国主义而言,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但是如果没有美国这颗原子弹,日本和苏联的默契将会保持更长时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1945年8月上旬,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市各投掷了一枚原子弹,使得建筑设施眨眼间变成齑粉,众多市民顷刻间粉身碎骨,更有那腾空而起的核蘑菇云将核辐射源源不断地带向四面八方,导致更多无辜人员、农田受到污染,损害难以估量。鉴于此,日本迫不得已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么,要是美国没有做出这样的举动,日本会举手投降吗?

答案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时间会稍微推迟而已。这可从以下几点看出端倪:

首先,中国力量锐不可当。中国军民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两个阶段后,开始进入战略反攻,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对日本军国主义在华势力进行了无情打击,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给予了日本法西斯以重创,使其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其次,亚洲各国力量不容忽视。日军的狂妄、嚣张、滥杀无辜行为激起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义愤,他们不畏强暴,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的精神可歌可泣,而日本由于战线拉得太长,造成补给困难,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不得不落荒而逃。

最后,国际形势迫使日本畏罪败逃。当时,欧洲战场已进入尾声,日本作为轴心国之一心惊胆寒,内心充满恐慌,而强大的苏联红军即将挥师南下,与广大中国军民汇成一股钢铁洪流扑向日本法西斯,这样日本弹丸之国面对苏中及广大亚洲国家的反攻,只有投降,别无选择。

由此可见,即便美国不扔原子弹,日本也必然投降,这是大势所趋,是历史之必然,毫无回旋余地,侵略者绝不会有好下场。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很多人都认为二战时候日本之所以投降,是美国的原子弹起了大作用,而往往忽略了当时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的关键性打击。个人认为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出兵,而并非美国的原子弹攻击。

要知道当时,日本在东北的投入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本土,而这些投入在战斗后被接收了,这也是战后的东北能够迅速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业基地的原因。当然也不能说日本好心,因为这些投资是日本为侵略而准备的邪恶投资,中国没收这笔投资正当其时。在日本决定“一亿总玉碎”后,今天东北通化一带成为了日军最后的反攻大本营,日本天皇和高层计划在日本本土遭遇攻击之后秘密潜入通化掩体中,继续领导战争。但这一计划却被苏联红军强行打破了,他们一举摧毁了日军丧心病狂的继续抵抗的基础。

而当时日本从1945年8月6日到8月8日这三天内,日本高层对于广岛原子弹爆炸,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反映。直到8月9日苏联突然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建立的“满蒙”政权眼看不保,这才屎急忙慌的召开最高战争会议讨论具体的投降事宜。而这次会议是在日本长崎遭受原子弹攻击之前,谈论的主题并非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是苏联参战。直到这次会议的中午,与会者才得知第二颗原子弹轰炸了长崎。可见东北危急与遭遇核武器攻击在日本高层心中的天壤之别。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原子弹造成的伤害远远没有东京大轰炸时候的燃烧弹大。1945年3月9日和10日,日本东京燃烧弹大轰炸造成了大约10万人死亡,10万人重伤,四分之一的东京成为废墟。而广岛原子弹直接造成了7万人死亡摧毁了东京十分之一的土地。东京遭到如此惨烈大轰炸,日本人仍然叫嚣着“决战本土”“七生报国”等狠话。

而日本控制的满蒙在1945年2月和7月之间,苏联红军造成的伤害不亚于原子弹和东京大轰炸,关东军被击毙了8.3万人,俘虏了59.4万人。在得知作为第二大本营的东北告急后,日本所谓的“满蒙生命线” 战略计划彻底破产,这才逼得日本内阁跟他们的天皇达成一致意见,压倒军方主战派, 才逼不得已做出投降的决定。应该说苏联出兵东北是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美国的原子弹轰炸只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两颗原子弹实际是救了日本。

1945初,日本的绝对国防圈被击破,对马海峡被美国潜艇封锁,日本四岛已基本断绝资源输入渠道。伴随美军轰炸,日军工生产水平下降50%,所谓本土防卫总军拥有350万士兵,实际缺乏200万支步枪机枪。1945年7月总战略物资储备,主要是枪弹、油料、药品只30万吨,不足一次反登陆战役使用。同时,日本所谓2500万民军基本持有竹枪。

1、日本女中学生组成的姬百合战队:


2、男中学生的木刀队:

3、家庭妇女的军事训练

4、童子军战队:

5、日本的抗战(反登陆如何袭击美军)宣传画

6、日本设计的带有吸盘的国民反坦克武器:

7、老年妇女学习如何使用机枪

因轰炸及运输断绝,缺乏农药化肥,大量人口被征集,日本当年的农业生产下降到六成(1945年日本粮食自給率只有七成),整体粮食自给率只有40%。也就是说,只要美军继续再围困三个月,到1945年11月日本就将饿死700万人,其余人也将连枪栓都拉不动。

此外,苏联已准备施灭绝计划,即使用重轰炸机群轰炸富士山,以引爆火山。

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没有引发军部重视反而封锁现场,他们认为美国没几颗。8月9日第二颗就难以掩饰了,紧急评估结果认为,美国最少还有100颗甚至200颗。所以决定投降。

虽然军部最初猜对了。但猜错了才保护了大多数人口。否则近3000万缺欠弹药武器的日本军队及民军将遭到团灭。而且苏军最少会占领北海道甚至本州北部地区,那就将出现南北日本。后果嘛,会令日本人欲仙欲死的。


四川達州


二战时期,日本莫名其妙的发动了偷袭珍珠港战役。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己经截获准确情报,日本海军正在向珍珠港方向集结,并将发动偷袭珍珠港之战。

当时周恩来将情报迅速的转交给斯大林,斯大林立即将情报告知美国总统,这么重要的情报美国总统不信是不可能的。但是美国没有设防,只是将重要的航母战斗群派出执行任务,海军将士照常放假,留在海军基地的战航遭殃损失非常惨重。

当时美国内全民反战,同盟国与协约国激战正酣。美国的武器装备制造商和军需品制造商,每天日夜不停的制造生产武器装备,交战双方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流向美国,这个国际军火市场。

经过日本的这次偷袭轰炸,美国的民众一致要求美国政府,向协约国宣战。据后来分析,美国己经获取德国研究原子弹的情报,如果不参战德国将统治世界。这时日本偷袭珍珠港,给美国政府搜供了绝佳机会,只能利用苦肉计,换唤醒美国人民。

二战末期,美国攻打日本占领的每座岛屿非常吃力,往往要付出比日本兵恓性多的代价收復该岛,当时的日本全民皆兵,以效忠天皇而死为荣,攻击占领日本的代价将无法预测,如果美国不使用原子弹,日本天皇和日本军部不会投降,会拖延战争进程,两棵原子弹敲响了日本法西斯灭亡的丧钟。

谢谢各位



快乐老张


实际上,美国的胖子和小男孩,对日本的投降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即使这两颗原子弹没有砸下去,日本投降也是早晚的事。


我们必须清楚一点:日本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抵抗,最终哪些人的利益会受到侵害。很多人给出的答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日本的平民百姓。答案不错,但日本的平民百姓在这场战争中,几乎都是被军国主义洗脑参加的,换言之,日本平民百姓在日本军部眼中不过是工具,即使损失再大,也对上层的决策没有大的影响。

第二,那就是日本的裕仁天皇和他的日本军部。要知道,做虽然这票人一直想着建立全世界的霸权,但是当自己的命都快要保不住的时候,他们最先想到的自然是保住自己的命。因此,如果日本坚持抵抗到底,那么天皇本人会遭受到巨大的利益损失。

当时的日本,的确到了国力不足以支持抵抗的地步。当年的四月份,日本的同盟国德国已经宣布投降,欧洲的法西斯彻底失败,因此,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反法西斯力量只剩下一个共同的目标——日本。而日本自身也在连年的战争中损失惨重,且不说资源已经极度匮乏,其陆军主力被中国死死困住,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几乎被美军全歼,最后不得已采取自杀式袭击。而苏联红军,也已经将关东军全部击败。可以说,日本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美军之所以投下原子弹,主要是想减少登陆作战的损失,对日本形成威慑。可想而知,日本当时已经毫无胜算,拼死抵抗,天皇遭殃,因此日本早晚投降。只是,原子弹让这个结果来得早了一些。


庭州行者


我认为,如果美国没有向日本投掷原子弹,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日本也会很快就投降的。

首先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形势岌岌可危,他们只能控制一些大城市,就连城市之间的交通都没法保证。道路桥梁,铁路动不动就被中国军队破坏。尤其是在毛泽东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他们利用游击战运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法,占领了广大的农村。发动全体老百姓打击侵略者。

另一方面由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国军此次的装备已经超越了日本,而且有美国顾问的训练,特别是到了战争后期国共两军不但军队数量多,而且有很多部队都是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精锐之师。这些部队装备尽量,作战经验丰富,很多都是老兵。再加上美国空军的帮助,在中国战场上日本几乎失去了制空权。

啊,这个时候欧洲战场上的德国已经投降,美国已经可以拿出全部的精力来对付日本。苏联也在跟美国谈判,只要美国满足他的条件,就会出兵东北,对日本进行全面打击。

这个时候的日本情况又是怎样呢?本土不断的受到美国空军的袭击,海军已经没有一战之力,连保卫本土都显得力不从心。

之所以美国会在这时候投掷原子弹,主要还是试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减少几方的人员伤亡。投掷原子弹只不过是加速了日本投降。他不是日本投降的必然要素。毕竟此时的日本已经是穷途末路,





地狱归来的勇士


可以非常肯定的回答日本会投降,美国向日本扔原子弹只是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现在很多人人不够了解历史,总是认为是原子弹让日本投降的,其实并不是,当时就是没有这颗原子弹日本迟早会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那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原子弹日本也会投降。首先看看日本国内的情况,由于东亚战场让日本人拖的太久,太平洋战场战线也太长,在日本国内反战呼声已经越来越强,而且由于战事越来越残酷,日本国内经济急剧下降,国民生活非常困难,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已经不希望自己的国家继续战争。

我们再来看看外部情况,日本在东亚战场可谓是全面溃败,尤其是在中国战场,他们更是已经无力回天。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盟军开始全面反击,盟军完全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日本进行大规模轰炸,日本只能是被动挨打,很多城市都被轰炸成了废墟。

苏联也对日宣战,这次宣战的战略意义非常大。苏军将日本的关东军全歼,这也是日本选择无条件投降的条件之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也可以称为是决胜阶段,反法西斯联盟实力非常的强,在国际上已经彻底的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势力。

德国投降,日本人更是心灰意冷,他们也知道大势已去只能投降。综上所述即使没有美国人投的原子弹,最终日本也是会投降的,而原子弹只是加速了他们投降的进程而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