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泸州有个地名叫白招牌,它的来历说起来有点难为情

泸州有个地名叫白招牌,它的来历说起来有点难为情

醉美农超

泸州新城建设这些年,老城基本上已经改造的差不多,以前的东南西北四道大门,已经消失殆尽,唯有北门还遗留了一段旧址,对于老泸州人来说,对老城的记忆历久弥新,对于新泸州人来说,对于一直沿着的地名对应今天的样貌,多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实我国很多城市的变迁,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故旧延续下来的地名街名。那么它们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绝对不是凭空来的。

之前江阳沽酒客曾经写过一些泸州的老街老地名考证,还是得到不少朋友的喜欢,我想继续写一些我新收集到的吧,或许有遗漏,但是希望大家可以多关注,多指正。一起来把泸州老城的文化历史重新传播起来。

泸州有个地名叫白招牌,它的来历说起来有点难为情

主干道

泸州有个地名叫白招牌,以前这个招牌没有字号到底为什么呢?这个地名叫白招牌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白招牌的来历是啥子呢?听江阳沽酒客来给大家说说这段淮书。

这个白招牌,在现在主干道宝光药业和建行这一带,以前可是没有这么宽阔的道路,旧社会的泸州城,分为东西南北四道大门,白招牌还是偏南门这边的位置,其实往今日党校上面走,更接近农村,小校场就是后来的广场,几代人的记忆,现在变成了醉美农超和地下停车场。

以前白招牌上面至少有两个庙宇,一个是现在党校位置的财神庙,做生意的人多会去朝拜,一个是广场车站的三郎庙,就是唐明皇李隆基。他是梨园子弟的祖宗,所以,旧社会里的艺人戏子都会拜他。

一个普遍的传说白招牌的来历是,这里有户人家卖东西不想官府晓得,大约是不想上税,也就偷着卖,但是不挂招牌没人知道啊,挂了招牌就得写字,看到了一样不行,于是这户人家就选择用一块白色的牌子,啥也没写,久而久之传了出去,就叫白招牌。

这个故事我总觉得有点牵强,感觉在侮辱当时官府的智商,虽然偷税漏税这个事情在哪个朝代都可能发生,但是挂个白色招牌就能躲过恐怕有些说不过去。

泸州有个地名叫白招牌,它的来历说起来有点难为情

后来笔者有幸咨询原来二中退休的罗文鹤老师,了解了一个新的情况,倒是给了我一个新的方向。

罗老师是解放前出生的人,罗家也是泸州的大户,一直算书香门第,罗老师教书育人大半辈子,现在退休在家,对泸州地方文史非常有研究,跟他请教了不少老泸州的历史知识,让我这个后生晚辈深感荣幸。

罗老师告诉我,以前这里还算热闹,正经人家挂牌经营自然没有问题,可是这里什么行业都有,旧社会的妓院也开在这里,不过总是有正经人家在这里,又属于主城区,并不是像电视里明目张胆的要写什么妓院二字,(所以现在看电视,希望大家不要轻易相信了,如今不重视文化,是要闹笑话的。)但是不写又找不到,写了又惹人辱骂,于是就搞了个白色招牌。登徒子们自然慢慢就知道了,要去喝花酒什么的,就去找挂白牌子的。名副其实的白灯区。

泸州有个地名叫白招牌,它的来历说起来有点难为情

为什么用白色的牌子,说法不一,大体原因有几点,第一是虽然娼妓人家,到底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从良,白色的牌子,表示虽然卖身,心是洁净的。二来以后走了也不用记得自己以前干过什么。因为根本没有名字,表示工作的地方是不存在的,而且别人想说也说不出来名号。虽然有些自欺欺人,但是旧社会人们的脑沟回,你怎么猜的透。

这一段到底是见不得人的过往,做一些低下的营生,所以没有人愿意去考证记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白招牌早已经焕然一新,如今的主干道,白招牌也只是一个地名而已,有人理解是不是挂了白色的牌子,我觉得也是好的,做人正正经经,白白净净还是大家都期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