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把農民的地回收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方法可行嗎?

在中國古代,農民賴以生存的是什麼?是土地吧,一家人的口糧來源,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開支來源,都來源於土地,換句話說,土地就是農村人賴以生存的根本。雖然現在城鎮化進程加快,很多農村戶口也城鎮化,很多農村人也陸陸續續搬進城市住了,但是最根本的問題是收入問題,如果收入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在城市中生活也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即使現在土地承包出去了,一畝天地一年能有多少收入?他們到了城市中又應該如何謀生呢?一是年齡層面普遍偏高,二是學歷知識水平普遍偏低,三是專業技能的缺乏,這些方方面面都會影響其在城市中的生活質量。

把農民的地回收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方法可行嗎?


另外,對於我們農村人而言,是農村土生土長,畢生都是在老家中度過,也很難去習慣城市中的生活,在老家有點田地,有閒暇都會去種一些小菜,種一些莊稼之類的,因為他們耍也耍不住,閒也閒不下來的。


首先明確一點:把農民的地回收後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個問題是個假想問題,個人認為短期內是不可行的!

雖然農村閒置舊貌變顏!新瓦房林立,水泥路像蜘蛛網式的通向各家。但田地雜草叢生只能見少有點農作物,有勞力的都去打工賺錢了,剩下的中年以上的婦女兼職著接送孫子孫女幼兒園及校園任務,條件一般的都在鎮上讀,好點的在縣城,基本上農戶空無一人,一個千人之村就剩下七十以上的白髮老人,就在茶館棋牌室混時間。大好的農田和土地荒涼了不少,如果通過承包解決了無人耕作的土地,或許能還原了農村的欣欣向榮的本來面目。

把農民的地回收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方法可行嗎?

現在,農村空心化越來越嚴重,很多農村人有了錢就紛紛跑到城裡去買房子,住到城裡了。而農村有很多地卻都撂荒了,非常可惜!所以既想讓農民搬進城裡住,又想讓個人承包繼續種地。這個辦法從理論上來說可謂“兩全其美”,但個人認為短時期內是不可行的,因為這影響著方方面面。

把農民的地收回個人認為可以。但前題是農民的生存如何解決?住房問題,生活問題,教育問題,看病問題。

讓農民搬進城市如何搬?怎樣搬?這個餿主意真不知何人所為?

是城市的樓房賣不了了嗎?為什麼不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農村?搞城鄉一體化發展,工廠建在農村,讓剩餘的勞動力就近上班,讓農民在農村也同樣享受到社會主義的優越呢?

土地收回並非不可以,小農經營本身就制約著農業的發展。然而,工作必須是實事求是的去做,給出一個即利國也利民的實際說法和做法。

這些年來,農民真的很不容易,就是那麼一說讓農民搬進城市。就是讓他們白住房,沒有錢靠喝西北風總不行吧???

把農民的地回收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方法可行嗎?

從土地承包經營者和農村人自身來說,

從土地承包經營者方面講:

第一,如果農民都進城了,土地承包經營者將面臨“用工荒”。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都採取農業大戶承包經營的方式來解決農村田地撂荒、土地流轉以及促農增收等問題。簡單來講就是讓大戶把農民的土地流轉承包,之後再讓農民去大戶那裡去幹活兒。這樣既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和流轉任務,又幫助農民掙了錢。但是,如果讓農民都住進城,這些大戶從哪找人幹活兒?

把農民的地回收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方法可行嗎?


第二,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程度並不高,機械化生產需要過渡期。和外國不同,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受地形、歷史因素等影響,目前仍舊以小農戶生產為主,機械化程度並不高,除國營農場和少數平原地區外,大多數山區丘陵地帶暫時還達不到一兩個人通過機器耕種幾十上百畝地的標準和要求。在這個背景下,如果農民都進了城,那些大戶們的地又咋整?所以,農業機械化發展需要農民在短期內提供一個過渡期,等過度完成後就可以了!

從農村人自身來說:

第一,農村人進城後生活會不習慣。這個基本上都是農村老人,鄉下環境清潔、約束少,鄰居也多,平常說話的也多。而城市就是截然相反的情況。所以很多農村人到城市裡居住並不習慣;

第二,很多人將面臨生存難題。城市不比農村,農村有地種,總不會餓死人。但是城市不一樣,農民一旦進了城市就會面臨什麼東西都得買的局面,如果掙不到錢那就只有餓肚子。而且,城市裡的房租、水電、物業費等等都是要花錢的,這在無形當中又增加了農村人的經濟壓力。你覺得進了城的農村人會過得好嗎?

把農民的地回收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方法可行嗎?


所以,把農民的地回收後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個人認為短期內是不可行的!

可能有的人覺得我思考的不全面,因為現在很多農民進了城,也沒見對農村造成什麼特別大的影響呀,農業不是還發展得好好的嗎?我認為這是因為進城的大部分都是不會種地、不願種地的年輕人,真正絕大多數種地的農民還在農村,所以不會對農業造成特別大的影響。

雖然土地流轉的模式對於發展是個好方向,但農民的基數這麼大,又該如何安置?沒有了地,如果再沒有可觀的經濟,他們怎麼吃飯?怎麼吃飽?怎麼自給自足?到時候誰來養?

另外,搬進城市?還是自建城市?無論哪個,真的適合農民嗎?農民有什麼?長久的務農生產,他們只會種地了,曾經他們有地,即使掙不到錢還可以自給自足,失去了又該何去何從?去成為廉價勞動力嗎?步子不是跨大點就好看的。

把農民的地回收由個人承包,然後讓農民搬進城市,這方法可行嗎?


真的非常擔心,基數這麼大的農民們,該如何發展!難道是選出一部分成為農場主嗎?

說些題外話,教育優先,思想覺悟優先,土地承包是有錢的能做?還是~沒錢~有素質的能做呢?我感覺素質提升至關重要!創業創新驅動者們素質可能達到了,但這些農場主呢?不要成就了一些地主,請嚴把關,一絲不苟,政策法規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篩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