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真正的高手,都是跳出問題解決問題

真正的高手,都是跳出問題解決問題

陽明與弟子像 優元書院攝

一、做不到,往往是因為不知道

被譽為"全能大儒"的王陽明,自幼立志做聖人,而且與同時代一般儒生不一樣的是,他熟悉弓馬喜愛兵法,甚至在私塾的時候與小夥伴玩"戰爭遊戲"而引得私塾先生向他父親投訴。 十一歲的時候,王陽明跟隨祖父王倫前往京城與在那裡做官的父親王華團聚,途徑鎮江,王倫的一幫朋友在金山寺組織雅集。酒至酣處,有人提議作詩助興,一幫老先生們捻著鬍鬚琢磨一陣,還沒有佳句,小王守仁已經得了一首: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這首詩視野開闊,意境奇妙優雅,眾人稱讚之餘,有點不相信,是否王倫先有準備,讓他孫子出風頭?於是提議現場"命題作文",說,就以我們今天聚會的山房和月亮為題現做一首如何? 王守仁徐徐踱步,須臾成篇: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如果說前一首詩還以文筆優美取勝,這首就完全跳脫超越一般人的視野了。眾人大為讚歎,說:"此子必將以文章成名於天下!" 誰知王守仁淡然地說:"文章小事,豈足成名。" 一幫爺爺輩的文人,有一次驚歎不已,但是他們已經不能小看這個少年。 後來,他果然成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

正如王陽明強調"知行合一",人們做不到的,往往是因為沒有真正"知道"、"看到"。就像他在《蔽月山房》一詩中描述的,就像這個"山房"遮蔽了月亮,看不到全局,就沒有更多的可能性。

真正的高手,都是跳出問題解決問題

二、跳出舒適區,才有新的機會

朱元璋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勵志皇帝之一,這與他積極進取的做事風格有很大關係。他出生於貧困農民家庭,小時候差點被餓死,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加入了當時的紅巾軍,並且憑著做事勤奮、機靈,成為紅巾軍一支隊伍"元帥"郭子興的女婿。 郭子興當時割據濠州,山高皇帝遠,看起來日子過得也不錯。

但是朱元璋有更長遠的考慮,他覺得首領們的胸襟太過狹窄,陽光太短淺,恐怕成不了什麼氣候。如果想要做一番事業,還得憑藉自己的隊伍才有力量。 於是朱元璋請了假,自己到鍾離去招兵。朱元璋的少年夥伴徐達、湯和等幾十個人都來加入,從此,朱元璋的隊伍迅速發展起來。

朱元璋帶著子弟兵,在定遠招降了驢牌寨的三千民兵,向東襲擊張知院,又受降民兵七萬多人,從中挑選兩萬人組成精兵隊伍。 從這個時期開始,朱元璋在郭子興的隊伍中,擺脫了"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初級狀態,靠真正的實力佔據了主導地位。還經過一系列的訓練、整治,在此基礎上奠定了後來攻取天下的大明軍隊的基本架構。

真正的高手,都是跳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突破觀念的囚籠,才是真正的豪雄

觀念,與人的記憶、經驗、認知和社會角色等有關,但是人一不小心,就會成為自己觀念的囚籠,孔子對此就提出過"絕四"的主張:"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說,不要主觀臆斷,不要持有絕對化的觀念,觀念不能僵固不變,也不能過於侷限於一己的視角而要多角度、看到整體。

漢宣帝當政時期,北部邊境飽受羌患,漢宣帝決定啟用功勳卓絕的老將趙充國。 漢宣帝問趙充國,將軍可估計一下羌虜兵力,此去帶多少人馬?趙充國自信回答:"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趙充國赴任後,不僅只用少數兵力就穩定局勢,而且向朝廷提出了"屯田"之策,他向宣帝建議,可將大軍遣回,留一萬步兵在湟河以東,施行屯田。首先,可以震懾敵人;其次,可以節省國家開支,為下一步的軍事行動儲備糧草;第三,留一萬人在此,可以有效支援邊防。增強邊防力量。

屯田的策略經過與皇帝反覆溝通,終於得到支持,以前人未有的巧妙方法,同時解決了邊境的長期穩定和區域發展的問題。 既堅定地立足於實際,又跳出問題看問題,趙充國"百聞不如一見"的典故和屯田的策略在歷史上成為美談,也使他成為備受讚譽的名將之一,後世用兵如神的王陽明在詩文中也以"極知充國善平羌"思考和類比自己的南贛戡亂時期的策略。

面對問題,一般人看到的,可能是問題的局部,越是如此,"問題"的邊界越發難以逾越,也越是讓人糾結;而

真正的高手,卻能跳出問題看問題、解決問題。看到更大的全局,能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可能性,解決問題的時候自然得心應手,常常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作者簡介:陳廣,博士,陽明心學與中國文化、管理學、心理學跨界學者;優元書院院長,優元私董會秘書長,長期兼任南京大學MBA/EMBA校外輔導專家;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研修經歷,美國認證協會註冊心理諮詢師。願與你一起明心問道,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