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安徽农村吃席有什么规矩?

电竞先知


农村吃酒席的确是有一定规矩的,主要还是讲究宴席位次的排列和顺序,而且一直沿袭下来。特别是在安徽皖南一带,正规的宴席都有专门安排位次的礼仪先生,而且是吹着喇叭请上席位的,可来不得半点马虎,要是贵宾对席位不满意,轻则满脸的不高兴,重则拂袖而去,会弄的办喜事的家庭很尴尬。

那么到底有哪些规矩和讲究呢?

席位大小的大致情况

农村办酒席一般都在屋内厅堂进行,清一色的八仙桌,根据厅堂的大小,可以摆设四桌、六桌,超过六桌会安排在隔壁邻居家,这样就会设正席、偏席,其中正席为大,偏席次之。

正席中又以最后面东头为一席,西头次席,最外面东面三席,西面四席,中间东面五席,西面六席,偏席排法相同。

每桌的位次又各不相同,一般都是靠外侧的为大,如一席的最后面东头为最大,西头次之,对面的东头三席,西头四席,东边依次五、六席,西边依次七、八席,其他各桌略有变化,不变的是靠外面的席位位次靠前。

带靠背椅子的座位轻易别做

也许大家都看迷糊了,那么就教您简单一招,大凡带靠背椅子的座位,您别去做,最后面两桌席位别去坐,选个背朝中间的位置坐下就行了。如果大家都入席坐下来以后,认为您坐的席位小了,会主动邀请您上位的。如果安排您做重要席位会吹喇叭请您上去的,就这么简单。

敬酒和吃菜的规矩

其次酒席上也有一些小规矩。如同一桌席位最小的斟酒,也就是“酒司令”,您得负责斟酒、敬酒、劝酒;每道菜需要一席动了筷子其他人才可以吃;每道菜都会从一席端上来,以方便贵宾品尝;敬酒也是从一席开始敬酒,而且给长辈敬酒必须站着敬酒。

当然坐在一席的贵宾也会客气的劝大家,如:大家随便吃,随便吃;来来来,大家都相互喝,相互喝,这样酒席气氛就会被调动起来,大家彼此敬酒,开怀畅饮。

这只是平时在农村吃喜酒注意观察到的一些细节,或许描述有误,还请懂行的前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基层林业


安徽解放后很多年一直是个很穷的地方,越穷的地方越讲究“礼”,后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尚礼”的风气尽管不像以前那样十分讲究了,但相对其他省市来说,民间的规矩仍然保留下来不少。

以我这宣城市举例,表现在婚丧嫁娶各种正式礼仪场合酒席上的“老规矩”罗列如下。

桌子的摆放与席位大小

过去的酒席,大多在家中举办,现在也还普遍存在,只是相对来说,很多地方“厨房班子”也走向专业化了。一个厨师为主的全套人马可以,可以解决大小规模不同的厨房、菜品、餐具、桌椅等众多用餐筹备,而无需像更早以前那样,找村子里别家去借了。

客人赴宴之际,一般主人家的桌椅已经摆好。桌椅的摆放讲究不多,传统的八仙桌只要方向不错就可以,去下图,桌椅拼板的方向要“顺着”,不宜旋转90度呈横向。

下面一张图显示的是每张桌座位的大小,以及不同的桌椅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关系。

现如今,即便是农村里,能找到很多八仙桌也不容易了,所以,更多真实的情况是使用可以坐10个人的圆桌,此时“礼仪的规矩”相对宽松些,只需按照上述规则模糊执行则可。

记住一点,屁股对着大门就坐,一定是个“小位置”,如果主人或者“主管”觉得怠慢了你,会主动给你重新安排的。

如果你觉得“今天自己是个大人物”,那可以找个显眼的位置待着,一直不入座,等待“主人或主管”来邀请,记住一定要让管事儿的看见哦,否则,一会叫别人让位子给你是个对主人很尴尬的事😂😂😂

其他礼仪

酒席上的其他礼仪各地都有不同,哪怕一个乡镇的不同村可能都有些许差异。这些礼仪共同点主要是体现在

以菜品表达“酒席进程”。

  • 鞭炮响方可动筷。禁鸣鞭炮的场合会有“司仪或主管”宣布。
  • 一些关键的菜品上桌时要放鞭炮,比如汤圆、蹄髈等。
  • 大圆子表示主人要开始敬酒。
  • 咸菜小炒表示可以吃饭了。而有的地方是一一道鸡蛋汤来表示的(会不会是催人“滚蛋”呢?)。如果是饭店承办的宴席,那更直接,水果拼盘上来,就表示“后面没菜了”。

总而言之,安徽各地,是个外来人以前“逃荒”后集中的地方,风土人情差异很大,在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只需要在内心真正树立“知书达理”的意识、在行动上做到“尚礼”便可以了,对于一些深层传统的东西,不妨作为一种文化来品味吧!

檀纸间


我在这里想说一说安徽省的沿淮淮北地区在婚礼吃席的时候有什么讲究。

一、首先要讲排场,在家门口摆席

不像城里都在高档的酒店里预定,农村除了正常的贴双喜、燃放鞭炮、喜东家一家人都穿上新衣服以外,就是在家门口摆上几十桌,甚至上百桌,一方面所有的客人一次就可以待完,另一方面显得场面阔大、热闹。意在告诉人们:谁家没有钱,谁家不气派,谁家不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地举办婚礼呢?

喜东家自己买菜,做菜的厨师是请来的,灶具是厨师的。在农村,现在出现一种新的职业,就是红白喜事的厨师。他只有一个人,有时带个帮手,推上自己特制的土灶,一路赶到喜东家。如果遇到连阴雨或者路途较远,喜东家会专门用一辆农村常用的小拖拉机,把灶具拉过来。

碗和盘子是租来的,桌子和凳子也是租的。总之,只要是能租到的,喜东家都会租用。

沿淮淮北地区,是平原,一般农村家庭的门前都有一个较大的出场,正是摆席的好地方。

如果摆席那一天恰好遇上了雨雪天气,喜东家会设法在自家门前,架设一个几十平方米,甚至上百平方米的大帐篷,用于遮风挡雨。

这个大帐篷在农村也是特制的。因为有人看到了这个商机,专门制作了折叠式、可拆卸的大帐篷,用于出租,并且上门帮助喜东家安装好,喜事办完之后又帮助喜东家撤回这个大帐篷。喜东家只要在事后付给几百元钱就可以了,不需要亲自上手,搭设帐篷。

二、主次分明,坐席座位有讲究

虽然在近几十年来讲究新事新办,更有在城里打工创业和工作的那些人回乡喝喜酒,很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已经淡化了,但是,长幼有序、主客有别、男女有分,这些最根本的座次基本保存完好。

我曾经参加过农村的一次婚礼宴席。作为“媒婆”,喜东家是专门安排几个人陪着吃喝的,餐桌安排在厢房。

陪我喝酒的有一个人比我大十几岁,背对着门而坐,是下首。我几次邀请他和我并排而坐,他却一次又一次地婉言谢绝。原因是,在我的那一桌,除了我和另一个“媒婆”之外,都是喜东家的亲戚,都比他的辈分长。他是专门来当酒司令,提供服务的。

新娘家那天要来一个除父母之外的长辈。这个长辈与我在同一个房间,单设了一桌,由一群长辈,也就是新郎的长辈,陪着吃喝的。

那一天,新娘这一桌是最尊贵的第一席,安排在了主房的正中间大客厅里。同时有送亲的和迎亲的,都是与新娘新郎相熟的人。

如此,房间内的三桌酒席,与门前的大帐篷里的酒席,就形成了内外有别的鲜明对比。但是来客都是亲戚朋友,谁也不计较。

在宴席开始之后,新郎的父母会端着酒杯,非常谦恭地一桌一桌地敬酒,向尊贵的客人们表示谢意。当然敬酒是先从室内开始的,但是第一席有新娘子的那一桌是不去的。

在父母谢客之后,新郎和新娘会在总知客的带领下,从室内到室外,一桌一桌地依次敬酒,一般情况下只是鞠躬。

在农村坐席,虽然讲究男女分桌。然而,去喝喜酒的有夫妻,或者大人领着孩子,或者是左邻右舍相处比较近的邻居,有的是远道开一辆车一块儿来的,因此,男女分桌也就没那么严格了。

三、酒菜样式不变,档次提高了

在农村喝喜酒,不论是摆在室内的还是摆在室外的,菜都是一样的。

一阵长长的鞭炮之后,便开始上菜。上菜是有讲究的。

先上6个果盘。这6个果盘以各种糕点为主,有的也配以水果、瓜子什么的。果盘都不是很满。这是喜东家的待客之道,意思是:亲友们,都远道而来,先吃一点儿糕点,马上就要上菜了。

一边撤果盘,一边上菜。先上6个菜盘子或8个菜盘子。这些盘菜,有凉菜,有炒菜,有素菜,有荤菜。基本是在每人三杯酒之后,这些盘子就已经上齐了。

紧接着就是上烧菜。烧菜被称为4大碗,头碗鸡、二碗鱼,第三碗是8大块(红烧肉),第四碗是圆子(8个肉圆子)。有的人家举办的宴席更丰盛,还会有牛肉、羊肉,以及其他的菜品。

最后上的是汤。有的只上一个甜汤,有的在上甜汤之前,还会上乌鸡汤或甲鱼汤。但是无论上什么汤,甜汤是必不可少的,意在预祝客人们生活甜蜜。上了甜汤之后,就意味着酒席马上就要解散了。

几十年前我在农村喝喜酒,喝的酒基本上都是当地自己烧制的土酒。如今不同了,在沿淮淮北地区,一般人家都会在下面这几种酒里选择一种,价值约在百元:如古井贡酒、高炉家酒、文王贡酒、口子窖、种子酒、迎驾贡酒、宣酒、皖酒。由此可见,沿淮淮北地区的酒文化还是非常繁荣的,同时也折射出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

过去在农村喝喜酒,是没有红酒的,即便是盛夏季节也不上啤酒。如今,喜东家都会准备足够的葡萄酒、啤酒,甚至还有各种饮料,以满足那些不喝白酒的人饮酒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满足孩子们品尝,一同感受快乐的婚礼、甜蜜的日子。


郁津里


得拿钱


光185080248


我知道的不多,拣我知道的说一些吧。

首先,当然是座位,安徽农村用的是八仙桌,一桌能坐8个人,以面对大门、背靠中堂的那一边为上席,是给这一桌年纪最大的两位坐的,然后左右两边,最小的坐上席的对面,也就是背对大门、面对中堂的那一边,坐在这一边右边的那个人负责倒酒。

还有酒席上,一定要有圆子,有的酒席上圆子的时候还要放鞭炮。无圆不成席,去年我在市区的一家饭店给小孩办满月酒,饭店忘了上圆子了,我倒没怎么,家里的亲戚急眼了,找饭店理论。

还有敬酒,敬酒是要成双的,最少两杯。敬长辈肯定要站起来敬,平辈的人不需要站,你要是站了,对方也站起来,那两个人就相互谦让吧。

其他的欢迎各位安徽老乡补充。


一袋稻


我是安徽人,但江南和江北吃席风俗是有差异的。江南地区跟风江浙,江北地区看齐徐蚌。

我们这里属于江北,但又离南京较近,所以兼具了南京和徐蚌的风俗。

我们这里农村,吃席风俗讲究可大着呢。对于喜席(结婚、乔迁、升学宴等),现在一般都放在县城的酒店招待了。东家会提前预定好酒店,择好日期,然后通知亲朋好友如期赴席。娘舅家的客人会被安排在方位最好的坐席或者包间里,其他普通的客人则在酒店大厅就席。酒席按十人一桌标准,普通客人自行就座。酒席开始前客人随礼,东家有专门的签到簿记录每个客人的份子钱,并赠送礼品一份。席间会有司仪或主持人互动环节,场面甚是热闹。宴席中途东家会每桌逐一谢客(也就是象征性地敬酒)。如果是白事席,农村一般都是放在自家大院搭设炉灶,请来专侍白事的厨工队,摆设流水席。东家娘舅方的座席依然会被安排在最重要的方位。白事酒席,东家会请来唢呐班吹唢呐,增添气氛,席间也要吹唢呐谢客。席后唢呐师傅会表演一些小节目暖场。

农村吃席有着农村特有的乡土气息,菜肴多而实惠,体现着农村人的朴实和热情好客。这些年政府提倡节俭之风,反对铺张浪费,农村的酒席也在悄悄地改变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