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對高考新模式“312”有什麼看法?

思考者楚門


高考新模式“312”即傳統的語數外三大主科+物理/歷史+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選二),這種新模式有利有弊,不過目前來看,推行這種所謂的高考新模式好處倒是沒凸顯,弊端倒是出現了不少,不然高考改革不會推行起來那麼困難,為什麼推行起來困難,因為弊端多,因為阻礙多,因為要涉及到的方面太多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科選擇太多,容易讓學生和家長產生選擇困難綜合症,到底是根據成績來選科,根據興趣來選科還是根據以後大學想學的專業來選科,無比糾結。

2,高校專業要求不一樣,每個大學的每個專業,對於學生選科的要求都有所不同,這更讓學生和家長在今後報考大學選專業的時候陷入迷惑狀態,不知道可以報考哪些學校哪些專業,只能增加成本求助於專業人士。

3,部分學科選的人少,長遠來看不利於高校相關專業招生和國家培養相關產業的儲備人才,比如如果不是想讀985211大學的學生,很多不會傾向於選擇物理,而物理恰恰對於國家長遠發展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

4,選科不平衡造成教學任務不平衡,一些熱門選科的老師教學任務繁重,一些冷門選科的老師教學任務過於清閒,不利於學校師資力量的優化配置。

5,不利於學校管理,高考新改革後實行走班制,對於學校的排班和管理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綜上所述,高考312新改革,任媒體吹得天花亂墜,還需要經得起實踐的考驗,只是現在不知道新高考未來會走向何方。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關注嬌羞帝老師。


嬌羞帝老師


這一輪高考改革曾被媒體大肆渲染炒作,其好處被吹得天花亂墜。可是在幾個省試點後卻亂相叢生,進行不下去;一些準備實施高考改革的省份也裹腳不前,宣佈推遲高考改革。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這輪高考改革存在許多弊端,它不是推動中學教學良性發展,而是新的一輪折騰。

高考改革的動因之一據說是改變‘’一考定終身‘’。

其實一考定終身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誰都知道現在高考不限年齡,只要願意考,你就可以一直考下去,何來‘’一考定終身‘’?

又一個動因是為了將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將應試與素質對立起來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應試的過程也是對考生素質的全面考察過程。考生掌握的知識如何?心理素質如何?閱讀理解分析表達能力如何?細心程度如何?面對複雜情況的處理能力如何?古往今來,通過應試為國家選拔了多少人材!現在否定它只能說是折騰。

還有一說是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機會。事實上由於學科組合呈現多樣化,讓學生覺得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才好。而學生家長選科基本出於功利而非興趣,哪些科容易就選哪些科,因此非常重要的物理學科被大多數學生拋棄,不利於高校教學,不利於為國家:培養人才。

由於學科組合複雜多樣,對中學教學造成混亂,不好編班,班數多不利管理,有的老師課多負擔重,有的老師課少甚至無課。

綜上所述,這一輪高考改革就是一場無厘頭折騰!


山楂樹2094


我記得我們高中的時候使用的是3+x模式,這個x主要指的是文綜和理綜。目前來看,理科班級規模較大,文科班卻在不斷被壓縮,只佔到教學班級的1/5左右。這樣的分佈我認為並不合理,美國有4所常青藤大學: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這幾所大學都是通識教育,也就是所謂的文科教育為主,在他們當中出現了不少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律師…反觀我們國家在理科主導的前提下,文科教學被大大壓縮,確實是不太科學的。



2014年課程改革在上海和浙江實行了3+3模式,也就是語數外三科加上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中的任意三科。這樣實行一段時間後,出現了以下問題:歷史和物理選擇的學生非常的少;課程組合複雜,師資不足。但在當今時代,物理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生活需要還是國防需要要,物理學都是不可或缺的;歷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歷史學,相對而言課堂教學中顯得比較枯燥,事件多、時間節點多、人物多…記起來是非常吃力的,自然不受學生的歡迎了;還有師資力量的配備問題,豐富的課程組合就需要眾多的師資做支撐,包括學生的頻繁走讀等等,都是一些客觀存在而又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



至於現在又改成了3+1+2模式,一方面減少了選擇的複雜程度,另一方面在物理和歷史這兩個科目中必取其一,比較是符合社會發展現實,相對3+3模式而言,是比較科學的。

不管是以前的3+綜合模式還是3+3模式,還是現在可能推廣的3+1+2模式,給人的感覺就是缺少一位總體規劃的教育家,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而且這個是大範圍內的事情,很容易影響到一代人。

所以說嘛,國家應該在教育方面慎重考慮,拿出一個真正切實可行的規劃來試點來推廣,不能夠朝令夕改,不能夠變來變去,讓千萬學子茫然失措。雖然說是與時俱進,但是教育嘛,根本上是要立德樹人,讓每位學生品德優秀、技能卓越、身體健康,能夠為自己安身立命、為國家作出貢獻,就是人民滿意、國家興盛的教育。



只要有選擇就意味著捨棄!不管是哪一種模式,總有一些科目不能被列入考試,如果這些科目不能被列入考試,教師的教學管理難度將會大大增加。所以我提出一點建議,就是高中所教的九門科目都列入高考,但是課程的容量要適當的減少,不然學生可能會真的受不了的。

要培養出一個全面發展的學生,音體美這些學生不太重視的科目,也必須有著強制的課程量規定。我們是在培養人,不是在培養機器人,希望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專家學者,都能夠實事求是,真正的考慮到我國的當下的教育事實,能夠為國家、民族的未來發展,悉心規劃,制定出一套真正利國利民利世界的好的教育發展方針政策!

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幸運露水111


更不符合實際,對減輕學生負擔沒什麼作用。對素質教育也沒啥意義。改革的目的是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減輕學習負擔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英語學科的改革力度不大 。英語作為純工具學科應該進一步減掉在高考分數中的比重。除英文專業其它的學科可以不考。這樣將大大增加學生人文和科學學科學習時間,大大減輕學習負擔。增加物理化學和生物歷史國文學科分數比重以及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外語佔學生的時間太多,在其它國家是不存在這種現象的,這勢必會影響中國大部分學生合理知識結構的形成,影響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造能力基礎的形成 。特別是隨著高效翻譯工具的大大進步,除去外語專業,學外語基本已經沒有必要。


江林春曉1


高考改革也是對今後高校招生錄取及對考生一種進步和嘗試。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的只有相對公平看待高考也是如此。傳統的高考3+3模式在實際操作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如高校教師配置學生特長優勢未達到科學配置和自由發揮。改革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舊觀念,改革不是一磋而就會一波三折的穩步推進。這次高考由原來3+3改為3+1+2,“3”指的是語文、數學、英語高中必選的三門科目。“1"指物理、歷史作為選考科目。“2”指政治、地理、生物、化學中從中選擇兩門作為選考科目。這就是3 1 2新高考配置,當然除了3以外,1和2的組合大該有10~20種,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組合。312的模式則保留了物理歷史作為“小文理”的區分,這充分考慮了學生興趣愛好提供了選擇和有所側重,方便與大學課程的相銜接。總而言之,312模式讓高中學生在高考的同時也同步完成大學一些基礎知識和畜備。這對高中的學生來說利大於弊。高考改革方案還在不斷探索完善的過程中,相信通過改革給學生提供更加公平有效的選拔機制和機會,這才是高考改革的初衷和目的。


喀秋莎61589681


教育部什麼時間出臺高考新模式“312”的改革政策、措施?小編想當然吧,還是刻意誤導廣大高中學生——亂彈琴。高考改革事關國家教育的大政方針,事關千家萬戶莘莘學子的前途、命運。出臺高考相關政策、法規,國家、教育部前期一定試點。在試點基礎上,總結成功、失敗兩方面經驗,再拿出成熟政策、法規以推廣,再逐步修改、完善。希望吃瓜群眾不要妄議相關政策、法規,以免誤人、誤己。


馬井山172


所謂“3+1+2”模式,“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各科滿分150分;“1”,指在物理、歷史兩門科目中必選一門,計100分;“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或歷史或物理,五門科目中任意選擇2門,每門科目100分。總分是750分。

竊以為這樣的模式需要辯證地看待,312模式理論上能夠讓學生真正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並且取得相對較高的分數,感興趣的東西學習起來也想對容易一些;但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成本,因為當不知道自己興趣點在哪裡時,就需要自己做出抉擇了,這不像文理一刀切那樣,需要你學習多門課最後再選擇1,2門去考試。

總結來說312模式將選擇權靈活的交給了學生,殊不知靈活的背後實際上給學生增加了選擇成本,所以利弊兼有,因人而異吧。


情報通


國家的改革,那是經過科學研究和論證的東西,是符合國情和發展規律的!


1143160127


我們就是一直跟自己較勁,其實再變還是原失大文大理好,理,語數外理化生,文,語數外政史地。


雨中坐草亭1


摸著石頭過河。恐怕這河是亞馬遜河啦。~~假如按照我的設想,就是所有中學教的文化課都考,全都是一百分。一個半小時一場,降低難度。考完以後填報志願。藝體類另計。各類學校指定自己對某些學科成績的最低要求。總的原則是,大大降低大學入學難度,真正做到寬進。要在大學抓嚴出,要做到肄業的達到三分之一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