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壽光好人”劉永德: 一年四季不辭苦聖城遍地綻芬芳

“壽光好人”劉永德: 一年四季不辭苦聖城遍地綻芬芳

從國家濱河溼地公園到左岸綠洲,從農聖公園到東城公園,從月季園到東方綠洲……走在我們城市的各個公園裡,總會被一處處美麗的植被景觀傾倒,而在城市美麗的景緻背後,是一位位城市“綠色美容師”的辛勤付出。現任園林建設集團東城養護中心副主任的劉永德,就是這群“綠色美容師”中的一員,自2004年從事園林工作以來,他任勞任怨,不辭辛苦,無論颳風下雨、寒冬酷暑,都堅守在園林養護管理一線,用一顆熾熱的心對待這份綠色的事業,年年被評為“住建系統先進工作者”,2017年獲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並被評為“壽光好人”。

從室內到室外用行動詮釋“幹一行愛一行”

“我原來學的是醫學專業,最初在住建局下設的衛生所從事醫務工作。”劉永德回憶說,15年前,他從一名醫務人員轉行做園林養護工作,從室內到室外,換的不僅是工作環境,還有從零開始的專業學習。“看起來很容易的活,但自己做起來時,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劉永德說,有時候植被枯萎了,是缺水所致還是遭受了病蟲害?如果沒有實踐經驗,可能會出現“誤診”,過去給人看病,如今換成給植物“診病”,雖有很大不同,但不變的是同樣需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為了能儘快適應工作環境,劉永德從拔草、施肥、打藥、澆水等一件件的小事做起,每天規定7點半上班,但他經常5點來鍾就已奔跑在路上,從事養護工作十幾年,園區巡護、修剪補植、防蟲治害,哪裡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風吹日曬是家常便飯,早出晚歸是恆定作息。2018年菜博會前夕,308國道綠化施工,工程需要大量換土,可是白天對砂土車限行管制,晚上又受車流大無路燈等問題干擾,調土工作只能在凌晨進行,於是,劉永德每天5點鐘就得趕到工地進行調度。說起“工作狂”劉永德,停車場門衛劉師傅頗為了解,他說,每天都能看著劉永德奔波在工地,經常是來得最早、回得最晚的一個。而劉永德對自己負責的轄區,每一個公園、每一處工地、每一片綠化帶的綠化情況都瞭如指掌。

劉永德用行動詮釋了“幹一行愛一行”。他說,經驗靠的是日積月累,只有見的多了,接觸的多了,才能讓自己瞭解更多專業知識。因此,除了在實踐中提升專業水平,他還專門進修了土木工程專業,並考取了“二級建築師”資格證。

衝在前做表率“門外漢”成了“行家裡手”

綠化養護看似尋常,但受天氣影響比較大。從事園林養護工作後,每天晚上睡覺前看天氣預報成了劉永德的一個習慣。每當天氣預報有大的風雨,他便開始為他的花木擔心,生怕它們被風颳斷或颳倒。

2018年5月2日夜裡那場大風雨,劉永德天剛透亮就冒著雨出門,查看花木受損情況,然後早早組織進行搶救。因為組織得當,行動迅速,所以保障了倒伏苗木扶正後的成活率,也減小了苗木倒伏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劉永德不善言辭,長於行動。15年的養護管理工作中,他奮鬥在工地一線,從一個園林門外漢成為一名養護管理方面的專家,但他的樸實依舊讓人津津樂道,作為一名幹部,在工作中卻總愛衝在勞動一線,剪枝、配藥、修理工具、下管道井換閥門,每樣活都順手拈來,不怕髒累,做得極其自然,所以又被眾多養護工人稱為“農民工版的企業幹部”。

勤於工作的劉永德,一定程度上也疏於照顧家庭。因為他常年奔波在各個園區及養護工地,家庭難免照顧不上,每每說起寄宿在學校的孩子,他內心總是深深的愧疚。園林養護,四季無休,春天補苗栽花,夏天防蟲修剪,秋天剪枝清落葉,冬天養護保潔。因此,劉永德也是常年無休班,夜不避風雨,冬不畏雪霜,四季不辭苦,聖城綻芬芳。這是劉永德工作的真實寫照,更是1500餘位壽光園林人在工作中敬業奉獻、忘我工作的真實縮影。他們不是詩人,卻用智慧和汗水,在大地上譜寫出最美妙動人的華章;他們不是畫師,卻用樹木和花草,描繪出城市最靚麗的山水畫卷。

本報記者 鄭小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