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母亲在家就在?

黄公中山


母亲在,家在。因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爱……

母亲,都是为家和子女无私的付出,辛劳一辈子。

当我记事起,在农村的母亲便用她的辛苦劳动养活我们几兄妹。从小学到中学,一日三餐让我们衣食无忧。离开家,也是从读书开始,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学会在外漂泊的日子。没有多少文化的我,只能选择打工,开始在家边的城市打工,后来选择了从云南到广东的打工路……

母亲去世的消息是晚上九点左右,当时我在值班,因为工作特殊,只能留着泪值班。消防工作,一但离开,就少人了。向领导请假,也只能天亮才能坐车走。从江门到佛山,又从佛山坐火车到昆明。一路来一路哭,那伤心欲绝的心❤啊,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来到昆明,还要转车到芒市,无论怎么赶,还是无法见到母亲的最后一眼。

因为在我们汉族,没成家的人,母亲带着过日子,如今,母亲走了,父亲早多年也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这世界上,日子怎么过啊?母亲不在了,家就空了。以前的家有母亲忙碌的身影,如今,母亲的身影只能在镜框里……

爱人没有,父母亲也不在了,家就空了。未来的日子里,我只能一个人过。在天堂的父母亲也不知道过的好不好,也没有一个可以传递信息的驿站,他们是否听到我的心声?


云南德宏风彩



段云霞2


为什么这么说“母亲在,家就在”?

60、70后出生的人小时候刚一回家进门就会爱喊的一句话是啥?妈妈!妈妈我回来了、我饿了,有吃的没,喊的母亲大人连连回答:“猴崽子”急啥要饿死啊!然后吐着舌头跑进厨房,见啥能吃的就拿啥手都不洗像鬼子扫荡一样。那个时候听到妈妈叫“猴崽子”这个词挺接受不了的还以为妈妈在骂我,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的亲切。家就像自已的庇护所。


母亲在、家在 家再穷也温暖

小时候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家里就我和姐姐俩个孩子。姐姐比我大几岁,妈妈在卫生所上班,父亲在外地,大多的时间都是妈妈一个人把我们从这个家养大成人的。那时候“好吃的”都要用棉布包裹上好几层放进篮子里,不到吃的节日是不准我们拿出来偷吃的。妈妈也就常把这些老式的“汉堡堡”们当诱惑品并且极其严肃地说:再让你们淘气不好好念书就不让吃,将来当叫花子。可每当我们回到家喊饿的时候她的心就软了下来。真的很爱妈妈,有妈在才会把家当成温暖的摇篮。

母亲在、家常在。


加薪米粒


为什么母亲在家就在?这个问题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对此,我也是深有体会的。也许是因为母性的慈爱与包容,每当我们处于困境与危难之时,我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自己的母亲。

我清醒的记得,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大学毕业在南方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我不得不到一家企业打工。那年春节,在兄弟们的嘲笑与谴责声中,我感觉自己已经没有脸回家过年了,因为家中多年的积蓄都随着我创业梦想的破灭而付之东流了。那时候,我望着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准备回家过年的工友,心里感觉十分的难受。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是母亲的一封家书,让我再一次感觉到了家的温暖。母亲在信中说,无论你在外面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也无论你尝试过多少酸甜苦辣,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你都是我的孩子。记住了,只要有妈在,这里就永远是你的家……

而让我真正感受到母亲在家就在,是在母亲去世之后。那时候,父亲已经与我的一个兄弟一起生活了,所以许多事情都是由兄弟来主宰。每当我再去看望父亲的时候,那种家的感觉被淡化了许多。从那时起,我深深的感受到,母亲走了,这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了不计任何报酬而无私的爱着和袒护着自己的人了。我这样说,不是说父亲不爱我们,而是父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母爱绝对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感觉,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怀念!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做子女的很多时候都是愧对自己母亲的。我这样说,不是说我们对自己的母亲不好,而是有许多地方相比母亲对于我们子女的爱来说,是逊色了很多。也许会有人不赞同我的观点,但当你好好的把母亲对自己的爱,与我们对母亲所做的一切比较一下,你也许就会真正的懂得了。

好好的爱自己的母亲吧,别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后悔也晚了!最后,我借着回答这个问题向我的母亲说一句:妈妈,我想你了!



常言说,七十岁有个妈,八十岁有个家。确实的,有妈才有家。

小时候,我们刚会说话时,第一声说的就是“妈”,再大点,受别家孩子欺负了,第一句话:我告我妈去!上学了,是妈送到村口,放学了,进门就找妈:我饿了!于是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来……

再以后,上高中,读大学,都是亲爱的妈妈帮着整理行装,临走时,还会偷偷地往你书包里塞几个煮熟的鸡蛋,留着路上吃……

我在师范读书时,一般两周回家一次,妈妈尽可能做点差样的,走时还会给我三五块钱,留着买生活用品,因我们那时不交学费的。

到了我们结婚成家了,隔三差五会回家看看。别人问去哪,“回娘家”!从没说过回爸家,结婚的姑娘都这样说,足以说明“娘”或“妈”在女儿心中的重要

随着母亲年岁越来越大,我们的思亲之情也越来深!动不动兄弟姐妹打个电话:我今天回家,你回不回?答案是肯定的!就在娘家来个小聚会……

然而没有永远的幸福!母亲终归要离开的!我的母亲也于二零一六年去世了!多么残酷哇!我都不愿意承认这是事实,可却没有丝毫办法,只能面对……

没有了母亲的日子,我们再回家,就像少了很多人!再也没有母亲的笑脸,再也吃不到她做的饭菜,再也没有了围着母亲的谈笑风生……感到家里冷冷清清,好像没有家的味道了……

好在我的父亲还健在,每当想起母亲时,我都赶紧给父亲打个电话,买点好吃的去看看他。我生怕以后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了!以至于花多少钱,搭多少路费,我都心边不去想!即使这样,又能回报父母对我们深恩的百分之几哪!

父母在,不远游。朋友们,如果你们双亲都在,是多么幸福啊!请珍惜并好好孝敬他们吧!


常青树



凤146983974


有妈在,家就在,妈是儿女心中永远的牵挂!

从我们出生到我们长大,陪伴我们最长久的就是我们的妈妈。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与生俱来的。

妈妈说我一两岁的时候,睡觉总喜欢把腿放在她的肚子上,妈妈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怕妈妈跑了”。



我上学的时候,每天放学一进家门就喊“妈,我饿了,饭做好了吗,有什么吃的吗?”

长大了,离开家。妈妈隔几天就会给我打个电话。听到妈妈在电话那头的叮咛,我浮躁的心就安静了许多。

对于孩子来说,有妈在,就有可口的饭菜,干净衣服,温暖的家。


人们心底最深的牵挂,就是那生你养你的家。最不可动摇的情感,就是那深深的母爱。妈妈在,家就在!


静看美好


”四根儿,你回来啦?“

动笔前已是泪流满面。

再也听不到这么亲切的问候,再也看不到妈妈的音容笑貌。

再也吃不到我醉酒后妈妈亲手做的莜面鸡蛋汤,再也分享不到大年三十和妈妈包饺子的情景。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再也没有了回家看看的念想,再也没有回家的理由。

妈妈在,一盘散沙很快聚拢,妈妈不在,亲情也可有可无。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 ,平时真的难得一见的亲人们。

多想回到从前,在妈妈丰满的羽翼下,我这个小鸡崽,躲在里面,不怕风吹雨打。

曾经丰满的妈妈,再也保护不了我啦。

妈妈在,家就在,妈妈不在,温暖的家不在。

泣不成声,愿妈妈天堂安好!



擦干泪,搁笔。


陆陸虎


母亲去世,我整日以泪洗面,站在车来车往的人流中恍惚的不知道方向,看到她能穿的衣服,很开心的要把它买下来送给妈,却突然发现她早已经离开了自己了,没有了妈,也就没有了世界上那个最爱自己的人。天天晚上我都泪水打湿枕头,妈没了,心就空了。没有了牵挂没有了寄托没有了依靠。开心的烦恼的事情在没有人可以去诉说。妈在,我可以一个月回两次老家,妈走了,父亲也悲伤过度跟着去了,我再也进不去家里的大门了,抑郁了四年,外嫁出去的女人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也曾有梦想的孩子妈


謝邀请!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指我们父母健在时,父母来哪,家在哪,尽量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求生,离得近,三二日回家看看,有个照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儿防老,父母临老身边好有个人照顾。

兄弟姊妹再多,儿大分家,树大分叉,有娘在,都会回家看娘,娘在,家就在。飞的再远,逢年过节,天南地北地都要赶回家来与母亲相聚团圆。就象树上的叶,离根再远,总是要落叶归根。

我母亲在世时,六兄弟姊妹不管有多忙,逢年过节,母亲大寿,都会随全身一起回到母亲身边去小聚,一大家人热热闹闹,好不欢喜。

母亲病重时,我常陪在母亲身边照顾。我曾对我哥说:娘在,你打我也来,你骂我也来。一旦娘不在了,大家是亲戚,你请我会来,你不请我,我不会来。或者,你请我,还得我想来,还得我有工夫才来。虽然言直,但就是这么个道理。

母亲不在了,大家庭就解散了,各归各的小家,各忙各的生计。没大事很少走动,相互不打扰,经济上也各归各家。不象以前母亲在时,谁回去谁都会买生活用品给大家庭,共同享用,彼此都不计较钱用多用少,随各人自愿。有谁不好过,为难了,只要母亲一句话,就象下圣诣一样,大家都得帮,雷打不脱。

母亲不在了,谁经济上为个难,要伸个手借借,也得存个心,说几句好听的话,求哥兄老弟帮个忙。谁家子女有个难事,也得求大姐小妹的达把手拉一把,送个人情。

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吧,母亲在家就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