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煙臺到濰坊之間的“煙濰公路”,背後有不少歷史故事

在沒有瀋海、濰萊高速之前,從煙臺開車到濰坊,通常要走206國道,其在兩個城市之間這一段,也叫煙濰公路。

煙臺到濰坊之間的“煙濰公路”,背後有不少歷史故事

(如今206國道煙臺開發區段的情景)

煙濰公路,始建於1920年代,後來經過多次整修,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而在1920年代修建這條公路時,還有不少有趣的歷史花絮,這篇故事就帶大家盤點一下相關的小知識。

1、古代的驛道

根據山東交通史志資料記載,煙濰公路的前身為古代的官馬大道(也就是驛道),從秦漢至明清,進出膠東半島,主要都是經過這條道路。尤其是在明清時期,膠東半島上的萊州和登州兩府的駐地,均在這條線路上,因此,在1920年代修建時,也有一定的基礎。

2、修建有“山東”背景

煙濰公路是在1920年開始動工。根據記載,當時華北大旱,北洋政府決定以工代賑,興修公路,築路的工人主要來自當時受災較重的臨清、曹縣等地。當年11月在濰縣舉辦了開工典禮。

這條公路經過掖縣(萊州)和蓬萊(登州),而這兩者又是民國風雲人物張宗昌和吳佩孚的老家,因此,民間頗有傳言是兩人背後出力,促成道路上馬立項。

煙臺到濰坊之間的“煙濰公路”,背後有不少歷史故事

(蓬萊南門立交橋,老煙濰路也曾從這裡經過)

從史料記載來看,吳佩孚多少與這條路有些關係,因為1920年直皖戰爭結束後,直系主持北洋政府,作為直系主將的吳佩孚也有比較大的話語權;而張宗昌與這條路的修建,應該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因為1920年時,他還處在人生的一個低谷階段,當上山東督辦,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

根據民國史的記載,當時北洋政府的內閣總理(理論上是項目的最終拍板人)是靳雲鵬,他的故鄉雖然不在道路沿線,但終究也是山東人,總之,這條路的修建的確有很深的“山東”背景。

3、開工時曾拍過紀錄片

根據《煙臺市交通志》的記載,當年煙濰公路開工典禮時,組織方曾拍過紀錄片,當時電影技術比較簡陋,常見的就是手搖式攝影機,只有圖像,沒有聲音。

在當時,似乎已經有了重大活動拍紀錄片的習慣,有的歷史愛好者還收藏過北洋時期閱兵的紀錄影片。

4、曾設想作為煙濰鐵路的前身

史料記載,早在1860年代,煙臺開埠之後,就曾有英國商人建議修建煙濰鐵路。不過,一直沒有實行。

到了20世紀之後,青島隨著膠濟鐵路的開通而大獲其利,在這種情況下,修建煙濰鐵路又成為當時的一個熱點話題。

根據記載,1920年代修建煙濰公路時,是以鐵路路基為標準,當時就曾設想,以後條件允許,在公路基礎上改造為鐵路。可惜,這一設想,此後並沒有實現。

5、當時標準很高的一條路

煙濰公路,在1920年代修建時,可謂山東省乃至全國範圍內屈指可數的高標準道路。

根據《煙臺市交通志》的記載,煙濰公路當時為全省公路之冠,也系全國三條號路之一(其他兩條是哪裡,暫未見記載)。

而山東省交通大事記中也記載說:“1920年山東省開始修築煙臺至濰坊公路……1922年1月完成全線通車。此係當時國內修建質量較好的公路之一。”

煙臺到濰坊之間的“煙濰公路”,背後有不少歷史故事

(現在206國道上的膠萊河大橋)

不過,雖然整體標準比較高,但因為條件限制,公路經過濰河、膠萊河、夾河時,並沒有修建大橋,而是要靠木船擺渡。

6、里程與時速

1920年代修建的煙濰公路,全長約290公里,分兩段完工,濰縣至龍口段長160公里,1921年完成;龍口至煙臺段長約130公里,1922年通車。

通車之後的煙濰公路,自東向西,從煙臺西郊車站出發,中間經過福山永福園、古現、八角、劉家溝、蓬萊、欒家口、黃縣、龍口、黃山館、掖縣、昌邑,到達濰縣東關汽車站。

煙臺到濰坊之間的“煙濰公路”,背後有不少歷史故事

(福山永福園的老路舊址)

剛才說的站點可能是比較大一些的,中間還有不少,比如蓬萊的平暢河、解宋營,招遠的磁口,掖縣的朱橋、平裡店,平度的灰埠、新河等等。

煙臺到濰坊之間的“煙濰公路”,背後有不少歷史故事

(平度新河北鎮,現在的206國道就在這裡跨過膠萊河大橋)

現在公路講究設計時速,而根據記載,煙濰公路當時的行車時速大概在40公里左右,從煙臺到濰坊,按照這個速度跑下來,理論上需要七八個小時左右。但綜合1920年代的總體情況來看,一般需要兩天左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