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2018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在青岛成功举办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办、青岛大学承办的“2018中国智能自动化大会(CIAC-2018)”,于2018年9月7日-9日在青岛市黄海饭店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自动化学会联合支持。大会主题为“新时代的智能自动化:机遇与挑战”。

本次会议以邀请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特邀报告为主要会议形式。大会活动包括开幕式、大会报告、闭幕式以及其他活动。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教授和山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山东大学李贻斌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会议特别邀请了16位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他们分别是:吴宏鑫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葛树志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青岛大学未来研究院院长)、王成红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张纪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邓志东教授(清华大学)、孙长银教授(东南大学)、郑志强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姜斌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少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文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孙振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韩九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龙教授(北京大学)、苏剑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启军教授(同济大学)、关治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提出,当前人工智能革命正如火如荼,移动互联网时代正进入智能化新时代,必将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感知智能正不断向认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迈进。以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交叉作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在大会报告中指出,研究智能控制最关键、最基本的能力是抓特征,这是哲学中实践论与矛盾论的思想,而特征建模就是抓特征的一种数学描述方法。特征建模是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研究中的最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智能”水平的最高表现形式,为此必须研究如何学习,如何决策以及如何进行认知。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葛树志教授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无人系统、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创新融合是构建智能社会的基本途径,人机协作是未来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需求,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性能优越的协作机器人,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主角。

大会报告涉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控制理论、自主系统、无人驾驶、大数据、智能制造、未来工厂、系统科学、大系统协调、信息融合、故障检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智能自动化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为期2天的会议共安排了16个精彩纷呈的大会特邀报告。与会代表围绕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检测与诊断、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感知、机器人规划与控制、机器学习和智能优化技术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在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选举出了新一届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研究了专委会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其他重要问题。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