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核潜艇和驱逐舰相距五十海里同时发现对方,谁赢的可能性大?

吕学刚4


玩过猎杀潜航的玩家可能都会对潜艇有深刻印象,他们航行在大洋深处,在寂静中猎杀水面船只。但是正如矛与盾的问题一样,驱逐舰也有反潜艇的功能,如果潜水艇和驱逐舰在远距离互相发现了对方,那么两者互相pk之后谁能赢?如果在二战时期还尚且不好说,但是在现代,驱逐舰可以以绝对的优势击沉潜艇,而后者毫无还手之力。

在二战期间,军舰的反潜手段十分简陋,往往是靠简陋的水听或者反潜机目视发现潜艇,然后驱逐舰再航行到潜艇大致上方,投下深水炸弹,一通乱炸,来击毁潜艇。而一战时期的Q艇更加简陋:其伪装成商船,等潜艇认为其无害而上浮时,使用其隐藏的火炮击毁敌军潜艇。就是如此简陋的技术,在战争中仍然击毁了不少潜艇,覆灭了纳粹德国的狼群战术。可以说,潜艇唯一的优势在于隐蔽,如果双方在一个透明的战场上,失去了隐蔽性的潜艇只剩下被驱逐舰击沉的命运,甚至连逃跑都因为引擎功率如驱逐而无法做到。

在现代,虽然潜艇技术飞速发展,潜艇也更新换代为核潜艇。但是驱逐技术也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有了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发现并击毁潜艇。在双方军事科技相等的情况下,驱逐和核潜艇互相发现之后,核潜艇即使紧急下沉并进入静默,也会被驱逐舰的拖曳声呐和直升机吊放声呐发现;核潜艇发射的制导鱼雷会被驱逐的神盾系统发现并拦截,而驱逐发射的火箭式反潜鱼雷却能精准锁定潜艇,并且由于水的密度很大,就算不直接命中潜艇,在潜艇附近爆炸,冲击波也会对潜艇带来巨大的结构性损伤。


思远防务


在50海里(92公里)距离上发生这样的情况,核潜艇基本上就GG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站在核潜艇和驱逐舰的角度分别来分析分析。

潜艇在50海里发现驱逐舰的几率很小

现代潜艇装备的大多数是被动声呐,被动声呐的搜索距离一般很少超过30海里的,50海里的距离很明显已经超过了潜艇的极限,而且被动声呐在50海里的距离上完全不能确定目标的准确位置,不能拿来指引攻击,只能拿来预警,提示你赶紧跑,这就好玩了。

潜艇的攻击手段有限

潜艇能够用来攻击驱逐舰的武器无非就是反舰鱼雷和反舰导弹,鱼雷主要是线导鱼雷和尾流自导鱼雷,线导鱼雷的最大射程一般不会超过50千米,首先被排除。而尾流自导鱼雷射程可以高达100千米,但是随着射程的增加,精度会越来越低,速度也会有所下降,在50海里(92千米)这样的极限射程发射,命中率堪忧,而且驱逐舰可以提前侦测并进行机动规避,实在不行还可以用反潜火箭摧毁鱼雷,所以基本上也只能拿来看看。

(我国鱼6线导鱼雷)

再来说说反舰导弹,核潜艇装备的潜射反舰导弹射程一般都在100千米以上,按理说可以拿来攻击驱逐舰,但是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在92千米距离潜射反舰导弹难以通过自身制导自主攻击目标,必须要有空中平台中继制导,单单一艘潜艇也是无能为力。所以总的来说,在50海里距离上核潜艇和驱逐舰互相发现,核潜艇除了逃基本上没有别的出路了,核潜艇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要进行偷袭,一般必须接近到30海里以内才能进行有效攻击,航母杀手并不是那么容易反航母的。

驱逐舰反制手段多样,潜艇命运堪忧

驱逐舰特别是大型反潜驱逐舰,一般都装备有拖拽线列阵声呐,有效作用距离超过100公里,并且可以直接确定目标位置,发现潜艇后,驱逐舰可以立即发射重型鱼雷或者反潜火箭弹对潜艇发动攻击。

在军舰本身发动攻击的同时,驱逐舰上搭载的反潜直升机可以同时出动,在潜艇周围海域投下声呐浮标,这样基本上就锁死了潜艇的逃亡之路,接下来直升机反潜鱼雷、反潜深水炸弹一顿乱扔,潜艇估计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军武吐槽君


首先50海里是个非常远的距离,相当于92.6公里,这个距离对于核潜艇来说,单靠自身观测设备很难确定目标。潜艇上的几个种观测设备中,潜望镜显然是观察不到,92.6公里哪怕你视力再好,放大倍数再高,受地球圆曲率影响对方也是在海平面以下。雷达也同样观察不到,而且潜艇带的雷达多是进出港口用的导航雷达,而非火控雷达,让核潜艇浮上水面使用雷达也纯属脑残行为。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声呐,但是这个距离对于声呐来说实在太远,精度误差相当大,作为火控来说,非常勉强。

并且这种非接触情况下,单纯依靠声呐信号攻击目标,存在的国际法风险太大。你很难确定对方究竟是哪个国家的?是军用船只还是民用船只?除非决定打以前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而对于驱逐舰来说,他有个非常大的“外挂”,那就是舰载反潜直升机。活动范围大,移动速度快,舰载声呐系统只要发现可疑模糊的声音信号,就可以招呼反潜直升机飞到目标头上扔声呐浮标或吊方式声呐,近距离确定目标类型,锁定目标位置。

即使核潜艇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攻击,格杀勿论。那么他的攻击手段无非两种,一是反舰鱼雷,历史上最通用的反舰方式。问题在于50海里这样的距离,反舰鱼雷差不多要跑一个小时……黄花菜都凉了。另一种方式就是潜射反舰导弹,最大问题是你根本没有获取目标雷达信号特征,也没有锁定对方位置火控信息,差不多是在盲狙,对方进行电子干扰或者干扰弹都可以轻易影响导弹改变方向,而且发射潜射反舰导弹需要上浮到浅水区,自身也危险。

对于驱逐舰来说,想要进行反潜则方便多了。最佳选择是反潜直升机,确定好目标位置后直接在头顶上攻击。其次是反潜导弹/火箭助飞鱼雷,现在新型反潜导弹通过改进燃料和优化弹道,射程大幅度延长,毛子UKSK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的91RE1反潜导弹,射程为50公里,054A驱逐舰上的鱼-8火箭助飞鱼雷外媒预测射程已经达到80公里。

同样发射了武器情况下,驱逐舰的应对手段要比核潜艇丰富的多,除了进行电子干扰,发射诱饵外,大部分驱逐舰都拥有非常强的防空能力。至少两层防空拦截体系,大多拥有区域防空导弹和近程防空导弹进行双层阻击拦截,还拥有近防炮作为最后道“铁裤衩”进行肉搏。相比较下核潜艇面对反潜鱼雷攻击,只有发射诱饵进行干扰这一招。

所以对于核潜艇来说,在没有外界情报支援情况下,与驱逐舰进行一对一正面对抗是非常不划算的行为。核潜艇自身缺乏远距离火控能力,驱逐舰有反潜直升机这个作弊器,正面硬杠太吃亏。依靠自身隐蔽性,在没有被发现情况进行偷袭才是上策,如果被发现,不要犹豫,马上逃跑,下次找机会再来偷就是了。

如果真要打算跟对方来硬的,那需要队友帮忙,比如俄罗斯的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射程650公里,3倍音速的P-700花岗岩远程反舰导弹,24枚还可以一次性齐射出去直接摧毁一支舰队。而奥斯卡不需要贴近敌方舰队,在较远安全位置伸出根天线出水面,接收卫星或海上侦察机传输过来的火控信号,然后来次轰轰烈烈的齐射后拍拍屁股走人。这种团队配合才是王道,只有小学生才喊着要单挑。


五岳掩赤城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了使讨论更加严谨,应该再增加一些限制条件,比如核潜艇和驱逐舰应该是现代同代产品,它们的武器设备没有明显性能差距。其次,它们都是“孤身一人”,没有任何外界支援。

1海里等于1.852公里,50海里大约等于93公里,接近100公里。在这种距离上,核潜艇和驱逐舰互相发现对方时,驱逐舰肯定是占据明显优势的。原因无它,潜艇最大法宝就是隐蔽性强。如果它在近百公里外就被发现了,它已经丧失它的最大优势,战斗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输了一半。

发现核潜艇后,现代驱逐舰可以发起的反潜攻击手段有很多。由于是在近百公里距离外发现核潜艇的,所以驱逐舰第一个手段就是派出反潜直升机攻击。

现代反潜直升机装备有主动/被动声纳浮标、吊放式磁异常探测仪、对海搜索雷达等众多先进反潜搜索设备。直升机上也装备有声纳浮标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设备,可以做到边探测边分析。一旦发现核潜艇的蛛丝马迹,可以立即使用它自己挂载的轻型反潜鱼雷发起攻击,特别是当潜艇大致方向、距离确定时,它的反潜效率会更高。

除了派出反潜直升机投放鱼雷,驱逐舰还可以发射射程为50~80公里的反潜导弹进行攻击。等到核潜艇进一步贴近驱逐舰时,驱逐舰可以发射鱼雷、反潜深弹来“招呼”核潜艇。

相比较之下,当核潜艇发现近百公里外的驱逐舰时,它能够有效攻击的武器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核潜艇只能发射鱼雷或者潜射反舰导弹来攻击驱逐舰,问题是两者的使用都有限制。

潜射反舰导弹的射程很远,性能颇为先进,但是发起数十公里外的反舰攻击时,需要预警机、侦察机、卫星等平台提供指示引导,前面已经说了,这艘核潜艇是没有外援的,所以此路不通。

那么使用鱼雷呢?答案是可以,但是需要靠近驱逐舰,目前常见的重型鱼雷射程不过46公里,这意味着核潜艇至少要靠近到驱逐舰46公里的距离上才能发起攻击。一般来说,如此远距离的鱼雷攻击是非常低效的,要想高效攻击驱逐舰,核潜艇最好逼近到驱逐舰十多公里范围内。

想象一下,一艘核潜艇在90多公里外就已经被驱逐舰发现时,它还需要在驱逐舰反潜直升机、反潜导弹、反潜鱼雷的“热情款待”下行驶到距离驱逐舰10多公里的地方,再发射鱼雷进行攻击。谁的胜算比较大显然是一目了然的,无需多言了。


科罗廖夫


如果正像提问题的网友所说的那样。而驱逐舰是近万吨的大型驱逐舰,随舰配备有舰载直升机,那样的话,核潜艇的前景可不妙。

舰长会下令轮机房停車。迅速放飞直升机,在预定区域投放聲纳浮标。只要聲纳舱监听值班军士不打瞌睡,驱逐舰可以说是以逸待劳,不变应万变,稳操胜券。

而核潜艇则是进退两难。快速逃离吧,不可能比头顶上空带着鱼雷投放管的预警直升机快。那音响自导鱼雷可是个难缠的恶棍。奮勇迎敌吧,正常高速行进会让对方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方位,随之而来的深水炸弹可够自己喝一壶了。根本没有机会测方位.定标尺.施放鱼雷。核潜艇只有让反应堆以最小输出功率运行,并随时准备停机。尽可能地接近最大潜深,所有艇员保持绝对静默。慢慢地和驱逐舰绕圈,展开猫捉老鼠的游戏。

用一切方法脱离对方用聲纳浮标形成的(划地爲牢)式的,异常可恶的单向游戏规则。如果这比拼毅力令人煎熬的过程,最后是核潜艇得以侥幸逃出生天的话。哪怕是大洋里最有耐心最狡猾的艇长,在没有帮手.援军,没有把握干掉对方预警直升机的情况下,(任何时候,潜艇对于天上的敌人,基本上是没有丝毫脾气的。)会悄无声息地偷偷溜走。艇长会暗暗发誓:下次再找回场子吧,今天能全身而退,老子就已经赢了!娘希匹,来日方长,哥得拜!











手机用户崔永方


首先明确结论,在相同技术水平条件下的两艘相隔50海里的核潜艇(包括战略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和驱逐舰同时发现对方,那肯定是驱逐舰占优势(注意:一定是处于同一技术水平)。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失偏颇,核潜艇最大的优势是隐蔽性,如果前提是已经暴露了核潜艇位置,本身就已经将核潜艇最大的优势人为消除了,在暴露的情况下讨论核潜艇和驱逐舰对抗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发射导弹的驱逐舰编队

“武装到牙齿”
的俄罗斯“亚森级”攻击型核潜艇

既然要对比核潜艇和驱逐舰,那我们就拿具体的例子来说事,要说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核潜艇和驱逐舰,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和“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肯定毫无争议。“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造价约18-20亿美元,是美国用了替换“洛杉矶级”的最新一代主力攻击型核潜艇,水下排水量约7900吨、装备4具533mm鱼雷发射管、12具“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后续型号可携带28枚)、最大下潜深度约450米、最大航速约34节;“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造价约16-18亿美元,满载排水量约9700吨,装备96具MK41垂发系统,可以发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战斧”巡航导弹等,此外还装备了1门127mm舰炮、8枚“鱼叉”反舰导弹等。


现代驱逐舰的典型代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后续型号战斗力更强大

既然说50海里(约92.5公里)范围内核潜艇与驱逐舰已相互发现,我们也就不一一枚举各自装备的声呐等电子系统了,直接看各自打击能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反舰武器方面包括MK-48重型线导鱼雷、潜射“鱼叉”反舰导弹以及可能装备的反舰型“战斧”导弹,MK-48鱼雷最大射程约50公里,在50海里距离上无实际作用,“鱼叉”反舰导弹虽然射程超150公里,但是只有约0.9马赫的飞行速度,不仅容易被拦截而且攻击90多公里外的驱逐舰需要中继制导,效果也不会太好,至于反舰型“战斧”导弹,情况与“鱼叉”差不多。
“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潜射反舰导弹结构

对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来说,反潜是其关键能力之一,虽然其装备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射程也只有30公里左右,但其携带的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也可以携带鱼雷等武器对核潜艇实施打击,仅凭反潜直升机这一方面核潜艇就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即便是“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拥有34节的超高航速,但是也发与反潜直升机的速度相提并论。因此,在双方相互发现的前提下,核潜艇与驱逐舰对抗处于明显的下风。

高速机动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搭载1架SH-60直升机

就像文中最前处所说,相隔50海里相互发现对方这个前提本身就是对核潜艇“不公平”,如果在方圆100海里的公开海域让“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放开手脚一对一对抗,个人认为“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将大概率会获胜!
核潜艇是“暗影杀手”,本身就是一对于“单挑高手”!


即便是号称“反潜世界第二”的日本海自,其反潜舰艇也是成群出动才能形成完整反潜能力


威呐解析


在50海里的距离,也就是1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核潜艇和驱逐舰如果同时发现了对方,那么驱逐舰就要被击沉了。这是建立在一对一的情况下的,但是实际中,反潜作战一般都是多舰协同,很少有单舰就去对抗一艘核潜艇的。

图为我国海军的反潜干将,054A和056A,056A尾部开有大口,就是搭载的变身式拖曳声呐的拖曳体。


有人指出,核潜艇的发现距离较近,达不到50海里,实际上,核潜艇的声呐技术已经非常先进,现在的艇首共形声呐加上侧舷阵列声呐、拖曳线阵列声呐系统,足以在远距离发现舰艇,而且核潜艇也可以通过长波通信接收到敌人舰艇的位置信息,现代战争都是联合作战,核潜艇本身就是负责火力打击的舰艇,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的反舰导弹有600公里射程,也不是光靠自己去发现的。

核潜艇可以把鱼雷管内装载反舰导弹,图一是俄罗斯的俱乐部反舰导弹,图二是我国海军的093G核潜艇,093G也可以把导弹装填在鱼雷管内。


一般的核潜艇也都是装备反舰导弹的,很少有核潜艇只装备鱼雷作战的,比如我国海军的093型核潜艇就可以发射YJ18反舰导弹,在鱼雷管里直接发射,英国的机敏级则可以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当然,战斧现在不能反舰,过去还有反舰战斧,现在已经不再生产了,但是机敏也可以发射潜射鱼叉导弹。俄罗斯的核潜艇则可以发射多种反舰导弹,俱乐部、缟玛瑙都可以。

航空反潜,飞机一定要多,效率才会提高,对核潜艇才能形成持续不间断的接触和打击,图为苏联的1123型直升机航母和日本的出云号直升机母舰。


在这样的情况下,核潜艇会利用远程被动声呐来确定敌人的方位、距离,然后通过主动声呐来连续获取对方的行动路线,驱逐舰则会马上起飞反潜飞机,赶往潜艇所在海域,100公里的路程稍微有些远,可能直升机还在飞行的途中,核潜艇就已经取得完整参数,开始了第一次攻击。有人说核潜艇沉在水里,如何为导弹提供火控?

图为我国海军的093G型核潜艇,装备有新型拖曳线阵列声呐。


其实,核潜艇发射的导弹大都是有主动制导模式的,只需要前期利用惯性加GPS制导送到大致区域,导弹自己就可以搜索敌人予以攻击。这些导弹简单的有红外导引头,比如YJ83导弹,复杂一些的则装备有主动搜索雷达,搜索距离大概是30公里左右,比如YJ18导弹,这些导弹可以在飞行200--400公里后打击舰艇,因此完全可以在100公里距离上执行反舰任务。

大型反潜巡逻机是机动大范围反潜的重要装备,可以挂载较大的反潜鱼雷。


假如核潜艇的第一波导弹打击被驱逐舰上的防空导弹系统拦截了,此时反潜飞机也飞到了核潜艇所在的区域,那么反潜机将会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反潜搜索:先按照潜艇发现的位置和此后他的移动方向,布置被动声呐浮标,同时下方吊放式声呐,进行侦听,一旦出现声音接触,那么马上飞到接触位置,沿着环形布置被动声呐,确定潜艇的具体位置和方向,然后朝着他的运动方向提前量上打出反潜鱼雷和反潜火箭弹。

舰队反潜效率最高,单舰反潜很危险,一个航母编队,基本就能执行高强度的攻势反潜了。


一旦被反潜飞机缠上,核潜艇就会面临反复不断的攻击,很难逃脱,毕竟飞机飞的比潜艇快,除非是非常先进的核潜艇,可以下潜到很深的深度。但是反潜直升机的鱼雷是轻型鱼雷,打击效果有限,巨大的核潜艇恐怕不会被一次击沉,需要驱逐舰马上发射反潜导弹予以打击,反潜导弹射程为20公里左右,驱逐舰需要继续往前机动,接近潜艇。

图为俄罗斯海军的无畏级大型反潜舰,俄罗斯海军奉行攻势反潜。


但是此时核潜艇应该也完成了第二波的反舰导弹打击准备......因此,核潜艇的胜率更高一些,毕竟第二波的导弹打出去后,核潜艇和驱逐舰就进入近距离的鱼雷对抗环节了,即便是驱逐舰拦截了第二波的反舰导弹,核潜艇也会利用更快的机动速度,占据打击优势位置,率先发射反舰鱼雷,所以我更看好核潜艇。


海事先锋


装备有各种防空、反舰、反潜武器的驱逐舰一直以来和水下的潜艇就是天敌,毕竟除了专门发射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艇外,剩余的不管是核动力攻击核潜艇还是常规动力攻击潜艇目标就只有两个,一个是敌方的潜艇另外一个就是敌方的水面舰艇(当然现在很多攻击核潜艇还搭载有攻陆的巡航导弹),而且其主要的作战武器除了专门攻击陆地的巡航导弹外,就是用来对付敌方潜艇或者水面舰艇的鱼雷了。如果要问:一艘核潜艇和一艘驱逐舰在五十海里的距离上同时发现对方,谁的胜算更大?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驱逐舰和潜艇是如何攻击对方的?从驱逐舰攻击核潜艇来说,其主要还是根据距离远近决定使用哪种武器?比如距离比较近的话可以直接发射鱼雷攻击核潜艇,距离过远的话受限于鱼雷航程的原因就只能发射反潜导弹了,这是从驱逐舰的角度攻击敌方核潜艇的方法。而核潜艇攻击敌方的驱逐舰就只能发射鱼雷攻击对方了,所以从以上两种互相攻击的方式来说,其主要还是根据距离的远近决定使用哪种武器,当然从武器选择的角度来说,驱逐舰在攻击核潜艇的时候可以根据距离远近选择直接发射鱼雷或者发射射程更远的反潜导弹,但是核潜艇在攻击驱逐舰的时候,如果双方距离过远,核潜艇就只能航行到距离驱逐舰更低的位置,再发射鱼雷了,这无疑增加了核潜艇被敌方驱逐舰攻击的几率。

再回到标题来说,五十海里换算成公里的话大概是93公里的距离,这个距离其实对于美国MK48这种重型鱼雷来说已经算是遥不可及了,毕竟MK48鱼雷最新型号的MOD7在40节航速下最远射程也只有46公里,而且一般来说为了增加核潜艇进攻的成功率,核潜艇都会选择在鱼雷的有效射程内发射,而鱼雷的有效射程一般只有最大射程的80%左右,我们就算将MK48 MOD7重型鱼雷最大46公里的射程算为最大有效射程,这个射程也达不到93公里的要求啊。所以核潜艇要想在五十海里的距离内攻击敌方的驱逐舰,就只能航行到距离敌方驱逐舰最远50公里的距离内,再发射鱼雷攻击对方,这个时候首先双方距离在鱼雷的有效射程内,而且这个距离对于MK48这种重型鱼雷而言,其可以采用双速制发射模式来缩减鱼雷发射时间,继而提升击沉率。

当然电动时代在进入平常百姓家之前,就已经在军事领域大放异彩,比如德国研制的DM2A4增程型鱼雷最大射程达到了惊人的140公里,而且其最大航速也超过了50节。可以说不管是从距离还是航速上对比,装备于德国海军212AIP潜艇的DM2A4增程型鱼雷直接用来攻击敌方的驱逐舰是可以完成标题拟定的在50海里内攻击任务的,不过DM2A4这款增程型鱼雷现阶段只装备于德国海军212常规动力潜艇,并没有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所以具体算的话,不能作为标题解答的依据。

但是从驱逐舰攻击核潜艇的角度出发的话,虽然现代很多驱逐舰搭载的鱼雷都是324毫米的轻型鱼雷,这类鱼雷的最大射程一般也就只有10--20公里,所以从标题要求的距离来说,驱逐舰直接发射轻型鱼雷攻击敌方核潜艇,受限于鱼雷的航程根本达不到要求。所以这个时候装备有反潜导弹的驱逐舰就可以通过发射反潜导弹增加射程了。以美国大名鼎鼎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为例,其主要由一枚MK46轻型鱼雷和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可以直接从专用的倾斜式发射器或者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中发射,依靠固体火箭助推器完成从发射海域到目标海域的空中飞行,到达目标上空后展开降落伞,MK46鱼雷实现入水后开始搜寻敌方核潜艇,并开始向目标进攻。

但是事实上阿斯洛克这种反潜导弹虽然极大的提高了鱼雷的射程,但是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毕竟是固体火箭助推器,所以其最大射程也不过20公里,所以美国海军的伯克舰载进攻敌方的核潜艇时,都是加速冲向目标,待与目标距离内胜算较大时才会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不过美国的技术并不代表世界领先,比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射程更远的反潜导弹也不少,比如我国已经装备且公开报道过的鱼系列反潜导弹在采用喷气式发动机后,其不光飞行速度更快,而且射程轻轻松松超过了100公里,到达几百公里不是问题。

所以总结一下来说,核潜艇虽然拥有近乎无限的航程,最大航速也普遍在32节以上,但是现代驱逐舰在编队作战的前提下也是具备全球无限续航的而且驱逐舰的最大航速也达到了32节,所以从舰体平台本身对比的话驱逐舰和核潜艇相差不大,但是驱逐舰空间更大,装备的武器不光种类多,而且数量多,对付敌方的核潜艇胜算更大。但是别忘了核潜艇可以拥有超过500米的最大潜深深度的,如果在发现已经被驱逐舰的鱼雷锁定的时候,可以选择快速下潜的同时释放气幕弹干扰鱼雷的,当然对于某些复合制导的鱼雷而言,其本身设计就是为猎杀敌方核潜艇而设计的,所以其最大潜深可以达到八九百米之深,更增加了击沉敌方核潜艇的胜算,再不济不能直接击沉,就算击伤,敌方的核潜艇要么选择上浮至水面受降要不就是自沉了。


魑魅涅磐


  可以很负责的说1v1驱逐舰一点胜算都没有,末日孤舰里机敏对伯克就是瞎演,现实中伯克早死了,现役驱逐舰装的都是轻战斗部反潜鱼雷,反潜导弹上加载也是轻型鱼雷,无非就是靠火箭助推打到预定目标海域,寻第还是靠末端的鱼雷战斗部,战斗部装药不超过50kg,50节时航程不超过5海里根本威胁不到核潜艇,而核潜艇发射海基战斧或捕鲸叉一枚就能报废驱逐舰,玩玩硬核游戏冰冷水域就知道反潜是多么的难了,尤其是核潜艇一旦被发现可以在水下以最大航速做三维机动直到把反潜鱼雷的动力耗光为止,而水面舰艇只能二维机动被mk48锁定只有死路一条

  

  

  

攻击核潜艇是一种以鱼雷、反舰导弹或巡航导弹为主要武器的核潜艇,用于攻击敌方的水面舰船和水下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

由于有核动力装置,因此核潜艇能够长期在水下潜航,而不必象常规潜艇那样需要浮出水面换气,即便是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的常规潜艇,也不可能长期待在水下,所以核潜艇的水下隐蔽性能非常好。

潜艇包括核潜艇,正是凭借在水下的隐蔽性能好,在敌水面舰艇经过的航道设伏或潜航隐蔽接敌,出其不意地发起重型鱼雷或反舰导弹攻击,往往对敌水面舰艇造成极大的损伤,这方面潜舰之间二战海战案例特别多,采取此战术潜艇的赢面相对比较大。


俄罗斯海军“无畏级”大型反潜舰,是目前还在服役的专业反潜驱逐舰,总体反潜作战能力要高于美军的“伯克级”驱逐舰,冷战期间也只有美军的“斯普鲁恩斯级”可以和它相提并论,舰艏两座4联装SS-N-14反潜导弹非常强大!

▲俄罗斯海军“无畏级”大型反潜舰

舰舷两侧还各有四联装533㎜口径的远程反潜鱼雷、双直升机机库可以搭载两架“卡27”反潜直升机…这样的反潜能力在目前世界专业反潜舰这个舰种当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但是,“无畏级”大型反潜舰要是单舰在50海里外与核潜艇同时发现对方这种情况下,“无畏级”可能要处于下风,而且“单舰反潜”更是比较危险的!

▲美军“海狼级核潜艇”吉米.卡特号,是目前最先进的核潜艇之一,装备的各种武器也都是最先进的。

为什么说50海里外反潜舰与核潜艇对抗处在劣势当中呢?原因就是现代海军进入到“导弹化时代”之后,潜艇也装备了各种反舰导弹,并且射程较远。

目前比较先进的潜射反舰导弹射程通常都在200公里左右(100多海里),在50海里的距离打击“反潜舰”是比较容易的事情!

但是,现有的反潜武器射程却没有那么远,“无畏级”的SS-N-14反潜导弹连同鱼雷都射程才55公里、美军的“阿斯洛克”导弹射程22公里,上面的鱼雷射程最多10公里!并且发射它们要更近的距离才行,最好是距离敌潜艇20公里处发射,这样导弹的射程有余量更能击中潜艇。

▲“无畏级”的四联533口径反潜/反舰鱼雷,目前世界上反潜鱼雷有:324㎜的轻型反潜鱼雷和533㎜的重型反潜鱼雷。不过这两种鱼雷都射程都在10~30公里之间根本打不到50海里外的潜艇!

既然是反潜舰上的武器打不到潜艇,只能使用反潜直升机去反潜,反潜直升机在空中机动灵活,而且直升机上也有较大直径的声呐和声呐浮标,对于搜潜很有利!直升机上的轻型反潜鱼雷和反潜深水炸弹也是反潜的利器,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潜艇是最怕反潜机的!

▲图片上是德国研制的“独眼巨人”潜艇防空导弹

但是到了1990年代末期随着科技的进步,直升机反潜也变得不安全了!这是由于潜艇可以发射对空导弹了,德国研制的“独眼巨人”潜艇防空导弹,采用光纤制导,也就是潜艇根据雷达或者其它光电跟踪设备发现反潜直升机后→从鱼雷发射管将导弹发射出去,导弹头部有光电探测/跟踪摄像头可以拍摄景像→通过弹尾部的光纤传输到潜艇内部有控制台的显示屏上面,操作员根据摄像头发现的目标操纵导弹去拦截反潜直升机。

▲德国212型常规潜艇和“独眼巨人”导弹暨控制台。

“独眼巨人”这类的防空导弹出现之后,反潜直升机进行反潜就变得很危险了,因为它本身飞行速度只是相对于潜艇的航速快,但它与导弹的速度相比太慢了,如果将来科技再进步“光纤制导”导弹的射程要是超过了15~20公里(现在最多10公里)反潜直升机就变得更危险了!

到那时反潜直升机也只能是对水面航行的潜艇有优势,因为可以发射小型反舰导弹。

▲美军“海鹰反潜直升机”发射挪威制造的“企鹅”轻型反舰导弹。

总之,在50海里的距离驱逐舰与潜艇对抗要小心翼翼!弄不好就会让潜艇给击沉了,现在对于反潜这个科目都采用的“双舰双机”联合反潜!一组搜索、一组攻击让潜艇首尾难顾!而且“舰机”还要在30公里的距离,这样才能发挥出反潜装备的优势。

▲“独眼巨人”导弹攻击:战舰、反潜直升机、陆上目标示意图。

如果是单舰在50海里发现潜艇,要看情况是否对自己有利,如果是潜艇在水面航行完全可以使用反舰导弹+直升机中继将潜艇击沉,如果潜艇处在潜望镜状态,甚至是潜航状态则采取放飞直升机跟踪方式,是否需要打击潜艇要见机行事!不能不惧危险的去紧跟潜艇,否则吃亏的很可能是自己。


铁杆军迷


首先这种问题,提的就非常玄幻。50海里,也就是93公里外,还驱逐舰、核潜艇同时发现目标?!外星技术么?

声信号在水中传播,有个汇聚区的概念啊,就是声学信号在水中传播,声波经过海底或跃变层反弹,汇聚到一起的区域。声信号的第一次汇聚,一般叫第1汇聚区,才40公里距离。题主问50海里外,也就是93公里外,声学传播的第2汇聚区以外了!还能同时发现目标,发现什么目标?声音信号早就失真到,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在发声的地步了!机动平台比如驱逐舰,一般都是使用声学“直线传播通道”,也就20多公里而已。少数非常了解海情的海军,比如美国驱逐舰,可以搞一搞第1汇聚区,那也才40多公里而已。还不可靠,还容易失真,或者探测误差很大,需要复杂的协同动作。距离再大,都是不靠谱的广告了。

在当今人类科技里,只有SOSUS,也就是海底固定声纳基阵,凭借巨大的虚拟孔径,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理论上,能够发现比较远的目标。那也得派机动平台去确认目标,而且SOSUS经常把风暴和鲸鱼,当做潜艇声音,虚警率高得吓人。其他什么驱逐舰,什么核潜艇,能够随便识别第一汇聚区外的目标么?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实际上,任何远程探测手段,都是先粗略知道有动静,再派东西去近距离看,派去的东西,叫做应召!应召反潜,去精确识别目标,再慢慢测定位置、航向、深度,准备攻击。而攻击时,如果不用核武器,又将是一个漫长过程。

反潜从来都是麻烦事,动辄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或者更久,就是因为老干这些事情,非常麻烦,非常繁琐,非常费时间,而且很不可靠。所以,寻找核潜艇,需要一大堆平台,不是什么1艘驱逐舰,一下就发现了核潜艇,再去打一下,就打沉了,没有这种可笑的事。反潜反潜,3艘主力反潜水面舰一起,也就只能驱逐一下核潜艇。军迷要对这些基本情况有个了解,不要人云亦云,甚至只搞“玄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