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走进常宁白沙这群古民居,听听流传了百年的故事!

有故事的人,大多寂静不语。有故事的地方,通常充满历史的意蕴而沉默在时光里,譬如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历经沧桑,仍静静的矗立着,仿佛在跟我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有趣的故事。

在常宁白沙镇有一处古村落名叫火石桥,火石桥是白沙镇李姓聚居地,自明中叶必选公开基以来,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走进常宁白沙这群古民居,听听流传了百年的故事!

2015年,火石桥古民居群被列为衡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说起火石桥村名称的由来,却又别有一番故事。

火石桥村的由来

火石桥村位于常宁市白沙镇西南一公里,村子西倚大义山余脉太平岭,东边有一高岗,村子正中后方有一后龙山。

村子中央有一大水塘,长约百米。在村前的田垌中,一条小溪自西面的桃子冲发源,汇入村子东边二里许的舂陵江中。真可谓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走进常宁白沙这群古民居,听听流传了百年的故事!

常宁至桂阳的大道,则正好从村子东面穿过,在大道与小溪交叉的地方,有一座桥。而火石桥村名字的由来,则正是因为这座不起眼的小桥。

在以前,小桥是白沙到桂阳县的必经之路,意义十分重大。

走进常宁白沙这群古民居,听听流传了百年的故事!

原木桥所在地

但不知何年何月,小桥失火被烧毁,白沙的民众就以火烧桥称呼此地。后来,在火石桥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木桥原址重新修建了一座石板桥,从此火烧桥改名火石桥,并一直延续至今。

火石桥民居群的最终形成

火石桥村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已烟开二十多户,但被列为衡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居群,则是源自清道光年间的邦逵公。

在以前,白沙至桂阳的大道边,有一座凉亭。当时来往白沙桂阳间的客商多半会在凉亭中休息。

有一天,邦逵公在凉亭拾到一个客商遗留下来的包裹,里面全是金银细软,这对于一个乡下的穷小子来说无疑是一笔飞来横财。一般的人,早已被这笔财冲昏头脑,再者说邦逵公捡到包裹时并没有人看到,就是偷偷的自己拿走也没有知道。

走进常宁白沙这群古民居,听听流传了百年的故事!

原凉亭所在地

但,邦逵公并没有这么做。

邦逵公查看包裹里的财物后收好,就静静的在凉亭等候失主。失主到来后,邦逵公与他将包裹里的物品一一印证,最后“完璧归赵”。

客商本想分一部分财物给邦逵公,但邦逵公却摆摆手谢绝了,这让客商看到了邦逵公身上诚实守信、轻财好义的一面。

此后,这位客商一直带着邦逵公经商闯荡。最后,邦逵公终于有所成就,在道光年间被诰授朝议大夫,参予朝廷政事。

走进常宁白沙这群古民居,听听流传了百年的故事!

在邦逵公的影响与带动下,清末民初火石桥人才辈出,在村子里修了好多栋宅子,也就是现在的火石桥民居群。

后记

自明中叶李氏必选公在此开基,至今已有500多年了,火石桥村现已繁衍为近千人的大家族。多年来,火石桥李氏人才辈出,子孙散居海内外,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一直都记得这里的青砖古瓦,青石板路。

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根,使他们的祖先曾经繁盛生息的地方,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脉深处!

走进常宁白沙这群古民居,听听流传了百年的故事!

每当逢年过节时,总会有返乡的李氏子孙,漫步在村子里的青石板路上,凝视着这一片青砖古瓦,静静着他们诉说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