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说学医的人看不起学护理的人,对此你怎么看?

yukiye620


看到这个问题,我忽然想起钱钟书先生在他的小说《围城》中的一段话:“……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沒有谁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钱先生当时写这本书时,国内可能还没有护理专业,所以,学医的看不上学护理的也就没上榜。但我们却可以得知,文化人之间的看不起,是司空见惯的事。鲁迅先生讲“文人相轻”,看来我们要改做“文化人相轻”了。

医生产生很久后,护理这门学科还迟迟未出现。最早的护士叫看护,也就是听医生的吩咐,照医生的指示办事。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很多医院的护士都是医院通过短期培训班自已培养的。因为那个年代医学教育资源缺乏,即使是中等学校卫校,也是以培养医士为主。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等专业学校逐渐以培养护士为主。至于护师,也就是大专或本科学护理是近年来的事。现在,一个三甲医院恐怕不是本科的护师,是不会要的。但,你要是医生,就非博士才能进去了。

护士和医生还是有点区别的,进同一所医学院校,医师学生要的是最高分数,护师则是较低的分数了。说医生瞧不起护士,我们只能说,这也和钱钟书先生说上面的话一样,只是同行或同学之间的一种调侃。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多见。医护分工不同,这是事实。但,不等于医生瞧不起护士。实习医生刚到医院时,称每个人都是老师。当他到这个医院工作时,有时对年令大的护士仍叫老师,这也是为了工作,也是一种尊重。由于护士工作比较繁琐也比较累,所以护士还会在工资,津贴上有点优惠,这也是重视护士的一种表示。


天太2


最近几年,探讨歧视链问题成了普通话题。其实,“歧视”是无处不在的,只是大家找不到正确的话术去探讨。对于上述问题,我认为,大家应该养成这样的一种认知:“你有你们看不起的自由,我有不跟着你们讨论这类话题的空间。”

对于沉迷这一问题,因这类问题备受精神、心理折磨的同学,我也有一句话送给他们:与其整日沉醉于“歧视链”、“谁瞧不起谁”,还不如陪恋人看场电影、陪朋友喝杯酒,自己听首歌呢。难道沉迷在歧视链里就有这么好吗?

从人类文明之初,到现在,“歧视”虽然像一个禁忌话题,但“歧视”的现象却无处不在,所以,我来借题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学医的看不起学护理的,那病人怎么看?反正大家将来服务的对象都是病人嘛,学护理的将来不是看病治病的,学医的将来肯定不是从事专业护理工作的,这两类工作处在医疗保健行业的不同阶段,分管的是不同的职能,可能在待遇、福利、工作时间等上面有一些经年累积的差异,这非常正常,各行各业的垂直管理模式都一样,这是各行各业几十年、上百年积累的组织和架构,所以,可以将“歧视”这个话题推高一点,上升到学校排名、专业排名、权力等级的层面,再去冷静地看待这一“无关紧要”的“街头巷议”,看不起就看不起嘛,这就跟富人瞧不起穷人一样,有能力就从学护理转而学医,有能力就多赚点钱,所以,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没必要醉心思考这么多让自己专业学习分心、更没必要将自己大好的人生和前途扔在别人的口水里,反正瞧不起自己的人是肯定不会给自己搭把手,所以,还不如多花点精力将各门成绩考的非常好,学一门爱一门,在护理行业成为全市、全省知名的大咖,也是一条不错的人生大道。(圣达信教育梁挺福)


高考专家梁挺福


关于医生和护理两种职业地位的评价,要从医院、医生的由来说起。

1.医院、医生的由来。我国最早的医院,据《周书·五会篇》记载(公元前1100年左右):周成王在成周大会的会场旁,设过“为诸侯有疾病者之医药所居”的场所,这可视为我国医院的最早雏形。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时期最强盛的国家齐国,政治家管仲在首都临淄建立了“养病院”,收容聋、盲、跛等病人集中疗养。

西方,在公元4世纪,罗马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被称为医院的医疗机构,并且同基督教的兴起逐步发展起来,因为基督教义强调人类有责任向病人和穷人提供帮助。

2.早期医生和护理的区别。最早的医生是为病人提供康复指导的,单纯的护理最早是没有的,只是作为医生的辅助人员,提供辅助服务的,包括饮食、保洁等工作。

3.现在医疗和护理因为分工不同,各有专长。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医疗和护理分工越来越细化,成为医疗场所分工各有不同的职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不同领域。所以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4.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然最早医疗机构其实是一项慈善机构,主要是服务最底层贫民的,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群,社会地位也就差了许多。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健康产业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社会地位突飞猛进,也是让大家始料不及的。就像是原来杂耍唱戏的,变成现在的各种明星,谁又能猜想得到呢?这或许是让某个学医的感觉飘飘然的原因吗?

认清了这些,就可以分析:关于学医的看不起学护理的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就像说博士业余相声选手看不起郭德纲差不多是一个道理。可能博士背公式要比郭德纲强很多,但是在说相声这件事上,郭德纲目前还是比较权威的。

5.在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从属关系。在医院医生是主导地位的,这个毋庸置疑,在不同的科室可能会略有差异。比如康复科,有可能护理的作用比医生要强一些,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在护理院、敬老院、康养院等机构,护理是占主导地位的,医生是配合护理开展服务的。

结论:所以不存在学习哪一种学科看不起学习另外学科的问题,只不过近些年,医疗机构的畸形发展,导致医疗人员缺失,形成的一种误导。假设过几年,养老机构蓬勃发展,会不会出现学护理的就看不起学医的呢?棋酒君认为,没有那个必要。

送上一个故事:《三个木桶的故事》

一个装粪,就叫粪桶,众人躲着;

一个装水,就叫水桶,众人用着;

一个装酒,就叫酒桶,众人品着。

人生无所谓高低,只是位置不同,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

关注头条号:棋酒君,每天陪你进步一点点。

喜欢,就转发出去,让更多的好朋友受益,彰显你非同一般的观点。


棋酒君


(特约回答:协和阿伟)


对于这种说法,确实存在,这不只是学医的人看不起学护理的人,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医学上的体现。那么这个社会现象就是高考高分的人看不起低分的人,好专业的学生看不起差专业的学生,等等。为什么会存在学医的看不起学护理的,有2点:

第一,学医的入学分数确实比护理专业高很多。一般的临床医学专业都比同院校的护理专业高很多分。


第二,学医的将来进入医院成为医生,学护理的将来进入医院成为护士,医生在病人的治疗方案中起着主导作用,护士主要是执行医生的医嘱,客观的造成了医生的地位要高于护士。


其实,对于社会和患者来说,医生和护士同等重要,都是白衣天使,都在发挥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没有贵贱之分,只有任务的差异。如果作为一名医生,你不尊重护士,那么你成为不了一名好的医生。


医患家


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的一种“认同”所导致


花若离枝217554355


没有存在职业的歧视,只有存在人的歧视。这么说吧,即使你做着清洁工、服务员,但是你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不会看不起你;而如果你做着医生、老师这类看着光鲜的工作,却不努力,整日怨天尤人,没有人会看得起你。所以,对人不对职业,护士跟医生,缺了任何一个医院都开不下去。在临床中,护士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手术之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手术成不成功,多半要看术后恢复。在医院中,护士跟医生都是搭档,就像相声中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一样。所以在什么地方,只要努力,没有人会看不起你!


稻草蒿


谁说的?杀猪的看不起卖肉的?种田的看不起种菜的?卖淫的看不起嫖娼的?土匪看不起强盗?乌龟开不起团鱼?烧窑的看不起卖瓦的?不都是一窑货?!半斤八两,谁比谁强?其实,有的护士比医生强百倍!医生,多数是考不起一本,而投靠医学。也就是“二等货”。而护士,虽然学历低点,但她们才是医院的顶梁柱。看一个医院好坏,首先,看他们的护士队伍。护士业务知识强,则医院强。否则,这个医院就是一塘死水。


执着128750824



小羽毛ABC


对于医生和护士,是患者都缺一不可,他们都是接受病人治疗服务\b的劳动者。不过从劳动的付出而言,医生首先是对患者病情的诊断的先行者和知情者,他的劳动付出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做出结论,开出药方。而护士的劳动是依据医生开出的药方,接受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治疗。按理说护士的劳动强度和责任风险要比医生付出的要大。打个比方,就是“魚儿离不开水,水而离不开魚”,二者都是社会和所有患者受尊敬的劳动者,不能有谁看不起谁的观念,只是劳动分工不同而已。


13037813


很多刚毕业的年轻大夫都曾经骄傲过。等在岗位上工作起来之后,发现自己不一定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护士懂得多,渐渐的就不那么骄傲了。如果有心,不断的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谦虚,越来越温文尔雅。但是他在其他人心中的地位却上升了!比那些趾高气昂的更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