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划拳式”處理多一些,“反殺”事件或就能少一點

四川省成都市“划拳哥”的佛系交通事故處理方式,火到了大江南北,讓不少網友感受到成都人優哉遊哉的性格。9月5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紅星路上,這樣的佛系處理方式再次上演:一輛轉彎車與直行車發生剮蹭事故,雙方發生爭執,並報警。但轉眼,兩人的火氣立馬降了下來,最終商量決定,用微信丟骰子的方式,決定該賠多少錢,無形中更成了微信好友。

“划拳式”處理多一些,“反殺”事件或就能少一點

“划拳式”處理多一些,“反殺”事件或就能少一點

划拳、丟骰子,本是娛樂助興的遊戲。當這樣的遊戲被運用到輕微交通事故的處理中,好像不無違和之感。但先後發生的兩起事件,卻都贏得了輿論的好評。有網友評價這種交通事故定責的方式“很成都”,而這背後所蘊藏的輕微交通事故處理的“佛系”心態,或具有普遍的借鑑意義。

交通事故處理,當然是件嚴肅的事,要充分考慮事故的影響、法律、當事人意願等等因素。但輕微交通事故,一般在未違反法律的情況下,只要雙方達成意願,完全可以進行私了。事實上,根據目前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規定,輕微事故處理,在不涉及違法行為、安全問題的前提下,應該遵循快速處理的原則。並且應當自行撤離現場而未撤離的,交通警察可責令當事人撤離現場;造成交通堵塞的,駕駛人還可能被處罰。

早有調查顯示,事故車輛處理慢也是造成交通擁堵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實中,輕微交通事故佔了總事故的最大比例,如果這部分事故處理能夠提高效率,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擁堵因素。發生輕微交通事故,用扔骰子、划拳來處理雙方的責任爭議,雖然看起來有點無厘頭,但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卻不失是一個比較妥當的做法。既能夠妥善解決爭議,也能夠實現快速處理,避免增加道路擁堵。所以,“佛系”處理,不只是對雙方當事人有好處,其實也對社會有益。

“划拳式”處理多一些,“反殺”事件或就能少一點

類似的方式引起關注,不只是因為“少見”或者“當事人腦洞太大”,更是因為,“划拳式”處理,相較於交通事故處理所頻繁引發的矛盾,形成了一種鮮明對比。現實中,因為交通事故責任劃定爭議最終引發矛盾,甚至在街頭大打出手的現象時有發生。而一遇到交通事故,人們首先想到要找關係、托熟人,更是被稱為某種中國式潛規則。這類現象,不僅給事故雙方造成了更多不必要的損失,也可能進一步破壞社會秩序。划拳定爭議,既能夠及時止損,也能夠減少事故帶來的社會成本。

“划拳式”處理事故責任爭議,更多示範的是一種豁達、文明的處事方式與心態。它的實現有兩個主要前提:雙方都認同此種處理方式,處理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所以,我們未必要呼籲每起事故的雙方,都採取這樣的方式來“裁決”爭議,但是碰到尋常的輕微交通事故,雙方像這樣多一點諒解,少一點衝動,心平氣和處理事故的方式,值得學習。要知道,最近引發全民關注的“反殺”事件,說到底其實也是肇始於輕微事故,若有點“划拳”的精神,斷不至於鬧出人命悲劇。

中國的汽車普及率已經不算低,在事故處置上的態度是該更成熟了。符合法律的“划拳”式處理,未嘗不是汽車文明進化的一種必然表現。(任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