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拒做外包行業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輝、東軟、中軟和塔塔都在轉向哪裡

拒做外包行業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輝、東軟、中軟和塔塔都在轉向哪裡

本文較長,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本文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探討印度服務外包市場、中國服務外包市場,以及當前服務外包市場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在正文之前,需要說明,服務外包是一個寬泛的名詞,指一些企業將IT項目交給第三方的做法,包括核心系統、解決方案、開發和測試等,但不包括運維服務。隨著市場的變化,它的內涵和外延也隨之變化。本文所指,只要接受第三方委託的IT項目都算是服務外包。

本文集中在這些服務外包公司的營收、利潤,目前遇到的困難,以及當前的轉型過程,涉及到的公司包括印度塔塔諮詢、印度印孚瑟斯、以及中國的東軟、中軟、文思海輝等公司。

上篇

印度市場:中國公司學不會

眼看著進入今年第三季度,還記得今年印度服務外包市場的4月新聞嗎?那就是在當地時間4月20日,塔塔諮詢發佈了財報之後,由於數字超出市場預期,股市瞬間暴漲4.6%,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100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

拒做外包行业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辉、东软、中软和塔塔都在转向哪里

如果按照中國2018第一季度的市值排行榜,塔塔諮詢1000億美元的市值能進入前15名。如果只按照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排名,塔塔諮詢能進入前三名。在它前面的只有阿里和騰訊。可見,這1000億美元市值的含金量。

單從營收和利潤說,這家公司並不高。2018年3月31日發佈的2018年財年收入是198億美元;2017財年的收入是175億美元,淨利潤為40億元,員工近40萬人。大概可以看出,淨利潤為22%;人均年營收為4.37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為29.7萬。人均利潤率高不高,心裡有數吧。

塔塔諮詢是世界服務外包的一面旗幟,也是中國服務外包行業一直以來學習的榜樣。在2003年左右,這家公司接待過不少國家領導人的參觀和訪問,可見旗幟作用。而且,印度外包,也一直是我國學習和追趕的對象。

但,世界只有塔塔諮詢一家,別無分社。別說中國公司,就算本土印度公司也學不會。

來看另一家公司印孚瑟斯(INFY),它的營收具體見下表。

拒做外包行业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辉、东软、中软和塔塔都在转向哪里

一個基本的判斷,營收每年增長10%,利潤緩慢爬升,員工將近20萬。算一下賬,人均年營收5.4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為37萬元。利潤比塔塔諮詢要高一點,畢竟人少一半,管理成本和分攤成本低。

如果放到中國環境,這兩家印度公司從規模來說,年收入700億人民幣已經非常高了。而且,利潤也高的嚇人,能達到20%左右,這比中國90%的科技類型公司利潤高。可是,人均之後,淨利潤立即攤薄。由此可見,這些公司仍舊走“規模化”效益,拼命做項目,多做集成,還擺脫不了傳統“賣人頭”的模式。

首先,這兩家公司,中國外包公司也許學不會,但是面臨的挑戰相似。塔塔諮詢的特點是,隸屬於塔塔集團,在這個大背景之下,塔塔諮詢可以有更多的生態和資金支持。當然,塔塔諮詢為集團貢獻了85%以上的營收。塔塔集團類似於韓國三星集團,跨行業,旗下有能源、通信、材料、汽車等7個行業,印度所有的捷豹和路虎就是從這個公司出去的。這就是為什麼成為第一的原因,有必要藉助資本和生態的力量。

其次,業務構成不同,轉型在加劇。

比如塔塔諮詢58%的利潤來自海外;來自數字化轉型的收入比例在增加。企業級解決方案和諮詢服務營收突破30億美元,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營收實現20億美元。增長最快的是工程服務業17.4%,基礎設施服務16%,質量保障服務12.5%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10.4%。也就是說,塔塔諮詢從單純的服務外包轉向諮詢、流程外包、工程服務和基礎設施服務,以海外大客戶市場為主。

第三,大環境影響明顯。比如,由於受到美國政策的影響,塔塔諮詢也開始在國外建設外包基地,去年就招聘了1.15萬人。而美國將逐步收縮對印度公司的簽證,這樣一來,勢必影響外包的利潤。很明顯的是,在印度IT業的銷售中,美國貢獻50%,歐洲貢獻25%。海外對印度公司來說,至關重要。

第四,人工成本。一個是外包行業的人才流失問題,全行業都居高不下;另外是新技術帶來的人才技術轉移,低端人才不斷被淘汰。這在全印度都是顯著的問題。加上大公司對利潤率的要求,勢必會減少對純印度本土公司的僱傭,而轉向符合當地法律法規條文的僱用政策。

如果對照這幾種挑戰來一一對應中國的市場,可見中國市場也面臨諸多問題。

中篇

中國公司:利潤太薄,都在轉型中

說了這麼多印度公司的營收和利潤,以及面臨的挑戰,我們再轉過頭來看看中國公司。有了以上的鋪墊之後,大概就能明白當前服務外包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了。

在中國公司中,挑選了幾家大公司:東軟、中軟、文思海輝和博彥科技。

東軟:甩掉了外包的帽子

拒做外包行业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辉、东软、中软和塔塔都在转向哪里

位於大連的東軟不是完全意義的服務外包公司,它有自己的產品和優勢產業,不過,仍舊可以從它的營收構成看它的走向。

拒做外包行业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辉、东软、中软和塔塔都在转向哪里

去年東軟的財報比較特殊,因為將東軟醫療、熙康、東軟望海等營收扣除了。按照同比扣除來算,東軟的淨利潤還同比增長11.93%。

現在,東軟來自自主軟件、產品及服務的營收是80%;利潤率為14%,也比較可觀。主要攻大健康、大汽車、智慧城市等領域,有自己的產品。而單純的服務外包的比例在減少,算是一家成功轉型的公司。東軟也是建立在人力成本和技術優勢之上發展的,進入行業速度特別快。另外補充一句,東軟的股份制改革在國內也是少見的成功樣板。

中軟:開始孵化新業務

拒做外包行业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辉、东软、中软和塔塔都在转向哪里

這是重點分析的對象。

2017年營業為92.44億元,同比增長36.27%,淨利潤為5.66億元,很強吧。利潤率為6%,不算低。從業人員有5萬人,平均營收為18.48萬。這個水平並沒有超出國內IT平均水平,還需要努力。

中軟這幾年的增長速度很快,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3.3%,服務性收入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43.2%,這也是很厲害的。來看看它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來自大客戶的營收比例在增加。TOP5客戶佔業務總額的64.1%,華為業務佔比53.6%。可見,中軟最大的客戶是華為。據分析,華為對中軟國際的貢獻從21%上升到54%(2012-2015 )。比如從去年“同舟共濟”合作伙伴計劃來看,中軟比較看重兩者的合作。畢竟,華為佔中軟國際3.54%股份,微軟佔4.05%股份。

第二,中軟在轉型。業務分為兩部分,技術與專業服務集團(TPG)和互聯網 IT 服務集團(IIG)。TPG是維持住固有業務,深入大客戶、行業做定製化服務,包括諮詢、服務外包、測試、集成、解決方案定製等服務;這一塊業務能佔到80%左右。這一塊業務泛稱是IT服務和行業解決方案,但中軟能將IT服務外包形成產品化和平臺化(產品工程化),這有利於規模化生產,比如電子政務平臺、Ark大數據中間件平臺和Toplink/Flowpower系列。

第三,新業務轉型迅速。IIG業務營收已經超過10億元。主要做IT眾包服務、雲服務、SaaS服務等新類型的服務。核心是“解放號”眾包平臺,和多個地方政府合作。目標是彙集100萬程序員,成為政府互聯網採購平臺。

只能說中軟朝著1000億元這個願景收入還差得很遠。先邁過100億元這個門檻再說。

文思海輝:積極面向數字化轉型

拒做外包行业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辉、东软、中软和塔塔都在转向哪里

文思海輝是最特殊的一個企業。

首先,它是中國服務外包的一面旗幟。無論從成立時間、服務客戶規模、技術實力、自身發展和利用資本等,這個就是中國外包行業的發展的縮影。談及中國外包,必然要提文思海輝這家公司,可以說,它在商業模式中開創了一個新品類,很具有代表性。

其次,它代表了我國服務外包行業的走向。1995、1996年文思、海輝先後成立。文思於2007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海輝於2010年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也是中國服務外包第一股; 2012年,文思與海輝達成“對等合併”,成立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2013年,黑石集團以6.25億美元對其私有化。2014年完成私有化,退市。2017年,成為海航集團中的一員。

這裡面有許多故事,可以略過不表。可以看出,文思海輝在特定的場景下做出種種決策,一直在積極探索轉型之路。畢竟,現在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來自AI、雲等新興技術正在顛覆傳統的服務外包行業。在過去外包行業“賣人頭”的前提下,要麼不斷擴大規模,提高大B用戶數量,才有可能發展更快,這可參考塔塔諮詢和中軟國際的路線。要麼越來越專,成為垂直領域的“隱形冠軍”,以技術為核心,把幾個行業做透做深。

第三,至今為止,仍舊是中國服務外包的頭部玩家,規模較大。因為它是私有化企業,無法獲得內部財報信息。但是可以從員工數反推它的營收。比如中軟國際5萬人營收為90億元;塔塔40萬人,營收為198億美元(1346億人民幣)。如果文思海輝按照3萬人計算,對標中軟國際的話,營收為54億元;對標塔塔諮詢的話,營收為100億元。(另外,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才知道中國外包行業的利潤實在太低了。)只從人數來說,文思海輝也屬於國內數一數二的服務外包公司,足以影響整個行業的走向。

第四,積極轉型,探索未來發展之路。它的優勢不僅僅是規模大、是領軍企業之一,還有其他幾個很少對說的優勢。

  • 海外佈局。這決定了它在服務大公司的過程中,可以支持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服務,很少有服務外包公司這麼做,目前是在59個國家開通業務。

  • 具有優勢的專屬行業。特別厲害的地方在金融領域,數次得到該行業的獎項,比如在是中國銀行業 IT 解決方案市場第一,榮獲“(行業)影響力品牌”大獎等,有核心產品,並非簡單外包。

  • 藉助AI等技術優勢,成為更智能的行業服務專家。這種能力形成AI+行業的佈局,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AI 應用解決方案。

  • 面向數字化轉型。以此為契機,幫助優勢領域的客戶轉向數字化,從過去簡單服務外包到技術實施、運營、運維、數字化營銷等不斷提高用戶體驗,服務外包平臺文小包就是明顯的一個例子,與中軟的“解放號”很像。


拒做外包行业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辉、东软、中软和塔塔都在转向哪里

第五,未來可期。由此可以判斷,文思海輝正在從過去“擴面”“賣人頭”的格局正在逐步藉助技術的優勢,在垂直領域中形成自己的“護城河”。這表現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為銀行、製造、電信等核心的行業中,推出具有AI能力產品和解決方案,進入客戶的核心繫統中,從而成為數字化的企業。

第六,業務走向何方?

塔塔諮詢和文思海輝最像,都是面向大客戶做定製化解決方案,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從前端的諮詢、營銷入手到後期的運營維護,這已經不是外包了,是一個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從產品落地來看,又和中軟最像。都要構建整體的IT服務的解決方案,都要形成產品化和平臺,都要依賴新業務的促進作用等。如果有財報分析,就能看出文思海輝的核心營收來源和未來轉型走向。總體來看,文思海輝還處於轉型中。

除了這幾家之外,還有博彥科技這類純粹做服務外包的公司,但是規模太小。2017年營收22.5億元,淨利潤2.18億元,都是小規模快速增長。

下篇

中國服務外包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前面3000字分析了印度、中國幾家公司,可以看出來,當前的服務外包和過去的“服務外包”的含義不同,整個產業都在發生變化,有機遇也有挑戰。當前看,轉型的方向可能多一點。如果跨過去,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首先,總體外包的趨勢是利好的。官方數據是,2006年-2016年的十年,我國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從13.8億美元增長到現在的1064.6億美元,年均增長54%;我國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從13.8億美元增長到704.1億美元,在全球離岸服務外包市場的份額從不到1%升至33%,穩居全球第二位。我覺得這些數據要客觀分析,這些外包具體的含義是什麼,能給企業留下的利潤是多少。短短10年間,服務外包企業從500多家擴展至近4萬家,從業人員由不足6萬人增長到現在的856萬多人,這個競爭可是很激烈啊。

第二,行業受政策影響明顯。如果過多的將業務放在國際,依賴美國、歐洲等大客戶,那麼隨著中美貿易戰和反全球化(小)浪潮和保守主義的抬頭,這對中國外包公司非常不利。加上匯率的變化、資金的流向監管等環境,中國外包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國內市場。這是文思海輝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第三,在國內市場,需要緊緊抓住大客戶和重點行業,形成緊密的合作伙伴關係,而不是單純的服務外包。中國當前形成諸多垂直領域的巨頭,它們要節約成本,同時需要借鑑國際優秀企業的做法,也會加大對IT服務的需求。這是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機會。中軟國際算是踏實了。像文思海輝在海外的優秀經驗可以複製到國內。

第四,新技術帶來的變化。這意味著要淘汰低端技術人員,智能化現在只是雛形,一旦進入大規模生產作業,那所有的IT服務外包公司且不成了“富士康”,做低端的加工組裝。現在越來越多公司面向大數據和AI推出各類服務,也是轉型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儘量將服務轉為標準化,更多轉向產品化和平臺化,有利於節約成本。

第五,轉型是必經之路。無論從塔塔諮詢還是國內的東軟、中軟還是文思海輝,所有的公司都在轉型。由於各家的資源優勢不同,選擇的路徑也不一樣。東軟轉型較早,已經看出成效;中軟的轉型剛剛開始,估計2-3年會有結果。文思海輝呢,它目前探索的幾條道路,如果都成功,會給行業的未來探索帶來有益的借鑑,畢竟,面向數字化轉型剛剛開始。

第六,員工關懷。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看看文思海輝的所作所為,就知道對員工的重視程度,畢竟員工才是根本的生產力。文思海輝有一套PCM、PCP體系來考評人才的能力“評定”和“安置”機制,後者是清晰地呈現出員工在公司的職業發展可能性。而像東軟大連文化也是業內首屈一指的。

總體看,不能再以過去“服務外包”、“賣人頭”的方式來看如今的IT服務公司,都在轉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任何坎坷和挑戰,還請多給點耐心。畢竟,這也是我國一個特殊的行業。而從整個產業角度來說,沒有一個細分行業甚至是公司能夠獨善其身,轉型中,還需要理性客觀看待。

最後,希望再等2-3年,這些服務外包公司煥然一新,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拒做外包行业的“富士康”,看看文思海辉、东软、中软和塔塔都在转向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