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棗紅”、“背綠”,這兩個名字,經常接觸貨幣收藏的人,可謂如雷貫耳。

其實,它們是第三套人民幣一角券的兩個版別。如果要給第三套人民幣評個“最傳奇”獎,那麼獲獎的一定是一角券。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從“棗紅”到“背綠”再到“背棕”,第三套人民幣一角券歷經幾度曲折變化,甚至因為多次改版而名聲大震,成為如今收藏界的寵兒。這背後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首先,給大家展示下,這兩枚目前收藏界的寵兒長什麼樣~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如果百度一下“為什麼改版”,會有很多七七八八的說法,從陰謀論到審美論,一些猜測的腦洞之大著實令人稱奇。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其實,沒那麼複雜啦,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一起深扒——

—— 棗紅一角 ——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讓我們把時間回到1962年4月15日,這是第三套人民幣開始發行的日子,第一個面世的券種就是一角券

這張小小的一角券可不簡單,它的製作極為精良。紙張選用了當時最先進的蘇聯進口五角星水印紙,正面背面主景團都是凹印。

這可是後來“元”以上的券種才能享受的待遇。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它的正面主景圖案展示了“幹部下放勞動鍛鍊”的主題,因為配色以棗紅色為主,而被很多人成為“棗紅”

版。

然而,這枚製作精良的一角券發行不久就被叫停生產,並很快從市面上退場。

於是各種猜測層出不窮,甚至還出現了不少腦洞大開,讓人啼笑皆非的說法。

那麼,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

其實,“棗紅”一角券的退場早有預謀。甚至在它發行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就已經著手研究停印改版的事宜了。

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一角券的主景圖案從“幹部下放勞動鍛鍊”變成之後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周恩來總理的指示。

周總理指出,一角券的使用者以青年學生為主,最好選用對他們有教育意義的主題。

此外,為了響應當時黨中央關於“增產節約”的大政方針,縮小人民幣票面尺寸,節約原材料,也是“棗紅”一角券改版的重要原因。

紙張和工藝同樣在改版的天平上增加了砝碼:六十年代初中蘇關係緊張,蘇聯鈔票紙供應不足;“棗紅”一角券工藝太過複雜,生產效率較低。

—— 背綠一角 ——


於是到了1966年,煥然一新的一角券閃亮登場。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新版一角券尺寸縮小了,採用了生產效率更高的“正凹背膠”的印刷工藝,除早期生產的部分以外均使用國產鈔票紙。

它的主景圖案和裝飾紋樣都有很大的改變。由於新一角券背面的主色調是綠色的,很快它也得了一個俗名——“背綠”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然而,“背綠”一角券甚至比“棗紅”一角券更為“短命”。1964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二角券的背面也是綠色為主。

很多群眾反映,“背綠”和二角券混在一起時容易分不清楚。這又促使了第三個版本的一角券的誕生。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 背棕一角 ——

1967年,在“背綠”一角券面世的短短一年後,被稱為“背棕”的一角券正式發行。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主景圖案和裝飾紋飾與“背綠”幾乎完全相同的“背棕”,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將背面主色調從綠色變成了棕色,並以此得名。


三版幣壹角為什麼從“棗紅”變成“背綠”再變“背棕”



而在工藝方面,“背棕”一角券放棄“正凹背膠”,轉用生產效率更高的“雙面膠印”印刷工藝。

這枚一角券從六十年代末一直流通到2000年7月1日才正式推出歷史舞臺,也是非常“高壽”呢~


小夥伴們如果喜歡就給個贊加關注,如果覺得不錯就轉發到朋友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