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清朝共有12位皇帝,而故宫却只有11个牌位,为什么会少了1个?

水木杨子-海儿


从努尔哈赤十三幅遗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建立后金开始,一直到6岁的溥仪在隆裕太后的代理下颁布退位诏书结束,清朝(后金)前后存在了296年之久(1616-1912),共历经了12代帝王!

1、清太祖天命汗努尔哈赤;2、清太宗天聪帝皇太极;3、清世祖顺治帝福临;4、清世祖康熙帝玄烨;5、清世宗雍正帝胤禛;6、清高宗乾隆帝弘历;7、清仁宗嘉庆帝顒琰;8、清宣宗道光帝旻宁;9、清文宗咸丰帝奕詝;10、清穆宗同治帝载淳;11、清德宗光绪帝载湉;12、清废帝宣统帝溥仪。


在清朝的12个皇帝中,我们发现,前11个皇帝都会被冠以一个称号:清×祖/清×宗,唯独溥仪没有。

这个清×祖/清×宗就是庙号。皇帝死后,其牌位就会被供奉进太庙,享受子孙后代的万世祭拜,同时还有还会对其加上一个称号(×祖/×宗)对其功绩的评价。

自从唐朝庙号开始普及以来,封建王朝的亡国之君很少有庙号的,即便有,这些庙号也是被之后的政权所加,认可度也不高。

比如说唐朝的亡国之君唐哀帝李柷,庙号唐景宗,是后来的后唐所加,基本不被认可;明朝的亡国之君,则是分别被清朝和南明两个政权追加了多个庙号,思宗、毅宗、威宗(南明),怀宗(清朝,先加后去),并不是一个统一的。

溥仪作为清朝的亡国之君,也是封建时代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的亡国之君,而且溥仪死的时候已经是1967年,新中国都成立了几十年了,溥仪的身份也从清朝的皇帝变成了新中国的普通公民 。自然,溥仪死后是不能进入了清朝皇帝的太庙了。


所以,清朝明明有12过帝王,太庙中却只有11个皇帝的牌位。

接下来我们在说一说溥仪的庙号,做为一名新中国公民去世的溥仪,当然是没有庙号的。不过,在溥仪死后,已经远遁台湾的爱新觉罗后裔们,给溥仪上了一个庙号“清宪宗”,同时还有一个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后来,这群后裔们大概是觉得没事做,有把溥仪的庙号和谥号改成“清恭宗”和“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

当然,这样的庙号和谥号都是不被新中国所承认的,属于私人性质。

此外,溥仪死后,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人民公墓,是不能进入清朝的皇陵清西陵/清东陵。

但是世事难料,改革开放后,各地开始吸引外资。清西陵所在地河北易县引来一个香港商人,在清西陵旁边开发了一个陵园。

为了吸引生意,在当地政府的要求下,港商在征得溥仪遗孀的同意下,把溥仪的骨灰迁入了这个陵园,并改名为华龙皇家陵园。



华龙皇家陵园是个商业性质的陵园,和清朝皇陵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华龙皇家领域离清西陵仅仅间隔200米,溥仪也勉强算是回到了列祖列宗身边吧。


小镇月明


有很多小伙伴看清宫剧看的是如痴如醉,可一问他,“你知道清朝有多少个皇帝吗?”

顿时懵圈,有小伙伴还神奇的将道光和嘉庆混淆,将乾隆认为是唯一一个皇帝!

其实,乾隆帝可惨呢!有好长时间,他都“流落”在外国!

“宫里的牌位”

中国人有祭祀祖先,祭祀神灵的传统,一般老百姓家都会放死去亲人的牌位进行祭拜,而深宫大院里的皇家人们也不例外,紫禁城里的奉先殿,午门门口的太庙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清朝从努尔哈赤开始,总共有12位帝王,他们分别是:1、努尔哈赤(天命);2、皇太极(天聪);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但如果你去数数太庙里的牌位,仅有11个,唯独少了最后第12个皇帝溥仪!

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当时溥仪已经退位,清朝已经灭亡,他已经不能算完全意义的皇帝了!

“乾隆的流亡海外”

而在这些牌位中,最可怜的是乾隆皇帝的牌位,据记载,当时八国联军侵华,宫里的很多宝贝被抢走,而乾隆皇帝的牌位也被盗,最后流落在了一个德国人手中,据说这个德国人将其存放在地窖中,每逢万圣节还拿出来祭拜一番,可到了他的子孙手中,兴许是忘了告诉其价值,所以这牌位就一直躺在地窖里。

后来这牌位辗转反侧,最后却出现在了拍卖会现场,小君查了资料,这块牌匾最后以462万元拍卖成交,回到了咱中国人自己的手中。

“溥仪曾想寻回”

有资料里曾提到,说新中国成立后,溥仪曾想寻回清代列祖列宗的牌位自己来保管,毕竟是人自己的祖宗,可国家考虑到它们已是文物,溥仪无力保护,所以没答应。


宫殿君


今年又是清宫剧大火的一年,《延禧攻略》,《如懿传》让很多人,包括我也沉迷其中,而这个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清高宗乾隆。

清朝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912年的灭亡,一共经历了268年的时间,这期间一共是十位皇帝(清朝的正统皇帝)

后金政权的努尔哈赤和立国号为大清的皇太极总共称为满清十二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福临),康熙(玄烨),雍正(胤禛),乾隆(弘历),嘉庆(永琰),道光(旻宁),咸丰(奕詝),同治(载淳),光绪(载湉)和宣统也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这12位皇帝只有十一个入了故宫当做了文物,而还有一个呢?没错,就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他出生于1906年去世于1967年,也就是说在清朝结束之前,他1909年继位,1912年退位,当然伪满洲国不算,一共就在位那么几年的时间,大清就这么亡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后被苏联红军抓住,带回苏联,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再次回到中国并学习改造,溥仪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一直到1967年去世。



鉴于他只在位了短短几年,后来正式成为了中国的公民,就再也不是皇帝了,在他去世之后就到1967年了,已经进入现代社会了,所以他的牌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已经·算不得文物了自然也不会被被保存到故宫博物院去了。


月光侃历史


熟悉清朝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满清十二帝”,故宫少的1个牌位会是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末代皇帝溥仪,因为他被赶出紫禁城了,恭喜你!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上图为满文书写的乾隆皇帝牌位)

满清十二帝是哪12个皇帝?

满清十二帝,包括未改国号时的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末代皇帝溥仪,他们分别是:1、努尔哈赤(天命);2、皇太极(天聪);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顒琰(嘉庆);8、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以上是名义和实际上的皇帝,但故宫供奉的可不止这些牌位,一共有19个皇帝排位呢!

(▲上图为满清十二帝画像)

故宫供奉的牌位最多时有19个

除了上面12个,名义上的清朝皇帝还有9个,加起来一共21个,其中1个是清成宗多尔衮,其他8个是努尔哈赤的先祖,都是追尊,一天皇帝都没当过,名字大家都没听过,就不介绍了。

不过,多尔衮死后,他的侄子顺治登基,跟他秋后算账,把他的皇帝号给撸去了。

这些皇帝牌位被供奉在故宫的奉先殿。

奉先殿,顾名思义是供奉先祖的宫殿。跟太庙不同的是,太庙是作为“国庙”,进行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而奉先殿是清朝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祭祀活动要丰富得多。

(▲上图为故宫奉先殿供奉的皇帝牌位)

溥仪的牌位未被列入奉先殿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溥仪退位后,按照协议仍可住在故宫里,但没过几年,冯玉祥就把溥仪从故宫里赶了出去。

不甘做亡国之君的溥仪,后来又在日本人支持下,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但无论再怎么包装自己,溥仪也不是大清皇帝了,大清亡了那么多年,他也无力恢复江山。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成为普通大众的一员,据说他曾提出要把奉先殿中的祖先牌位弄出来,放在自己家里供奉,但没有获得批准,因为这些已经成为国家文物,不是他私人物品了。

溥仪一直活到1967年去世,他的身份是中国公民,当然不可能再进入故宫奉先殿。

(▲上图为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于是,溥仪就这样成为满清十二帝中,惟一一个没能进入奉先殿的皇帝。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清朝是历史上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清朝的那些事儿在电视剧里上演了无数遍,可有多少人能细数出清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呢?

清朝前后延续了268年的统治,共经历12位皇帝,但是故宫却只有11个皇帝的牌位。那么少的那个人是谁呢?

我想,很多人已经猜到了。没错,这个故宫没有摆放其牌位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又称宣统帝、清废帝或清逊帝,是清王朝末年的最后一个皇帝。于1909年登基为帝,1912年退位,在位共3年。

溥仪出生的时候,清朝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边缘。到溥仪成年懂事的时候,本来想依赖袁世凯,却被告知要逊位。

虽然在故宫里面还是做着皇帝,但也能指挥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了,毫无实权。

更惨的是,后来溥仪干脆被赶出紫禁城。他的身份被日本人看中,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建立了伪满洲国,又做起了“皇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

因为建立伪满洲国是日本为了向世人掩盖他们侵华的罪恶野心,以和平演变从而达到全面吞并中国的一个战略。

而溥仪却天真的指望可以依靠日本人的力量实现复辟,重新坐上皇位。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东三省被收复,溥仪的复辟梦也就此破灭。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从曾经的一国之君成为一介平民。经过改造,溥仪成为新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

溥仪曾经向故宫提出要求,要拿回他祖宗的牌位,但被拒绝了。这些牌位已不仅仅是他私人的物品,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文物,自然由国家统一保护和管理。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1岁。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之前的历代清朝皇帝牌位作为历史文物,被珍藏在故宫可以理解。但后来溥仪已经不是皇帝,只是普通公民,就没有必要把他的牌位放在故宫。

这也就是“清朝共有12位皇帝,而故宫却只有11个牌位”的原因了。


有书博物馆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真的很可怜。

一个从小就被宫女玩坏了的皇帝;

一个还没来得及修建陵墓的皇帝;

一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的皇帝;

一个被妻子强行要求离婚的皇帝;

一个死后还不能入土为安的皇帝;

一个进自己家还要买门票的皇帝;

一个进不了祖宗牌位的皇帝!!!

(溥仪)

清宫剧年年都会火,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清朝一共有12位帝王,可是故宫里却只有11位帝王的牌位,这究竟是为何?溥仪又为何进不了祖宗牌位?

清朝享国276年,1912年彻底灭亡,此时的溥仪才7岁,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溥仪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再也不是九五之尊。

即使自己在去世之后,自己的牌位已经算不上是文物,想要放进故宫是不可能的,因此溥仪也并没有这种想法,毕竟人都有自知之明,从他进故宫还要买票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知道,故宫早已经不是他的家。

(故宫)

但是身为后代,溥仪认为自己的祖宗牌位应该由自己这个后人供奉。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提出要求,将祖宗牌位取回,可是遭到国家反对,因为这些牌位已经算作是文物,对于国家对于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只是其一,最主要的是溥仪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及条件去保护这些牌位。

(牌位)

溥仪就这样进不去又拿不出,与祖宗隔绝,只能怪自己出生的不是时候,现如今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又怎么有资格进入?

如果唯一能将自己的牌位放进故宫,那应该在清朝灭亡之前就去世,但是这个时候的溥仪才7岁,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孩子。

连自己祖先的牌位都保护不好,乾隆的牌位都在国外待了几十年才回到故宫。

八国联军侵华时乾隆牌位丢失,最后在德国被发现,被德国的一位牧师发现,因为不懂事什么东西,被丢在了自己家的地窖中,几十年之后再有心人的寻找下,终于找到,后来在拍卖会上被爱国人士以400万元人民币拍卖所得,交于国家。

(乾隆牌位)

溥仪死后也没有葬入皇家陵园,而是被葬在华龙皇家陵园,一个以商业为目的的陵园。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猫眼观史


首先,清朝这12个牌位中缺少的是溥仪的牌位。

再说说为什么会缺少溥仪的牌位

溥仪,作为大清王朝的末代皇帝,三岁登基,但是却是一位从来没有享受过权力的帝王,下台之后,还妄想着当皇帝,日本人送了他一个伪满洲国的皇帝,他倒是开心的乐呵,但是很快就发现,日本人就是在戏弄他。

所以,溥仪其实挺悲催的。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记中曾经写到:晚清,是处于中国三千余年一大变局的时代,而溥仪正是生活在这一特殊的时代里,从大清王朝的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最后到平民,对于帝王家出生的溥仪也许真的是感慨颇多。

晚清那个年代,3岁的溥仪原本并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可是慈禧强行将他卷进了这摊洪水中,动荡的大清帝国,而眼看着即将灭亡的江山,溥仪的心中又有些许不甘,所以才有了他投靠日本人,去满洲做皇帝的事情,因为他仍然相信自己还能够挽救一下这个封建王朝,因为他最初对日本人抱有那么一丝丝的希望。

但是,没想到,溥仪又一次被戏耍了,因为日本方面仅仅是想要凭借他皇帝的身份来统治满洲,他们并非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曾经的“贵为帝王”,到后来的“一介平民”,其实溥仪这一辈子已经知足了,能够看到一个新生的时代,完全取缔了清王朝,或许他也是作为大清帝国皇帝中最幸福的一代帝王。

大清王朝传承了近300年的历史,诞生了12代帝王。而末代皇帝溥仪在去世之后,他的牌位按道理说应该进入故宫的,但是建国之后的溥仪,已经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民,早已经没有了帝王的合法身份,所以他的牌位自然也没有进入故宫的资格。

其实,我相信这一切对于溥仪来说已经很幸运了,经历过历史大浪潮的洗礼,能够从封建社会转向民主社会,这对帝王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再说,溥仪去世后,能不能进入到故宫,恐怕也已经没有人会在乎了吧?


历史总探长


真实上,清朝就11位皇帝,努尔哈赤只能算清朝的奠基人,皇太极改“金”为“清”,建立清朝,而顺治皇帝是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摘老子的果实,被誉为“清世祖”。

世祖便是庙号,死后在家庙或宗祠中被供奉而称的名号,再比如所谓的“千古一帝”康熙,康熙为年号,他的庙号叫“清圣祖”。


但是封建社会嘛,皇家特殊,所以家庙被称作是“太庙”。明清两朝的太庙在紫禁城,现在的故宫之中,现允许旅游。

太庙中供奉的便是牌位+肖像,清朝灭亡后,太庙中只有10个牌位,唯独缺少乾隆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乾隆”被人看上了。清朝灭亡,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太庙的掌事太监打算贩卖文物,特地找上商人戴赛尔。

但是这人想收购乾隆的牌位,他祖上戴进贤曾是乾隆年间的天文官,如他意,成功盗取回德国,也像供奉先祖,供奉乾隆。


随时间推移,乾隆牌位被丢在了地窖之中,在有心人的周转下,2005年,才被拍卖回国,回归清太庙。

这样一来,总共是11块牌位,但为什么少了一块呢?因为溥仪不是皇帝

溥仪是末代皇帝,但他横跨封建、民国、共和三个时代,人民当家做主,溥仪自然而然不可能成皇帝了。

1967年,溥仪病逝,但他也没葬在清东陵和清西陵,在1995年,经过妻子李淑贤同意,溥仪骨灰才从北京迁往私企华龙皇家陵园,紧挨光绪的崇陵。

一直以来,溥仪再没进太庙。不但没进,在溥仪出狱后,请求故宫官方归还祖宗牌位,那时候,故宫正在修缮和整理。但遭到了拒绝,因为那是属于国家的文物,就连溥仪进故宫,也要买门票。


溥仪去世,爱新觉罗家族为他定庙号“宪宗”以及相应的谥号,但未被认可,纯属家族内部动作。

综上,溥仪是所有清朝皇帝中唯一没进太庙的人。


三叔小记


清朝的确有十二位皇帝,故宫也的确只有十一个排位,还有一个皇帝的排位呢?这个皇帝很可怜,他就是溥仪。

溥仪登基的时候,清朝就已经是末日余晖了,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奸雄袁世凯看准了这是次“一步登天”的机会,最终和南方革命党人合力将溥仪赶下台。那以后,溥仪先是被赶出故宫,再然后做了伪满洲国皇帝,再后来成为了战犯,他“驾崩”的时候,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自然不再兴以前封建的一套,所以溥仪没能为故宫再加一牌位。



其实故宫的清朝皇帝牌位很长一段时间至有十个。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他们闯入了北京,这个文明古都遭受了黑暗,他们无恶不作,甚至连皇帝的牌位都拿走了,乾隆皇帝的牌位被带到了德国,最后落入德国一位农民的手中。这个农民并不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就随手把它放在了家里的地窖里面。

后来中国的爱国人士四处打听乾隆的牌位消息,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知道了牌位在德国农民手里。于是大家在一起筹了不少钱从这位农民手中赎回了乾隆爷的牌位,这样才有了今天的“故宫十一牌位”。时间百年,乾隆牌位才回到了紫禁城。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是阿维啊


这个问题,本来是要奚落一下可怜的末代皇帝溥仪的,却不料暴露了很多人历史知识的盲点。

1,本意:清朝12个皇帝只有11个牌位,为什么少一个?因为溥仪是共和国公民啊!

溥仪真够可怜的,虽然清朝最后三个皇帝都是绝后,但溥仪最可怜。

第一位不生娃的皇帝是同治,因为总是逛八大胡同,死的那叫一个惨啊!杜蕾斯救救命!

(同治皇帝不喜欢慈禧的包办婚姻,到烟花之地找爱情,得了梅毒而死。这种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也是史家之绝唱)

第二位不生娃的皇帝是光绪,一辈子总共活了37年,就当了33年皇帝,但是从没有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后宫播撒一点雨露。原因很简单,总是遗精,浪费!

(要是生活在21世纪,做一个试管婴儿是没问题的。)

第三位也就是最后一位不生孩子的就是溥仪。小小年纪就被宫女太监玩坏了,长大一点天天虐待宫女太监为最大乐趣。走出皇宫后也没有找医生看看,因为,太丢人了!

(同时期的康有为不嫌丢人,找德国医生换了一个猿猴的蛋蛋,70老汉焕发生机。溥仪不会不知道的。)溥仪退位后,居然跑到东北当汉奸了。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不能把一个汉奸请进去吧!



2,盲点1:清朝皇帝是10个,而不是12个。

清宫辫子戏持续火爆30年,但能把清朝皇帝关系理清楚的,恐怕在辫子戏观众中十个没有两个。及时自诩为懂历史的人,也未必能说清清朝皇帝有几个。

比较流行的清朝皇帝顺口溜是:

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这是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先生说的。解读如下:

天天顺是清朝崛起期,包含天命天聪顺治三个年号,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统治下的清朝,属于清朝崛起期。吴三桂绞死朱由榔,正好发生在康熙元年。就是说康熙接收的清朝,是完成统一的清朝。

康雍乾是清朝全盛期,包含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年号,是玄烨、胤禛、弘历统治下的清朝,属于清朝的全盛期,被称为康乾盛世。持续时间长达130多年。

嘉道咸是清朝衰落期,包含嘉庆道光咸丰三个年号,是颙琰、旻宁、奕詝统治下的清朝,是清朝衰落期。这时期清朝发生了白莲教起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动乱。

同光宣是清朝的中兴和灭亡,包含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年号,是载淳、载湉和溥仪统治下的清朝,经过慈禧励精图治洋务运动有过短暂中兴,但最后南面灭亡。

这12个皇帝中,很明显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是清朝正统皇帝,他们两个只是关外割据政权的首领。如果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中原皇帝,曹操、司马懿也是皇帝了,那就乱套了。

清朝只有10个皇帝,这是重点,要考试的!

3,盲点2:皇帝牌位数量和皇帝数量无关。

皇帝牌位供奉在太庙里面,太庙里面的皇帝并不一定是一个王朝中的所有皇帝,也不一定皇帝才能进入太庙!听知事哥给你好好讲讲——

1, 庙号的皇帝肯定无法进入太庙!有庙号

比如汉朝,西汉刘邦的庙号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这个这些有正经庙号的皇帝,就是太庙里面的钉子户,谁当皇帝都不能拿走。

2,有庙号也可能被撵走。

你难以想象明朝皇帝供奉朱允炆在太庙,因为供奉祖宗的地方凭什么供奉一个侄儿!

同理,明英宗弟弟明代宗朱祁钰,放在太庙里面也太尴尬了。

刘秀建立东汉,清理西汉太庙,把刘邦、刘恒、刘彻、刘询四个皇帝之外的庙号全部废除,请出太庙也是情理之中了。

3,不当皇帝也能进太庙。

明朝的“杠精皇帝”嘉靖,认为太庙就是供奉皇帝祖宗的地方,非要把自己的亲爸爸兴献王请进太庙。为此不惜把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

无独有偶,清朝也有一个不是皇帝的皇帝“清成宗”多尔衮。这是清朝真正的开国皇帝,虽然没有当真皇帝,但是皇父摄政王的称号丝毫不比皇帝拉风,进入太庙也是情理之中。只可惜,福临小儿脾气太爆,直接给他夺爵、扒骨、鞭尸、贬为庶人,太庙里的牌位,也一把火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