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一個好的電影譯名,絕對是影片在異國上映叫好又叫座的加分項。比如最近熱映的《碟中諜6》,拼命三郎阿湯哥越戰越勇,給觀眾帶來了絕對值回票價的精彩演出。觀影過後,阿研卻發現電影的原版名字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從“Mission: Impossible”到“碟中諜”,這其中究竟經歷了什麼?對這個系列瞭解的觀眾都會知道,在第一部中有一張含有間諜內容的磁碟,“碟中諜”這個譯名可以說是非常貼切了,以至於後面幾部都沿用了這個翻譯。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不明覺厲,算是影片譯名中的優秀代表。

但並不是每一部電影都有這樣的“好運氣”,有時候一個糟糕的譯名可謂實力勸退。這裡阿研請作者@吉茄茶 跟大家聊聊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暑期爆笑喜劇《西虹市首富》的官方英譯名是“Hello Mr. Billionaire”(你好億萬富翁),儘管有些俗不可耐,但是沒譯成“Tomato City Rich Man”,也算對得起英語老師了。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不過這個譯名讓小茶想起了港產的《富貴逼人》系列、《家有喜事》系列、《賭俠賭聖賭神》系列,只要裡面有個角色腰纏萬貫,就可以用“Hello Mr. Billionaire”來糊弄人了。

那究竟該如何翻譯,才能為沈騰與他的小夥伴們掙回點顏面?小茶且賣個關子,先聊聊翻譯電影標題的要訣所在。

要翻譯好一部電影名,基本條件就是看過電影,而不是從中介手上接過字幕稿後就一股腦進行翻譯(這是目前字幕翻譯業的通病)。在此基礎上,要依循 “精、神、髓”三個要素。

這裡,小茶以電影《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為例來為大家分析分析什麼是翻譯的 “精、神、髓”。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先說。神就是“神似”,即翻譯後還能辨出其七八分原貌。這是最簡單的一個要素,只要翻翻字典再稍微語句重組就能做到,甚至用音譯的也算勉強過關。

單純只看“豪勇七蛟龍”這個譯名,你以為這是一部群龍亂舞的仙俠片吧?其實不然,這是小茶最喜歡的一部電影,講述了七名身份各異的神槍手在一名村女的招募下,聯合起來抵抗一群土賊們血洗村鎮的危機。

譯名裡,只有一個“七”字翻譯合格了。magnificent意為“壯麗宏偉”,和“毫勇”扯不上邊,而原標題裡也沒有dragon的字樣,何來“蛟龍”?若要說“毫勇”與“蛟龍”是對影片元素的一種比喻,那也差之千里。

Whatever they were in life, here, in the end, each man stood with courage and honour. The fought for the ones who couldn't fight for themselves, and they died for them, too. All to win something that didn't belong to them. It was, MAGNIFICIENT.

不管他們前世是什麼身份,此時此地直至終結,每一個人都豁出了自己的勇氣與榮耀。他們為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而戰至犧牲,只為了贏得一份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絕對是,非常高尚的!

這是片尾女主的最後幾句旁白,讚揚並哀悼那些已經犧牲了的神槍英雄,同時也是在為電影做一個總結。她的話中確實出現了“courage”一詞,但這絕對不是電影的第一元素,拿來當標題尚且不足。影片真正想表達的,是原標題裡的“magnificent”。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影片中七位神槍英雄雖不畏死,但都各有所圖,並非為了正義才加入戰爭,所以“豪”字並不貼切,估計譯者沒看過電影,不知內裡精華,只能做表面翻譯。

精華就是影片裡隱藏的重點,只有透過實際觀察才能取精,這便是標題翻譯的第二要素“”。

回說“蛟龍”一詞,這是中國上古神話生物,能興風作浪。若用來比喻一個英雄,此人也必須身份尊貴,手握貴權,才能配得上這個象徵九五之尊的“龍”字。若是套用一句“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來解讀這標題,可理解成有才之人一旦遇上良機,便能展現才華。

但電影中的七位神槍英雄並不是在等待伯樂的千里馬,他們在聚合之前就早已名聲顯赫或惡名昭彰。既非“蛟龍”,那這七位神槍英雄算什麼?原標題裡seven後面也沒提示,這時候就要用“”之要素去判斷了。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髓為“骨髓”,就是精華之中更深一層的質。電影外的周邊信息屬於“神”,電影裡的內容屬於“精”,那引導觀眾們在看完電影后去反思而得出的結晶,便是“髓”。要掌握“髓”,課外功課就不能少了,這也是對電影的一種尊重。

magnificent粗略翻譯為“壯麗宏偉”,但細查詞典,就會有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在“Merriam Webster”英英網絡詞典裡給出的第四條解釋是“ impressive to the mind or spirit”(令人心神印象深刻),形容英雄人物最合適不過。小茶覺得“高尚”一詞便很貼近這個意義。

seven是個量詞,但不能簡單粗暴的翻譯為“XX的七”。以數字結尾的電影名不少,Fantastic Four被翻譯成“神奇四俠”,可以借鑑。“俠”是中國古典元素中一個非常令人神往的形象,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十分貼切。

關鍵詞都有了(高尚,七,俠),剩下的就是修飾美化,將這“精,神,髓”三合為一。小茶斗膽,覺得“神尚七槍俠”這名字不錯,或多或少比“豪勇七蛟龍”更貼近電影本身。

好了,下面來說說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影片們。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西虹市首富

Hello Mr. Billionaire

精:中

神:低

髓:低

“西虹市”是個虛擬名詞,也是本電影的特色,沒了這西虹市,換成“北京首富”,“非洲首富”,有誰會想去看?再者,為了預防官方出續集而不打臉的情況,最好不要譯成與西虹市無關的地方。

小茶的譯名為:The Richest Man from Tomatown。不用Billionaire(億萬富翁)的原因是為了貼近“首富”一詞,而Tomatown是個原創詞,西虹市諧音西紅柿(tomato),市鎮可譯成town,兩者結合就是一個特色名詞了。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一出好戲

The Island

精:低

神:低

髓:中

故事確實在一座島上展開,但跟“島”有關的電影還少麼?孤島驚魂、禁閉島、勇闖奪命島、食人島……這些統統都可以被譯為The Island。既然《一出好戲》是講述有關人性、歷史、道德、階級、金錢的電影,一個詞總結也就是“文明”,不妨譯作:A Civilization Drama

一出好戲的“戲”字最考究,不可譯成Movie, 因為那是戲中戲;亦不可譯成film,因為太正式且多數用於集合式詞彙,如history films(歷史電影)、Pixar Films(皮克斯影片)、Film buff (影迷)等等。最合適的詞彙唯有Drama(戲劇)。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飢餓遊戲

The Hunger Games

精:低

神:中

髓:低

看過電影的都懂,影片和“飢餓”沒半點關係,這又不是什麼大胃王比賽……劇情是說一眾來自反叛區的無辜年輕男女被政府要求在一個禁閉空間進行自相殘殺的生存遊戲,直至存活最後一人為止。

Hunger雖有飢餓之意,但也有對其他事物的“渴求”。在劍橋英英詞典的第二個解釋裡是a strong wish or desire(強烈的意願或慾望)。由此聯繫起來,電影裡的Hunger指的便是“求生慾念”,而非“飢餓”,所以譯為“飢活遊戲”更加貼切。


終極盤點:那些被譯名耽誤了的好電影


生化危機

Resident Evil

精:中

神:高

髓:中

最初臺灣朋友曾經把它翻譯成“惡靈古堡”。諸多影迷表示不解,一個講述喪屍的電影,怎麼就變成惡靈了,而電影裡什麼時候又出現古堡了?經小茶調查後發現,原來“罪魁禍首”的譯者,從當時風靡一時的同名電影遊戲Resident Evil: Director's Cut裡面取材。該遊戲是在系列電影第一部面世前推出的,內容就是刑警們在一座城外的古堡裡調查病毒源真相的故事。

後來電影名被糾正成“生化危機”,但這就是完美的翻譯嗎?如果有一天出了一部電影叫Biohazard Crisis(直譯“生化危機”),要怎麼區分呢?

小茶覺得翻成“生化邪民”最合適,原標題完整的句式是Resident of Evil(of隱形)。初期生化病毒爆發,無人知道病源起因,只知道接觸到病毒的平民都會異變,重點是平民們掙扎逃跑,抵抗異變,鮮有喪屍群槍戰劇情,這便是Resident Evil最初的魂。

總的來說,電影製造非常不容易,標題翻譯也該多用心,畢竟電影紅了,便會千古流傳,到時發覺戲名滑稽,也難改口。依循“精、神、髓”法則,便能翻譯出詮釋電影靈魂的標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