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頻頻 “補血”,銀行再掀資本擴張大戰

頻頻 “補血”,銀行再掀資本擴張大戰

2018年以來商業銀行正上演新一輪“補血”行動,華夏銀行9月17日發佈公告稱,擬向首鋼集團、國網英大及京投公司定向發行股票不超25.65億股,募資不超292.36億元,主要目的是通過補充公司的核心一級資本。此外,發行可轉債也成為商業銀行主要的“解渴”方式,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部分待審核商業銀行可轉債規模達1660億元。在分析人士看來,在資管新規新環境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將明顯收縮,表內的資產負債業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本金,要維持商業銀行業務增長態勢,資本金擴張趨勢不可避免。

频频 “补血”,银行再掀资本扩张大战

01

商業銀行集中融資“補血”

9月17日,華夏銀行發佈公告稱,擬向首鋼集團、國網英大及京投公司定向發行股票不超25.65億股,募資不超292.36億元,華夏銀行表示,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核心一級資本。 據華夏銀行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華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06%、9.09%和11.97%,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處於相對較低水平。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華夏銀行外,9月已有多家商業銀行開啟“花樣”補血模式,從發行規模看,9月11日,河南銀監局發佈公告,同意洛陽銀行註冊資本金由人民幣26.5 億元變更為人民幣53 億元。更早前,9月5日,貴陽銀行發佈公告稱,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的申請已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核準。此次貴陽銀行擬非公開發行優先股數量為5000萬股,計劃融資規模不超過5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年來,銀行不良貸款增長較快,撥備計提的消耗、創新業務的推出以及網點的開設等都需要資本。並且監管對於銀行資本的約束是一個硬約束,所以銀行補充資本金的壓力比較大。

談到銀行密集補充資本的主要原因,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有三方面:一是銀行資產大規模擴張,資本充足率不斷下降,要達到監管要求的壓力越來越大;二是一部分銀行的壞賬大量增加,消耗了大量資本,也需要補充資本金來滿足監管要求;三是當前金融強監管的趨勢依然沒有改變,表外資產轉向表內貸款業務,表內資產規模將可能快速擴張,補充資本金是為了下一輪信貸擴張儲備彈藥。

02

資本充足率承壓

2017年以來,監管層加強影子銀行表外資產迴歸表內,受資本充足率指標限制,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壓力進一步上升。不僅是華夏銀行,國有五大行中也出現了資本充足率承壓的情況,根據2018年上半年五大行發佈的中報顯示,除了上半年完成千億定增的農業銀行以及建設銀行資本充足率略有上升外,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這三家國有大行均出現資本充足率下滑情況。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工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2.33%,一級資本充足率12.81%,資本充足率14.73%。較上年末分別下降了0.44個百分點、0.46個百分點和0.41個百分點。中國銀行的三項指標較上年末分別下降了0.16個百分點、0.20個百分點以及0.41個百分點。而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年初分別調降0.14個百分點、0.17個百分點和0.16個百分點。

銀行資本承壓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分析稱,我國資產證券化不夠發達,整個經濟更多的需要依賴銀行信貸。也就是說,經濟增長的維繫需要銀行發放貸款。

他進一步指出,對資本金的考核不僅看總量,還看結構,有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必須來自於股東權益,所以銀行光發資本債“補血”還不夠,因為那隻能補充二級資本。但股東權益一部分來自於盈利,一部分來自於增發新股,增發新股又受制於現有規定,即低於淨資產不能增發新股。對許多上市銀行不利的是,它們的市淨率都低於1,也就是不滿足增發新股條件,導致一級資本補充不進來。

不過在資本承壓後,不少銀行也紛紛祭出自己的“補血”手段。工商銀行在公佈2018年中期業績後不久便拋出了自己的補血計劃,工商銀行8月30日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境內優先股,募資總額不超過1000億元,在境外市場發行不超過等額人民幣440億元優先股,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其他一級資本。交通銀行此前也發佈公告稱,擬發行600億元可轉債進一步充實資本,提升資本充足率。今年1月3日,建設銀行也公告稱,該行完成600億優先股募資。

目前,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分別有400億元、500億元、500億元和260億元的可轉債等待監管部門核准,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分別有200億元、300億元和500億元優先股已經獲得監管部門通過。此外,此前南京銀行還宣佈擬定增募資100億元,但該方案最終被否。

在監管力度不斷加強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如何滿足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也成為必須面臨的問題,黃志龍進一步分析認為,“在國內監管力度不斷強化背景下,特別是MPA監管框架的實施,使得商業銀行滿足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各商業銀行不得不通過各種途徑來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

他同時指出,“例如通過向大股東或新的機構投資者定向增發股票,或者發行次級債的方式,或者通過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等多種方式來補充資本金。”

03

銀行轉型路徑多樣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商業銀行發展模式過於粗放,高資本消耗業務佔比大,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資本充足率走低,對於銀行來說,業務轉型已成為避不開的話題。

談及商業銀行轉型方向,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銀行應加大中間業務的發展,減少對資本的消耗,賺取中間業務。同時開展一些資本佔用較低的業務,比如投資利率債、開展貿易結算等。

金融業資深觀察人士廖鶴凱表示,面對資本金壓力,商業銀行出路有二:一方面,表內資產擴張面臨越來越大的補充資本壓力,依靠表內資產擴張的粗放經營方式不可持續,耗費資本量太大,商業銀行應該自覺壓縮信貸資產擴張速度和規模;另一方面,銀行業需要加快業務轉型,發展金融市場業務,提高中間業務收入以調整利潤結構。商業銀行還要繼續加強存款業務,加強綜合金融服務和投資銀行業務,更重要的還是加強經營、控制成本。

黃志龍進一步指出,在資本金壓力日益嚴峻形勢下,商業銀行應更多通過發展中間服務業務,而不僅依賴於存貸款等資產負債業務來提升盈利能力,通過發展普惠金融業務,以消耗較少的資本金,獲取較高的息差收入。

“未來商業銀行資本擴張的趨勢還將延續,這是因為在資管新規新環境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將明顯收縮,表內的資產負債業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本金,因此,要維持商業銀行業務增長態勢,資本金擴張趨勢不可避免。”黃志龍說道。

频频 “补血”,银行再掀资本扩张大战

精彩回顧

频频 “补血”,银行再掀资本扩张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