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一部《乔家大院》红遍大江南北,晋商骄子乔致庸几十年商海沉浮的故事也深入人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以乔致庸为代表所折射出的中国晋商的“仁义礼智信”,弘扬了晋商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和文化内涵。“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在中国民族商业发展史上,“晋商”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沉甸甸的名字,那些古老的当铺、钱庄、票号、商号,就是晋商留在历史上的符号和印记。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时光流转500年,如今的通惠河畔漕运码头旧址上,建起了一个巨大的中式院落,成了“北京晋商博物馆”所在地。这个博物馆是山西商人赵远长家族历时6年、耗资4亿多元建成的,他们的梦想是修复辉煌的晋商文化。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明清时期,晋商曾汇通天下,财雄四海,算盘是当年各大票号、商号中的必备之物,大多数晋商子弟学习经商是从算盘开始的。在晋商发源地的山西晋中地区,留传下来大量精巧奇绝、堪称艺术精品的算盘。

详细资料:算盘是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器--算盘。 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和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北京晋商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馆藏最为丰富的晋商专题博物馆,在这里有大量藏品,弘扬晋商文化和精神是它的宗旨。其以“义为利,以利为本,不取不义之财、诚心不欺“才是晋商经商的准则。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无奸不商”。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印面边饰为卍字锦,四角分别以楷书刻“锦生润记”四字。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大德玉票号旧址位于太谷县城钱隆巷5号,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票号由绸布庄改成,创立于清同治年间。共设分号9处。于1914年歇业。旧址坐西向东,并排两院,占地面积约460平方米,有房屋40间,均为砖木结构。现保存基本完好。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

晋商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当走进了晋商博物馆,解读一件件珍贵的藏品,仿佛又想起《乔家大院》给人生的那句反省与深思:如果是你,你会做出和乔致庸一样的人生选择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