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國家一等功臣回家當農民,“隱姓埋名”37年只為一件事!

種著幾畝地,過著平凡的日子,吳洪甫是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槐窩村的一位普通農民。但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退伍老兵。

雖然頭髮已花白,但吳洪甫講起第一次參與擊落“U—2”飛機的過程,依舊熱淚盈眶,“別看過了幾十年,平時我也不怎麼向旁人提起,可那些事我還記得住、記得清。”

国家一等功臣回家当农民,“隐姓埋名”37年只为一件事!
国家一等功臣回家当农民,“隐姓埋名”37年只为一件事!

吳洪甫(左五)給村裡的孩子們講英雄故事

精準測算,擊落敵方“U—2”飛機

吳洪甫1959年12月參軍,在空軍地空導彈部隊二營服役,其間擔任標圖員,具體負責導彈的發射定位工作。他刻苦訓練,認真鑽研業務,很快就成為了技術標兵。

1962年9月9日,一架美製“U—2”高空偵察機由平漂島上空竄入江西省鄱陽湖上空,進入了空軍地空導彈部隊二營火力範圍。

“發現目標!”聽到指令,負責導彈發射定位工作的吳洪甫快速測算數據,準確地把“U—2”高空偵察機的航跡標在標圖板上,並上傳給指揮部。

隨著二營營長嶽振華一聲令下,三發導彈直衝雲霄。

“轟”的一聲巨響,爆炸聲傳來,敵機瞬間便被擊落。

這是我軍首次擊落“U—2”高空偵察機。因此次完成任務成績優異,吳洪甫榮獲提前晉銜一次。

国家一等功臣回家当农民,“隐姓埋名”37年只为一件事!

“第一次擊落‘U—2’高空偵察機後,再想成功擊落就困難了許多。”吳洪甫說,敵方在飛機上安裝了對付地空導彈的預警裝置——“第12系統”,當地空導彈部隊打開制導雷達天線捕捉目標飛機時,敵方預警裝置就會自動報警,此後“U—2”多次繞過地空導彈營的火力網。“這也意味著要想擊落飛機,標圖技術的要求更高了。”

“按科學理論推斷,把所有參數準確發送給引導技師,正常運作時間最短也要18秒。”吳洪甫說,但針對新情況,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專門設計出“近快戰法”,把參數測算時間由之前的18秒壓縮到8秒。

“練!”吳洪甫和戰友們經過500多次的開機試驗,不斷測算和推演,進行技術攻關。一旦得到空情信息,敵機航跡瞬間就可準確地標在標圖板上。終於,吳洪甫和戰友們以3秒鐘的超極限時間把所有參數準確發送給引導技師,讓敵機插翅難逃。

国家一等功臣回家当农民,“隐姓埋名”37年只为一件事!

1963年11月1日,吳洪甫和戰友們再次用精準測算的數據引導成功擊落敵第二架“U—2”高空偵察機。中央軍委、國防部授予吳洪甫等人個人一等功、二營全體官兵集體一等功。二營也被授予了“英雄營”榮譽稱號。1964年7月23日,吳洪甫和其所在的導彈營在人民大會堂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

国家一等功臣回家当农民,“隐姓埋名”37年只为一件事!

這張合影一直掛在吳洪甫家客廳的牆上。“這是我最寶貴的珍藏。”吳洪甫懷念地說。

保守秘密,本本分分做農民

国家一等功臣回家当农民,“隐姓埋名”37年只为一件事!

“空軍某部二營一舉擊落‘U—2’飛機……”2002年6月,吳洪甫偶然在一本軍事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他的老營長嶽振華講述了擊落“U—2”飛機的戰鬥經過,吳洪甫才發覺保密期早已過去。廣宗縣民政部門得知後為他辦理了優撫待遇。

一時間,吳洪甫有些感慨,這時候距他退伍已經37年了,離開部隊的場景好像就在眼前。

1965年2月,吳洪甫退役了。營長嶽振華召開了一次“特殊”會議:“務必不能因地方沒安排就鬧意見;務必不能洩露軍事機密和國家機密。”由於當時還沒有明確的農村籍一等功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吳洪甫嚴格遵守部隊要求的“兩個不能”,回到家鄉一直務農,37年時間裡始終為國家保守軍事機密。

国家一等功臣回家当农民,“隐姓埋名”37年只为一件事!

“過去只知道老吳當過兵,從沒聽他說起當過什麼兵、打過什麼仗。”鄉親們說。

這麼多年,即使在兒子致殘、母親癱瘓、妻子股骨頭壞死,日常生活舉步維艱時,吳洪甫也守口如瓶,從未向家人提起當年的戰鬥經歷,更不用說向政府提要求了。

“也是最近幾年才知道,身邊有一位英雄功臣!”槐窩村黨支部書記楊建文說,鄉親們漸漸地聽說了吳洪甫參與擊落“U—2”飛機的英雄事蹟。

看著這位老英雄還時常吃鹹菜,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吳洪甫的鄰居不忍心,“把那些立功證書往縣民政局一放,就能有更好的待遇,幹啥不去找?”

前些年,村裡確定第一批低保戶,大家一致推選吳洪甫。村主任楊長見找上門,讓吳洪甫填表,卻碰了一鼻子灰。“別人搶著要,他可好,送上門還給推出來。”

吳洪甫卻笑著,不緊不慢地說:“我有手有腳,能勞動,有衣穿,有飯吃,不需要低保。把好政策留給更困難的群眾吧。”

村裡一個喊吳洪甫爺爺的青年也悄悄問過他一句話:“爺爺,看著別人升官發財,你心裡平衡嗎?”

一向和藹可親的吳洪甫頓時板起了臉:“我就是個農民,種好地才是本分。”

吳洪甫知道鄉親們都是為自己著想,所以他總是笑著說:“該享受的政策咱都享受了,哪能再提額外要求?給黨和政府添麻煩的事,堅決不幹!”

軍人本色,傳承優良革命傳統

国家一等功臣回家当农民,“隐姓埋名”37年只为一件事!

9月開學第一天,吳洪甫忙碌起來,因為他要給村裡學校的學生們講“英雄營”的故事。

15歲的慄向前是聽著吳洪甫的故事長大的。小時候,慄向前一度因家庭貧困而自卑,性格孤僻,學習成績也不好。吳洪甫就給他講擊落“U—2”飛機的英勇故事,鼓勵他好好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如今已上初三的慄向前自信開朗,學習刻苦。

国家一等功臣回家当农民,“隐姓埋名”37年只为一件事!

吳洪甫今年已77歲,每天看新聞聯播和軍事節目。近幾年,他常到學校給學生講述當年部隊官兵苦練本領、為國殺敵的英雄事蹟,激勵青少年奮發圖強、報效國家。一些機關單位也開展“傳承革命精神”主題活動,請吳洪甫講革命故事,引導幹部學習黨的歷史,牢記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據瞭解,吳洪甫的爺爺是革命烈士,父親曾任槐窩村民兵隊長,叔叔也是一名革命幹部。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我的血液裡流淌著紅色基因,更要發揮餘熱,再立新功!”吳洪甫說。

“老吳是個實在人,村裡的事他認真負責。”楊建文說,吳洪甫是村裡的“義務清潔工”,村子西邊路口總有人亂倒垃圾,他就堅持清運垃圾,監督村民,村幹部給他報酬,他也堅決不要;非典期間,他和幾位村民一起站崗,防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出村子。2012年8月,吳洪甫被邢臺市文明辦評為“邢臺好人”。

不居功自傲,本本分分做農民,不給國家添麻煩,靠自己的雙手生活。這樣樸素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著許多年輕人。

18歲的吳俊雅幾年前知道吳洪甫的故事後,就下定決心報名參軍,“要像吳爺爺一樣,保家衛國,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記者離開時吳洪甫拿出一張紙,上面寫著他的一句誓詞:“我宣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聽黨話,跟黨走,為共產主義理想發揮餘熱,做新時代的好退役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