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如从乌引入两千发动机人材,对我航空有何帮助?跨代式的发展


如从乌引入两千发动机人材,对我航空有何帮助?跨代式的发展

资料图

如果真从乌克兰引入2000名发动机专业的熟练技术人材,那中国的航空工业可以说将完全继承苏联时期的技术实力。不过想法虽好,但乌克兰自解体分家以后,经济几乎雪崩一样的走下坡路。同时期的中国虽然经济情况稍好,但也吸引不住发动机专业,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方面的顶尖设计人材。这批人都流失到欧美一边了。来中国的不多。

如从乌引入两千发动机人材,对我航空有何帮助?跨代式的发展

资料图

中国很早就开始用高薪高福利待遇吸引乌克兰军工人材,中国知道这些人是无价宝,眼睛不仅盯着高端设计师,熟练加工技工,焊接工,甚至装配工都要。现在在中国工作的乌克兰外聘发动机方面的人材总体上有2000人规模了。不仅有航空的,舰船和火箭方面的也不少。但这类人材不仅乌克兰有,俄罗斯那边更多,而且俄罗斯的设计师更愿意来中国,因为中国的待遇远胜俄罗斯。中国靠这些专家,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无论到哪,顶尖人材都是各国争抢要的。而欧美给的待遇最好,因为欧美不像中国缺中底层技工,那边有大把这样的人。而是缺顶尖设计师。

如从乌引入两千发动机人材,对我航空有何帮助?跨代式的发展

资料图

乌克兰和俄罗斯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自己国家的工厂都倒闭了,更顾不上下岗职工的待遇如何了。虽然有些能耐的住清贫度日的硬骨头爱国专家,但更多的还是选择出走异国去淘金。这种大量流失后果已经开始显现,乌克兰现在开始靠卖箱子底技术换钱花。别说航空发动机,火箭的都卖。而俄罗斯情况稍好,但开始重启大项目时就悲催了,T-50在设计上天生就带着大量低级缺陷,勉强完成却不被同行看好。这就是顶尖技术人材流失,欠缺专业技术经验的人顶缸,出现的饿果。中国现在短期就出现各种军工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就是吸收各国专业人材的成果。这其中很大比例是来自东欧国家。乌克兰和俄罗斯在里面又占了很大比例。来中国的这些人也得能留的住,用的好,中国显然都做到了。我国飞现在机发动机,舰船发动机能自产世界一流水准的型号就是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