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皇子成了太子的时候,太子是不是就盼着皇帝死?

柳侍墨


在寻常百姓家里,如果儿子盼着老子死,那叫大逆不道;但若是放在帝王之家,却也是情理之中。为什么呢,因为皇帝的宝座实在是太诱人了,老子喜欢,儿子更喜欢。并且,身为父亲的皇帝,通常都是后宫充盈,有很多女子都绞尽脑汁想要生下皇子——于是通常情况下,皇帝都会有很多皇子。但是储君只能有一个呀,而且,按照惯例的话,皇帝都是终身制的。也就是说,如果皇帝老子不死,皇太子就得一直坐在储君的位置——可是,储君的位置有很多人惦记着,不保险。所以也就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流血事件。
比较著名的,就有唐玄宗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还有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事件。

唐王李渊在称帝之后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而后来成为唐王的李世民却和太子关系不好。

虽然是亲兄弟,但李世民和李建成已经势同水火。如果李建成上位,那么李世民必死无疑。
皇位人人爱啊,李世民不是太子,也想当皇帝啊!
于是,杀兄弟,逼宫,上位,一气呵成。
李世民是没当过太子,可这并不碍着他有想当皇帝的心思。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李世民的儿子们也有和他一样的心思。

李世民在当了皇帝之后,立了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

李承乾刚当上太子的时候确实是挺高兴的,他也憧憬着以后自己当了皇帝以后如何如何……但是,事情的发展没按他的想象来。
父皇李世民是立他为太子了,但是李世民又同时宠爱李泰。
李承乾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就想着怎么样剪除后患。
于是他也学李世民,造反。
但是他学得不好,被李世民发现了。然后,李承乾失败,被贬。
李世民很伤心啊,你是我立的皇太子,你却想着要让老子死了好继承老子的皇位。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而康熙爷立的皇太子胤礽的命运还不如李承乾呢,这位爷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太子,也是够熬煎。

而且在他当太子的这段时间里,还眼瞅着弟弟们一个一个出生、长大、争名,夺利。
连他自己都说,这太子当得都有白头发了,父皇还挺支楞呢!
想想也是怪不容易的,父皇一天不死,他就得在太子的位置上渡过难熬的一天。
也许皇子刚当上太子那会儿,可能不会盼着皇帝死;但是太子当得越久,兄弟们越多,还真就有可能,盼着皇帝死。
皇帝不死太子怎么上位呢!是吧!
所以说啊,“最是无情帝王家”,还是有道理的。

白马晋一


皇子成了太子,是不是就盼着皇帝死?

这个又分多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太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被立储,

这种情况作为太子来说我想是不会盼着皇帝死的,因为自己年龄很小,翅膀还没有硬,他不会去考虑那么多的,而且自己还得需要皇帝多去教导,去带领,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当然年龄小的时候能不能够顺利成为皇帝还是另一码事,随时都有被换掉的危险。

第二种情况就是皇帝一直很强盛。

这种情况如康熙、乾隆、汉武帝等,本身的精力和身体健康状况都很好,作为太子来说那就有点遭殃了,虽然很早被立储,但是能坐上龙椅还不知道猴年马月,着急是很正常的,着急也百搭,如果不上进或者这个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还容易被换掉。

因为作为太子的实力如何强大也是干不过皇帝的。

第三种情况就是皇帝老弱病和昏庸。

对于这种情况来说,太子下手篡位成功的几率比较大。只要太子和心腹布置周密,一般都能上位成功,这样杀父弑君的例子很多了。

朱全忠原配张氏死后,性欲难禁。他看上的女人是自己的两个儿媳妇。朱全忠特别喜欢次子朱友文的妻子,在二儿媳的扇动下,乾化二年六月,病重中的朱全忠拟立次子朱友文为太子。朱友圭得知消息后,立即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廷卫队发动了政变,连夜杀入宫中,杀了朱温并用破席一裹,埋于宫殿的地下。


杨广是杨坚的次子,封建惯例是皇储“立长不立幼”,当皇帝本来没有他的份,太子本是其老大杨勇。但杨广很有心计,在父母面前伪装得既老实又孝顺。使计称太子希望皇帝早死,杨坚听了大怒,在公元600年废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成为了太子,他都是期盼自己的父皇早点退位,这是正常的心里,是人性,因为那样一个宝座诱惑力实在是强大,有任何人想阻挡,那么作为太子都想去除掉绊脚石拦路虎。


阿金大哥,一个爱好文史的颜值大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