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喜看河套鄉村精美畫卷

瓜菜豐碩,花草鬥豔……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走進內蒙古巴彥淖爾五原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現場感受“田園綜合體經濟”的獨特魅力。置身於疊翠流金、碩果盈枝的豐收田野,參觀者邊走邊看,被產業融合的精美畫卷所震撼。“這個示範園的確是大手筆,涵蓋了現代農業、農畜產品加工、鄉村旅遊等多種新型業態,真正體現了三產的有機融合,整體感覺很壯美。”來自四川省發改委的參觀者說。

五原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是投資60多億元按照“七位一體”發展思路打造的一個產業融合大園區。目前,該園區共有企業339家,年產值超過60億元,農畜產品就地加工轉化率達71%,帶動農戶3.8萬戶,佔到全縣農民的近80%,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兩萬多元,高於其他農民收入32%。

“這是我們打造‘田園綜合體’的一個典型”。五原縣縣長張廣明告訴記者,今年,五原縣啟動實施“十鎮百企百園”工程,打造“一村一品、一品一園、一園一田園綜合體”,計劃建設各類農牧業園區和田園綜合體138個,每一個田園綜合體,都繪製一張或幾張發展規劃圖,囊括特色產業、品牌建設、三產融合、四控區域、農村改革、村莊生態、人居環境等各類要素。

大園區建起產業融合大平臺

——以園區建設為田園綜合體的重要抓手,堅持園區化引領、產業化經營,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走進五原縣鋤禾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一個展示棚,黃瓜、西紅柿、茄子、彩椒,各色蔬菜鮮嫩嬌豔,令人垂涎欲滴。園區內配套生態餐廳、農家樂、動物園、馬場、健身休閒廣場、農業教學中心,是集觀光、旅遊、採摘、健身、培訓為一體的新型田園綜合體。

土地陽光、現代農業科技、農民、返鄉大學生、互聯網在這裡高度融合,大學生在這裡可以實現創業夢想,消費者坐在家中即可享用原生態綠色蔬菜,農民足不出戶實現增收,企業在服務中增加效益。

苑平夫婦是塔爾湖鎮乃日七組村民,正在溫室裡熟練地打掐黃瓜苗。他自己種的60畝地,來這裡乾電焊活兒時瞭解了這裡的經營模式,承包了一座2.5畝的溫室,現在黃瓜苗已一人多高、開花結果,長勢喜人。

“在這種菜什麼也不用管,只要聽話照做就行了,不用起早貪黑賣菜、擔心病蟲害了,這些事公司都替我們解決了。按現在的漲勢,一年兩茬能摘黃瓜15萬斤,按均價兩元每斤算(現價4元每斤),毛利30萬元,除去一切開支能掙十幾萬元。”苑平邊幹活邊說。

現在,鋤禾已經有129戶像苑平這樣的農民在這裡落戶了。

鋤禾現代產業園,目前已建成高科技智能溫室3.6萬平方米,高標準日光溫室130棟,種植20餘種蔬菜。公司無償為蔬菜基地農戶進行技術指導,農戶生產的蔬菜全部由公司包銷,形成溫室建造、技術指導、免費銷售一條龍的服務模式。實行“公司+基地+種植戶+市場”的購銷辦法,形成“訂單式”線上線下運營體系。“我們已經實現產品的可視、安全、共贏、富硒、規模化經營模式,最大化保障農戶利益,一二三產在這裡高度融合。”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五原縣以打造河套全域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為目標,堅持“現代園區+特色產業+產業融合主體+縣域電商+特色小鎮+鄉村旅遊+三農服務”的“七位一體”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思路,總投資60多億元,建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佔地15.9萬畝的“一區九園”產業融合大平臺,為振興“五原大鄉村”構築了清晰的頂層設計。

目前,全縣共建成涉農產業園區79個,整合組成了以涵蓋百萬畝訂單種植、百萬只肉羊生產聯合體、8萬畝設施農業、千戶農家遊、百家農民電商等多重內容的全縣域、綠色生態、三產融合的“大園區”,帶動全縣農村產業融合率達到70%以上,三產融合成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的“金鑰匙”。

五原縣的縣域經濟實現了結構優化、方式轉型、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多項工作成為全國全區標杆示範,榮獲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圓滿承辦全國全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現場會,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同志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讚譽。

大融合成就農民致富夢

——把打造特色產業作為田園綜合體的關鍵,通過培育產業引進龍頭企業,做深農企利益聯結,探索增收新路

五原縣豐裕辦事處是該縣撤鄉並鎮17年後,新設立的辦事處。這裡發展和建設相比其他鄉鎮稍有滯後,但有一件事它後來居上,走在了全縣前列,那就是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該辦事處全域種植面積11萬畝,今年的蜜瓜種植面積就達到3萬多畝,較往年面積增加了近兩萬畝。

在萬畝蜜瓜種植園內,103個拱棚排列在道路兩側,棚內的蜜瓜已經成熟,客商絡繹不絕,有不少外地經銷商直接下單,讓這裡的蜜瓜不出地頭就賣出了好價錢。

李彥東是豐裕辦事處豐華一社的村民,承包了這裡11個拱棚,僅一個棚種植香瓜和蜜瓜的純收入就近兩萬元。“今年年景不錯,蜜瓜的品質特別好,每畝地平均都在6000斤左右,畝產比去年增加了600到1000斤,今年收入個20萬元沒有問題……”李彥東笑著說。

對於蜜瓜種植,豐裕的農民並不陌生。早在上世紀80年代這裡就有人種植,從當時的零星種植逐漸發展到了家家戶戶都種植,今年更是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下,種植面積達到了3萬多畝,成了當地的主導產業。豐裕辦事處為了方便農民賣瓜,重新啟動和新建蜜瓜市場兩處,設立收購點6個。

近年來,五原縣堅持園區化引領、產業化經營,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佔地20.9萬畝的“一區十園”農村產業融合大平臺,榮獲全區田園綜合體試點旗縣。依託蒙草、鋤禾、祥瑞、其田等公司,發展設施農業8.7萬畝,總產量近8萬噸,畝均效益3萬元以上,八里橋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入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引進青青草原、力農、巴美、金草原等公司,肉羊飼養量達511萬隻,建成年出欄百萬只以上肉羊生產聯合體;依託隆平高科控股的三瑞農科,建成全國最大的葵花種子交易市場、葵花籽交易中心、葵花種植基地,構建起了全國葵花產業“航母”……

截至2017年末,五原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046元和16573元,年均分別增長6.7%和8.8%。城鄉居民的幸福指數和獲得感不斷提升,嚮往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張廣明表示,下一步,五原縣將以創建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為統領,以建設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為目標,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手段,推進畜禽養殖精細化、設施農業效益化、葵花產業鏈條化、七小產業特色化發展,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由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農產品由同質化轉向高端化,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新業態搭起產業融合大橋樑

——圍繞“互聯網+縣域經濟”做文章,把更多更好的優質農畜產品銷往全國全球市場,積極開發旅遊產品,真正讓旅遊火起來

王智冉是五原縣本地人,2015年入駐河套電子商務產業園,他通過創建品牌、網絡銷售、手機直播等形式將五原縣各類農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年銷售額達數百萬元。他的銷售事蹟曾被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先後報道。

真心仁葵花子銷售商謝波2016年入駐河套電子商務產業園,開闢了淘寶、拼多多、國美在線、返利網、天貓超市等銷售通道,僅一年半的時間,線上銷售葵花子500多萬斤,銷售額突破了5000多萬元。

張廣明告訴記者,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上,當地圍繞“互聯網+縣域經濟”,進一步提升河套電商產業園和村級電商服務站點運營水平,把更多更好的優質農畜產品銷往全國全球市場,實現了“鼠標一點、行銷天下”。

在投資5億元建成河套電子商務產業園,五原縣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36家大型電商合作,開發了“根在草原”“瑾優易購”等產業平臺,培育了電商企業226戶、第三方服務機構32家,孵化了黃金緯度、先蛋先雞等36個網銷品牌,覆蓋輻射30多家農畜產品加工企業、200多個專業合作社、1萬多農戶訂單種植,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全國青年電商創業孵化基地、全區電子商務基地。依託覆蓋全縣的農村電商站點,建成“鄉村貨的”的物流網絡和鮮活農畜產品冷鏈中心,真正讓農村“菜園子”直通城鎮“菜籃子”,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

從“鋤頭”到“鍵盤”、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小作坊”到“大產業”、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從“一枝獨秀”到“跨界融合”、從“一村一品一區”到“新型田園綜合體”、從理念到實體的升級換代,使五原粗放農業正在向精耕細作、綠色科技、生態農業、高端農業、質量農業華麗轉身,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