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1945年盟军和苏军都攻入德国,纳粹战败已成定局,为何柏林还要负隅顽抗?

大东北的小豆包


既然败局已定,德国为什么还要固守柏林吗,是希特勒个孤注一掷,还是像日本一样要“全体玉碎”做殊死搏斗,其实关于德军坚守柏林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有很多说法。

柏林战役发生前的形式

在柏林战役之前,盟军和苏联红军早就攻入德国本土,随着不断的推进已经对柏林形成夹击之势,德国战争资源消耗殆尽,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德国战败只是时间问题。

柏林战役除了徒增40多万伤亡,并使得柏林变成废墟之外,并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希特勒却孤注一掷死守柏林。

德军还有实力进行最后一战

德军在柏林投入了80多万精锐部队,包括维斯瓦河集团军以及中央集团军,并配以强大的火力支持,虽然苏军超过200万人,但是面对铁通一般的柏林,攻城战并不好打。

在柏林战役开始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这让希特勒又看到了一丝曙光,他认为战争很可能会出现转机。

此时德国除了防守柏林的近百万大军外,希特勒还在不断征调部队回防柏林,实际上希特勒的愿望是美好的,可是他的命令已经不能很好的执行。

柏林的象征意义

对柏林发动攻击的是苏联红军,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过往的经历,德国和苏联有着血海深仇,柏林不能落入苏联之手,似乎成为了一种共识。

但是按照当时盟军的情况,又不可能抢先一步占领柏林,加上希特勒坚决不撤退,所以死守柏林似乎也成了一种无奈之举。

最终只用了16天,苏联人就攻克了柏林,希特勒自杀,随后德军无条件投降。


一点点历史


很简单,因为投降比不投降更痛苦,德国的选择是两害取其轻!

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德国经历了疯狂的扩张,一段占据了大半个欧洲。然而,盛极而衰,大胜之后是德国的一溃千里。尤其是东线战场,从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伤亡惨重的德国不得不进入战略防御,希特勒终于开始了全国总动员。


对于德国而言,总动员意味着败局已定,也意味着德国要做困兽犹斗!

1944年上半年,苏联发动“十次斯大林突击”,将德军赶出苏联国土,随即苏军越过苏德边境,战火烧到德国本土!

到1945年上半年,美英盟军也从西线向德国压过来,德国已经失去了所有翻盘的机会!

然而,败局已定的德国却并没有放弃,特别是最后一战——柏林战役,德军爆发了强大的力量,苏军在付出超过30万人的代价后才最终占领柏林!

一般而言,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时,西方士兵都会选择“体面”地投降,那为何守卫柏林的德军死战不降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战争是法西斯的生存之道

虽然德国败局已定,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不代表法西斯从此可以放下屠刀,安心做人。

事实上,法西斯的结局只有两个:死亡,或者死亡!

前期再辉煌的胜利,注定都是昙花一现!因为法西斯的出现,本身就是在经济危机基础上,对国家发展饮鸩止渴的一种模式。

希特勒通过异常优秀的演说能力,吸引了大量民众的注意,并最终得到了广大无偿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并成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

为什么说希特勒的模式是饮鸩止渴?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无法解决的,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所有国家所做的努力,都是尽量推迟下一次经济危机到来的时间!

在资源总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如果当下用得太多,后面就只能喝风,所以各国强力抑制资本主义的无节制生产,保证供需平衡。而希特勒则不光用光了所有的资源,为了得到民众的支持,希特勒还承诺了更多的福利。

多出的资源哪里来?当然是战争!所以法西斯必须通过战争为自己夺取更多的资源,实现此前的承诺,而一旦开战,便无法停止。

因为战争带来的收益太多,使得资本几乎全部用在战争上,战争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时的德国法西斯只能打下去,即使败了也要打下去!

胜了,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民众支持!败了,意味着没有收益,民众会不满意,但是如果保持战争状态,民众就能看到法西斯一直在努力!

某种意义上说,无论胜负,战争都成为民众支持法西斯的一种手段!一旦选择投降,法西斯会迅速失去民众支持。而一旦失去民众支持,众叛亲离的法西斯就如同失去水的浮萍,注定迅速消亡!

民众推翻自己的力量,比盟军的进攻更加猛烈,所以为了生存,法西斯必须打!

对于希特勒而言,既然不能成功,那就让所有人和自己一起死!以战争开始,以战争结束,战争成为纳粹德国的存亡之道!

2、投降的结果会更惨

为什么不投降呢?因为投降了还要被羞辱而死,横竖都是死,我选择和你玩命!

在西欧的战场上,前期的法军投降和二战结束前的德军投降都非常“和谐”。一直以来,西方都是天主教的势力范围,大家都是基督的信徒,所以两国交战本质上就是兄弟们之间的群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士兵认为自己尽力了,就会选择向敌方投降。

因为有共同的信仰,加上西欧文艺复兴起步较早,法律制度比较健全,如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投降,比如弹尽粮绝、伤亡过半、孤立无援等,士兵的投降不仅不会受到本国法律的制裁,连敌人也不会过多为难。

所以,西欧国家之间的投降都很“和谐”,然而苏联是个异类。

在经历了250多年的蒙古人统治后,隶属于欧洲的俄国人开始有了蒙古人扩张的基因,当然也有了东方的荣辱精神。

在东方国家,投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耻辱和不可接受的事情,是要受到千夫所指的!因此一旦被俘而不死,后半生基本就会在耻辱中度过!

所以,相比于西线的“礼尚往来”,东线的苏德战场打得异常惨烈,德国和苏联都付出了极大的伤亡和代价。在德国在苏联境内实施了大量暴行的情况下,苏军一定会对德国进行更加惨烈的报复!

所以德国选择投降苏军,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被羞辱,更是生不如死的折磨!

在这样的信念的指引下,德军始终将主力放在东线,而在西线则相当消极。希特勒说过:“向东死死顶住俄国人,直到英国人从西边踢咱们的屁股!”毕竟向英美投降总比向苏联投降下场要好一些!

但美英盟军却故意放慢脚步,有意让苏军攻打防备严密的柏林,最终苏军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占领柏林!

当然,幸存的守军下场真的很惨!

3、死守尚有一线生机

作为一场典型的攻防战,任何一方都有失败和成功的可能!

死守柏林,就是在等待可能的胜利,只不过,希特勒和德国没有等到!

一直以来,苏联和美英等国都格格不入。

在文化上,信仰东正教的俄国和信仰天主教、新教的西欧国家本身就没有多少共同语言。而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按说苏联强邻环伺,并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但共产主义最可怕的地方就是革命输出,这让西方各国忌惮万分。毕竟十月革命让本国的共产主义深受鼓舞,如果苏联趁此机会大量输出革命,那么真的就是全球一片红了。

所以从十月革命开始的那一刻,西方国家就自觉地组成了反俄同盟。不过,由于列宁等人的正确领导,苏俄挫败了列强的干涉!

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于西方世界是灾难,对于苏联而言却是机遇,共产主义再次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大资本家不得不剑走偏锋,选择法西斯对抗共产主义,希特勒由此上台!

一直以来,希特勒都是一把西方世界对抗苏联的枪!但是很明显这把枪容易走火,在打苏联之前,希特勒把英法等国揍了个遍,相当嚣张!

希特勒的做法让西方人感觉到了野马脱缰的危险,为了避免玩火自焚,他们选择联合昔日的对手苏联,一起消灭德国法西斯。

而希特勒死守的理由就是,战争结束前,美英和苏联已经出现了裂痕,如果德国撑过美苏“蜜月”期,届时美苏争霸,德国将可以从容退出战争!

可惜,美苏决定先消灭希特勒,然后再分财产!死守的生机彻底失去!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答案有两点:一是因为希特勒等人认为战败下场很惨(确实如此);二是加上希特勒幻想有奇迹出现。

第一,希特勒等人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战败,德国的下场必然很惨。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德国失去了13%的领土、10%的人口、75%的铁矿藏,还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最后,还要向战胜国支付天文数字般的战争赔款。

日耳曼民族虽然好战,但也骄傲,然而身为一战的战败国,却给自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羞辱。可以说,整个二十年代,德国社会普遍仇视一战的产物:魏玛共和国。

而这这样的社会心态,也正是纳粹党能够执政的社会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战胜法国后,以牙还牙,同样狠狠地羞辱了法国;至于苏联,从1941年6月以来,在几年的战争时间内,双方暴力程度,如同螺旋般不停升级,德国人焦土政策,苏联人强奸,清洗,德国人虐待俘虏,苏联人同样虐待。

总之,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层面上的战争,而是你死我活,有你没我的种族灭绝总决战。


在电影《帝国的毁灭》中,希特勒在战败前回答马丁·鲍曼为什么不早点投降时,说,苏联会割走土地,哪怕就是世敌波兰,也可以复生,并且再骑到德国人脖子上。

其实,一旦战败,后果如何,脚指头也能想象的出来。

第二,希特勒始终幻想有奇迹会出现。

就像这几天的世界杯一样,足球场上永远不缺奇迹,战场上同样如此,至少希特勒等人深信不疑。

德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腓特烈大帝,在1759年,“七年战争”的最后关头,曾经同样面临无比严峻的局面:俄军与奥地利军队同时围攻柏林,腓特烈一度做好自杀的准备。

然而,在无比危急的时刻,奇迹真的发生了!

俄国女皇突然去世,在德国长大的彼得三世成为新的沙皇。彼得三世是腓特烈的小迷弟,即位后,不仅下令俄罗斯退出战争,还主动与腓特烈签和约。

就这样,逃过一劫的腓特烈也因此成为德国历史上的传奇皇帝。

希特勒始终认为,英美等国只是为了对付德国才和苏联结盟,由于双方制度不同,利益不同,根本不可能永远做盟友。(不得不说,希特勒看的很准,因为冷战很快就爆发了)

因此,希特勒希望坚持得越久,同盟国之间的裂痕越大;最后,出于抵抗苏联的需要,也许会为反布尔什维克的斗士德国赢得一席之地。

尤其是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的消息传来后,希特勒等人更是欣喜若狂,以为历史上,腓特烈大帝的一幕将再次重演。

然而,对美英法等国来说,尽管不愿意苏联称霸欧洲,但是德国人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心理伤害更大。

所以,他们一心要彻底打废德国,永远剥夺他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

希特勒期盼的奇迹也就不会发生了。

此外,希特勒等高层还幻想有新的秘密武器出现,可以改变战争结果,包括V系列飞弹,ME262喷气式飞机等。

然而,这些武器出现的太晚,如果早出生几年,或许真的能改变战争。

比如ME262喷气式飞机,也许可以击溃盟军的战略空袭!

所以,尽管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面临两线作战的德国无论如何已经看不到打赢战争的希望,希勒特及纳粹高层还是要坚持把战争打下去。

欢迎读者朋友们,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

谢谢阅读。


小奔说史


一战是德国资本家要求打的,二战是德国人民要求打的,因为不忍受“凡尔赛合约”的污辱。

德国不是清朝,不会向屈辱的“条约”低头,认为自己军人素质,科技水平,军工能力,各方面超过英法,不应该获得不公平待遇,是被卖国贼出卖了。

全民都想复仇,才有纳粹希特勒的上台执政,才有二战的爆发。

世界各国人民都不追究德国国防军的责任,就说明认可德国国防军是正规军队,没有参与纳粹暴行,只是执行军人的使命,等于认可德国军人。

世界各国人民都不承认苏军,日军是正义部队,都认为不配称为军人,而应称为野兽,苏联才消失,日本才没国防军。

1945年德国国防军己知道要战败,可宁可向盟军投降,也不愿向苏军投降,就因为认可盟军是军人,愿向盟军投降,不认可苏军是军人,才不向苏军投降。

苏军攻打柏林是为了报复,是斯大林个人的意思,有违做人常识。

因为柏林被围,应该争取和平,围而不打,保护文物,保护平民,保护老人妇女儿童。

而不是去摧毁柏林,德国军人再坏也没炸了巴黎,斯大林应该表现的更宽容,更大度。

可斯大林却要摧毁柏林,等于让世人认可希特勒,打苏联是为了打斯大林,而不是苏联人民。


光芒万丈34957


1945年4月在柏林帝国大厦总理府的避弹室的希特勒其实已经病入膏肓,四肢颤抖、目光呆滞,只有通过注射才能勉强平静,知道时日不多的他此时意志更加癫狂,仍抱着对德意志强大民族的信仰,相信德意志民族力量不会战败,负隅顽抗到最后。

图为1945年2月,柏林街头,市民们为纳粹德军捐衣物。

就在苏军开始进攻柏林的前一天,希特勒发布了最后一道命令,警告官兵说:后撤便当场格杀勿论,并欺骗官兵说,如果让苏军蹂躏了德国,那老人和孩子将被残杀,妇女和姑娘将变成军岐,男人将被驱赶到西伯利亚。因此,苏军在通往柏林的道路上,仍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图为被美第4装甲师俘虏的德军。

在希特勒的末日即将来临之时,1945年4月12日下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佐治亚州温泉病逝。消息传到柏林,希特勒欣喜若狂,他幻想历史的转折点已经到来,认为这是上帝要拯救第三帝国,希特勒立即派代表去和美国新上任的总统杜鲁门谈判并幻想能单独和美、英媾和。

这张图片称为“帝国大厦上升的旗帜”但因图片严重修补痕迹而受多方质疑。

当时德军在柏林外围布置了6道防御地带,用来顽强抵抗来力图拖延战争;但是希特勒派了215个师抵抗东线的苏军,而只派了不到60个师象征的抵抗西线的美、英、法联军,目的为了讨好美、英,为和美英单独媾和谈判争取时间。

5月1日,希特勒的死讯传来,纽约人民欢呼鼓舞。

眼看着胜利和荣誉就在眼前,美英哪还去理希特勒的这番橄榄枝,眼看着苏联军队打到柏林城下了,希特勒慌了手脚,柏林开战前希特勒亲信已经为逃离德国前往巴伐利亚安排好了退路,这时见大势已去了希特勒仍决定留在柏林并誓死鼓舞士气继续战斗,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2日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率残部投降。


图文绘历史


在1945年2月份,德国柏林还没有被攻克的时候,就有报告显示德国的军事工业已经彻底崩溃。3月份,德国就真正的战败了,已经无力去阻挡盟军占领的步伐,因而丧失了许多重要的工业。所以,当苏联攻克柏林之时,也就是德国的末日来临之时。

由于苏联的入侵,德国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油田丧失,并且盟军把德国能够合成燃料的工厂给摧毁了,所以德国那些已经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只是一堆废铁,根本就派不上用场。

同时,大部分的战斗机也因为汽油供应不足的原因,不能进行起飞,更不可能与盟军作战,大多都是被盟军在机场上给摧毁。没有汽油的装甲师也没有了任何用途,只能当摆设。德国已经没有任何武器可以与敌军进行抗衡,德军已经不可能再坚持作战了。

柏林之战,简单来说,就是德军在用自己的生存意志与苏联进行战斗,他们只能依靠所储备的军备物资来与敌军作战。与此同时,盟军却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彻底击败德国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盟军已经进攻到了柏林,但德国并没有很快就投降,相反地,他们依旧坚守着柏林。德军看似还控制着一定的区域,并且这些地区依然有着数量相当多的军队,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被大大压缩过的区域,而且军队人员的素质已经严重不合格。其实,德国战败已成定局。德国覆灭的时间由盟军攻占速度的快慢决定,德国也只是在做无谓的抵抗罢了。


利刃巨透社


首先是德国民众纳粹的狂热没有结束,这时的德国民众对于纳粹政府还有相当的信任度。政府依然没有垮台。但部分德国高层对于希特勒本人已经失去信心。之后对于希特勒本人进行了暗杀。但是暗杀行动以失败告终。这使希特勒本人对高层展开了清洗,对于自己不利的人全部杀死。任用对于自己有利的人,反而使得德国高层更加的听从于希特勒本人。稳固了人心。再加上这时的德国各种黑科技武器层出不穷,1944年6月至1945年所发射的v1,v2导弹使得英国民众人心惶惶,

使得德国决定最后孤注一掷。不是消灭,只需全部击退,最后迫使盟军和谈。但是希特勒本人的固执还是没有任何作用。现实终究是残酷的,盟军和苏军的强大根本就是希特勒本人无法预料到的,以至于最后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