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民國滅亡後,遺留下來的十幾億賠款和不平等條約如何處理的?

驚堂木自拍


1949年,蔣介石“勝利轉進”到臺灣,民國滅亡。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晚清時期簽訂的大量不平等條約在抗戰期間以及勝利後得到了處理,尤其是有賠款的《辛丑條約》,在太平戰爭爆發後,徹底終止了,但是香港和澳門的問題沒有獲得進展。此外,1945年-1949年期間,蔣政府和新的世界霸主美國與蘇聯分別簽訂了新的不平等條約。

一、1945年-1949年蔣政府與美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美國在華空中攝影協議》,簽訂時間:1945年11月21日。協議規定:美國軍機可以在各省(除新疆外,主要是怕刺激蘇聯)自由從事空中攝影、拍照,中方不得干預。

2、《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簽訂時間:1945年12月27日。協議規定:中方的貨幣與貨幣政策需由美國來制定和管理。

3、《中美航空協定草案》,簽訂時間:1946年8月30日。協議規定:由美國指定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寰球航空公司在天津、上海、廣州之間飛行。同日,陳納德空運大隊成立,負責各地飛行。同年12月20日,正式協定簽訂,在草案條款之外增加了兩項,一是可以隨時在其他地方裝卸轉運,二是增加美機非交通停靠,也就是軍機可以隨時降落。

(美國航空公司)

4、《中美三十年船塢秘密協定》,簽訂時間:1946年9月。協議規定:三十年內,美國軍艦可自由出入中方海港,使用船塢修理船舶。

5、《中美憲警聯合勤務議定書》,簽訂時間:1946年10月8日。協議規定:駐華美軍肇事,必須由美方憲警處理,中方警察無權處理,只有旁聽權。這一條請參考如今美軍經常在日本和韓國乾的事情。

6、《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簽訂時間:1946年11月4日。條約規定:“中方全部領土、全部事業一律對美國開放”。美國船舶可以在中方“開放之一切口岸、地方及領水內”自由航行,在緊急時,包括軍艦在內,可以開入中方任何不開放的“口岸、地方或領水”。 美國人在中國的經濟利益與中國人無異。美國人可以在中國居住,購買土地、房屋及一切財產,但美國限制中國人的“移民律”則仍舊有效。美國向中國輸入商品徵稅與中國人相同。凡是中國開放港口,美船皆可通行,並能沿途起卸貨物,自由選擇“捷徑”。條文上寫的是中美“雙方”,實際上處處只對“此方”的美國適用。

7、《青島海軍基地秘密協定》,簽訂時間:1946年11月。規定:根據這一協定,一日發生戰爭時,美國與中國將共同使用青島海軍基地。

8、《滇越鐵路管理和川滇鐵路修築協定》,簽訂時間:1947年7月。規定:這兩條鐵路,從修築和管理都屬於美國。

9、《美軍駐華美蔣秘密協定》,時間:1947年10月17日。內容:“美國軍隊留駐中國已為中國政府所接受。”“美軍留駐中國,將直至兩方政府認為無繼續留駐必要時為止。”這個會議隨即通過一“美國駐華武裝部隊系由中國政府之同意而駐案”。

10、《中美救濟協定》,時間:1947年10月27日。內容:中方的教育必須由美國進行指導。

11、《中美海軍協定》,時間:1947年12月8日。內容:由美國幫助中國建立海軍機構,包括組織、艦隊、軍港、基地學校等;由美國幫助中國培養訓練幹部,包括控制監督;由中國供給美國以海軍情報,並報告一切。

12、《中美農業協定》,時間:1948年8月5日。內容:設立中國農業復興委員會,有兩名美國公民和三名中國公民組成,委員會職權是“擬定中國農村區域之配合計劃”。

上述不平等條約,是把中國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根據天津國民黨警察局檔案統計,1945年10月至1947年9月,兩年時間裡,駐天津的美軍實施殺人、搶劫等重大案件365起,中國民眾死亡、重傷者達2000餘人,而美軍沒有任何人受到責罰。

二、1945年-1949年蔣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時間:1945年8月14日。內容:承認蒙古獨立,長春鐵路中蘇共有、蘇聯貨物免關稅。

2、《中華民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國長春鐵路之協定》,時間:1945年8月14日。內容:蘇聯使用該鐵路過境或運往大連、旅順免交任何捐稅,且共同經營期為30年。中方在協定中所獲得的權利大概只有“路警歸中國負責”。

3、《關於大連之協定》《關於旅順口之協定》,時間:1945年8月14日。內容: 蘇聯控制大連和旅順30年。

(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傑簽訂中蘇條約)

新中國建立後,雖然宣佈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但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蔣介石失去了大陸,美國在大陸的一切權益都喪失了。1950年2月14日,新中國跟蘇聯重新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廢除了之前的條約。1952年,中長鐵路也回到了中方手裡。在朝鮮戰爭勝利後,蘇軍也從旅順大連撤離了。香港和澳門,由於英國和葡萄牙不承認新中國,雙方沒有談判,直到後來中美關係改善後,才開始了收回香港的談判。

(蘇軍撤離旅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